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要充分運用課堂教學資源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新課標提出: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例如:教科書、教學掛圖、工具書、其他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絡,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布告欄、報廊、各種標牌廣告等等。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國內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也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
  可見,生活中可利用的語文課程資源是非常豐富的。因此,許多教師把注意力放在了課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上,在語文教學中引進了大量課外的教學資源:課前,搜集大量資料、圖片或者視頻材料;上課時,運用多媒體展示眾多的內容,增強課文的直觀性;課后,要求學生去搜集整理與課堂教學相關的資料進行補充閱讀、欣賞。這些安排極大地擴充了課堂教學的容量,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意識到生活中的諸多內容都可以進入課堂。但是很多人在忙著將課外課程資源引進課堂的時候忽視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使課堂教學走進生活。其實,課堂教學本身就是一種很重要的課程資源。如果我們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課堂教學這種課程資源,那么課外課程資源的運用很有可能會成為一種華而不實的形式。那么,應該如何充分而有效地利用課堂教學資源呢?
  一、重視教材的作用,引導學生關注教材本身的價值,深入挖掘教材的可利用空間
  教材是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它直接為教學提供依據。新課標語文教材在課文選擇和綜合性學習活動安排上有獨到之處。它打破了以往按照文體劃分單元的模式,按照主題把不同文體的文章組合成一個個教學單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淡化文體知識,突出了思想、情感和人生體驗;加強了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內容,拓展了教材內涵的廣度和深度。從課文選擇方面來講,增加了許多當代作家、詩人的作品,透過作品,我們可以領略那些作家、哲學家、藝術家以及自然科學家的無限人格魅力,這些通過學生對文字的深入理解和把握來實現。散文、現代詩、古典詩詞,和諧典雅的韻律給人的美感也要通過誦讀作品來深刻體會。而這些,都不是僅憑幾段樂曲、幾幅圖片就可以完美地傳達出來的。所以,我們必須重視教材的作用,教材是一切課外課程資源的根本依托。
  二、重視教師和學生本體的作用
  在各種課程資源中,人是最寶貴、最重要的。教師的學識、素養、思維方式、人生經歷、人格魅力,學生的性格、閱讀經驗等等都可以直接作用于課程。“教育的藝術就在于能夠看到取之不盡的人類精神世界的各個方面。”課堂教學活動是由教師和學生的共同行為組成的。當教師和學生一起面對一篇文章或共同參與某項語文教學活動時,教師和學生的感受可能是共通的,但絕不是相同的。即使閱讀對象一致,他們各自的情感體驗也是有區別的,因而教師和學生對文章內涵的領會就存在差異。有這樣一篇文章——《有一種溫暖戛然而止》,是一位母親寫給因病去世的孩子的。學生覺得好,拿來在班上朗讀,他們只能感受到文章字里行間濃濃的情感,卻無法體會失去孩子的母親內心巨大的悲哀。而教師,尤其是做母親的教師是可以感受到這種戛然而止的傷痛的,在學生朗讀的時候,教師的情感會比學生更為強烈。教師真情的流露,就可以讓學生們加深對這篇文章的理解。這時,教師和學生的情感互動,互相影響。所有這些情感、情緒都是具有延展性的,能夠讓學生們在課后反復體味,甚至可以影響學生的一生。因此,我們應該注意把握這類無形的精神資源。
  三、重視課堂教學過程中隨機的動態課程資源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其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充滿了未知與變化。任何一節課,都不可能平平淡淡波瀾不驚,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隨時可能發生一些情況,學生的注意力隨時可能被轉移。學生們真實的內心世界正是通過這些小事顯現出來的。如果我們能把握住這些最活躍最充滿靈性的瞬間,不但能使學生的注意力重回課堂,而且可能獲得比預料的好得多的教學效果。
  (一)從讀課外讀物中喚回學生,將課堂教學的內容通過課外書投射到生活中。
