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圖書館學情報學教育的改革與思考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我國的圖書館學情報學教育經過10多年的探索與發展,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圖書館學情報學已成為獨立的學科體系,這一點以國務院學位評議條例單設學科評議組為標志;二、已形成較為完整的教育體系,主要體現在正規教育和函授教育相結合,專科、本科、碩士、博士教育相結合;三是教育水平明顯提高;四是一大批畢業生已在圖書情報事業發展中發揮了主力軍的作用。可見,其成就是巨大的,是值得肯定的。
  目前,我們正處于世紀之交,各學科領域均在進行歸納、總結,目的在于新世紀的長遠規劃,鑒此,本文僅就我國圖書館學情報學教育的發展背景,改革舉措,存在問題,以及未來發展等作一簡要闡述。
      1 背景分析
  眾所周知,文革前我國的圖書情報學教育點僅有北大、武大等幾個。直到70年代中后期,才出現了較好的發展勢頭。
  自建國至70年代,我國的學科規劃和辦學模式普遍受蘇聯的影響,具體在教育模式上,出現兩種情況:一是綜合大學的大文、大理情況;二是傳統學科占有很大比重。70年代末期,我國實行改革開放,對西方世界開始有所了解,從教育體系和辦學模式上就預示著將有一場改革。到80年代初,國內的學科建設和教育模式就表現出朝綜合化、應用化方向發展的勢頭。我們不妨回顧一下,從80年代初期開始,出現了一批新興學科和新建系、所等,諸如生命科學、環境科學、生物化學、計算機科學、新聞出版、經濟、法律、圖書情報等。尤其是在一批綜合大學中,這一批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出現了強勁的發展勢頭,而圖書情報學教育也正是在這種大學科背景下和大教育觀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
  70年代中后期到80年代中期,是國內各行業的大發展時期。一大批行業的發展不僅形成一定規模,而且行業內部交流合作日趨廣泛。圖書館學會、情報學會也相繼成立。僅就圖書館而言,當時國內已具有大中型圖書館數千所,其中高校圖書館已有一千余個。為使圖書館實現文獻資源共享,中國圖書館學會曾做了大量工作,如其下屬的各專業委員會相繼制訂了一系列標準,以指導圖書館工作,為使圖書館真正實現資源共享,其規范化、標準化就成為當務之急,而要使這些規范、標準真正在實踐中落實,人才就顯得非常重要。因而,圖書情報事業規模的形成和擴大,推動著圖書情報學教育的發展。
  就圖書情報事業而言,盡管70年代中期以前,國內僅有幾家教學單位,但在整個圖書情報領域已積蓄了大量的有豐富經驗的圖書情報教育人才。如:劉國鈞、來新夏、彭斐章、陳譽、張琪玉、吳慰慈等,如果當時沒有這一批熱心于圖書情報事業、忠誠于學科教育的人才,我國的圖書情報學教育的興起和發展也是難以形象的。
  大批圖書館學情報學家,在長期的實踐中,不僅積累了一定的經驗,而且也為圖書館學情報學積累了一定的學科理論及素材。如來新夏先生1981年出版的《古典目錄學淺說》,彭斐章等先生的《目錄學概論》(1982,中華書局),張琪玉先生《情報檢索語言》(1983武大出版社),劉國鈞先生的《中國書史簡編》(1958)等等,對圖書情報學學科體系的建立和教育體系的形成產生很大影響。
  以上足以說明,一門學科教育的產生和發展,既有它的社會背景和大教育背景,同時也有它的行業發展背景、行業人才的經驗和理論積累。
      2 改革舉措
    2.1 籌建專業
  隨著社會的發展,大教育觀的形成和被認可,從70年代中后期開始,國內一批院、校開始籌建圖書館學、情報學專業,到80年代中期國內已有30余所院校建立起圖書情報學教學點,據有關統計,到1985年教學點的設置已達34個(1)。從1978年到1983年, 我國圖書情報教學點每年增加3—4個,發展態勢平穩;而1984—1985兩年間共增加教學點15個,這在國內任何一個學科領域都是少見的,說明我國圖書情報學教育已發展到繁榮期;1978—1985的8年間,我國圖書情報教學點由原來的4個增長到34個,凈增30個,充分說明,到80年代中期,圖情教育已呈現出強勁的規模化發展勢頭。
    2.2 獨立建系
  如果說籌建專業是我國圖情教育發展的第一階段,那么,獨立建系則是其改革與發展的第二階段。
