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果茨基對現代西方心理學的影響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中圖分類號:B842 文獻標示碼:A 文章編號:1000-5560(2006)03-0067-06
  日漸興隆的“維果茨基現象”已經成為一道世界范圍的學術景觀。維果茨基構建了與西方傳統具有明顯差異的心理學理論——文化歷史理論,成為心理學理論園地中一朵獨具特色的奇葩,為西方心理學超越根深蒂固的個體主義取向,克服一系列的發展難題開辟了富含借鑒意義的研究方向。同時,維果茨基闡明了深受辯證唯物主義哲學觀影響的方法論思想,啟發現代心理學家從現代心理學的方法論基礎甚至元理論層面進行深刻的自我反省,為西方心理學走出實證主義、客觀主義的藩籬,高度關注文化歷史因素對人的心理的巨大影響,實現以方法為中心向以問題為中心的轉移帶來了深刻啟示。西方心理學最近出現的許多新的研究取向如文化心理學、社會建構論心理學等都受到了維果茨基心理學思想的深刻影響。
  一、維果茨基提出了獨樹一幟的理論體系,豐富了心理學的理論寶庫
  維果茨基深受馬克思的影響,自覺地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信馬克思關于“人的實質由社會關系構成”之論斷的正確性,拒絕從大腦深處解釋高級心理過程,主張心理學應該堅持科學的、決定論的、因果性的解釋原則研究高級心理機能。維果茨基既沒有重蹈心理發展的內源論的覆轍,也沒有落入外因決定論的俗套,他另辟蹊徑,堅持人的心理活動是社會學習的結果,是文化和社會關系內化的結果,心理發展本質上是一個社會發生過程;高級心理機能的內化過程在本質上具有歷史性,在不同的文化歷史環境中,知覺、隨意注意、記憶、情緒、思維、語言、問題解決、行為等具有不同的形式;心理機能并非最先出現在個體之內,而是出現在個體心理之間的平臺上,心理內機能是派生的,通過掌握與內化社會過程而實現;工具與符號起了非常重要的中介作用,符號中介是知識建構的所有方面的關鍵,符號機制(包括心理工具)中介了社會和個體,連接了內部和外部。
  維果茨基創造性地將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運用到心理學中,提出了心理發展的中介原則,以心理工具為中介直接導致了心理機能的整合觀與歷史觀,引申出內化學說,正是通過內化,維果茨基解釋了心理發展的社會起源、人的心理的文化歷史屬性。這些觀點和主張構成了維果茨基的文化歷史理論的核心內容。維果茨基對當代西方心理學的最大吸引力就在于他提出了個體高級心理機能發展的社會起源,學習者通過參與廣泛的共同活動并將共同活動的結果內化,獲得了有關生活與文化的知識與策略。
  維果茨基不僅是一位出色的心理學理論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心理學方法論專家。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指導建立心理學的方法論體系是維果茨基努力的基本方向,維果茨基一直努力將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方法以一種具體的方法論形式引入科學心理學。通過理解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維果茨基將其理論觀點提升到了一個新質水平,明確指出人的心理機能是由獨特的心理工具中介的,心理機能自身是具有復雜結構的整體。這一觀點徹底告別了1920年代心理學中盛行的唯物主義取向(如行為主義、反射學等)所主張的“原子論”分析,開辟了對人的心理進行整體、唯物、客觀分析的新紀元。
