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對中學語文教師的要求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素質教育以提高全民族素質為宗旨,要求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開發受教育者的潛能,促使受教育者德、智、體、美、勞諸方面素質生動活潑地、全面地發展。要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勞動,學會創造,學會生活,學會健體,學會審美。這一培養跨世紀人才的重任,無疑要落在教師肩上。根據語文學科“有法”而“無定法”的特點,特別要求語文教師在教育觀念上、心理素質上及教學技能上脫胎換骨,全面更新提高,做素質教育的先行者。
    一、素質教育對中學語文教師的素質要求
  (一)心理素質要求——具備健康、完善的人格。教育教學過程首先是感化人、啟迪人的思想的過程,這就是教師的“傳道”職能。著名語文教師魏書生也強調指出,語文教學,首先是門“人學”。這就是說,必須按照素質教育的本質要求,使學生首先學會做人。如果一名語文教師連自身的心理、思想素質都不健康、不完善,何言能教育出一個品質高尚的學生?因此,語文教師應從心理上、思想上嚴格要求自己,使自身道德高尚。無論條件、環境怎樣都應愛崗敬業,培養自己高尚的情操,形成熱情、開朗、誠實、正直、樂觀、溫和、豁達的個性品質。以這種品質賦予教育教學,對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無論從直接或潛在來說,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文化素質要求——具備淵博的知識。教師的天職是傳授給學生知識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即所謂的“解惑”。語文教師不僅應具備豐厚、系統、純熟、全面的專業知識,即扎實的基本知識,而且還應積極探索、研究相鄰學科知識。蔡元培先生早在20年代就曾經提出:“習文科各門者,不可不兼習理科中的某種。”語文作為基礎學科,作為學習其他學科的工具,在教學過程中就應體現它的實用性,注意與其他學科的銜接。再則,語文的學習也不可能不借助其他學科知識,諸如歷史、地理、生物等,它們與語文密不可分。另外,語文教師還應努力學習科學知識,積極利用教育學、教育新思想、新理論指導教育實踐。總之,語文教師在為學生“解惑”之前,應先盡量做到自身“無惑”。
    二、素質教育對中學語文教育教學技能的要求
  (一)全面的審美能力。根據素質教育要“教會學生正確審美”的要求,中學語文教師應努力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培養自己感受美、外化美、創造美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教學生從《春》中領會到春天充滿生命力的美,從《荷塘月色》中領略到靜謐美,從《聽潮》中領略海的博大美;只有這樣,才能教學生從文學作品中領略到有血有肉的人物美:保爾高尚的道德情操,孫悟空的叛逆和機智,林黛玉的多愁善感,曹操的多疑和豪氣,魯提轄的仗義和勇猛……只有這樣,才能引導學生深入“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獨特的意境,從《蒙娜麗莎》中領會無窮盡的藝術魅力;也只有這樣,才能教學生從建筑設計中領會凝固的美,從書法作品中領略流動的線條美,從跳動的音符中領略醉人的音樂美,進而才能正確引導學生塑造美好心靈,培養高雅情趣,具備創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二)嫻熟的語言表達能力。語文,是一門研究語言的科學。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不僅普通話要標準、清晰、流利,更重要的是聲音還應具有美感,語言還應精練傳神,體現輕重緩急、抑揚頓挫,而且要能把這種美融于教學的情景中。體現在課文的范讀上,聲音要能外化成和煦的春風,炎熱的夏日,綿綿的秋雨,酷寒的冬雪;能外化成小浩波、奧楚蔑洛夫、楊白勞、黃世仁等等。總之,教師的范讀應著力體現人物的喜怒哀樂,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心中的愛情情愁。從聲音上發揮語文教師的個性優勢所取得的教學效果,有時是制作精良的范讀錄音帶無法比擬的。
  (三)辯證地處理教材的能力。語文教材是統一的,但教育實際因時因地因人而異。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靈活地取舍該學的課文、該掌握的基本知識、該精講的重要語段,該精練的典型題目,甚至該補充的課外知識,做教材改革的熱心人。因此,中學語文教師應深入鉆研教材,這樣才能辯證地駕馭教材。
  (四)積極開展教學活動的能力。葉圣陶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培養學生興趣的最佳方法是從活動中學知識,即寓教于樂。語文科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因此,在強化課內教學的同時,語文教師必須活躍第二課堂,以課外活動促進課內教學,使內外緊密結合,相輔相成。特別是處在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中的中學生,其思想、行為各方面也日益具有開放性的特點。他們再也不是那種什么話都很聽的“乖孩子”,他們再也不喜歡那種照本宣科的“好老師”。他們要“玩”,要“樂”,并從中學到知識。這也正符合教育心理學、生理學的根本要求。
  (五)扎實的寫作能力。語文教師不僅要求學生寫作,還應親自“下水”作文,親身體驗選材、立意、謀篇各方面的甘苦,以便更好地指導學生寫作。在作文批改方面,語文教師的批語特別是尾批本身就應是一篇選材、立意、謀篇諸方面俱佳的美文。
  (六)形象的演示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應特別注意體態語言的作用。體態語言所具有的直觀、形象、生動的特點,能使學生印象深刻。如教《最后一課》時,下課鈴響后,可模仿韓麥爾先生宣布散學的語言、情態、動作宣布下課;教《魯提轄拳打鎮關西》,語文教師應表現出豪俠氣概……如此,才能使教學過程生動形象、輕松愉快。
  (七)卓越的組織導學能力。教師的“演技”再好,也不能保證學生會演。因此,語文教師更應充分發揮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精心組織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其自主性,使學生當“演員”,使他們“學會求知”,做學習的主人。因此,素質教育要求語文教師更應該是不僅精于“演戲”,而且精于“導戲”的“導演”。
  (八)不斷的創造能力。處在世紀之交,各種信息在不斷變化。作為為時代生活服務的語文,一方面應摒棄或調整一些陳舊的知識結構,另一方面更應吸納一些新的信息,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體系。為此,語文教師應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勇敢地、創造性地“拿來”一些新的信息“為我所用”。例如,引導學生從熟知的、精美的廣告詞中學修辭、學語法,使學生學得快、記得牢。因此,中學語文教師應具備巧妙的信息處理能力,要勇于開拓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學生易于接受語文學習的新路子。
  總之,素質教育的實施和推進,要求中學語文教師應具有緊迫感,全面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全面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只有這樣,才能肩負培養全面發展的跨世紀人才的重任。
中學語文園地開封G31中學語文教與學李杰20022002 作者:中學語文園地開封G31中學語文教與學李杰20022002

網載 2013-09-10 20:52:42

[新一篇] 素質教育與小學語文教學

[舊一篇] 素質教育的基本特征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