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建設評估工作的實踐與思考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一、開展課程建設評估工作的指導思想
   1.課程建設評估工作的現實意義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指出:“建立各級各類教育的質量標準和評估指標體系,各地教育部門要把檢查評估學校教育質量作為一項經常性的任務”。我國的教育評估是從80年代才真正開始的。1993年《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印發后,我國出現了第二次高等教育評估實踐活動的高潮。這一時期的評估從層次上看,更加全面,有專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等;從內容看,有教學評估、德育評估、實驗室評估、體育評估等。而評估的基本形式有兩種,一是發展評估,二是聲譽評估。發展評估,又稱行程性評估,是教育評估中最主要的、經常的形式。在整個的教育評估中,教學評估是其核心,因為教學工作是高等學校工作的主旋律,提高教學質量是高等學校的永恒主題。教學評估作為教育評估的一個子系統,有其完整的體系和特點。它以教學活動及其效果來作為評估對象,評估的最終結果是有效地推動學校的教學改革,以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在教學活動領域中,課程評估又常可分為四個層次:“課程體系評估”、“單元課程建設水平”、“教學質量評估”和“單元課程教學過程評估”,我們這里所探討的主要是單元課程建設的評估問題。通過抓課程建設,推動學校的教學工作,帶動教學其它環節。因此,積極開展課程評估工作,是強化教學、提高質量的重要手段,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2.開展課程建設評估工作的目的
  課程教學是實現教育目標的重要手段。加強課程建設是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而課程教學本身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因此有必要對課程教學的各個方面進行全面的科學評價,而課程評估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它通過聽匯報、座談、實測等手段收集、歸納、統計大量的教學信息,然后進行全面的分析,對課程教學狀況作出比較客觀的評價,并反饋到各教學單位和學校教學管理部門。因此,我們認為開展課程評估至少可以達到四個目的:一是以評促教,充分調動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二是以評促改,加速課程建設的步伐。通過評估,使我們了解各課程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和內在的潛力,找到課程改革的突破口。三是獲取第一手材料,為院領導和教學管理部門進行科學決策提供依據,以便有重點的加大教學投入,合理培養師資,改善教學條件。四是進一步完善課程評估方案和評估方法,為建立以評估為手段的規范化教學管理制度打下基礎。
  此外,開展課程評估,既可以使廣大的干部、教師、學生直接參加教學管理與教學改革,以增強教學管理與改革的力度與深度,同時,還可以增進各系科對此項工作的了解,以便更自覺地支持評估工作。無疑,這些對提高教學質量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課程評估指標體系的制定
  課程建設是受多種因素制約的復雜過程,要客觀地進行課程評估,關鍵是找準反映課程建設的主要方面,從整體上看該指標體系是否符合教育規律,是否能比較科學地反映課程建設水平和教學質量。但課程質量的關鍵是師資隊伍、教學媒介和教學效果等三個方面,這是課程建設評估的重點。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的首要條件。因此,對師資隊伍建設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我們在評估指標體系(細則)中規定,教師在年齡、職稱結構上要合理,并具備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能力,60%以上的教師能系統的開出二門課以上的課,并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在師資培訓方面有較長遠的進修、培養計劃與措施,并已見成效。必要時可調整部分青年教師的學科方向,充實到教師梯隊中來。在評估的同時,配合學校的總體目標,用人單位和學校人事部門在教師的選留、評聘、考核、進修、獎懲等一系列方面制定政策,對師資較弱的課程加強師資力量,特別是重點對中青年教師進行培養,鼓勵他們攻讀定向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提高學歷結構,穩定教師隊伍,并通過開展“中青年教師講課比賽”和“教學優秀獎”等活動激發教師的教學積極性,為提高教學質量打下堅實基礎。
