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信息論原理,提高高考復習課實效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江蘇省張家港市梁豐高級中學 李景華)
  高考政治課復習,既要求學生全面準確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觀點,又要求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普遍感到難上。確實,同新授課相比,復習課內容多、時間緊、要求高,有其特殊性。如果處理不當,就可能導致教學的低效率。那么,怎樣才能使復習課取得比較理想的成效呢?我認為,教師如能正確運用信息論原理,在信息的選擇、組編和傳遞環節上下一番功夫,定能取得復習課的高效益。
   一、精心篩選信息
  從信息論的觀點來看,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的信息交流過程。在整個復習過程中,充滿著信息的輸出、處理和輸入。學生在這個信息系統里,不但要獲得知識(儲存信息),而且還要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形成能力,發展智力(處理信息)。我們要提高復習課效率,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關鍵是在復習過程中給學生一些有效信息,增加最優信息的輸入量。所謂“有效信息”,是指符合《教學大綱》和《考綱》(即考試說明)要求,合乎教學目標,切合學生實際,且能體現出教材個性特點的社會熱點信息。這就要求教師認真鉆研《教學大綱》和《考綱》,以及近幾年高考試題,在此基礎上從教材中精心篩選出“有效信息”來。這種信息,還必須具有較大的“訊號強度”。我們知道,一個從輸出端發出的訊號,若缺乏一定的強度,便很難引起接受端的注意,更難以在接受端留下清晰的痕跡。從復習課來說,要想使教學輸出的信息具有較大的“訊號強度”,我認為教師在篩選信息時就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原則:(1)有一定的“新穎性”,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抑制乃至消除學生的厭煩心理。(2)有一定的“堅硬性”,即能讓學生感到有一定的“啃頭”和“嚼頭”,從而有效地開動學生的思維機器,克服其思維的惰性。(3)有一定的“伸展性”,使教學能順利地由此及彼擴散開去,輻射到若干個知識點,震動若干條知識線,波及若干個知識面,從而使學生如臨花市,齒頰生香。例如,有的教師在復習“民主的本質和發展程度”這一內容時,僅僅簡單重復教材內容,以此進行信息輸出,在課堂上又是提問,又是解釋。實際上,這些知識點學生一般已經熟知,信息的“訊號強度”已微弱到近乎“零”,無怪乎一些學生昏昏欲睡。假如教師把信息提煉一下,向學生提出“資本主義民主發展程度已趨成熟但不優越,社會主義民主優越但發展程度不成熟,我們該怎樣評價?”然后引導學生用階級的、歷史的、發展的觀點和比較的方法進行討論,這樣一來,雖復習同一內容,但信息的內涵已截然不同。從新穎性、堅硬性、伸展性而言,后者均比前者要強得多,對學生的吸引力也大得多,教學效益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合理組編信息
  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成功地篩選出“有效信息”之后,這只為復習課求取高效率創造了重要的條件,如果不能實現合理的組編,則信息的“有效”因素就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復習效果便受影響。復習課的覆蓋面寬,輸出的信息量大,如何組編才算合理,這很難一言以蔽之。這里有3點,我覺得應特別引起重視。
  (1)要有一定的梯度。一堂高質量的復習課,輸出的屬同一個“子系統”的諸信息之間,應該能夠環環相扣,從而構成一條“信息鏈”;而諸“鏈”又能自然扣合,進而形成“信息網”,構成“母系統”。因此,如果組編時不注意梯度,不循序漸進,其中有些信息學生就可能接受不了或不能準確接受,于是一個或幾個環節的失“扣”,就可能造成一堂課的支離破碎,導致學生獲得的知識缺乏系統性,從而削弱教學效益。
  (2)要有適當的密度。有些教師提倡,復習課應該大容量、快節奏、高密度。這話有一定道理,但也有片面性。信息論原理告訴我們,在信息的傳遞、接收、儲存過程中,如果信息密度過大,則往往會產生信息間的相互干擾,造成終端接收和儲存中的模糊疊影,從而削弱“訊號強度”,影響接收效果。因此,我覺得教師在為眾多的信息組編輸出程序時,應該注意拉開一定的距離,以適當降低單位時間內的信息密度。例如,復習“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專題內容,有的教師將其與資本主義國家的各種管理形式以及議會制和三權分立制等內容進行對比復習。這些信息有較強的“伸展性”,它可以輻射到高三教材中的前兩課的內容。如果高密度集中輸出,就可列出對比圖表,將其輻射圈內的知識聚拢來,短時間內甲乙丙丁,láng@①頭斧子一齊上。這樣做,既密又快,但諸多知識點紛至沓來,學生只能囫圇吞棗,無暇回味,很難分辨整理,到頭來只知其表而不明其里。