  在專業設置的初期,因師資、招生人數等原因,不少院校的圖情專業隸屬于不同的學科門類之下。總的看來,有隸屬中文系的,如北大、山西大學等,有隸屬歷史系的,如福建師大等,因隸屬關系的不同,其培養方向也產生較大的差異,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圖書情報學教育的發展。為此,國內各專業教學點紛紛要求獨立建系。加之當時國內一批新興學科,如計算機、環境科學等也逐漸獨立。在這種大教育體系變革的情況下,有一批院校的圖情專業從原隸屬單位中獨立出來,或將原圖情專業升格為系,如北師大在原圖書館專業的基礎上于1984年建系; 吉林工大在原情報工程專業的基礎上于1983 年成立情報工程系; 1984年武漢大學成立圖書情報學院,1985年山西大學圖書館專業從中文系分離出來,獨立建立圖書館學系。回顧其歷程,成功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大學科體系的變革與發展;二是圖書情報界有志之士的努力;三是羅致人才的成功;四是前幾年的辦學效果較好,畢業生去向也較樂觀。因此說,這一舉措的成功,是適應社會發展潮流的結果,具體一點,是適應了大教育趨勢和人才需求狀況。
    2.3 加快學科建設
  獨立建系后,圖書情報學教育界關注的一個問題是學科建設。在學科建設方面,主要做了兩方面的工作:一是確定學科地位,二是完善學科體系。在學科地位方面人們一直為建立一級學科而努力;在學科體系的完善方面人們不斷探索分支學科及其關系。到目前,在學科體系方面已形成共識,即在大學科之下設立圖書、情報、檔案等分支學科。而在學科地位方面,仍不盡人意。主要原因在于“圖書館學最初是從人文學科中派生出來的,情報學則是從自然科學中分離出來的,二者相互吸收,形成了兩個既相互獨立又緊密聯系的學科。”(2) 這事實上為學科地位的確定造成很大困難。盡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將它們合并列到自然科學類中的一級學科,但到1996年國家社科基金委又將圖書館學、情報學、文獻學作為社會科學門類的一級學科,由此形成同一學科的不同學科歸屬點,造成了一定的混亂。90年代,人們注意到如何統一學科位置。目前看來,僅局限于社會科學或自然科學難以找到合適的位置。根據當前大學科發展狀況,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之外,已形成軟科學。為此人們已開始注意從軟科學領域尋找切入點,去年下達的本科生目錄(修訂意見稿)已將信息管理和圖書館學、檔案學放在管理門類之下,畢竟是將其定位到軟科學領域的管理門類之下,可說是一個成功。
    2.4 更改名稱,拓展學科領域
  圖書情報學教育在10多年的發展中曾經歷了兩次改名(指改系名),一次是80年代中期,一批圖書館學系改名為圖書情報學系,拓寬了學科領域,將圖書館學和情報學作為共同的發展方向,使培養的學生的就業面擴大;一次是1992年以后,國內絕大部分圖書情報學系改名為信息管理系,這次改名的目的仍然是拓展學科領域。因這次改名不僅僅是傳統的圖書館學、情報學的協調與合作,而且是真正拓寬了學科覆蓋面,因此反響較大。這里我們從專業設置和學科覆蓋面加以分析(見圖1 )。
  附圖G90b04.JPG
  圖1 專業設置與學科覆蓋一覽表
  注:△表示涉及到,但還不是專業和方向
  由圖1可知,這次改名,確實拓寬了學科覆蓋面, 在上述幾所院校中,盡管像信息產業、信息經濟等還未能深入涉及,但不同程度地涉及到經濟和技術兩大門類;同時不同程度地表現出各自的辦學特色和發展方向,如北師大信息技術與管理系,朝著“建立一個以計算機應用為特色的和國際發展相接軌的系和專業。”(3)的方向發展; 南開大學信息資源管理系,除培養文獻信息方面的學生外,還培養“能在各類信息產業機構、經濟實體、社會科學研究部門以及高等院校從事信息收集加工、傳播、利用、咨詢、管理及教學、科研等工作的人才。”(4) 僅從人才培養方向上看,這次改名不能不說是一個進步。
    2.5 教育模式的變革
  這里所說的教育模式,主要指教育理論模式、教育管理模式和學位授予模式等(見圖2)。
  附圖G90b05.JPG
  圖2 教育模式變化示意