  作為上述方法論思想的具體體現,維果茨基創立了一系列具體的研究方法,主要有:(1)發生學分析方法。維果茨基主張,理解人類心理機能最合適的方法是追蹤其經歷的發展變化,理解心理機能必須理解其產生的起源與歷史。在處理這一問題時,維果茨基超越了以往的發展心理學家慣常的做法,即關注兒童個體的發生與發展,他從探討種族發生與社會文化歷史發展入手,通過使用發生學分析方法考察人的發展的起源和歷史。維果茨基認為,對發展的分析涉及四種分析水平的相互交織,即種族發生分析、文化歷史分析、個體發生分析、微觀發生學分析。[1] (2)機能系統分析法。維果茨基始終關心分析單位和解釋原則的理論建構,他所關注的分析單位從“工具性活動”到“機能系統”再到“心理建構系統”,體現了維果茨基對系統性研究方法的不懈探索。維果茨基認為心理學的研究不能只關注個別心理機能的發展,應該關注心理機能之間新的關系的發展,應該關注將兩種或更多的獨立機能整合在一起的心理系統的發展。(3)單元分析法。在運用發生學方法研究心理現象的過程中,維果茨基從“意識是統一整體”的觀點出發,提出以“單元分析法”取代將復雜心理整體肢解成喪失整體固有特性的各個成分的“成分分析法”。作為分析產物的單元不同于成分,它具有整體所固有的一切屬性,是整體無法進一步分解的活的部分。
  二、維果茨基的心理學思想廣泛影響了西方心理學發展的眾多領域
  維果茨基對現代心理學的影響是全方位的,他提出的自成體系的心理學理論與別具一格的方法論深刻啟發了現代心理學的元理論反省,對心理學眾多分支學科的發展都產生了積極影響,下文僅以教育心理學與發展心理學為例簡單加以闡述。
  (一)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進入了當代教育心理學的話語中心
  維果茨基開創的文化歷史理論采取了一種全新的方法研究人的心理與發展,辯證地分析了教學、學習與發展之間的關系。教學促進發展,因為正是教學允許兒童學習使用新的文化工具,構建了心理發展的基石。兒童的發展內在地與教學與學習聯系在一起,三者之間的關系被清晰地表達為一個三位一體的過程,融合進一個積極互動合作的空間:最近發展區。最近發展區是文化歷史理論的核心概念之一,它闡明了個體心理發展的社會起源,突出了教學的作用,教學應走在發展前面;彰顯了教師的主導地位,教師是學生心理發展的促進者;明確了同伴影響與合作學習對兒童心理發展的重要意義;啟發了對兒童學習潛能的動態評估。
  最近發展區理論開了動態評估之先河。維果茨基提出的最近發展區概念為研究教學、學習與發展之間的辯證關系提供了一個參考框架,強調了個體與社會之間的緊密聯系,為動態評估奠定了理論基礎。最近發展區概念作為一種調節學習、促進發展的手段將教學與評估聯系在了一起。對維果茨基最近發展區思想的不同解讀產生了兩種不同的評估觀點,[2] 第一種觀點形成于動態評估領域,認為學習者的最近發展區作為一種個體特質是可以測量的,這種特質在不同的教學環境中保持一定的穩定性,這種觀點主張將教學整合在評估之中。第二種觀點主張將動態的形成性評估整合在課堂教學中,認為評估發生在學習者的最近發展區內。動態評估的當代發展與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緊密聯系在了一起。
  最近發展區理論促進了同伴合作的深化研究。維果茨基堅信兒童的發展發生在其最近發展區內,成人或能力較強的同伴對兒童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在維果茨基對最近發展區的解釋中,為學習者提供幫助的人有兩類:成人或有經驗的同伴。成人(家長、教師或其他成人)與學習者的合作比較簡單,因為成人較之兒童總是聞道在先、經驗豐富、能力較強者。而同伴合作的情況就比較復雜了,同伴合作必然能帶來進步么?維果茨基只談到當學習者與一個能力較強的同伴合作時,前者會表現出進步,那么,后者是否也會表現出進步呢?前者是否會出現倒退呢?哪些因素具體影響了同伴合作的效果?同伴合作促進發展的具體機制是什么?教師或教學對同伴合作的影響何在?正是這些維果茨基沒有解決的問題為后人留下了很多繼續研究的空間,當代研究者沿著維果茨基開創的研究傳統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從深度與廣度兩方面極大地豐富與發展了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3]
