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響新莽王朝的喪鐘---昆陽之戰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昆陽之戰,爆發于更始元年(23年),它是綠林起義軍推翻王莽政權的一次戰略性決戰,也是我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一個典型戰例。在這次決戰中,劉秀等人領導的農民起義軍,以大無畏的勇敢精神和靈活機動的戰法,一舉全殲王莽軍的主力,撞響了新莽王朝徹底覆滅的喪鐘。它在歷史上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


  西漢末年,政治腐朽,經濟凋敝,民不聊生,危機四起。外戚王莽利用這一形勢,玩弄權術,奪取政權,建立新朝。但王莽上臺后“托古改制”的做法,不僅沒有使情況有所起色,反而導致階級矛盾更趨激化。廣大民眾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紛紛揭竿而起,以武力反抗新莽的統治。一時間起義烈火燃遍黃河南北和江漢地區,新莽王朝完全處于眾叛親離、風雨飄搖的境地。


  在當時的眾多農民起義軍隊伍中,尤以綠林、赤眉兩支聲勢最為浩大。他們在軍事上不斷打擊新莽勢力,逐漸向王莽統治腹心地區推進。新莽王朝不甘心退出歷史舞臺,拚湊力量進行垂死的掙扎,農民起義于是進入了最后進攻階段。昆陽之戰正是這一歷史背景下的產物。


  新莽地皇四年(23年)初,綠林軍各部乘王莽主力東攻赤眉,中原空虛之際,揮兵北上,在a水(今河南泌陽境)擊滅莽王荊州兵甄阜、梁丘賜部。接著又在U陽(今河南新野東北)擊敗嚴尤、陳茂所部,勢力迅速發展到十余萬人。在勝利進軍的形勢下,農民軍開始萌發了建立政權的要求,于是在二月間,推舉漢室后裔劉玄為帝,恢復漢制,年號更始。


  更始政權的建立,標志著農民起義進入新的階段,王莽在政治、軍事各個方面日益趨于被動。


  更始政權建立后,即以主力北上圍攻戰略要地宛城(今河南南陽),并開進到澩ㄒ淮N俗柚雇趺Ь哪舷拢U現髁φ箍卸頰砼賞醴鎩⑼醭:土跣愕熱送陳什糠直Γ說醒嫌群統旅土粲隍4ひ淮剩桿俟ハ呂パ簦窈幽弦斷兀⒍輳窈幽銜柩舯保③畢兀窈幽羨背悄希┑鵲兀胛Чネ鴣塹鬧髁π緯申鶻侵啤U馕亂徊澆髀逖簦氤嗝季崾σ約熬涔匚魅氤ぐ玻鶩趺дù叢熗擻欣奶跫


  王莽政權對更始農民起義軍的戰略動向十分不安,于是就慌忙改變軍事部署,將主力由對付赤眉轉而對付更始軍。三月間,王莽派遣大司空王邑和司徒王尋奔赴洛陽,在那里征發各郡精兵42萬,號稱百萬南進攻打更始軍,企圖以優勢的兵力與農民軍進行決戰,一舉而勝,以確保宛城,安定荊州,保障長安、洛陽的安全。


  五月間,王邑、王尋率軍西出洛陽,南下潁川,在那里與嚴尤、陳茂兩部會合,并迫使先期進抵陽關(今河南禹縣西北)的更始軍劉秀部撤回昆陽。爾后,繼續推進,迫近昆陽。


  當42萬王莽軍逼近昆陽之時,昆陽城中的更始軍僅有八九千人。如何對付氣勢洶洶的強敵,更始農民軍意見開始時并不統一。有的將領認為敵我兵力眾寡懸殊,不易取勝,因而主張避免決戰,化整為零,先回根據地,再圖后舉。但劉秀則反對這種消極做法,主張集中兵力,堅守昆陽,遲滯、消耗王邑軍的兵力,掩護主力攻取宛城,然后伺機破敵。這時王邑的先頭部隊已逼近昆陽城北,在這緊急關頭,諸將同意了劉秀的建議。決定由王鳳、王常等率眾堅守城邑,另派劉秀、李軼等率13騎乘夜出城,趕赴郾縣、定陵一帶調集援兵。


  王邑、王尋等人統率新莽軍蜂涌抵至昆陽城下,將其團團圍困。這時曾與綠林軍交過手,深知其厲害的嚴尤向王邑建議說:昆陽城易守難攻,而且更始農民軍主力正在宛城一帶,我軍應當繞過昆陽,迅速趕往宛城,先擊敗更始軍在那里的主力,屆時昆陽城即可不戰而下。然而王邑等人自恃兵力強大,根本聽不進這一適宜的意見,堅持先攻下昆陽,再進擊更始農民軍主力。于是動用全部兵力列營百余座,猛攻昆陽不已。并傲慢地揚言:“百萬之師,所過當滅,今屠此城,蹀血而進,前歌后舞,顧不快耶!”