  在圖書情報學教育模式的變革中,每一次改革都有一定的發展,首先就學科內容而言,最初的模式圖書館學主要圍繞收藏、加工和利用,情報學則是情報收集和管理,到80年代中期,學科理論發生重大變化,尤其是文獻傳播理論和情報交流理論作為第二階段學科內容的重點;到90年代,文獻信息作為一個模塊出現,而信息技術和經濟信息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可以說,這是教育理論模式的重大變化之一;其次就管理模式而言,最初圖書館學和情報學的隸屬關系明確,到80年代中期出現了交融的趨勢,目前正向管理門類靠拢;第三,就學位授予而言,近幾年各校已注意了理學學位,從這一變化看,圖書情報學教育正朝著技術化、應用化的方向邁進。
    2.6 課程體系的改革與調整
  10多年來,各教學單位為適應教育體制的改革,不斷進行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的改革。從總體情況看,目前的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主要形成四大模塊(見圖3)。
  附圖G90b06.JPG
  圖3 課程體系示意
  注:各模塊中顯示的為主要課程
  由圖3可見,經過10多年的改革與發展, 我國的圖書情報學教育已形成較為完善的課程體系,在這四大模塊結構中,“文獻信息”、“經濟信息”是主模塊;“計算機應用”、“數理統計”是輔助模塊,再加上一些背景課程,體系已基本趨于穩定。
  簡言之,圖書情報學教育界在多年的改革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確實推動了我國圖情教育事業的發展,正如馬費成先生評價的“我國圖書情報教育事業的發展,尤其是近10多年來的發展,初步建設成為適應中國國情和中國圖書情報事業的教育體系。”(5)
      3 存在的問題
  盡管我國圖書情報教育事業已取得明顯的成就,但仍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概括地講,主要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3.1 學科地位問題
  本系統內,對一級學科術語的認定和歸類仍在動搖不定。比如1996年下半年下發的“研究生目錄”和“本科生目錄”的征求意見稿,前者為“文獻信息管理”,后者為“圖書館、情報與檔案”仍放在歷史門類之下。最近國家教委的本科生的專業目錄,又將原來的“圖書情報與檔案”中的情報抽掉,僅剩圖書館與檔案學。由此可見,學科地位問題仍未能得到真正解決。
    3.2 新設專業(方向)和傳統專業的關系和銜接問題
  新設的專業(或方向),如“經濟信息”、“市場經濟信息”、“工商信息”、“涉外信息”以及“信息技術”等,它們與傳統的圖書館學、情報學之間究竟是何種關系,如何銜接,如何形成完整的教育體系和教育結構,它們之間的地位如何,關聯方式如何,以及關聯程度如何?這些均未能很好解決。
    3.3 圖書情報教育的立足點問題
  近年來,不少學者就此進行討論,有不少學者認為,圖書情報學教育無論怎樣改革,其立足點當是圖書情報學和圖書情報事業。這種觀點是正確的,放棄這一立足點,就等于失去了陣地。
    3.4 師資的數量和質量問題
  從目前的狀況看,師資的數量和質量影響和制約圖書情報教育的發展。首先從師資的數量上看,“IFLA按照圖書館教育標準規定,教師與學生之比最低應為1∶12。”(6)根據此標準,國內一批院校的圖情教學點還達不到上述要求。如北大是1∶25,吉林工大是1∶7.6, 南開大學是1∶8.1,北師大是1∶8。(7)(8)(3)(4)由此可見,一是四所院校中就有一所不達要求;二是從后面三所院校看,貌似達標,實際情況也不達標,如去掉其行政人員,至少還有兩所達不到要求。上述四所院校還是國內較知名的大學,在地方大學,情況會更加嚴重;其次,從師資結構上看,國內各教學點上,其師資的知識結構多屬圖書情報專業的人員,加之新專業的開設,且專業跨度較大,但師資主體的知識結構變化不大,因此導致教學質量較為低下的局面。
    3.5 人才需求狀況問題
  人才需求是人才培養的前提。近幾年理論界的有些觀點認為,一是圖書情報界人才飽和;一是其他行業中如信息產業、金融業、郵電業、通信業等人才需求潛力很大。這一度成為圖情教育改革的依據。通過筆者調查,事實并非如此。首先從圖書館、情報業看,1995年筆者曾對山西高校圖書情報單位調查,發放調查表34份,收回25份,其中需要圖情人才的93%;需要既懂計算機又懂圖情專業的占85%,需要情報服務與咨詢的占27%,需要深層文獻分析的占73%。可見,人才需求的潛力還很大。其次,從信息行業看,盡管信息行業市場很大,但人才需求量有多大,人才需求層次如何,還是未知數;除去郵電、通信、計算機、經濟等有關院系培養的專門人才外,需要我們畢業生的份額有多大,確實值得考慮。筆者認為,在教育界仍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目前還沒有一篇系統論述某行業或某區域信息行業的人才需求的調研成果。因此,這將影響圖情教育的發展。
