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教育背景下的中學歷史教育教學要求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在教育由精英化走向大眾化之后,各國之間的競爭已由對受教育者數量的比較轉向了對受教育者質量的要求,其核心問題是如何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問題。高素質人才除了具有較高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外,還必須有良好的人格結構,必須融合科學素質與人文素質。歷史學科屬于人文學科,在培養人的人文素質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創新教育大背景下歷史學科究竟如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也就是說為適應創新教育的需要,歷史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何在?筆者試圖就創新教育背景下的中學歷史教育教學要求談一點自己的設想。
   一、教育觀念的要求
  專家指出,圍繞創新教育,應樹立四大觀念:一是樹立人本教育觀念。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二是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教育活動,應當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三是樹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質量觀。學校無差生,只存在有差異的學生,教師的責任是揚長避短,使他們都成為人才。四是樹立培養創新人才的教育價值觀。其核心是培養學生具有創新意識,創新觀念,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創新的毅力,創新的體力。(注:陳培瑞.創新教育與教育創新[J].教育發展研究,2001(2).)“‘以學生的學習與發展為中心’開展教育教學,必將是新世紀人才培養領域被廣泛認同的基本教育教學觀”。(注:林毓qí@①.2001年初給《教學研究》的賀詞[J].教學研究,2001(1).)創新教育背景下的歷史教育教學理應樹立這些觀念。
   二、歷史教師素質的要求
  面對全面推行素質教育,我們的教師迫切需要由傳授型向學者、科研、交流、特色“四合一”型教師的革命性轉變,把自己造就成一種創新型全能型教師。(注:湯正康.由傳授型向“四合一”型教師躍升[J].教書育人,2001(4).)也就是說,從事創新教育的教師應該是學者型、科研型、交流型、特色型“四合一”型的教師。這是一種理想化的教師形象。一般來說,創新型的歷史教師必須具備以下素質:
  1.教育思想端正,教師要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每一方面。
  2.創新能力強。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首先應具有創新能力。目前我國的中學歷史教師大多數屬于“知識傳授型”。他們對于歷史知識的傳承及一代又一代青少年文化素質的培養,曾經起過重要作用。在今后的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這些教師及其教法在教壇上仍可占一席之地,但已日趨不能適應時代發展和社會演進的需要了。歷史教師及其教學應盡快實現由“傳承”知識型向現代的“智能型”轉變,即由“傳承型”向“創新型”轉變。
  3.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歷史教師應掌握計算機、電腦投影儀、國際互聯網的使用方法,現代電子課件的制作和使用方法以及其它現代化教育教學技術,能夠利用網上資源豐富自己的歷史知識、學習新的教學方法,下載教學的圖片和課件,能夠利用光盤在電腦上教學等等,以適應現代人才培養的需要。
  4.研究型的教師。歷史教師應參與教改課題的研究,具備一定的科學研究的能力,掌握科學研究一般的通常的步驟,并能對1~2門研究性學習課程進行較有成效的指導。
  5.復合型的教師。歷史教師不僅要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和現代教育技術,還應努力在原有基礎上增加對歷史學科的發展趨勢及實際問題的了解,以利于在教學中更好地做到理論聯系實際,還要盡可能多地學習和了解其它學科的理論和實際知識,如科技、經濟、法律、信息技術等,主動地實現學科間知識的自然交叉和綜合,成為復合型教師。
  打好學者的根基,每時每刻關注教科研的進展狀況,以學生的引導者、鼓勵者、合作者的姿態從教,最終成為一名獨具特色的教師,這是我們追求的根本目標。
   三、教育教學的目標要求
  創新教育背景下的教育教學的總體目標是要教會學生怎樣學習和怎樣思考。怎樣學習,指的是學習方法問題;怎樣思考,指的是思考方法問題。具體到歷史學科,教育教學的總體目標就是要教會學生學習歷史的方法和思考歷史問題的方法,以培養學生的歷史創新思維能力和健全的人格。
  1.教會學生學習歷史的方法
  當今正處于學習化社會,學習化社會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人人都要學會學習,所以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教授學生終身學習歷史知識的能力,增強學習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由學會到會學。課堂上應努力誘導學生參與教學,教師與學生互相交梳,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發揮主體作用,進行自主的學習,探究式的學習,通過自主、探究式的學習,既學到基礎知識,又提高思維能力和思想認識,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根本的教育思想。
  2.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和歷史思維能力