  最近發展區理論直接影響了當代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維果茨基提出的最近發展區概念持續影響了教育理念數十年。[4] 對最近發展區的不同解讀孕育了不同形態的教學模式,當代盛行于西方教育中的支架式教學、互惠式教學、合作型教學、情景性教學以及認知學徒制、合法的邊緣性參與、學習共同體等教學模式可以直接溯源到最近發展區理論。最近發展區理論影響了知識觀、學習觀、教學觀的深刻變革,賦予了學生觀、教師觀、課程觀新的內涵。
  (二)維果茨基為發展心理學開辟了一條不同于皮亞杰取向的研究線路,極大地影響了發展心理學前進的歷史軌跡
  在某種意義上說,皮亞杰兒童發展理論中所忽略的正是維果茨基理論中所強調的,皮亞杰理論的弱點與缺陷正是維果茨基理論的優點與特色。例如,皮亞杰的理論崇尚自由主義,在研究取向上表現為個體主義,而維果茨基的理論明顯傾向于社會主義;皮亞杰的研究是一種機體主義的、生物學的取向,而維果茨基的方法明顯表現為社會文化取向;維果茨基是一位辯證唯物主義者,采納的是一種現實主義的認識論,其個體發生觀是唯物主義的,而皮亞杰在這些問題上“拒絕采取一種堅定的立場”;維果茨基在哲學觀上是一位一元論者,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并以此統帥其認識論,皮亞杰則是一位多元論者,受到許多哲學觀點的影響,他采取的態度是兼收并蓄,為我所用;皮亞杰將個體作為關注的焦點,并解釋了個體的社會化,維果茨基則認為,個體發生的普遍模式是從最初的人際之間的過程轉向個體化、個性化的水平,發展不是朝向社會化,而是朝向社會機能的個體化;皮亞杰認為,在人類個體發展中,“認知結構背后的推動力量”是平衡,發展的核心過程不包括社會文化的影響,與之相對,維果茨基依據辯證唯物主義的相互作用論提出決定發展過程的不是兒童內部的某些東西,心理過程和外部的社會文化環境是相互滲透的。
  盡管在研究取向、關注重點等方面存在著明顯差異,然而這決不意味著兩位大師的理論是水火不容、非此即彼的關系,相反,兩位大師從不同角度關注了同一問題——兒童發展。兩者都認為,兒童發展存在著彼此交織的兩個方面、兩條路線(個體和社會),缺少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完整地理解發展;文化歷史是理解發展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歷史雖然重要,但不能獨立解釋思維結構;心理發展經歷了思維的質的轉變而不僅僅是量的增加。這些共同信念奠定了兩種理論的共同基礎,兩者之間的所有差異可以說都是在這一共同基礎之上的差異。兩種理論都自覺或不自覺地使用了辯證法,這一共性構成了兩種理論的方法論基礎,辯證邏輯不僅是兩種理論相似性的源泉,而且是兩者相互通約的基礎。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的通約決定了兩種理論研究過程及具體觀點的多處交叉和重合。[5]
  維果茨基與皮亞杰的理論是20世紀發展心理學中最有影響的理論,他們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風格提出了各自的發展觀,兩種發展觀各有所長,各具千秋。兩種理論有交叉更有區別,有對立更有互補。[6] 在許多情況下,一位理論家的長處正好彌補了另一位理論家的不足。
  三、維果茨基的方法論思想激發了心理學的文化轉向,創造了當代心理學進一步發展的新契機