    3.6 課程內容和層次問題
  前幾年,人們在進行教改時,為適應新專業、新方向,曾采取壓縮傳統課程等措施,這一點是應肯定的。問題在于壓縮的同時,要充分考慮各門課程之間的銜接,學科體系的完整性,否則將出現結構斷層。此外課程設置上既要考慮理論又要考慮其應用。如圖書館專業開設計算機基礎、系統設計、語言匯編等課程,但對行業計算機應用較缺乏,如文獻處理和加工等。在新設專業中,如經濟信息,盡管開設了工商管理、企業管理、市場調研和預測等,但對數字經濟、文獻技術、經濟信息的處理應用等注意的不夠。這必然影響人才知識結構,是圖情教育界需要認真討論的問題。
      4 未來發展分析
  我國的圖情教育在今后一段時期內要有長足發展,我們認為,必須正確認識國內外環境,準確把握師資積蓄,結合國內人才需求的實際狀況,制訂較科學的發展規劃,循序漸進,進行有序化發展。這是其基本點。
    4.1 國際環境
  對圖書情報教育界來講,需要考慮的問題是,如何使其培養的學生具有相當的競爭力。我們認為,要使學生具有較強的競爭力,除我們自身的因素外,主要要把握國際圖書情報事業發展的總體趨勢,了解人才需求狀況。那么國際范圍內圖書情報業的發展趨勢如何?保爾·凱格拜因曾指出:“綜觀各國圖書館近20多年來的歷史,我們可以清楚的觀察到一種必須順應的發展趨勢,這種趨勢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在各類圖書館中都開始重視新型傳播介質材料;二、用計算機完成日常工作已經司空見慣;三、更加注重自身的情報職能,這樣的結果,勢必進一步強調圖書館之間的合作,強調建立新型的圖書館結構,強調組成圖書館系統和圖書館網絡。”(9)由此可見,圖書情報學教育, 要朝著培養人才專門化、層次化的方向發展。早在1987年2月11日—12 日歐洲共同體負責情報問題的第十三局,在盧森堡主持召開了一次圖書館問題聽證會,此次會議有兩個建議,即“要進一步統一歐洲共同體內的圖書館學教育。要在圖書館教育中重視現代化技術的應用。”(10)這兩點也正是國內圖書情報教育所缺乏的。鑒此,我們認為在圖情教育的管理體制方面,應盡快建立一個權威性的職能機構,對圖情教育的辦學方向,辦學模式、培養目標等進行宏觀管理;對現有圖情工作人員的繼續教育制定長期規劃,并負責監督;對國內現有的各教學點進行全面質量評估,其評估的內容主要包括師資數量、師資水平、設備、課程、效果、效益等。
    4.2 辦學模式
  目前,盡管國內已形成本科、碩士、博士,正規教育和函授教育為一體的辦學模式,但因種種原因,教學質量不高。為此,在辦學模式方面,應借鑒歐美之經驗,實行合作辦學。這里的合作辦學既有與外專業、外系統辦學之意,更為重要的是國內各教學單位應根據各自的具體情況、特點實行聯合辦學。比如在研究生的培養方面,可實行幾個單位聯合培養(目前已有這種情況,但不夠規范)。即在一個碩士點或博士點上可聘請國內外知名學者,組成一個強有力的學術梯隊,這樣才能真正提高教育水平。在繼續教育方面,應廣泛開展區域合作,區域間也要組成一個合理的師資結構,進行定期、序列培訓。
    4.3 師資積蓄
  盡快培養師資,引進人才,應從以下幾點考慮:一是重點培養,主要培養未來學科發展中的核心內容所缺的師資;二是區域交流,即各教學點在明確自己的辦學方向和特點后,可進行雙向交流,使人才流向與辦學、科研方向一致化;三是吸引人才,這一點在國內發展不平衡,各教學點應為被引進人員提供最大方便。當然這一點還涉及區域政策和上級主管問題,但我們必須盡力去做。通過上述三點,我們要制定人才積蓄規劃,即確定目標、數量、質量、科研水平,以及時間跨度,再確定該教學點專業規模和專業層次的發展速度。
    4.4 培養目標
  圖情教育的未來培養目標必須與社會需求相一致。圖情教育目標的制定和實現,必須考慮,一是社會各個時期的需求,即人才類型、層次、行業范圍和需求量;二是辦學條件和辦學水平;三是根據現有條件能完成的情況;四是分析達不到要求時,其制約因素是什么?定出切實可行的目標實施計劃,分階段、分層次、分流培養。這一點,日本做得較好,如在圖書館專業中,曾開設《學校圖書館事業》等課程,加強了培養目標的針對性,因此,國內圖情教育是否也應考慮這一分流培養模式。