  40余萬王邑軍輪番向昆陽城發起進攻,并挖掘地道,制造云車,企圖強攻取勝。昆陽守軍別無退路,遂依靠城內人民的支持,合力抵抗,堅守危城,多次擊退王邑軍的進攻,予敵人以很大的消耗和挫折。


  嚴尤眼見昆陽城屢攻不下,己軍日趨被動,遂再次向王邑建議:“圍城必須網開一面,使城中守軍逃出一部分到宛陽城下,去散布恐怖情緒,以動搖敵軍的軍心,瓦解敵軍的士氣。”可是剛愎自用的王邑依然未能采納。


  劉秀等人抵定陵、郾縣后,說服不愿出兵的諸營守將,于六月初一率領步騎萬余人馳援昆陽。此時王邑軍久戰疲憊,銳氣早已喪失殆盡,這就為更始軍擊破它提供了機遇。劉秀親率千余援軍步騎為前鋒,在距王邑軍二、三公里處列成陣勢,準備接戰。王邑、王尋等人自恃兵力雄厚,驕妄輕敵,只派出數千人迎戰。劉秀率眾奮勇進攻,反復猛沖,當場斬殺王邑軍數十人,取得了初戰的勝利,大大振奮了士氣。


  這時候,更始起義軍主力已攻占宛城三日,但捷報還未傳到昆陽。劉秀為了鼓舞全軍士氣,動搖敵人軍心,便制造了攻克宛城的戰報,用箭射入昆陽城中;又故意將戰報遺失,讓王邑軍拾去傳播。這一消息一經散布,昆陽城中的守軍士氣更為高漲,守城更為堅決;而王邑軍則由于頓兵昆陽堅城,久攻不下,且聞宛城失陷,士氣更為沮喪。勝利的天平開始向起義軍這一邊傾斜了。


  劉秀在取得初戰勝利后,又善于捕捉戰機,乘敵人士氣沮喪和主帥妄狂輕敵的弱點,精選勇士三千人,出敵不意地迂回到敵軍的側后,偷偷地涉過昆水(今河南葉縣輝河),向王邑大本營發起極其猛烈的攻擊。在此時王邑等人依舊輕視漢軍,未把劉秀放在眼里,同時又担心州郡兵失去控制,遂下令各營勒卒自持,不準擅自出兵,而由自己和王尋率領萬人迎戰劉秀的沖殺。然而,王邑這一做法造成嚴重的惡果:在劉秀所率的精兵的猛烈進攻下,王邑手下的萬余人馬很快陷入被動挨打的困境、陣勢大亂。可諸將卻又因王邑有令在先,誰也未敢去救援,致使王邑軍敗潰,王尋也做了刀下之鬼。昆陽城內的守軍見敵軍主帥已脫離部隊,敵軍陣勢已亂,也乘勢及時出擊,內外夾攻,殺聲震天動地,打得王邑全軍一敗涂地。王邑軍的將卒們見大勢已去,遂紛紛逃命,互相踐踏,積尸遍野。這時又恰遇大風飛瓦,暴雨如注,硭繒牽躋鼐嫠優芏謊退賴牟患破涫溝硭渙鰨揮型躋亍⒀嫌鵲壬偈死潛誹油眩莧肼逖簟V簾保パ糝驕馱詬計鷚寰咼鶩趺Ь髁Γ⒕』衿淙孔氨負完⒅氐幕曰褪だ薪崾恕


  昆陽之戰,是綠林、赤眉起義中的決定性一戰。它聚殲了王莽賴以維持統治的軍隊主力,為起義軍勝利進軍洛陽、長安,最終推翻新莽統治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在昆陽之戰中,王莽軍的兵力有42萬人,而更始起義軍守城和外援的總兵力加在一起也不過2萬人。然而在兵力對比如此懸殊的情況下,起義軍竟能取得全殲敵人的輝煌勝利,這決不是偶然的。歸結其要旨,大約有這么幾條:政治上反抗王莽暴政統治,符合廣大民眾的愿望和要求,因而得到民眾的擁護和支持,這是昆陽之戰中起義軍取勝的深厚政治根源。軍事上,起義軍實施了堅守昆陽,牽制敵人,調集兵力,積極反攻的正確做法,嚴重遲滯了王邑軍的行動,消耗了它的實力,牢牢地掌握了戰場攻守的主動權。在作戰指導的具體運用方面,起義軍敢于拼殺,士氣高昂,又善于利用敵軍的弱點,攻心打擊和軍事進攻雙管齊下,摧毀敵人的戰斗意志,積小勝為大勝;并且能夠把握戰機,選擇敵軍指揮部為首要進攻目標,將其一舉搗掉,使得敵軍陷于群龍無首的境地,最終難以逃脫失敗的命運。


網載 2013-09-10 20:56:16

[新一篇] 敦煌文書與唐史研究

[舊一篇] 文化與正統――漢民族緣何受人敬重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