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與人口的環境尷尬  ——世界環境綠皮書之七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世界上有近一半(47%)的人口居住在城市,據估計,2000——2015年城市人口將以每年2%的速度繼續增加。人口急劇膨脹,如果對資源消費和廢物排放不加管理的話,人們的消費模式、旅游行為以及城市經濟活動將極大地改變環境。不過城市也提供了促進人口可持續增長的機會。
  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長和鄉村人口向城市遷移是造成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的原因。在過去的半個世紀里,大量鄉村人口涌入城市,而且進入21世紀以后,城市化過程仍將繼續。主要是因為城市地區能夠提供更多的機會與服務,尤其是就業和教育,然而在世界某些地區,特別是非洲,武裝沖突、土地退化和自然資源耗竭現象十分突出。
  城市的重要作用不僅僅表現在能夠提供較多的就業機會、居住地和服務,而且還是文化和知識技術發展的中心、進入世界的窗口,以及農產品加工基地,總之,城市是創造財富的源泉。城市化水平的高低與國家的人文發展水平有著很強的關系。但是,城市的快速增長也導致了失業率的不斷提高、環境退化、城市服務短缺、基礎設施負担過重以及土地、財政、住房不足等一系列問題。因此促進城市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成為未來的一項重要的任務和挑戰。
  城市化水平還與國家的收入密切相關,越發達的國家城市化水平也就越高,而且,幾乎所有國家的城市地區都擁有與其人口不成比例的國內生產總值。就世界平均水平而言,城市地區擁有全國約60%的GNP。
  過去30年,世界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和鄉村人口的緩慢增長導致人口分布地域格局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到2007年,預計有一半的世界人口居住在城市,而1972年才1/3多一點,1950-2050年間將由65%的人口居住在鄉村轉變為6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
  貧困是環境退化的主導因素之一。城市里的窮人沒有爭奪稀缺資源和保護自己不受惡劣的環境條件危害的能力,因此他們受到的城市化負面影響最大。大城市,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大城市迅速發展的同時,引發了某些地區特定社會階層城市貧困現象的增長。收入和房地產價格的分化,以及房地產市場很少為低收入階層人們提供服務的做法是導致城市貧困的主要原因。
  房地產事業在發展的過程中越來越傾向于面向中高收入階層,使得窮人不得不高度集中在城市邊緣地區,有時甚至居住在洪水、泥石流等災害頻發、又缺乏水源與醫療服務保障的環境惡劣地區。城市貧困問題仍在不斷惡化。據估計,1/4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尤以女性家庭為多。在世界任何地方,城市人口的貧困都與他們缺乏駕馭資源的能力和沒有完全的城市居民身份具有很大關系。
  城市不僅對當地的環境產生影響,還對所謂的“生態足跡”具有較大的影響。城市對鄰近地區的影響主要表現在:農業與林業用地轉化成為城市與基礎設施建設用地;開墾濕地;開采沙土石礫;建造大量建筑物;甚至在某些地區為了獲取燃料大肆砍伐森林;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引起嚴重的環境污染。此外河流、湖泊、海洋污染也侵蝕著大片土地。城市的空氣污染不僅危害居民的身體健康。還對很遠距離以外的蔬菜和土壤造成損害。交通是引發污染的重要因素,小汽車與工廠大量集中在城市,加劇了全球城市的溫室效應。
  城市通常位于發達的農業地區。如果大量農田變成了城市用地,將會影響到鄰近地區的農業可持續發展。海濱地區的城市化還會破壞脆弱的生態系統,改變海濱地區紅樹林沼澤、暗礁及海灘等地形的原始水文特征,削弱了其保護生物物種免受侵害的功能。
  城市中心周圍分布著中低密集居住區,這一現象在發達國家隨處可見。便利的基礎設施條件和小汽車的快速增長是促進其形成的重要因素。“城市蔓延”對環境的破壞集中表現在私有機動車輛使用量的大規模增加。此外,低密度居住區的人均土地資源占有量也很高。
  水是城市地區的重要資源。城市用水量非常大,一般都超過其供給能力。由于政府補貼,城市里的水費明顯低于獲取、處理和分配水的成本,因此居民與工廠很少自覺節約用水。未經處理的城市污水從工廠、城市流出,污染了大量水體,許多城市的用水安全沒有保障。
  盡管隨著收入的增加,有些環境衛生問題有所緩解,但另外一些環境問題卻日趨惡化。最明顯的是大量消耗能源、消費水平日益增長與制造垃圾。城市居民主要消費化石燃料和電力,經濟條件好的城市會消費更多的能源,并產生更多的垃圾。
  缺乏垃圾收集與處理系統是造成城市污染嚴重與危害健康的主要原因,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城市。工業化國家的城市同樣也面臨著過去由于環境破壞、生產技術的使用與污染處理不足而遺留下來的惡果。這導致了各種不同形式的污染,最突出的就是以前的工業區大量被遺棄、閑置,而且再發展面臨著環境總是與缺少污染治理方面信息的障礙。發達國家面臨的另外一個問題是缺少持續的垃圾填埋地點來處理日益增多的固體廢物。
  還有許多其它的難以量化卻同樣重要的環境影響因素,例如城市地區綠化面積的減少、當地特殊生態系統的破壞、噪聲污染和令人不愉快的光線與氣味等等。這些不僅給人們帶來不舒適的感覺,而且還影響人們的情緒與斗志,形成一種漠不關心、玩世不恭的消極態度。
  環境問題的出現是因為環境負面影響高度集中。完善的城市規劃可以減少這些負面影響。通過規劃將人口集中布局,不僅可以節約用地,還有利于節能和促進資源的有效回收利用。如果能在城市管理中更加關注社會與環境的發展,那么快速城市化所帶來的問題,特別是發展中地區的問題都能夠避免。首先應該做的是國家政府把城市納入到經濟與政策之中。
  成功的城市環境管理包括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廢物排放量、加強城市供水設施、通過污水處理和立法保護和管理水資源、制定回收利用計劃、發展更加高效的廢物回收利用系統、嚴格控制危險廢物、建立公私部門在垃圾收集處理過程中的合作,以及在工廠生產與家庭生活中推廣節能與生態恢復技術等。
  (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全球環境展望3》編寫)
世界環境京77~79N2生態環境與保護20032003城市人口將以每年2%的速度繼續增加,人們的消費模式、旅游行為以及城市經濟活動將極大地改變環境。  城市不僅對當地環境產生影響,還對所謂的“生態足跡”具有較大的影響。 作者:世界環境京77~79N2生態環境與保護20032003城市人口將以每年2%的速度繼續增加,人們的消費模式、旅游行為以及城市經濟活動將極大地改變環境。  城市不僅對當地環境產生影響,還對所謂的“生態足跡”具有較大的影響。

網載 2013-09-10 21:34:50

[新一篇] 地理課堂中生成性教學資源的有效利用

[舊一篇] 城市經濟學的學科定位和理論建設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