  教學媒介中的教學大綱最能體現教育思想。它是規定一門課程的地位和作用,教學目的、要求,教學內容和教學時間安排的指導性文件。在課程建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995年,我們對原有的教學大綱進行了較大的修訂,按照各專業學生必備的整體知識結構,規范課程的教學內容,把握適宜的深度和廣度,提出了明確的教學目的、任務和要求,滲入學科最新成果,引進新的科學方法論,安排好教學實踐環節,處理好與之相關科學內容的銜接關系,同時結合學校新實行的學年學分制,使新制訂的教學大綱更具有科學性、先進性、思想性和實踐性。各系科根據評估的要求,加強了教材、教學輔助資料和基本的教學文件的建設。目前,有80%以上的課程采用了全國統編教材,達到了國家教委的要求。各系科還積極創造條件,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設備,使理科的實驗開出率有了提高,接近教學要求。1995年,教務管理部門對全院各系科的教學文件管理進行了檢查評估,并加強對課程教學規范的監督從而實現教學管理的規范化、制度化。
  教學效果反映著課程建設水平和教學質量。所以評估出的結果必須是客觀公正地,才能起到評估的作用。我們曾多次對課程教學效果進行過評估。它包括了同行評議、學生評議、領導評議三個方面進行綜合測定。評議結果分為“優秀”、“良好”、“一般”、“差”四個等級。由于教學效果的評定難以制定準確的評估項,所以這一項評估帶有一定的隨意性,尤其是受人為因素的影響,較難以公正地進行評分。因此對這一項的評估,我們要求各教學單位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認真評分,同時,我們又通過召開座談會,檢查教師教案,抽查試卷和試卷分析以及作業批改等方式綜合評議。
  另外,評估指標還應考慮到教師的教學規范、課程成績考核和教學改革等方面的內容,全面地對課程建設水平和教學質量進行評估。
  根據以上的設想,我們本著科學、簡易、可行、講求實效的原則,制訂出了《課程評估指標體系及指標體系細則》(Ⅰ)(Ⅱ)。如圖(Ⅰ)體系:
   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
   ┌ ┌—師資結構
   │─師資隊伍──│—學術水平
   │ │—開課能力
   │ └—師資培訓
   │ ┌—教學大綱
   │─教學媒介──│—教 材
   │ │—教學參考書及教學文件
   │ └—教學設備手段
   │ ┌—執行規定
   │ │—教書育人
   │─教學規范──│—備、講、輔、批改作業
   │ │—教研活動
   │ │—授課計劃
   │ └—教學實踐環節
   │ ┌—題庫建設
   │─成績考核──│—命題與評分
   │ └—試卷分析
   │ ┌—教改方案
   │─教學改革──│
   │ └—教改效果
   └教學效果
  (Ⅰ)指標評估系統中包括一級指標6項,二級指標19項。 該指標體系適用于全校各系開設的所有課程。我們采取的評估類型是合格評估與選優評估相結合的方法。制定課程評估合格標準,并在此基礎上,評選出優質課程,加以重點扶持、推廣,以促進其它課程的建設。
   三、組織和實施
  1.自評。教研室是組織管理教學的基層單位,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其地位是不可替代的。所以在評估工作中應充分發揮它們的作用。在自評階段,由各都研室分析該課程的情況,整理有關資料,提供有關數據并填寫評估表,寫出自評報告。
  2.系評。各系科成立系級評估領導小組,通過各種檢查形式,調查課程建設的情況和效果,填寫評估表,并組織學生填寫教學效果評估表。在此基礎上進行綜合分析,開展評議,寫出評議意見。系評與自評有所不同,要求評估更為全面、準確,并站在更高的角度提出本系各課程建設方案,為全院課程改革提供依據。
