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與素質教育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怎樣才能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這是在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的一個關鍵問題。國家教委在《關于當前積極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指出:“當前,要集中力量研究并指導中小學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實現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克服‘應試教育’的影響”。讓課堂教學實現向素質教育轉變,真正克服“應試教育”的影響,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艱巨任務。
  本文圍繞學校“課堂教學中的素質教育”問題談點想法,供大家參考。
      一、素質教育中的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這個概念,大家并不陌生。“素質教育中的課堂教學”這一提法,其意在于區別“應試教育”的課堂教學。也就是說,它是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和教學原則來組織課堂教學的。那么它應該有些什么特點和要求?這是值得我們深入探討的問題。有人認為,實施素質教育的課堂教學和“應試教育”時期的課堂教學沒有什么區別。也有人認為,兩者大同小異,如果說有區別,那就是進行素質教育的課堂教學,教師講得少,學生作業少。還有人認為,素質教育中的課堂教學,除了進行教學外,還要多開展些活動。諸如此類,不一而足。這說明,當前一些校長和教師,對于兩種教學觀的本質,還缺乏應有的認識。
  我認為,素質教育中的課堂教學,從教學目標到教學任務,從教學時間到教學空間,從教學內容到教學方法,從教學過程到教學結果,從教學檢查手段到教學評價等,都應當體現素質教育思想和素質教育要求。
  但是,時至今日,不少學校的課堂教學,仍然受著“應試教育”思想的支配。例如:面向少數優秀學生,忽視大多數學生的學習與發展;在學科教學中,重視知識傳授,忽視德育、體育、美育和生產勞動教育;在個性教育方面,忽視智力開發、輕視心理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在教學方法上,習慣于機械的、重復的訓練方法,造成課業負担過重;在學生的評估方面,仍然以考分作為評價標準,等等。由此可見,對于“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和危害,我們決不能低估。正如柳斌同志所說:“‘應試教育’的影響是普遍的,不是個別的;是帶全局性的,不是局部的;應試弊端不是已經解決了,而是遠未解決”。
  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它是按照教育方針,著眼于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受教育者身心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并注重受教育者在德、智、體等諸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質教育中的課堂教學,就是以上述教育思想為指導的課堂教學。
  越是強調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就越要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
      二、課堂教學中的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中的課堂教學,在于強調課堂教學要以素質教育思想為指導,并樹立“課堂教學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主渠道”的觀念。而課堂教學中的素質教育,是要著重解決在課堂教學中怎樣實施素質教育問題。對于這個問題,目前尚未形成共識。但以下幾點意見是值得重視的。
    1.轉變課堂教學觀念
  轉變教學觀念是在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要轉變教學觀念,首先要求校長和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和人才觀。其次,要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克服單純傳授知識和要求學生死記硬背知識的“應試教學”現象。在課堂教學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充滿了矛盾,我們應看到這一點。為了克服教學中的種種困難,我們必須認真學習教育理論,尤其是學習現代教學理論,只有構建科學的理論思維,才能指導課堂教學沿著素質教育軌道不斷前進。
    2.制定課堂教學目標
  在轉變教學觀念的基礎上,要制定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課堂教學目標。制定這樣的課堂教學目標,首先,要考慮我國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需要。就社會發展而言,我國正處在經濟體制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之際,在這一新形勢下,實施“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就人的發展而言,我們要培養具有現代人素質的“四有”新人。具體來說,就是要“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勞動、學會生活、學會健體和學會審美”。其次,要考慮具體的課堂教學目標,這就是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得到全面發展。因此,要改變過去那種以傳授知識為核心的教學目標。
    3.遵循課堂教學規律
  課堂教學作為一種活動,有其自身的運動規律。人們經過多年的課堂教學實踐和探索,對課堂教學規律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目前,人們已經形成共識的課堂教學規律,如: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規律,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相互促進、統一發展的規律,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相統一的規律,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協調一致的規律等。課堂教學中的素質教育,除遵循教學的一般規律外,還要探索素質教育的特殊規律,只有按相適應的教學規律組織教學,才能創造最佳的課堂教學。
    4.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課堂教學結構是指教學活動的各要素構成及其組成方式。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有兩層涵義。其一是,構成課堂教學的每個要素要達到“優質”。其二是,正確處理各要素之間的關系。
  課堂教學活動是由教師、學生、課程、方法、時間和環境等要素構成的。課堂教學結構決定教學功能,只有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才能產生最佳的教學效果。這種最佳的教學效果,就是師生所期望得到的現代青年應有的基礎素質。
    5.構建新的課程、教材體系
  構建新的課程、教材體系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基礎。課程和教材必須相應地進行改革。正如國家教委《關于當前積極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所指出的:“當前中小學必修課程門類過多,選修課程過窄,教學內容較難,過于偏重學科體系,忽視綜合性及應用性內容,不同程度存在著脫離學生生活實際、忽視實踐等問題。”這說明,當前中小學的課程設置與教材內容嚴重影響中小學素質教育的落實,危害著中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必須構建新的課程、教材體系,以促進素質教育的發展。
    6.主體積極參與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是人,是教師,也是學生。但是,長期以來,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只是教師教的對象,處于消極的客體地位。這和素質教育的要求是相悖的。在素質教育的實施過程中,不只是強調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更重要的是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只有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真正成為教師指導下的學習主體,課堂教學中的素質教育才能落到實處。
  以上幾點,即是我關于“課堂教學與素質教育”的理論思考。素質教育中的課堂教學與課堂教學中的素質教育,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前者強調課堂教學要以素質教育思想為指導,后者強調在課堂教學中怎樣實施素質教育。兩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不強調素質教育思想指導,課堂教學容易走“老路”;但如果不強調在課堂教學中怎樣實施素質教育,素質教育就會落空。因此,必須把兩者結合起來思考。目前,我認為,考慮這個問題,既要全面又要有重點。以后的系列文章將側重研究“課堂教學中的素質教育”。
中小學管理9京32~33G1教育學楊文榮19981998北京教育學院 楊文榮 作者:中小學管理9京32~33G1教育學楊文榮19981998

網載 2013-09-10 20:53:54

[新一篇] 課堂創造要把握“度”  ——由教學循環小數引發的思考

[舊一篇] 課堂教學中“無聲語言”的運用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