春宮怨
《春宮怨》是唐末詩人杜荀鶴創作的代宮女抒怨的代言詩。此詩含有自嘆無人賞識之意。首聯寫因
貌美而入宮,受盡孤寂,不愿梳妝;頷聯寫取寵不在容貌,因而不必妝扮了;頸聯寫景,春風駘蕩
,風和日麗,鳥語花香,借以烘托春心受殘,寂寞空虛的情感;末聯寫往日之悲苦,更露其怨情。
其中“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兩句是歷來為人所推崇的名句。
春宮怨⑴
早被嬋娟誤⑵,欲妝臨鏡慵⑶。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為容⑷。
風暖鳥聲碎⑸,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⑹,相憶采芙蓉⑺。[1]
春宮怨(2)
王昌齡
昨夜風開露井桃,
未央前殿月輪高。
平陽歌舞新承寵,
窗外春寒賜錦袍。
此詩載于《全唐詩》卷六百九十一。下面是中國科學院成都教育基地特聘博士生人文導師、四川大
學工商管理學院特聘教授陳志明先生對此詩的賞析。
歷來寫宮怨的詩大多不著“春”字,即使是寫春宮之怨的,也沒有一首能像杜荀鶴這首那樣傳神地
把“春”與“宮怨”密合無間地表現出來。
前兩句是發端。“嬋娟”,是說容貌美好。宮女之被選入宮,就因為長得好看,入宮以后,伴著她
的卻只是孤苦寂寞,因而拈出一個“誤”字,慨嘆“今日在長門,從來不如丑”(于濆《宮怨》)
。此刻,她正對著銅鏡,顧影自憐,本想梳妝打扮一番,但一想到美貌誤人,又不免遲疑起來,懶
得動手了。上句一個“早”字,仿佛是從心靈深處發出的一聲深長的嘆息,說明自己被誤之久;次
句用欲妝又罷的舉動展示怨情也很細膩。這兩句在平淡之中自有自然、深婉的情致。
三、四句用的是流水對,上下句文意相續,如流水直瀉,一氣貫注,進一步寫出了欲妝又罷的思想
活動。“若為容”是“怎樣打扮”的意思,這里實際上是說打扮沒有用。宮女說:“既然被皇上看
中并不在于容貌的美好,那么,我再打扮又有什么用呢?”言外之意,起決定作用的是別的方面,
例如勾心斗角、獻媚邀寵等。
五、六句忽然蕩開,詩筆從鏡前宮女一下子轉到室外春景:春風駘蕩,鳥聲輕碎,麗日高照,花影
層疊。這兩句寫景,似乎與前面描寫宮女的筆墨不相連屬,事實上,仍然是圍繞著宮女的所感(“
風暖”)、所聞(“鳥聲”)與所見(“花影”)來寫的。在欲妝又罷的一刻,透過簾櫳,暖風送
來了動聽的鳥聲,游目窗外,見到了“日高花影重”的景象。臨鏡的宮女怨苦之極,無意中又發現
了自然界的春天,更喚起了她心中無春的寂寞空虛之感。景中之情與前面所抒寫的感情是一脈相承
的。
“風暖”這一聯設色濃艷,《詩人玉屑》(卷三)把它歸入“綺麗”一格。風是“暖”的;鳥聲是
“碎”的──所謂“碎”,是說輕而多,唧喳不已,洋溢著生命力,剛好與死寂的境界相對立;“
日高”,見出陽光的明麗;“花影重”,可以想見花開的繁茂。綺麗而妙,既寫出了盛春正午的典
型景象,反襯了怨情,又承上啟下,由此引出了新的聯想。
眼前聲音、光亮、色彩交錯融合的景象,使宮女想起了入宮以前每年在家鄉溪水邊采蓮的歡樂情景
:荷葉、羅裙,一色裁成,芙蓉似臉,臉似芙蓉,三人一隊,五人一群,溪聲潺潺,笑語連連。“
越溪”即若耶溪,在浙江紹興,是當年西施浣紗的地方,這里借指宮女的家鄉。這兩句以過去對比
當下,以往日的歡樂反襯出此時的愁苦,使含而不露的怨情具有更為悠遠的神韻。詩的后四句雖是
客觀的寫景與敘事,然而揭開字句的帷幕,卻可以聽到宮女隱微而又極其傷痛的啜泣之聲。
從詩的意境來看,《春宮怨》似不只是詩人在代宮女寄怨寫恨,同時也是詩人的自況。人臣之得寵
主要不是憑仗才學,這與宮女“承恩不在貌”如出一轍;宮禁斗爭的復雜與仕途的兇險,又不免使
人憧憬起民間自由自在的生活,這與宮女羨慕越溪女天真無邪的生活又并無二致。它不僅是宮女之
怨情,還隱喻當時黑暗政治對人才的戕殺。
這首詩以“風暖”一聯飲譽詩壇,就全篇而論,也是一首意境渾成的好詩。
杜荀鶴,字彥之,自號九華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太平)人。公元891年(大順二年)四十六歲
時中進士。最后任梁太祖的翰林學士,僅五日而卒。其部分詩篇反映唐末軍閥混戰局面下的社會矛
盾和人民的慘痛境遇,在當時較突出。有《唐風集》。
杜荀鶴 2013-08-28 18:5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