    4.5 課程體系架構
  課程體系的完備與否是促進或影響圖情教育的一個重要原因,國內外圖情教育界為此曾做過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在國外,既有強調專業內核,也有強調事物本質發展過程的。日本就一直強調專業核心,如其在情報學教育方面,特別注意情報交流。(11)而美國則特別注重事物的本質發展過程。(12)就國內研究成果看,90年代初,人們就注意到中外圖情教育的比較研究,有文章指出:“從課程覆蓋面看我國最窄;……從課程的內容層次上講,國內層次較淺。”(13)上述一系列成果可使我們得到以下啟示:一是在課程體系架構時,要充分考慮事物發展本質;二是要充分把握學科、專業核心的要求;三是既要注意課程覆蓋面,又要注意課程間的層次關系。據此,圖情專業教育的課程體系可作如下架構(見圖4)。
  圖4說明,一、背景課程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在這些方面中, 以運籌為核心,是培養學生綜合管理、統籌規劃的能力;二、專業課程中,國內圖情教育的專業門類不會有太大變化;三、是專業內核進一步明確,如在圖書文獻專業,其內核當是文獻資源配置和文獻傳播;情報學專業當以情報管理和情報交流為核心;行業信息專業則當以風險、經濟為核心,否則,在圖情教育中設置經濟信息專業也就難以與經濟學加以區分;四是技術應用,主要實現專業門類的應用,充分體現其可操作性。
  附圖G90b07.JPG
  圖4 課程體系示意
    4.6 建立健全教育質量評估體系
  教育質量評估體系的建立。有助于推動我國圖情教育事業的發展。概括地講,教育質量評估體系主要包括三大模塊,即學科建設、課程設置及效果、畢業生適應狀況。內容主要包括:學科建設方向、重點;師資數量、專業、任課和所學專業、研究方向的一致性,教材建設和教材選用、課時分配、學期開課和教學計劃的統一性,教學大綱、教案的系統程度,理論與實習、實驗的比例,教學與實踐、實習的比例、學生意見反饋等;畢業生從事工作的勝任程度,研究生考取比例;科研項目承担和獲獎情況等。只有強化教育質量評估,才能促進教學水平提高,優化教學環境。它不僅可鞭策各院校及其有關圖情教育教學點,而且可為以后的項目申報、審批、學位點授予等提供科學依據,這樣才能使我國的圖情教育在今后取得實質性的進展。
圖書館長沙17~22G9圖書館學、信息科學、資料工作裴成發20002000文章主要論及:1、我國圖書館學情報學教育的發展背景;2、10多年來改革之舉措;3、改革中存在的問題;4、未來發展之架構。中國/圖書館學情報學/教育研究The Reformation and Thinking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Science Education in China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Department,Shanxi UniversityDiscusses the developing  background  of  library  andinformation science education in China, the  reformationmeasures in recent ten years,problems in the reformation andstructure of future development.山西大學信息管理系 太原 030006  裴成發,男,1959年生,副教授。現任山西大學信息管理系副主任,《晉圖學刊》主編。先后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 作者:圖書館長沙17~22G9圖書館學、信息科學、資料工作裴成發20002000文章主要論及:1、我國圖書館學情報學教育的發展背景;2、10多年來改革之舉措;3、改革中存在的問題;4、未來發展之架構。中國/圖書館學情報學/教育研究

網載 2013-09-10 20:51:33

[新一篇] 我國農村教育發展與農村經濟增長的實證研究

[舊一篇] 我國圖書館學情報學教育的現狀與發展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