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小學教師進行現代信息技術教育培訓、提高其信息素質,是當前我國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如何提高培訓實效,使廣大中小學教師能在短時間內迅速掌握先進的信息技術知識、應用技能和具備基本的信息素質,是培訓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擬結合近3年來我系主辦的多期“湖南省中小學教師現代信息技術教育培訓”和教育部“園丁工程”中的“國家級骨干教師信息技術教育培訓”班的實際培訓工作實踐,對目標和類型層次化、內容科學化、授課模式多樣化及考核評價規范化等優化培訓策略進行探討。
一、培訓目標的優化策略
(一)培訓目標層次化
1.信息技術專業教師的培訓目標
根據教育部關于“加強信息理論與信息技術教育,提高整個民族的信息化意識”的要求,我們對中小學信息技術專業教師的培訓,其核心目標主要是培養其信息素質。所謂信息素質是指教師對信息活動的態度以及對信息檢索、獲取、分析、處理、利用等方面的能力。是新世紀信息時代教師整體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具有一定的體系結構,包括教師的信息情感意識、信息科學技術知識、信息處理能力及信息倫理道德等四個方面的主要內容。據此我們將信息技術專業教師的培養目標具體定為:
(1)培養教師的信息情感意識
信息情感意識是指教師在信息活動中的感覺、知覺、情感和意志等心理品質,具體表現為對信息是否具有特殊的、敏銳的感受能力和持久的注意力。
(2)培養教師基本的信息科學技術知識
信息科學技術知識是指教師對信息學的基本知識的了解和對信息源以及信息工具方面的知識的掌握,這些知識是指一切與信息有關的各個方面的理論及知識與方法,包括有關信息的本質、特性、信息運動規律、信息系統構成及其原則、信息技術、信息方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識。
(3)培養教師的信息倫理道德
信息倫理道德是指教師在信息獲取、使用、創造和傳播過程中應遵守一定的倫理規范,比如:不得利用信息危害社會或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不得向他人傳遞不良信息等。
(4)培養教師高效獲取信息與處理信息的能力
信息能力是教師有效利用信息設備和信息資源獲取信息、加工處理信息以及創造新信息的能力。
2.非信息技術專業教師的培訓目標
根據我省信息技術(主要是計算機和網絡及多媒體等)硬件的現狀和教師實際的信息技術水平,對于非信息技術專業教師的培訓重點應放在現代信息技術的基本教育應用層面上,具體有三方面的層次目標:一是能使用計算機和各類多媒體教學設備;二是能依據自己的教學需要選擇合適的信息技術資源和教學課件進行教學,并能設計和制作多媒體CAI課件;三是能將現代信息技術、信息資源與學科課程整合,利用現代信息資源,設計出行之有效的新型教學模式。因此我們確定的具體目標是培養新世紀教師的如下數字信息技術的實際教育教學能力:
(1)數字化教學資源的使用和開發能力
在新世紀數字化教學中,靜態的書本教材轉變為由聲音、圖像、圖形、文本及動畫相結合的互動式教材,課程內容均以數字格式的教學資源呈現。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掌握計算機鍵盤、鼠標、掃描儀和語音等文字的數字化錄入技術,掌握數學圖像、圖形、視頻、音頻、動畫等數字化處理的方法和技巧;用數字信息輸入代替手寫錄入,用圖文并茂的多媒體文本表現寫作內容;學會在數字信息資源的閱讀中檢索與選取自己寫作所需要的信息材料,并能進行信息資源的重組,將自己的作品構建成超文本格式,為他人在網上快速高效檢索創造條件。
(2)數字化課程整合和備課能力
在新世紀數字化教學中,教育內容是多元立體化的,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能夠根據學習者的課程學習內容,利用多媒體集成工具或網頁開發工具,將課程教學內容以多媒體、超文本、友好交互等方式進行集成、加工處理,轉化為數字化教學資源,掌握數字化教學的設計方法,善于利用空間與網上的教學信息資源結合自己的教學設計,善于駕馭多種形態(文字、音像、實物、電子)的教材,把握各種教材的設計思想、編導意圖、表現特點,并針對學習者的特點和需求,構筑自己的數字化電子教案。
(二)培訓類型層次化
根據以上兩種不同的對象,我們可以采取三種不同層次的培訓類型:
1.普及型