  3.院評。由院教學委員會組成院級評估委員會聽取各系匯報,召開座談會,參閱提供的材料,研究自評與系評報告,有針對性地聽課,抽查部分教師的教案、批改的作業、學生成績等,在全面了解情況的基礎上,根據已制定的課程評估驗收方案的要求,填寫評審表,決定評估等級。
  4.評估結果的表示。我們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評估方法,力爭比較準確地提出整體狀況和信息,各評價要求不是采用簡單的打分,而是采用等級評定方法,評估結果由總分和各項的等級(A、B、C、D)兩方面加權重以后來表示。避免評分的隨意性。
  5.評估結果的處理。把評估結果量化分值,定性評語。每一項指標評估等級和該項指標的院平均得分率同時反饋給系科,課程之間不排名次,只公布合格和優秀的課程,以達到學習先進,改進工作的目的,同時被評為優秀的課程,院里還撥出經費,鼓勵他們抓薄弱環節,爭取成為省級優質課程。
  6.評估結果。總體說來已參加評估的課程,所得出的結論基本能反映它們的實際。大多數課程建設已走上正軌,各系科注重師資隊伍的培養,重視課程內容和教學大綱的完善優化;教學過程比較規范;部分課程實行了教考分離;教學效果良好。主要存在的問題:部分課程師資結構不夠合理,師資隊伍不太穩定,后備力量不足,對教師梯隊建設沒有很好地抓落實;教師結合自己的教學,開展教學研究的氣氛不夠活躍,存在著科研硬、教研軟的現象;教學設備陳舊老化,數量不足;教師課外輔導、批改作業等環節無制約手段,教學方法有待改進。
   四、我們的體會和認識
  1、通過對課程建設評估的實踐與探索,我們認識到, 高校在辦學過程中不僅要重視人才培養目標,也要重視人才培養的基本條件和質量過程控制,科學的教學質量管理要從日常不定期的課程教學檢查轉化為連續的課程質量評估和控制。
  2、在課程建設中, 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改革是教改的重點和難點,必須面向21世紀科學技術、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更新教學內容,建立現代課程體系,這不僅應當引起教師的重視,而且應當引起教育主管部門的重視,并采取切實可行的有效措施加以改革。
  3、在設計評估體系時,一般比較偏重于軟指標和終結性評估, 整個評估很少受硬條件的制約,致使被評的課程較容易達標。應當考慮到一些必備的硬指標,同時注意評估的量化,使結果具有可比性,盡量減少人為因素的影響,使評估結果客觀、公正、合理。比如,我們在評價課程教學效果時,可以采用確定性指標與模糊指標相結合的辦法進行,建立一個定量化的數學模型,這樣才能比較客觀地、科學地作出評估結果。
  4、指標體系中應設立“特色項目”的加分指標, 各系對該課程的特點自報,然后由評委會考查,目的是鼓勵廣大教師根據課程的特點因材施教,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在現有的人力、物力條件下積極辦出本課程的特色。
  5、注意評估體系中絕對標準與相對標準的差異與應用。 如以提高課程質量為目的的評估,用絕對標準好些,而以區別特殊性的評估用相對標準更具有可比性。
  6、采用量化標準進行評估固然不錯, 但在制定這些標準時也應注意它的簡易、可操作性特點,如果指標體系過于煩瑣,操作起來費時費力,評委會評估時難免走馬觀花,容易主次不分,影響了評估的深度和效度。
  開展課程評估工作,在理論上有不少的專家和學者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在實施中,還有許多問題值得探討。我們盡管進行了一些實踐與探索,但目前評估的面還很窄,如要全面的鋪開,還有一些困難和問題:部分同志對評估的意義認識不夠;由于教學管理的基礎性工作較煩雜,評估工作量大,牽扯的精力很多,有畏難情緒;有些評估中發現的問題和有關建議尚未引起足夠重視,缺乏強有力的措施來實施等等。所以,開展課程建設評估工作,我們既要加強宣傳,又必須不斷地通過實踐,逐步完善。只有在大膽探索的基礎上不斷完善現有的評估制度,堅持經常性的評估活動,才能更好地運用評估的手段,加速提高教學質量。*
  
  
  
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社版黃石96-99G1教育學鄧華/徐燕19971997 作者: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社版黃石96-99G1教育學鄧華/徐燕19971997

網載 2013-09-10 20:53:59

[新一篇] 課程實驗的概念厘定及其價值取向

[舊一篇] 課程改革中的語文教學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