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應注重人文素質的培養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近讀余秋雨先生的學術散文《千年庭院》,反復品悟之余,不能不為作者那厚重莊嚴的文化傳遞意識所震驚、感動。在作者筆下,山明水秀、書聲瑯瑯的岳麓書院是中國古代最高級別的文化人格冶煉所。作者指出:“教學,說到底,是人類的精神和生命在一種文明層面上的代代遞交。”岳麓書院作為育人的庭院,歷代的哲學家和文化大師們無不把它當作向生徒們傳道授業的理想場所,他們在這里把教學、學術研究、文化人格的建設和傳遞這三者融合成了一體。這景象與我們現今的學校教育現狀進行比照,不由人不感到我們現在的學校教育在學生人文精神培養和文化人格建設方面的荒涼和謬誤。不說校園文化基本的育人功能的淡化乃至消解,單看最具人文傾向的語文學科的教學實況,就足令素重人性人格教育、倡導“道”“術”兼修的歷代教育大家們扼腕嘆息。正如湖北荊門胡孝華先生在《詩意的放逐和語文的蒼白》(《中學語文教學》1999年第2 期)一文中慷慨陳詞的那樣:標準化的評判和單一的追分傾向,把鮮活靈動青少年變成了刻板單調的“平面人”,平庸淺俗的功利教學舍棄了對人的全面發展的追求,變成了簡單的勞動力教育、工具教育、世俗本位教育。語文教學文本的解讀成為技術,語言習得變為技巧,功利化的讀寫最終變成了對“自我心靈”的“流放”……語文教學舍棄了詩意的陶冶,不可避免呈現出蒼白孱弱的面貌。而這之中教書育人者在文化傳遞、文明構建方面的神圣使命幾盡被人淡忘。
  教育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千秋大業。我們的教育應該是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該按照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要求培養學生,這其中至關重要的一個歸結點,是促使學生具有健全的文化人格,最終成為品行端莊的文化人、文明人。當代中學生生活在國際風云變幻、社會改革開放的大變動時代,社會的經濟、政治、思想等各個領域都發生了和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各種觀念的變革和影響學生心理發展因素的多元化趨勢的增強,都要求我們的語文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促進學生掌握語言文字這個交際工具的表層上,而應在相當程度上促進學生于語言習得過程中培養人文精神,獲得個體人文素質的提高。
  不過,提倡注重語文教學中人文性特征,并不能因此而忽略語言文學自身的工具性,更不能刻意地對作品背景和作家思想等作條分縷析的枯燥說教,那樣將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是不符合語言習得的科學規律的。學生人文素質的提高應是在潤物細無聲般的過程中逐步實現漸悟——內化——外化。
  “人性皆善,而其類有善惡之殊者,氣習之染也。”故法國人米亞拉雷說:“在母語教學中,社會學和政治方面的因素占舉足輕重的地位。”同樣也是法國人的都德的《最后一課》以愛國主義主題為米亞拉雷的話作了最好的注釋。事實上每一個民族和國家都特別看重母語的學習。因為母語和民族文化緊密相聯,子子孫孫在母語習得中將自己的民族文化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中華民族,向重語文,尤重其于倫理道德教育中的作用。語文教學有著較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母語學習除了是升學和就業必須掌握的一種工具外,更有繼承文化傳統,陶冶健全人格的深層意義。”“學好語文是每一個國民的基本義務”——香港大學施仲謀教授如是說。語文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強調國家民族觀念,努力于潛移默化中促進學生對語言載體背后民族文化意識的認同感的萌生和觀念的內化,則可以說是自己的基本義務了。
  “沒有人文,就沒有語言這個工具;舍棄人文,就無法掌握語言這個工具。”語言的習得決不是一個純語言的過程,而是一種生命創造行為。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毫無疑問應該著意引導學生于語言習得過程中確立主體意識,鍛煉獨立人格,陶冶良好性情。這就要求我們在常規的聽讀訓練中銳意革新,將學生從有限的所謂“重點”篇章束縛中解放出來,鼓勵他們廣泛閱讀古今中外名家名作,同時利用電視廣播新聞媒體,不斷吸取傳統民族文化精髓,感受時代改革的驚濤駭浪和平凡生活的酸甜苦辣。從而有可能在一個較高的視點上認識世界,認識人生,最終確立自我。這個由感性認識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最終確立主體文明意識,完善健全文化人格的過程,可以說是提高學生人文素質過程中第一次飛躍。而學生個體人文素質提高的第二個階段質的飛躍應在說、寫訓練中去落實。教學中我們應當有意為學生創設各種特定情境,組織各種專題活動,讓學生在寬松自由的前提下,暢所欲言言情說理,互相交流,互相影響,共同提高,即在表述中實現主體意識的外化。學生人文觀念的內化和外化將是辯證的、互相依賴互相強化的、持續發展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語言習得的收獲將是駕馭語文能力和提高人文素質兩方面的,當代許多語文教育專家提出“教文育人”的觀點,我想便是基于語言習得自身具有人文性這種客觀特征吧。
  君子有教,則人皆可以復于善,而不當復論其類之惡矣!”“唯學為能變化氣質耳。”“若不讀書,便不知如何而能修身,如何而能齊家、冶國?”八百年前的朱子就把教育看成是恢復人性善根、改變個體素質、維護國家和社會安定發展的根本途徑。八百年后的我們難道還能置“人”的發展和國計民生不顧,兀自領著學生們漫無邊際遨游題海嗎?
  
  
  
湖北教育G31中學語文教與學王長明20002000 作者:湖北教育G31中學語文教與學王長明20002000

網載 2013-09-10 20:53:40

[新一篇] 語文教學應提高效率

[舊一篇] 語文教學的浮躁與尷尬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