  關注文化影響是維果茨基理論的核心主張。維果茨基認為,人類心理之所以超越了其身體的局限,就是因為人類心理包含了文化工具或中介方法,維果茨基將文化理解為“社會過程的具體存在,這些社會過程提供了個體心理發展的基礎”。[7] 1960年代之后,維果茨基的心理學思想傳播到西方,極大地影響了西方心理學的發展、突出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文化進入了心理學的理論范式。隨著維果茨基文化歷史理論影響的日益增大,文化概念走到了社會科學的前臺,人的心理和行為的差異性與文化的差異性緊密聯系在一起。世界范圍的社會變化激發了心理學家重新思考文化差異,關注人的心理的跨文化的差異性與相似性,尋找新的文化范式。其二,文化融入了心理學的方法論范疇。文化歷史理論復興的現實意義不在于開辟了一個新的心理學研究領域,重要的是它為當代心理學家們提供了一個了解人類行為的新視野,為心理學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法論思想。美國心理學家皮特森明確指出,“以文化為中心的觀點提供了除精神分析、人本主義和行為主義對人的行為進行解釋之外的第四個解釋的維度,它的意義就像三維空間之后發現的作為時間的第四個維度。”[8]
  可喜的是,將文化放在研究策略的中心位置的觀點正日益深入人心,形成共識,有關的學科研究和嘗試探索風起云涌,層出不窮。跨文化心理學、文化心理學、本土心理學從不同的視角,運用不同的策略,探討了人的心理與文化脈絡之間的依存關系,推動了心理學研究對文化的接納、吸收、包容與重視,促成了心理學研究范式從無文化研究向以文化為中心的時代性轉變。[9] 文化轉向促進了心理學多種研究方法的整合,集中體現為:(1)客觀實驗法與主觀內省法的統一。文化歷史理論明確揭示,人的心理既具有自然科學的某些屬性(如生物性),又具有社會科學的某些屬性(如文化性)。心理學研究對象的特點決定了純粹的客觀實驗方法和主觀的內省方法都不可能實現對人的心理的完整把握,只有將兩者整合在一起,才能既保證心理學研究的科學性又保證心理學研究的真實性,實現科學性與真實性的統一。(2)質化研究與量化研究的統一。文化歷史理論啟迪下的文化轉向有利于拓展心理學的研究方法,改善傳統心理學的方法論基礎。文化轉向是為了糾傳統心理學客觀量化研究之偏,絕非矯枉過正而否認客觀量化研究。事實上,在質化研究中包含著量化研究的成分,在量化研究中滲透著質化分析的因素,兩者的統一,改變了單一研究的結構,促進了各自方法論功能更充分的發揮。(3)元素論與整體論的統一。文化歷史理論及其影響下的文化轉向旗幟鮮明地指出人的心理與文化環境水乳交融,心理觀的這一根本轉變給那種以因果決定論的模式、使用還原的方法、將心理現象當作純自然現象進行無休止分析的研究模式敲響了警鐘。
  文化歷史理論的復興對心理學方法論的最大啟發就是研究方法的多元化,除上述幾種研究方法的整合外,敘事式、闡釋式、建構式、結構式等方法都得到了心理學工作者的認可,每一種研究方法都有其長處與不足,都適合研究某一心理現象或心理的某一側面,沒有一種方法可以包羅萬象,對任何心理現象的研究都具有普適性與通用性。
  四、維果茨基思想遷入并影響了后現代,啟發并孕育了社會建構論心理學
  隨著“維果茨基現象”的升溫與蔓延,后現代心理學紛紛從維果茨基的理論中探礦尋寶,尋求對自己理論的支撐與啟發,其中,社會建構論心理學的發展與維果茨基思想的關聯最為密切。維果茨基的文化歷史理論為社會建構論心理學的產生與發展奠定了基礎,從認識論、方法論等方面啟發了社會建構論心理學。
  維果茨基的文化歷史理論中充滿了“社會建構”思想,社會建構論心理學的許多基本主張都可以在維果茨基的思想觀點中找到起點和源泉。(1)活動是心理建構的社會源泉。維果茨基依據馬克思主義的活動觀,通過對人的實踐活動的深入分析后指出,人的心理是在活動中發展起來的,兒童發展的社會源泉是他們參與的各種共同活動,正是這些共同活動提供了機會將各種不同的影響融入了學習者新穎的理解與參與方式之中。(2)工具與符號是心理建構的社會介質。人所特有的高級心理機能是以社會文化的產物——符號為中介的,正是通過工具的運用和符號的中介,人才有可能實現從低級心理機能向高級心理機能的轉化。因為語言是“工具的工具”,語言就成為學習、意義建構、文化傳遞與轉換的最主要介質。正是心理過程的中介性和間接性使人能夠改變環境,掌握自己的行為,賦予行為理性和自由。(3)最近發展區是知識建構的具體社會機制。最近發展區強調了聯合活動在意義建構中的作用,新手在能力較強的他人的幫助下實現對意義的建構,突出了學習的社會特征。知識及其意義是通過聯合活動建構出來的,而不是由教師傳遞給學生的。