  教育部師范司副司長袁拯國教授說:“創造性首先是一種精神狀態。所謂具有較高的創造性,就是指具有極強的問題意識,能將已學的知識作為方法和手段探究未知知識”。問題意識是指思維的問題性心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意識到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并發生一種困惑、探究的心理狀態,這種狀態促使學生積極思維,不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使學生對事物的認識,達到一個質的飛躍。在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需要對歷史學科有一定的注意力和探索精神,并且運用記憶能力、分析能力、思維能力等,從多角度看待事物,并做出判斷和選擇,提出自己新的認識。這種新型認識的提出,便是學生的創新能力了。(注:許燕裝.歷史學科“問題意識”的培養[J].歷史教學,2001(4).)學生有了較強的問題意識后,歷史教師再有意識地進行測向思維、逆向思維、直覺思維和想象力的誘導,歷史思維能力就培養起來了。
  3.培養學生鍵全的人格
  個體歷史創新潛能的釋放需要對已有歷史經驗的開放,對不確定性歷史現象和歷史結論的容忍,對歷史概念外延的靈活性,對歷史人物和事件評價的內源性,需要堅持某一認定方向的意志力。總之,需要健全的人格。有關專家也指出,在知識經濟時代,高素質主要不在于其專業知識,而在于其人格、其道德,這是建立于學習化社會的教育目標。歷史教育是要學生在研究歷史問題的過程中,了解中國歷史發展的基本軌跡及中國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增強學生對民族命運的關注和歷史責任感;繼承和發揚本民族的文化精華,理解其他民族和國家的文化傳統和優秀遺產,尊重其他民族和國家所創造的文明成果,正確看待國際社會的發展和變化,初步形成正確的國際意識;從人類歷史發展的曲折歷程中理解人生的價值和意義,逐步形成真誠善良、積極進取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四、教育教學方法的要求
  既然歷史教學的目標就是要教會學生學習歷史的方法和思考歷史問題的方法,那么如何達到這一目標?這就是需要我們共同探討的一個教育教學的方法問題。筆者認為,在創新教育背景下的歷史教育教學方法應該是多種教育教學方法的優化組合。具體地說應該具備如下要求。
  1.使用現代化教育手段
  現代化人才的培養,要求調動學習者多種感官去學習,要求有現代化的教具相配合,即要有相應的教育教學科技含量。在歷史課堂上,應積極創造條件,利用多媒體、網絡組織教學,開發和制作歷史課件,創造性地開展歷史學科的計算機輔助教學,使歷史課堂圖文并茂、動靜結合、聲情融會、視聽并用。
  2.貫徹“以史為鑒”的原則,處理好“傳承”與“創新”的關系
  歷史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傳承文明,這種傳承文明包括傳授知識、優秀文化遺產、優秀文化傳統、民族精神等;也包括對歷史規律的探索,對歷史經驗的總結,對歷史教訓的汲取,等等,這就需要貫徹“以史為鑒”的原則,而貫徹“以史為鑒”的原則也意味著需要創新,因為實施創新教育,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對優秀教育傳統和成果的發展。而且,繼承和創新是辯證統一的關系,沒有繼承的創新,只能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沒有創新的繼承,只能是機械重復,不會有生命力。歷史教學應處理好“傳承”與“創新”的關系,在傳授歷史知識的同時密切聯系現實,突出時代主題和時代精神,注重實際運用,并在實際運用中創新。
  3.變結論式教學為過程教學,蘊“學法指導”于同步教學之中
  歷史上有關重要人物和事件的評價,教材上一般都有現成的結論,但學生對如何得出結論的過程并不清楚。按照英國哲學家波普爾的觀點,中學生,尤其是高中生應追求批判性的思維。要批判首先要學會懷疑,因此,他們已不滿足于教師對事物現象的解釋,不輕易相信教材上的結論。這正是歷史教學變結論教學為過程教學的心理基礎。學習化社會的教學必須從以“教”為中心,轉變為對學習能力、學習品質的培養和提高,讓學生學會學習。所以,有人提出教師在施教的過程中應做到:組織教學內容要想到學生的學;選擇教學方法要考慮學生的學;教師的語言要針對學生的學;板書、投影片的設計要有利于學生的學;檢查教學效果要幫助學生學。(注:王培華.學法指導與學習素質IJ].教學研究,2001(3).)這一思想應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教師在課堂上應變結論式教學為過程教學,蘊“學法指導”于同步教學之中。教師講課應盡量暴露思維過程,優化思維品質,變學生被動接受歷史知識為主動探求歷史問題,把教師的教學過程變成學生主動發現和探求知識的過程,變成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發展的過程。
  4.在加強學科教學的同時提高綜合意識
  現代社會要求培養復合型人才,注重多維思維的發展和理論水平的提高,要求具有運用多學科的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歷史教師在從事歷史學科的教學過程中應積極聯系政治、地理、語文等學科知識,轉變傳統封閉的學科觀念,努力探索不同知識交叉、滲透、綜合的途徑,培養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和綜合運用不同學科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5.有計劃地開展歷史學科的研究性學習活動
  通過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使學生初步學會科學研究的方法,培養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樹立科學精神,發展個性特長,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
  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正是我們歷史學科教育教學追求的目標。
  字庫未存字注釋:
   @①原字為钅加奇
學科教育京G32中學歷史、地理教與學韓飛20022002韓飛 湖北十堰市教學研究室 作者:學科教育京G32中學歷史、地理教與學韓飛20022002

網載 2013-09-10 20:50:22

[新一篇] 創新教育的三重境界

[舊一篇] 創設教學情境 注重閱讀層級  ——“童年趣事”主題單元閱讀教學設計專題講座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