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論研究中的知識論形而上學傾向解析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教育理論研究是要探索教育規律,借以指導教育實踐的。然而,整理和反思我國當前教育理論研究的學術產物,卻發現很多研究既不能準確地反映教育規律,又不能有效地指導教育實踐,教育理論研究中出現了知識論形而上學的傾向。因而,剖析這種現象及成因,并找出相應的對策,對促使教育理論研究的科學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教育理論研究方面的知識論形而上學的傾向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對學科自身基本問題的討論久整不合,使人們對教育規律的認識流于各種觀點不同的研究文獻之中。如對教育本質問題認識的研究,長期以來人們從多元視角進行了探討。有就教育與經濟、政治、文化和個體發展,以及教育自身的繼承方面的關系,提出了研究教育本質問題應注意人的自身發展規律對教育的制約,以及社會對教育的制約觀點。又有人認為,教育本質探討思路可從“教育在辯證理性上是什么”的探討開始,應遵循三個“一”:本質一類(客觀的本質)、方向一致(先找到列寧講的初級本質)、思路一條(從抽象到具體的辯證法),從科學方法論的角度指導人們從純理性的思維來考慮教育的本質。諸如這種對教育本質問題的多元探討,對于人們認識教育本質規律是必要的、有益的,有助于人們從多個角度相互啟迪思維,深刻而全面地把握教育的本質。但是,長期而無統一認識的理論討論,使人們對于規律的認識流于各種觀點不同的研究文獻中,茫然而不知所從。(2)對于社會生活教育實踐或熱點問題的討論缺乏實踐理性,流于對問題現象的解釋或描述,使教育實踐主體感到問題的存在而不能找到對策。如關于素質教育的大部分探討,都只談到了要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至于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化的具體途徑和方式的論述則不多見。創新教育研究多從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角度提出。為了迎接國際科技與人才的激烈競爭,要把發展性學力與創造性學力的培養放在突出位置,提出了創造性人才的培養和造就要靠創造性教育。至于何謂創造,創造力由哪些具體因素構成,如何在教育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造行為,則罕有論述。德育研究方面,多數研究從社會轉型期教育失范、唯文憑教育產生的道德教育的無效性等不同角度,論述了新時期德育所面臨的問題,指出德育研究的總的方向應當注重利于學生個性發展。至于如何在教育實踐中實現美好道德理想設計的具體措施則鮮有論及。這些現象表明,我們的諸多教育理論研究不是從實踐中來,不是針對教育實踐問題的,缺乏實踐理性,使教育理論研究與教育實踐嚴重脫節。(3)教育理論研究科學方法的模型化應用,喪失了科學方法本應有的實踐效用性。當前,其他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被引進教育科學研究領域(如人種志的社會學研究方法,數理統計及模型方法等),使教育理論研究的方法多樣化。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的多樣性,提高了教育理論研究成果的科學性、有效性,擺脫了過去單純思辨的定性研究的傾向。但是,多數應用自然科學方法的教育研究,其目的不在于解決實際問題,而在于在教育研究領域展現科學研究方法的理論模型。科學方法實際的效用只不過是證明主觀上早已明確了的假設,彰顯的是科學研究方法理論模型的知識。(4)為凸顯研究成果的創新性,在教育理論研究文章中出現了大量晦澀難懂的“新學術詞語”。一種情況是所謂的“西學派”,在引進西方現代教育理論時,為標榜或維持理論的科學性、純潔性,使用了大量洋詞匯,這在關于人本主義、后現代主義、元教育理論介紹的研究中屢見不鮮。另一種情況是研究者為說明自己研究成果的“新穎性”,從其他學科借用或杜撰一些時髦的新名詞,拼湊已過時的舊理論架構建所謂的新理論。如有人把“全面發展教育”偏偏冠以“全人教育”等。晦澀難懂的“新學術詞語”,使大量教育理論研究成果成為純粹的知識文獻,不能起到科學理論應有的理性作用。
