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國幼兒教育現代化的思考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幼兒教育現代化進程中出現的種種急功近利心態,致使幼兒教育應有的功能無從發揮,同時,對園情、區情、國情缺乏認真分析,也使不少人對幼兒教育的發展無法正確定位。正視問題,走出誤區,實為當務之急。
  (一)如何理解幼兒教育現代化
  教育承担著傳遞并創造人類文化的職能,是隨著社會發展而不斷發展進步的,其獨特規律和價值在于育人和服務社會。因而,幼兒教育現代化應從能否較好地實現雙重功能(即促進兒童發展,實現教育培養目標,并有效地服務社會),從能否實現二者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角度加以思考。依據教育理論界對此問題的討論,可以認為,幼兒教育現代化應立足于中國社會變革的實際,以傳統教育為基礎,吸收國外優秀文化和教育成果,在積極改進幼兒教育的實踐中,創造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幼兒教育。
  一般來說,教育現代化有三個層次,表層為取決于經濟科技水平的物質技術層面的現代化;中層為社會體制、管理水平的現代化;深層為文化價值觀的現代化。深層次的思想、態度、行為方式等價值觀的變化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正如法國著名現代化學家莫內所指出的,“現代化在先化人,后化物!”人的現代化,特別是人的觀念、精神的現代化是關鍵。現代化幼兒教育并非僅指物質技術的現代化,在更深層次上應是幼兒教育觀念的現代化。這里的觀念不僅僅是指知識形態的觀念,更是指從是否有益于實現人的發展這一教育目的加以思考,關注有關教育價值、意義的問題,即端正教育價值觀。
  (二)關注教育對人與社會的意義,增強教育主體性
  開闊的視野有助于找到改革的正確思路和途徑。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認真思考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什么對兒童最有價值,如何促進人的全面、和諧發展,如何使人“學會生存,學會關心,學會負責”,并基于此進行教育內容、教育途徑和教育方法的改革。現代化在給人們帶來物質的繁榮和生活便利的同時,存在著負效應,如都市化使人遠離自然等,對此應有清醒的認識。日本教育工作者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曾對現代化生活條件下的兒童的三無主義即無興趣、無感動、無氣力發出驚呼,并有意識地改進教育以消除其不利影響。而當前我們的幼兒園仍將較多精力放在知識技能開發上面,且受制于物質技術而不自知,恐將重蹈他人覆轍,造成兒童情感與體力的缺乏。這種殘缺的發展決非教育的初衷!倘若把視角置于最高層次,從人與世界、人與自然的關系中,將教育與人的生存狀態和整個生態環境聯系起來加以認識,就不難理解當前幼兒教育僅注重物質裝備且著眼于高標準的做法,實際上是以過度的物質消耗、加速有限資源的枯渴、使人類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為代價的,這無疑與可持續發展原則背道而馳,無益于人類自身的發展。
  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認識教育對社會發展的意義。現代教育應服務于大眾,面向全體兒童,提供普遍受教育機會。幼兒教育實現現代化,應持開放教育觀即大眾教育觀念,將教育置于社會系統中,密切與社會的聯系,使教育在與社會環境積極相互作用中,獲得發展,而非就教育論教育。目前一些地方和園所,封閉辦園,脫離現實社會需要,過分追求正規化、高標準、大規模,造成人力、設備的浪費或閑置,而社會上的各種迫切需求得不到滿足,這顯然是與幼兒教育的社會公益性、服務性相悖的。幼兒教育走向社會化是發展之必然。每一位幼教工作者都應積極關注并參與社會變革,擴展教育服務社會的功能,探索幼兒教育自身發展的多種可能性,認真考慮教育效益問題,關注如何充分發掘并合理利用社會社區的多種人文、自然資源,實現家庭、機構、社會教育一體化,在擴大教育受益范圍的同時,提高教育質量。