  社會建構論心理學在充分吸取和借鑒維果茨基社會建構論思想的基礎上,發展了維果茨基的思想并使之在當代的建構論心理學中獲得了新生。社會建構論心理學對維果茨基建構思想的發展集中體現為以下幾個主要方面:(1)前后相繼的反叛傳統。維果茨基是敢于面對心理學難題的勇士,他敢于對傳統的主流心理學提出質疑和反叛。社會建構論心理學承襲了維果茨基的反叛精神,對現代心理學的基本預設進行了根本性動搖和沖擊,在批判、反思、解構中提出了自己的系列見解。與主流心理學的基礎主義、普適主義、個體主義以及忽視文化的研究相對立,社會建構論發出了自己的聲音,反本質主義、反實在論、反絕對論、反“鏡像式”語言觀成為他們的旗幟。[10](2)一脈相承的認識論。與維果茨基的社會建構思想相一致,社會建構論認為,知識不是源自個人,而是源自社會群體或知識共同體。在社會建構論者眼中,知識、觀念不是對客觀現實的反應、表征,而是人的主觀建構,這種建構不是個人的而是社會的,產生于人際交往之中,發生在具體的歷史文化背景之下,建構于受特定文化制約的話語實踐。社會建構論心理學繼承了維果茨基的一元論思想。維果茨基將活動與意識統一起來,堅持認為人的高級心理機能是在實踐活動中發展起來的。社會建構論則在繼承這一思想的基礎上,將活動發展為“建構與互動”,堅持認為知識、心理的形成是社會互動的結果。(3)異曲同工的工具論和方法論思想。維果茨基的一個突出貢獻就是提出了著名的“心理工具”概念。他認為人類活動的實現以及從“自然的”“即刻性”活動向中介性活動的轉化需要一種中介物,這種中介物就是心理工具,維果茨基最為重視的心理工具是語言。將詞義作為分析單位,將語言作為研究工具,系統地啟發了社會建構論心理學的研究。社會建構論心理學繼承了維果茨基的研究傳統,將語言作為基本的研究工具,將話語分析作為基本的研究方法。心理學將“不再嘗試探索支配人類思想和行動的規律,而是轉向研究我們用以建構世界和建構我們自己的話語實踐。”[11]
  目前,維果茨基的許多著作已被翻譯成了英、德、日、西班牙等多國文字,“維果茨基現象”已經波及到了全世界許多發達國家。世界各國學者對維果茨基的科學思想表現了極為濃厚的興趣,許多學者一致指出,維果茨基的科學思想具有“劃時代的性質”,是一把打開從古典心理學向現代心理學過渡的理論鑰匙,指導著現代心理學的發展。[12] 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在為其專著《認知心理學》俄文版所撰寫的前言中真誠地指出,“在過去四分之一世紀中從事認知過程研究的每一位心理學家都應該承認維果茨基著作對自己的巨大影響。”[13]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科版滬67~72B4心理學麻彥坤20072007
維果茨基/方法論/現代西方心理學/影響
維果茨基對現代西方心理學產生了巨大而廣泛的影響,融入了蔚為壯觀的“維果茨基現象”。他提出了與西方迥然不同的理論體系與方法論思想,豐富了心理學的理論寶庫,廣泛影響了心理學發展的眾多領域;激發了心理學的文化轉向,促進了跨文化心理學、文化心理學等心理學分支學科的發展;遷入并影響了后現代心理學,從工具論和方法論等方面啟發了社會建構論心理學的孕育和發展。
作者: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科版滬67~72B4心理學麻彥坤20072007
維果茨基/方法論/現代西方心理學/影響

網載 2013-09-10 20:43:44

[新一篇] 純文學的當代境遇

[舊一篇] 美國現代小說中的愛情觀  ——評一戰后的幾位美國作家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