  我國教育理論研究出現知識論形而上學的傾向不是偶然的,既有宏觀的社會時代根源,也有教育研究者主觀的思想動力根源。宏觀方面,教育在當代社會生活中的日漸突出的地位,引起了社會各階層的廣泛關注,對教育學科科學知識的需求激發了人們的多維探索。就教育理論研究自身環境來說,教育理論研究機構、科研團體和科研人員繁多,教育理論學術研究的氛圍比較寬松自由,再加上眾多的教育學術刊物,可以說,當前我國教育理論的研究出現了一個繁榮的局面。另一方面,當今多元的社會生活造就了多元的社會價值觀念及思維方式,由此造就了多元的社會思潮理論,這些理論對教育學科領域的關照造就了多元的教育學科知識論。這就為教育理論研究的知識化傾向造就了肥沃的土壤。
  我們對我國當前教育理論研究知識論形而上學傾向形成的原因具體分析如下:(1)教育理論研究關于自身學科基本問題爭論不休的原因,與教育和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的復雜聯系有關。隨著知識經濟社會的來臨,教育已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教育理論研究已突破了政治思想和文化意識形態的研究領域。多層面的研究機構和研究人員的涉入,拓寬了教育理論研究的視角,但科研人員的學術知識背景、思想知識價值取向不同,會使對同一多因素影響的教育實際問題,產生不同價值取向甚至完全相反的回答。如當前對教育產業化的爭鳴,使本該產生明確答案的具體教育實際問題成為理論上的悖論。(2)教育理論研究缺乏實踐理性的客觀原因在于,我國的教育理論研究人員絕大多數置身于具體的教育實踐活動之外,他們大多按普通問題的本質因素構建理論模型,而實際教育問題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面復雜交織在一起的。因此,教育理論研究者構建的理論對具體問題的解釋就缺乏張力,從教育理論到教育實踐之間明顯存在著不可操作性中介,導致教育活動的主導踐行者深感理論的實踐無效性。顯然,在教育理論研究中存在實用主義功利思想。在當前的教育理論研究中,絕大多數研究關注的是教育問題的“性質、特征、意義、后果、趨勢”,而有關對教育問題“解決方式、方法、對策”的研究卻為數甚少。如當前對素質教育和創造性才能的研究,對問題重要性口號式的千篇一律的文章難以計數。究其原因,是教育理論研究者的功利主義思想在作怪,務虛容易,務實難。對具體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要在實踐活動中得到驗證,費時、費力、費財,寫出的文章還不一定符合理論科學的規范。務虛則容易的多,多積存一些文獻,對顯現的問題宏觀性質、特征、意義等加以拼湊,改換一些時髦的名詞,則文章成果多多,職稱、名氣、金錢隨之而來。這也反映出我國教育理論研究成果評價標準的非科學性。(3)從教育理論研究管理上說,我國教育理論研究出現知識論形而上學的傾向,在于我國沒有科學的教育理論評價機制和評價標準,科研工作者缺乏理論有效性的約束,教育實踐工作者沒有把握實踐有效用性理論的參照。如此循環往復,造成教育理論研究知識化形而上學傾向愈演愈烈。
  教育理論研究的知識論形而上學傾向對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