普及型層次的主要對象是沒有信息技術基礎的在職教師或教學行政管理人員,通過培訓使這些教師或行政管理人員了解信息技術及其教育教學應用,初步能使用計算機等現代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活動。
2.提高型
提高型層次的主要對象主要是具有一定的信息技術使用知識與技能的在職教師。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硬件和軟件不斷更新換代,這些教師的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或者空缺,或者不足,或者老化,需要補充或更新。通過培訓,不僅使他們能更新信息技術觀念,擴充信息知識面,完善知識結構,豐富信息技術理論,同時能成為相關工作領域內現代信息技術的傳播者。
3.研修型
研修型的主要對象是信息技術專業人員和有著豐富信息知識的學科骨干教師,通過培訓使他們掌握最前沿的信息技術發展動態、最新的信息技術理論和硬件與軟件、現代新型信息技術媒體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應用,通過培訓使他們成為本地信息技術學科帶頭人或信息技術教育專家。
在實際培訓中,我們要求參加培訓的教師根據以上層次目標制訂出自我發展計劃,以使每一位參加培訓的學員能明確自己培訓的目標,并針對自己的薄弱環節進行有重點、有針對性的培訓,增強培訓的實效性。
二、培訓內容選擇的優化策略
培訓內容的優化策略,包括科學地選擇教學內容和合理安排教學順序兩方面。
1.科學地選擇教學內容
信息技術的發展速度是當今任何一門科學都未曾有過的。信息技術硬件的高速發展帶來的是軟件的不斷更新換代。這使得現代信息技術的教學內容將在一個很長的時間里處于高速度、高淘汰并存的發展狀態之中。從實際調查中發現,由于各地經濟和教育發展不平衡,信息技術硬件和軟件配備及教師水平等條件差別較大,因此培訓沒有使用統一的教材,教學內容僅是根據本地區甚至是本學校信息技術的硬件和軟件配置及教師信息技術水平等因素確定。但不管使用何種教材,我們都應該從培養教師的信息素質角度出發,選取信息技術學科中的基礎知識(如基本概念與原理)和技能作為培訓的教學內容,因為越是基礎的東西越具有普適性和遷移性。在知識和能力的關系中,更重視能力的培養。知識會陳舊,會被更新,但能力一旦形成,將時時處處有用。給人以魚,僅供一時之需;教人以漁,則終身受用。在培訓中,我們可以將信息技術中的許多內容看作是“教學模型”,模型本身可以不實用,也無須死記硬背其中的細枝末節,重要的是通過學習“模型”發展培訓者的智力和培養能力,從而提高其信息素質。據此,可將一些過時的、淘汰的或將要淘汰的知識及時舍棄,適當增加實用的知識、實用軟件、實用工具等知識比重,以形成嶄新的知識體系,才能跟上信息技術發展的步伐。如視窗操作系統、office辦公系統、Visual FoxPro數據庫、多媒體CAI課件設計與制作及教學應用、Internet的基本原理與教學應用、智能拼音輸入法及常用殺毒軟件等。
2.合理安排教學順序
現代信息技術是一門應用性學科,中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礎理論和一定的操作技能。但如果按常規培訓教材的結構體系,一開始就學理論,對于剛入門的初學學員,會產生一種畏懼心理,影響教學效果。據我們的多期培訓經驗,若堅持從具體到一般的原則,先學習一些具體的操作,使學員建立一些感性認識,再上升到學習理論,效果就要好得多。因此,我們近期的培訓,無論是整個知識結構體系的安排,還是各個知識點的教學安排都是由具體到抽象,即操作技能在前,理論在后,少數內容是理論與操作技能同步,也就說先讓學員接觸具體的信息技術應用內容,有了直觀的操作技能,然后再讓他們自覺和不自覺地歸納總結出基礎理論,這樣可降低學習難度,有利于幫助學員消除對信息技術的神秘感,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習興趣。比如:對于現代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可先講鍵盤指法操作,再講其計算機的組成、特點、發展、數制及應用等相關基礎知識:對于視窗操作系統可根據其“所見即所得”的特性,先講基本界面的基本操作,再講資源管理器和控制面板及磁盤管理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后講多媒體技術;對于網絡知識內容,可先講電子郵件的發送和接收及教育網站的測覽,再講廣域網、局域網的構成、Internet的TCP/IP協議、IP地址、域名及Ftp、Telnet應用等抽象難懂的內容。這種由具體到抽象、由易到難的教學進程,不僅深受廣大學員的歡迎,而且能使培訓成效事半功倍。
三、授課模式的優化策略