換一種信息組編法,有位教師將“人民代表大會制”的復習內容分為3個角度,一是從其自身的不同名稱來分析,如它是我國政體、我國國家政權組織形式、我國國家管理形式、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共和制、我國人民民主專政國家政權的基本形式、人民主權的直接體現、我國體現人民當家作主和保障公民民主權利的主要形式……二是從其內部聯系角度分析:人民與人民代表的關系、人民代表與人民代表大會的關系、人民代表大會與人民代表大會制的關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與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關系、人民代表大會與其常委會的關系……三是從其外部聯系角度分析:我國政體與國體的關系、人民代表大會制與人民政協的關系、人民代表大會制與我國政黨制度的關系,人民代表大會制與資本主義議會制的區別……這樣一環接一環,“信息域”清晰,訊號強烈,學生在接收到一定量的信息后,又能及時編碼處理,適時儲存;同時諸環節之間疏密相間,又造成了必要的“信息差”,從而有效地造成課堂上活躍的“信息流”和學生的“思維流”,學生通過思考獲得的知識必然更加周全深刻。
  (3)要有一定的深度。比較而言,我認為這一點更為重要。這種信息有一定的“啃頭”,在高考復習中,能有效地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按照政治科高考說明中規定的考試內容、范圍,我們在復習教學中必須對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進行深層次的理解。例如,我們在復習“商品的價值量與勞動生產率關系”這一內容時,首先分析單位商品價值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正比關系,然后分析單位商品價值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的反比關系。這時,學生的思維是低層次的。隨著分析的深入,教師可有意識地進行點撥:個別企業的勞動生產率與其生產的商品價值總量是什么關系?(正比)商品的使用價值總量與勞動生產率是什么關系?(正比)無論社會勞動生產率怎樣變化,同一勞動,在同一時間內生產的商品價值總量是什么關系?(不變)為了使學生對“商品價值量與勞動生產率關系”這一信息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教師還可繼續點撥引導:商品價格是否隨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而呈下降的趨勢?(排除其他因素,從長遠看,物價必然呈下降趨勢)在復習教學中,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對各種知識信息理解得深透,用得靈活,遺忘率低,應變能力強。
   三、善于傳遞信息
  教學不是信息的單向行程和線性聯系,而是一個二元串聯耦合系統。其耦合行為決定于逆向直接反饋信號。對于教學過程而言,教師即信源,學生即信宿,中介即信道信號。右上圖是課堂教學信息交流示意圖。
  可見,教學過程,實質上就是在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的信息輸出與反饋的過程。在這種信息交流過程中,要時時注意學生的信息反饋。教師把儲存的信息,輸送給學生,必然引起學生的反饋,表現為把教師輸入的信息再輸送出來。由于學生的基礎知識不同和智能的差異,對教師輸出的語言信息的反饋情況是不一樣的,有的是變形輸出,有的是部分輸出,有的是原型輸出,有的則是創造性輸出……輸出新信息。經驗豐富的教師,在復習教學中,就是根據學生獲得知識的反饋情況進行比較、總結,及時靈活調整教學方法。而采用何種方法為恰當,則應該視信息的具體內涵和不同的教學環節來決定,要想有目的、有計劃、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如記憶能力、理解能力、比較鑒別能力、批判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辨別思維能力以及綜合與評價高層次運用能力……教師在復習教學設計中,就要突破舊框架,打開新思路,選擇設計最優復習方案,如問答式復習法、講練式復習法、討論式復習法、知識結構整理法、專題復習法、能力培養系列法,等等。而各種方法,又可以適時兼用。應當著重指出的是,在整個復習教學過程中,無論選擇、設計和采用什么方法,應該不拘一格,常教常新。這樣才可望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思考的興趣,驅除復習課中的“冷氣”或“暮氣”,充分利用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為信息的高效益輸出和準確反饋創造條件,達到謀求良好教學效率的目的。
  (附圖 g380222.JPG
  總之,教學信息的優化處理對于提高復習課的效率至關重要,我們要以信息論的觀點和基本原理為指導,及時處理好復習內容,并通過信息反饋調節好課堂教學,使思想政治課的高考復習工作向著最優化的方向邁進。
  字庫未存字注釋:
   @①原字為钅加郎
  
  
  
政治教育滬26-28G38中學外語及其他各科教學李景華19971997 作者:政治教育滬26-28G38中學外語及其他各科教學李景華19971997

網載 2013-09-10 20:54:11

[新一篇] 辨析新課程實施中的討論

[舊一篇] 運用素質教育原則 促進中學語文教育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