  教育理論研究的知識論形而上學傾向造成教育價值觀念的無序性,使教育理論建構和教育實踐活動嚴重脫節。如果教育理論研究的知識論形而上學傾向得不到遏制,理論科研主體完全按自己的學術知識、思想價值取向來關照教育問題,長此以往、久整不合,就會造成教育價值觀念的無序性,使本該產生明確答案的教育實際問題在理論上成為悖論,進而使教育實踐工作者茫然無從。喪失了實踐理性的教育理論,就會失缺科學理性應有的效用,使教育理論建構和教育實踐活動嚴重脫節。
  教育理論研究的知識論形而上學傾向導致教育理論的不兼容性。教育理論研究的知識論形而上學傾向,造就了教育理論研究中對西方教育科學理論的迷戀和對“本土”教育實踐理論的固執兩種現象,最直接的原因是不同的理論研究者各自陶醉于自身的知識背景和成長經歷,導致他們把自己對問題理論的單面可解釋性當作科學研究的完全解釋性或最佳解釋性。由此,出現了當前教育“殖民科學”和“本土科學”的不兼容性。
  教育理論研究的知識論形而上學傾向造成教育理論研究成果的重復性,進而造成巨大浪費。知識論形而上學的教育理論研究,流于對教育現象的描述,造成大量人力、財力的巨大浪費。知識論形而上學的教育理論研究,流于對教育現象的描述、解釋,缺乏實踐理性,使研究成果成為現象描述性的空洞知識。這就造成了一方面教育實踐問題繼續得到理論的指導,另一方面卻是大量的知識論形而上學的理論研究成果越積越多。毫無成效、不斷重復的教育理論研究,造成大量人力、財力的巨大浪費。
  教育理論研究的知識論形而上學傾向激發了教育理論研究中的實用主義功利性思想,敗壞學術研究風氣。我們知道,實用主義功利思想會造成知識論形而上學的研究傾向,而反過來,如果知識論形而上學的研究傾向得不到遏制,就會進一步激發教育理論研究中的實用主義功利性思想,敗壞學術研究風氣。
  為克服知識論形而上學的傾向,保證我國教育理論研究的健康發展,我們認為,我國的教育理論研究應朝著以下幾個方面發展:
  堅持教育理論研究從教育實踐活動出發。要保持理論研究的實踐理性,由對教育問題“性質、意義、發展趨勢”的描述性務虛研究,向提出具體問題解決“方法、對策”的務實研究發展。科學研究問題假設的提出只能從事實出發,從成熟理論入手,而教育領域知識論形而上學的研究傾向是由研究者主要以元分析的研究方法提出理論假設而成的。因此,要克服教育研究中的知識論形而上學傾向,就要堅持教育理論研究從教育實踐活動出發,保證教育理論研究的實踐理性。
  建立科學的教育理論研究評價機制和評價標準。我們當前對教育理論研究不是沒有評價,在學科領域內,對教育理論研究評價多是自發的、針對具體研究人員和具體問題的,雖然政府也定期對教育理論研究進行評價,但政治性多于學術性,很多科研人員不以為然。因此,建立以學術機構為主的評價體系就成為當務之急。科學評價體系的核心是科學評價標準的建立,評價社會科學研究成果價值大小的標準,即看理論是否有實踐理性。一方面要看其是否包容了已有的共識解釋及是否有新的解釋張力,另一方面看其思想觀念是否能在實踐中實施及反復驗證。建立了科學的教育理論研究評價機制和評價標準,就可以避免教育理論研究成果的“虛”、“假”、“重復”,即純粹知識化。
  弘揚實事求是的科學主義精神。要拋棄功利主義的庸俗思想,端正科學研究的態度。理論研究的主體是科學研究工作者,科學研究工作者的科研動機對科研成果的科學效用性存在著重要影響。由此,要保障教育理論研究的科學健康發展,遏制“虛”、“假”的知識論形而上學研究風氣,科學研究工作者要有職業道德,要拋棄功利主義的庸俗思想,端正科學研究的態度。這就需要在教育研究領域弘揚實事求是的科學主義精神。同時,注重教育理論研究成果的科學解釋“張力”標準,在多種教育實踐情境中構建理論的模型。由此,教育理論研究者要有兼容、懷疑、批判、創新的科學精神。
教育評論福州7~9G1教育學劉偉20022002劉偉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編輯部副教授、博士 作者:教育評論福州7~9G1教育學劉偉20022002

網載 2013-09-10 20:51:55

[新一篇] 教育理論創新的“他山之石”    ——從人類學研究的幾個特征談起

[舊一篇] 教育的起點是人的生命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