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第11期《上海教育(中學版)》刊發了一篇文章:《素質教育是初中教育的新目標》。這是目前公認的最早提出“素質教育”概念的時間。此后,這一概念在討論有關教育問題時常被人們引用,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并最終得到全社會的認可。時隔10年之后,1999年6月,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隆重召開之際,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了《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一時間“素質教育”成為教育界乃至全社會最為響亮的詞語之一。全社會普遍認為,素質教育比應試教育好,它能夠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的發展,特別是對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大有益處。然而美好的東西在推行過程中并非一帆風順,近年來,素質教育在實踐中遇到了許多障礙,有的校長甚至提出了“高舉素質教育大旗,扎扎實實做好應試教育工作”的說法。因此,筆者認為,認真分析和探討素質教育實踐中遇到的主要障礙,對大力推進素質教育意義非同一般。下面就從教育觀念、教育體制、學校、受教育者、社會用人機制和標準、教師素質、教育環境諸方面詳加闡述,以期引起社會特別是教育界對素質教育問題的關注。
教育觀念是人們對教育的最基本、最本質的認識,它決定并影響著教育的目的、方法和目標。教育的原本含義是指對人的培養,通過學習增長知識,增加才干,提高修養,從而成為對社會能夠做出更大貢獻的人。這其實也正是推行素質教育的目的所在。但是,在現階段有些人的教育觀念出現偏差,將教育的原本含義誤解成考試得高分,上名牌中學和大學,畢業后找到一份理想滿意的工作。對教育的這種狹隘理解,林語堂先生早在幾十年前曾有過一段精彩的描述:“或為取資格,得學位,在男為娶美女,在女為嫁賢婿;或做老爺,踢屁股;或為求爵祿,刮地皮;或為做走狗,擬宣言;或為做塾師,駭小孩……諸如此類,都是借讀書之名,取利祿之實,皆非讀書本旨。”由此可見,對教育的誤解并不是今天才有的事情,將教育功利化、商業化乃至媚俗化的現象古已有之,“讀書做官”論及“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等都為人們耳熟能詳。這種對教育的狹隘理解是有其深刻的社會原因的。就現階段而言,因為我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還比較落后,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還不發達,不能完全滿足人們的教育需求,再加上就業形勢嚴峻,迫使人們對教育做出這樣的狹隘的理解。應該承認,教育供需矛盾是影響人們教育觀念的一個最為主要的原因。由此來看,要使人們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除了進行宣傳之外,更大的精力應放在發展經濟、提高教育水平和質量、擴大高等教育規模、增加就業機會這些方面。這才是改變人們教育觀念的治本之策。由此我們也清楚地看到推行素質教育的艱巨性和長期性。
現行的教育體制是推行素質教育的又一大障礙。眾所周知,目前的應試教育體制已受到全社會的廣泛批評,人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它的弊端。它以考試為惟一手段,以升學為惟一目的,是一種淘汰教育,失敗教育,嚴重摧殘學生的身心健康。對教師而言,怎么考就怎么教;對學生來說,怎么教就怎么學,教師和學生都成了考試這架機器上的零件。人的靈性、激情、思想,還有感受力、領悟力、創造力及獨立思考能力都在一個個標準答案面前喪失殆盡,而把豐富多彩的大千世界簡化為“對”與“錯”,這是何等的可笑與殘忍。靠這樣的教育體制能否培養出大批有健全的人格,有創見、有活力的人才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推行素質教育必須對現行教育體制進行徹底改革,特別是對考試制度和內容進行徹底改革,使考試更能測試出人的綜合素質而非死記硬背的本領,由知識測試向能力測試轉變,由單項素質測試向綜合素質測試轉變。在看到現行應試教育種種弊端的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它形成的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復雜的現實基礎。它是幾千年封建科舉制度在現時代的延伸和發展。從現實情況看,應試教育之所以愈演愈烈,根本原因在于教育需求遠遠不能得到滿足,人們迫于無奈才不得不在獨木橋上拼命相爭。因此,改變應試教育的最有效措施是盡最大可能地滿足教育需求,特別是高等教育需求和職業技術教育需求。近年來高校擴招使教育供需矛盾有所緩解,今后應在繼續擴招的同時,大力發展和扶持民辦高等教育,給民辦高校更加靈活寬松的發展環境與政策,使其與公辦高校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