  還需要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是,在社會文化及教育領域,傳統就意味著過時無用,理當廢除嗎?現代教育觀念承認文化的多元化、多樣性。現代化除了西方模式外,還有多種形式。幼兒教育現代化應是基于傳統并吸收外來先進成果基礎上的創造。因而,深入發掘優秀民族文化傳統資源并弘揚優秀民族文化傳統具有重要意義。但仔細考察之后會發現,我們的道德倫理教化與師德正日趨弱化,傳統活動、民族民間游戲等在幼兒園教育中幾乎不見蹤影。一位為我們參觀日本幼兒園做翻譯的中國青年留學生曾驚嘆,在那里見到的許多東西是中國原本就有的文化傳統。在日本同行身上,我們還看到久違了的勤奮、節儉、務實等傳統精神。在追求現代化的同時,我們正在喪失原有的彌足珍貴的東西,這實在是文化的悲哀!中華文化傳統是中國幼兒教育發展的背景與現實,是今后發展之根基,無根基何談創造。
  幼兒教育要擺脫盲目被動的局面,關鍵在于增強教育主體性。這首先取決于教育實踐主體能否通過對有關教育問題的理性思考,在把握社會發展趨向,認識教育發展規律的基礎上,自覺做出選擇,合理取舍,積極改革教育過程,并努力突破以往“等、靠、要”的惰性,依變化的社會之需要進行幼教管理體制改革,使教育與社會環境取得動態平衡,實現人的發展與社會的發展統一。
  (三)教育實踐主體素質的提高是幼兒教育現代化的關鍵
  人的現代化是幼兒教育現代化也是幼兒教育改革的關鍵。從事幼兒教育實踐的教師和管理人員要在心理、思想、態度和行為方式上有一個全面的轉變,不斷提升自己的身心狀態。這既是幼兒教育現代化之先決條件和方式,也是現代化的重要目標。
  目前,教師的素質同教育現代化的要求相距甚遠。在教育過程中,不僅存在違背教育規律、要求幼兒整齊劃一的問題,體罚、嘲諷、因失職而造成兒童受傷害等也時有發生;管理上也存在軟、懶、散現象。為數不少的管理工作者未能抓住幼兒教育現代化的內涵,而是將目光瞄準現代化物質技術裝備和提高教師學歷。事實上,那些所謂現代化設施往往因無人能夠操縱或操作不得力而并未發揮其實際作用。因人格缺失而產生的現象,如不尊重兒童、精神倦怠等,如果得不到克服,就無從實現以培養健全人格為目標的現代化幼兒教育。由此可見,必須注重教師隊伍建設這一關鍵問題,并且,應特別著力于教師素質的提高。這里所謂素質,不僅指觀念、技能水平的改進和增強,更是指教育者自身人格的塑造。
  教育是教師以自己的人格同兒童進行交流的一種行為。教育對人的意義要由教師來承担,與此同時,教師也要承担自身的意義和價值。只有對教師職業有了自覺意識,明確自己作為人類文明傳遞者和靈魂塑造者所担負的使命,并身體力行,樹立起教師應有的職業形象,才可能擺脫工作中的盲目被動狀態,成為自己行為的主體,才能在育人中加強自我教育,改進自身人格;教師只有具備獨立完善的人格,才可能升華主體精神,不是停留在觀念上認識而行動上消極應付,而是積極實踐、探索、創造,不斷改進自身的教育行為,如此才可能實施現代化幼兒教育,培養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在不辱使命的同時,贏得社會尊重。
  總之,作為幼兒教育實踐主體,無論是教師還是管理者,無論在幼教實踐的微觀層面上還是在宏觀層面上,均需增強主體意識,去除浮躁的功利心態,實事求是,一要立足現實,在對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情有一定認識的前提下,認真總結分析當地實際及園所具體條件、原有工作基礎等,明了存在的問題與具備的優勢,從自身現實出發,針對問題,確立適宜的改革目標和實施方案;二要腳踏實地,以切實行動而非口號,一步一個腳印地改進教育實踐,使教育質量和效益逐步得到提高,朝著既符合社會進步要求又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幼兒教育邁進,并在此過程中實現自身人格的不斷完善。

幼兒教育管理理論與實踐: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32~36G52幼兒教育導讀(教師版)張燕20082008
作者:幼兒教育管理理論與實踐: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32~36G52幼兒教育導讀(教師版)張燕20082008

網載 2013-09-10 20:50:07

[新一篇] 關于“激疑·討論”課堂教學模式的思考與實踐

[舊一篇] 關于中學寫作教學的幾點思考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