在現代信息技術教育培訓中,授課模式是由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組成的一個動態系統。在實際培訓授課中,選擇不同的基本方法和手段相結合,即多模式授課,并使其在培訓過程的各個階段動態地發揮作用,是提高培訓實效的關鍵環節。經過多期培訓實踐探索,我們歸納、采用了如下四種結構穩定、操作程序清晰的授課模式,頗具實效。
1.以理論為主的講授模式
這種模式是以教師口頭講授為主,輔之以演示、問答等方法,可以用于傳授新知識,也可以用于鞏固舊知識,比如信息技術系統的基本組成、產生、發展、我國信息技術教育的歷程、網絡技術的基礎知識等理論內容,通過這種模式邊講邊借助直觀教具(我們通常是采用視頻展示臺)或實物演示。
2.以CAI為主的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模式
這種模式是采用信息技術內容的CAI課件,通過多媒體計算機將培訓內容以圖、文、聲、像、動畫等表現形式有機結合起來,創設出生動、形象、逼真的教學情景。其培訓的顯著教學優勢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多種感官優化組合能提高培訓效率;二是優化教學策略,實施自主、創造和多層次的學習目標。
采用該授課模式的關鍵是要有優良的信息技術內容的CAI課件。我們的具體做法有三:一是合理地選用或剪輯現成的信息技術內容的多媒體軟件,比如三晨影庫、翰林匯、科利華及眾多的計算機教育軟件開發公司,均有許多相關的信息技術內容的CAI課件;二是從教育網上下載,比如K12、中國教育科研網及各大學的網站,也有很多非常實用的信息技術CAI課件;三是自己動手設計與制作多媒體CAI課件。
3.以操作為主的練習模式
現代信息技術是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它的創立和發展都離不開實際上機的操作,不上機操作學不會,不實踐探索學了也沒用。同時,在培訓中,上機操作也是檢驗學員信息技術基礎理論和操作技能以及教學效果的具體手段,是培訓的最終目標。
為更好地鞏固教學效果,采用這種模式應注意二方面的問題:一是培訓教學應該面向應用,以實踐為主,精講多練。“精講”是指教師要講出內容的基本知識點和精華;“多練”是指讓學員有足夠的上機時間,進行有目標、有實際效果的操作,并培養學員的信息技術操作意識和應用意識,不能搞紙上談兵和無機教學。一般來說,鍵盤指法及漢字輸入等技能型的內容要多練(講練比例為1:3.5~4.5);對于Windows、Office、Internet的使用、電子郵件及常用教學軟件與課件制作工具等操作型的內容,宜邊講邊練(講練比例為1:1.5~2);對于各種程序語言及數據庫等思維素質型的內容應寫、練、調(調試程序)相結合(講練比例先1:1后2:1~1.5)。二是做好上機課前預習,提出上機的基本要求,明確上機目的和操作規程,給出上機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并對上機操作過程中所產生的英文提示、執行過程及出現異常結果的常用處理方法給出提示,這樣才能保證上機教學程序的順利進行。
4.以發展能力為主的任務驅動模式
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培訓模式,適用于培養學員的自學能力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具體施教過程是:在培訓告一段落時,聯系學員從事的教學或管理工作給其布置有一定難度的“工作任務”,要求在一定的期限內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工具(比如計算機、Internet網絡或多媒體設備等)完成,然后組織交流、討論,讓學員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比如讓學員帶著“教學論文的撰寫與編輯”或“教案修改”等任務去學word或WPS;帶著“磁盤文件”或“教學軟件”的交流等任務去學windows中的磁盤管理或文件管理(如復制、拷貝或刪除等);帶著“學生成績統計”、“學校經費開支計劃”等統計表格任務去學電子表格Excel;帶著“學校人事管理”、“財務管理”或“校產管理”等任務去學FoxPRO;帶著“專題報告演示”或“教學幻燈片制作”等任務去學Powerpiont;帶著“多媒體CAI課件制作”任務去學Authorware、方正奧思或JBMT等工具軟件及掃描儀、數碼相機、配套光盤等設備的使用;帶著“教學動畫設計”任務去學Photoshop或3DMAX等工具軟件;帶著“學校的主頁設計任務”去學Dreamweaver或FrontPage等網頁制作軟件;帶著“搜集最新前沿科研信息”去學Internet網的使用;帶著“電子郵件”去學E-mail的發送與接收;帶著“故障計算機”去學計算機的維護與檢修等硬件知識與技能。