學校是推行素質教育的主戰場。當前,素質教育在實踐中遇到了不少的困難和問題,學校方面就占了很大成份。如前文所述,有些學校校長之所以提出“高舉素質教育大旗,扎扎實實做好應試教育工作”的說法,是有著現實的原因的。眾所周知,現在對學校工作的評價,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升學率,不管是教育主管部門、學校內部,還是社會及學生家長,都把升學率做為最重要的甚至是惟一的評判指標。升學率關系到學校的名譽、利益,也關系到學校領導甚至教育主管部門及當地主管領導的政績和前途。我們不能否認,升學率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但現在的問題是把升學率看得太重了,重到成了惟一指標的程度。在這種評價標準的重壓下,學校不得不“扎扎實實做好應試教育工作”,而把素質教育僅僅當做一面大旗來舉,以應付輿論與各種檢查。由此來看,要使素質教育思想深入人心,必須改變對學校工作的評價標準。教育科研機構要通過深入細致的研究,盡快制定出一套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全面科學地評價學校的工作,不能以點帶面,一俊遮百丑,使我們的教育誤入應試教育歧途而不能自拔。
素質教育實施中家長的作用也不能低估。雖然素質教育的思想已為社會所廣泛接受,但是,其教育的方式、方法等還在進一步探索之中,對于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甚至不同的個體怎樣具體實施,應該說沒有一個具體的標準和固定的模式。因此,學校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家長應給予必要的積極的幫助和支持,否則就會出現"5+2=0"的反常現象,即5天的學校教育效果與兩天的社會、家庭影響正負作用相互抵消的現象。現在的學生家長,把對子女的教育看得很重,這應該說是一件好事,是社會進步和走向文明的表現。對教育的重視意味著我國的國民素質將來會有快速的提升。許多家長從心底里也很贊同素質教育,但具體落實到對自己子女的教育身上,他們往往更看重分數,更看重能否升入名牌中學、重點大學,說到底是為孩子明天能否找到一個理想的職業而著想。因此,許多家長的心理本身就是矛盾的。當學校在實施素質教育時,家長則認為只有讀好書、考高分才是正經事,并將這種思想灌輸給孩子,這就成為素質教育中的一大障礙。要解決這個問題,學校必須加強與家長的溝通,使家長明白高分不一定體現高素質,而高素質正是包括家長、學生及學校在內的共同追求,這也正好回歸到教育的原本意義上來,還教育以本來面目。只要加強與家長的聯系與溝通,不僅能消除這一障礙,而且還能化阻力為動力,極大地推進素質教育工作向前發展。
受教育者即學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對象和主體。當前推行素質教育中的障礙在學生中主要表現在中學生特別是高中生階段,因為這些學生面臨著考試的壓力,在“考上是人才,考不上不是人才”這種最簡單、最狹隘的評價標準面前,學生們的心理壓力是不言而喻的。這樣就會自覺不自覺地看重考試分數而抵制素質教育。要解決這一問題,關鍵在學校。學校要正確處理考試特別是高考與素質教育的關系,并把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既能在素質教育中受益,又能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比如,加強對學生心理學知識的教育和培訓,使學生能夠保持比較平靜的心態面對考試,這樣就會取得一石二鳥的效果。
推行素質教育的另一大障礙是社會的用人機制和標準。現在社會上惟文憑、講學歷的機制和標準很流行,應該說它有合理的一面,但機械地死搬硬套使得其趨于僵化。一般地說,文憑高的人知識水平高,工作能力也強,但不能排除文憑高而知識水平并不高、工作能力并不強及文憑不高但知識廣博、工作能力強的情況,這在社會上并不罕見。惟文憑的用人機制和標準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我國的教育走入了應試教育的誤區。因此,改革現行的用人機制和標準,堅持惟才是用才是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標準。這一標準改變了,就會為素質教育掃清前進道路上的一大障礙,就會為教育回歸到本意上來提供有利條件,同時也會使泛濫成災的假文憑、假學歷現象逐漸減少,人們學習的目的才會明確。