  利用上課時間讀自己喜歡的課外讀物是很多學生愛做的事情,在老師的眼皮子底下違紀使這種閱讀充滿了刺激。而語文課是學生最容易離開課文讀課外書的課。其實,對于語文學科來說,本也無所謂課外課內之說,所有的書都可以用作語文課程資源。在課堂上遇到有同學看課外書,不能一味批評或沒收所讀書籍,應該有意識地關注,分析該書內容、寫作手法的利用價值。引導學生看一些健康有益的書,提醒他們課堂并非閱讀此類書籍的最佳時機,并通過精當的分析為課后利用這類資源打下基礎。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教師有廣博的知識,還要了解學生喜歡讀的書;他們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男生大多喜歡體育、車、戰爭、自然科學類的書,女生則大多喜歡一些情感細膩、文筆優美的散文或小說類的書。當然也有學生喜歡動漫游戲類的書,暢銷書也是孩子們的最愛。對讀物賞析,要點到為止,以重新喚起學生對課堂教學的重現為主要目的,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
  (二)從流行音樂中喚回學生,將語文知識通過流行音樂普及到生活中。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很多學生喜歡帶著MP3聽音樂,感覺很酷。有時在課堂上會看見有的學生把頭埋在胳膊里,走過去就可能拉出一個耳機。還有一些女孩子在課堂上埋頭奮筆疾書,看上去好像在努力地作筆記,其實卻是在抄自己喜歡的歌詞。出現這種狀況,學生驚慌,教師生氣,一方嚴辭批評,一方連連認錯。這是最常見的場景,但不是我們要的最好結果。我們的目的是把學生的興趣轉移到課堂上來,從事件中發現有價值的教學資源。怎樣才是比較好的應對方法呢?我認為應該抓住學生的心理,同時去分析流行音樂的特點,把流行音樂中和語文教學相關的因素發掘出來,將二者聯系起來。流行音樂之所以吸引學生,是因為其中包含了許多新鮮時尚的要素,符合學生們追求新奇、追求個性的心理特點,其實,這也正是語文教學要達到的目標之一。從形式上講,流行音樂中有許多和語文教學相契合的地方:最顯著的特點是比喻、擬人等多種修辭方法在歌詞里的巧妙運用(如:“我是一只小小鳥,想要飛卻怎么也飛不高”、“我的青春小鳥一樣不回來”等詞句就非常形象的表現了歌曲的深刻內涵);還有古典詩詞名句在歌詞中的引用、化用,(如《濤聲依舊》化用了《楓橋夜泊》的詩句,王菲的《但愿人長久》直接把蘇軾的《水調歌頭》譜曲演唱);演繹古代故事傳說賦予新意(比如《霸王別姬》《愚公移山》)等內容,都是和學生日常的語文學習緊密相關的。
  (三)讓學生在天氣變化和突發事件中學會冷靜,將語文課堂的小插曲變成生活經驗的積累。
  課堂教學過程中往往會發生一些出乎意料的事件。教師學生都沒有心理準備,比如天氣的突然變化和一些突發事件。對這些事件的反應和處理過程中師生的表現,都可以巧妙地用作語文課程資源。下雨、下雪、狂風等天氣變化是最常出現的,學生們或欣喜,或担憂,或恐慌,或淡然,種種情緒都是人物描寫的難得的素材。我曾經在一個冬天的晚上上自習時遇到過一次停電事件,陷入黑暗的一瞬間,男生狂呼女生驚叫,我則大喊一聲“保持安靜,不要走動”,學生穩定下來之后是一段難耐的靜默。在小手電筒微弱的光芒里,學生們或低頭不語,或彼此對視,表情極為豐富。第二天早自習的時候,我給學生們布置了一個片斷作文:停電的瞬間。學生們幾乎不假思索地開始寫作,十幾分鐘后,連平時一寫作文就大喊“痛苦”的學生都交上了一篇非常優秀的小短文,有語言描寫,有心理描寫,有場面描寫,生動形象,逼真地表現了停電事件中老師和學生的表現以及自己內心的微妙變化。所以,對這類突發事件的冷靜處理和及時運用,就是很好的課程資源開發。
  (四)將學生從“規矩”中解脫出來,把課堂教學與現實生活融為一體。
  課堂上,我們面對的是一群十幾歲的孩子。他們頭腦靈活,思維敏捷,觀察力強,模仿力強,有時候在課堂上表現得很沒規矩,甚至做出一些讓人惱火的事情。但就在這些“沒規矩”當中,也蘊藏著難得的可用資源。這類資源的發現需要教師有一顆敏感寬容的心,懂得原諒學生的“冒犯”。比如一次上課,鈴聲過后,有一個男生背對著講臺,手舞足蹈模仿舞蹈《俏夕陽》的動作,沒注意到我的到來,很多學生都笑了,我也笑了。他看到我后很不好意思,我說:“跳得不錯,下課咱們再研究研究。”下課后我給他們提出了一系列問題:這個舞蹈表現的內容是什么?采用的舞蹈形式源自何處?本地還有什么其他的民俗特色?人們為什么喜歡這個舞蹈?恰好班里有一個女生曾經看過那些老人的排練,學生們就這些問題討論了很長時間。這個課堂上“沒規矩”的行為激起了學生們對民俗風情的濃厚興趣,形成了可持續利用的語文課程資源。
  語文課堂教學中,蘊藏著豐富的鮮活的課程資源,這要靠我們用心靈去體驗去發現去把握。教師要有極強的資源意識,時刻注意課堂教學過程中的細節,還需要有足夠的智慧判斷哪些可以作為資源,該如何利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的課程資源還有很多種,如果課堂教學中的資源把握得好運用得恰當,就可以讓學生真正融入語文學習,也讓語文真正走進生活。

教育實踐與研究石家莊24~25G31中學語文教與學(高中讀本)時慶利20062006
時慶利,唐山市第十中學,河北 唐山 063000
作者:教育實踐與研究石家莊24~25G31中學語文教與學(高中讀本)時慶利20062006

網載 2013-09-10 20:53:41

[新一篇] 語文教學要以讀為本

[舊一篇] 語文教學要吸收本土文化滋養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