在我們多期的實際培訓中,由于學員的工作性質、任教的學科、任教的學齡段及任教的年級各不相同,因而在同一個培訓時間里或同一個培訓班中,形成了風格各異、內容不同的多個單元計劃和任務,讓學員有機會與不同學校或不同地區的同行實現結對共享。培訓實踐證明,這種任務驅動模式不僅培訓目標明確、見效快,而且充分發揮了學員的主觀能動性,符合在職教師的認知規律,是現代信息技術教育培訓中最為有效的教學模式。
四、考核評價的優化策略
考核評價是保證培訓效果的激勵機制。盡管中小學教師對學習現代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有一定的自覺性,但還是要有一定的壓力,要通過規范的考核來進一步促進學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了使考核評價規范化,我們根據不同層次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教育的培訓目標和設置的課程內容,對學員進行以下三種方式的考核評價。
1.終結性考核評價
終結性評價不僅要考核學員的現代信息技術理論,更應注意考核其實際操作技能及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實際運用能力。對此我們采用理論考核和上機操作技能考核相結合:對于現代信息技術理論考核,根據繼續教育的特點,把重點放在引導學員將學到的現代信息技術理論知識運用到解決自己工作、教學或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上。我們根據學員必須完成的必修內容,設計出若干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論題,考核時,由學員隨機抽取一組,由專家組成的評委根據學員的答辯水平進行評價。對于上機操作技能的考核通常要求學員聯系本職工作以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為題,通過計算機撰寫一篇小論文,按教師規定的格式進行編輯排版,同時再將其制作成一篇圖文并茂的電子演示文稿或課件,先拷貝到軟盤上,再將電子文稿或課件壓縮處理后通過E-mail發送到教師機上的電子信箱中,最后評委根據軟盤和電子信箱中文稿的信息技術含量進行評價。終結性考核評價的成績核定由理論考核和上機操作考核兩方面的成績進行綜合評定,成績評價采用等級制。
2.過程性評價
過程性評價的內容包括學員參加培訓的態度、集中培訓的到課率、完成規定的理論與上機作業、參加各種信息技術專題培訓時的發言情況等項目進行逐項考核評價。
3.績效性評價
績效性評價主要是由學員所在單位,對學員的信息技術道德(能夠遵循信息應用的道德規范、不用信息技術工具作非法活動)、運用信息技術工具解決本職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與實績進行全面的考核與評價。
最后,根據學員以上三方面的考核評價成績確定學員是否培訓合格,合格者發給相應級別的信息技術教育培訓合格證,對于成績特別突出的授予優秀學員榮譽稱號。通過規范化的考核評價,不僅客觀地評價了學員的學習成效,而且也檢查了教師的培訓教育質量,同時也為下一期培訓積累了可借鑒的成功經驗。
中國遠程教育京59~62G3中小學教育李勇帆20022002普及信息技術教育,首當其沖的一個現實問題是需對在職中小學教師進行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的全員培訓。本文依據現代教育理論、師資培訓理論和多年的師資培訓實踐,概括總結出培訓目標和類型層次化、內容科學化、授課模式多樣化及考核評價規范化等優化培訓策略。信息技術教育/培訓/優化策略李勇帆,男,副教授,特級教師,湖南第一師范學院 410002。 作者:中國遠程教育京59~62G3中小學教育李勇帆20022002普及信息技術教育,首當其沖的一個現實問題是需對在職中小學教師進行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的全員培訓。本文依據現代教育理論、師資培訓理論和多年的師資培訓實踐,概括總結出培訓目標和類型層次化、內容科學化、授課模式多樣化及考核評價規范化等優化培訓策略。信息技術教育/培訓/優化策略
網載 2013-09-10 20: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