教師自身素質的高低對素質教育的推進至關重要。改革開放以來,黨和政府對教育事業十分重視,師范教育得到空前發展,但是,現有的師資條件,特別是教師的質量還遠遠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這已成為素質教育實施中的障礙之一。首先,教師要深刻理解素質教育的內涵,吃透素質教育精神,樹立素質教育觀念,徹底摒棄應試教育思維模式,改變以分數高低評判學生的做法。其次,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在課堂教學,教師要更新教學方式方法。在我國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教育者與被教育者始終處于不平等狀態,教育始終是單向性的,即受教育者只能被動地被施加影響,而不管你喜歡不喜歡,愿意不愿意,贊同不贊同。受教育者很少有發揮主觀能動性的機會。這種不平等極大地泯滅了學生的個性,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與先進國家相比,我們教育的方式方法實在是太落后了,而根源就在教育觀念。我們始終將受教育者當做被動接受者,無視他們一個個都是有天性、會思想、有感情的人。如何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如何開展平等式對話教學,如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如何讓學生感到學習是一種快樂而不產生厭學情緒,如何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等等,已經成為推行素質教育中應該首先解決的問題。再次,應盡快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這包括職業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教育教學方法素質三個方面。職業道德素質要求教師熱愛本職工作,以高尚的品德和情操為人師表,成為學生學習的楷模。同時,教師要熱愛學生,關心學生,理解學生,破除封建社會里長期形成的師道尊嚴,成為新時代學生的良師益友。科學文化素質要求教師達到一定的學歷水平,在精通某些學科知識的前提下,盡量開闊自己的文化知識視野,博學多才,多才多藝。從全國目前的總體情況來看,教師數量上基本有保證,但質量上呈現出從大、中城市到縣城再到鄉鎮及農村學校這樣一種明顯的遞減趨勢。在一些經濟欠發達和偏遠落后地區,教師職業濫竽充數現象令人吃驚。為了使這種現象有所改變,國家應制定出相應的政策,在全體中小學教育工作者工資增加10%的基礎上,再大幅度地增加非城鎮教育工作者的工資,使這些處在教學第一線、工作和生活條件又比較艱苦的教育工作者能夠安心扎根教育事業,同時也可以此為優惠條件廣泛吸納社會優秀人才從事教育事業。教育教學方法素質要求教師精通“怎樣教”的問題。它既是一門技能,但又不僅僅是一門技能。因為學生之間存在差異,如何因材施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就目前而言,提高教師教學能力比提高教師的科學文化素質更為迫切。要在短期內改變陳舊的教學方式就必須盡快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方法素質。可喜的是,改革開放后對教育教學方法的研究和實踐正在積極開展,諸如“情景教學”“快樂教學”“成功教學”等等正在普及和推廣。
教育環境在推行素質教育中的作用不可低估。這里所說的教育環境既包括學校為開展素質教育所必備的教育教學條件和設施,還包括社會上所提供的條件、設施和環境。這里舉個例子。2000年元月,教育部下發了《關于在小學減輕學生過重負担的緊急通知》后,各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積極落實,層層宣傳,一時間在社會上形成浩大聲勢。據筆者對所在城市小學的了解,各方面都對減負精神表示贊同,但對減負后帶來的相關問題卻束手無策。比如說規定小學生在校時間每天不超過6.5小時,這樣小學大約在下午16:30必須放學,不許學生在校逗留。由此帶來的問題:小學生到哪里去?去干什么?各方面對此意見都比較大。這里既有對教育部減負精神下達后,地方教育主管部門例行公事下發文件的不滿,但更多的是對社會教育環境差的抱怨。減負的精神實質是針對學生課業負担太重,根本目的是扭轉應試教育帶給學生、學校及家長的重負,為學校推行素質教育創造必要的條件。但良好的愿望卻未必產生良好的效果。現在兩年多時間過去了,一切又恢復到減負令下發以前的老樣子。而且二十年來教育主管部門幾乎是每年必發減負令。這種現象值得深思,看來推行素質教育、扭轉應試教育傾向僅靠一級一級下發文件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這里別的因素不說,單說素質教育對教育環境提出的要求。素質教育要使學生全面發展,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要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興趣愛好,這種要求對現有的教育環境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兒童和青少年正處在身心發育階段,精力旺盛,興趣廣泛,可塑性強。在應試教育條件下,學生們整天圍著書本打轉轉,做著永遠也做不完的作業,心理上背著沉重的包袱。這對學生的健康成長顯然不利。現在的問題是:要把學生花費在文化課學習上的時間減下來,在德、體、美、勞等方面有更多的投入,這就要求學校必須具備這諸多方面的條件和設施。一所城市學校連個像樣的操場都沒有,遑論全面發展?一所農村學校連最起碼的體、音、美教學教具都不具備,談何素質教育?不讓學生整天把精力花在書本上,又提供不了學生玩耍、娛樂和學習其他東西的條件,這正是減負令年年發年年走過場年年不見效的癥結所在。在我們羨慕許多發達國家學生可以免費參觀植物園、動物園、博物館的時候,我們的許多商家把眼睛盯在了學生的消費上,圍著學生動腦筋尋找商機。這才是差距,這才是素質教育難以推行的要害。由此觀之,推行素質教育必須盡快解決教育環境問題。據統計資料顯示,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國家對教育的投資逐年增加,但教育經費遠遠不能滿足教育本身發展的要求。不要說與發達國家相比,就是與一些發展中國家相對照,我國的教育投資也是比較低的。雖然“科教興國”的口號已經提出,但由于我國經濟比較落后的現狀短期內還難以從根本上改變,因此,國家對教育的投資不可能有猛增的情況。考慮到這一現實情況,國家需制定出相應的法規和政策,鼓勵民間投資,吸引外商投資,以緩解教育投資與教育發展的矛盾。另外,各地區、各學校應結合自己的實際,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制定出符合自己實際的具體措施,創造性地開展素質教育工作,切忌一刀切,盲目攀比,做表面文章和不顧實際的生搬硬套。關鍵的問題是要領會素質教育的精神實質,理解推行素質教育對提高我國的教育水平乃至提升整個國民素質的極大意義。只有做到這一點,推行素質教育才能克服種種障礙,穩扎穩打,步步為營,不斷總結經驗,逐步推行,否則,就只能是說大話,說空話,就只能僅僅停留在口號宣傳上。
以上我們從不同側面對素質教育實施中遇到的各種障礙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性建議。我們明確認識到,素質教育的實施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任何急功近利、立竿見影的做法和想法都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能取得實質性成效的。它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而不僅僅是教育界一家通過努力就能辦成的事情。但是,說它是漸進的并不是說就沒有緊迫性,這從推行素質教育的意義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這里引用著名學者于光遠的話來做為本文的結束語。于光遠說:“目前我國進行的教育改革是關系國家命運的頭等大事。這個說法絕沒有絲毫夸張。如果我們沒有解決好中國的教育問題,在世界各國的競爭中,一百年后,中華民族就有可能成為劣民族。這個危險是現實的存在的。我認為發展教育事業目的就是提高人的素質,是關系到我們人本的事情,而教育事業的發展又要靠有較好素質的人來推進,因此,做好素質教育工作的意義,無論如何強調都不為過分。”
陜西教育學院學報西安G39小學各科教與學張治國20022002張治國 統計與信息論壇編輯部 作者:陜西教育學院學報西安G39小學各科教與學張治國20022002
網載 2013-09-10 20:5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