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公社精神文明建設初探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簡體     傳統


  [分類號] D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3887 (1999) 02-0123-27
  1871年3月18日,巴黎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發動武裝起義, 推翻資產階級政府。3月28日, 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巴黎公社宣告成立。巴黎的無產階級者在短暫的兩個多月里,一方面在軍事上同凡爾賽匪幫作殊死搏斗,另一方面在思想文化戰線上為改造舊社會、建設新社會,采取了許多措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馬克思在《法蘭西內戰》中指出:“公社簡直是奇跡般地改變了巴黎的面貌!第二帝國的那個荒淫無度的巴黎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了。法國的京城不再是不列顛的大地主、愛爾蘭的在外地主、美利堅的前奴隸主和暴發戶、俄羅斯的前農奴主和互拉幾亞的封建貴族qún@②集的場所。在陳尸場內一具尸首也沒有了,夜間搶劫事件不發生了,偷竊現象也幾乎絕跡了。”(注:馬克思:《法蘭西內戰》,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65頁。)認真研究巴黎公社在思想文化戰線的方針、措施,對于我們認真貫徹黨的十五大精神,搞好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本文試就巴黎公社的精神文明建設作一初步探討,不妥之處,敬請指正。
      一、教育改革
  巴黎公社對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十分重視。3月29日, 在公社成立后的第一次會議上,成立了十個委員會,行使政府各部的職能,教育委員會即是其中之一。它的職責是“著手改革教育”,“起草免費、普及的全部世俗教育的法令草案。”(注:《巴黎公社會議記錄》第1 卷,北京:商務印書館,1961年,第43頁。)4月20日, 巴黎公社改組領導機構,加強權力的集中統一,公社每個委員會各設代表一人,全權負責該委員會的工作。教育委員會代表為愛德華·瓦揚,成員有庫爾貝、韋爾杜爾、米奧、瓦萊斯和讓·巴·克雷芒。他們都是公社著名的活動家,為公社的教育改革作出了貢獻。特別是瓦揚,是公社教育改革的主要推動者。瓦揚受過良好的教育,獲科學博士和醫學博士學位,是第一國際成員、真誠的社會主義者。3月26日,他當選為公社委員, 參加起草公社綱領。由瓦揚担任教育委員會代表,說明了公社對教育的重視。
  關于公社教育改革的目的,瓦揚指出:異常重要的是“使公社革命能夠通過教育改革來鞏固其實質上的社會主義革命的性質,因為教育改革將保證每個人都有社會平等的真正基礎——全面教育,將使每個人都容易學會他能夠勝任和喜愛的職業。”(注:凱爾任策夫:《巴黎公社史》,北京:三聯書店,1961年,第597頁。)為了達到這一目的, 公社教育委員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是以世俗教育代替宗教教育,實現教育世俗化。在法蘭西第二帝國統治時期,學校教育為天主教會所控制。天主教教士在教師中占很大比例,他們控制學校,排斥科學與理性,崇尚神學與迷信。特別是小學課程,全以神學為主,教會對兒童從小灌輸宗教迷信和君主專制思想。巴黎公社為了使學校教育擺脫教會的控制,曾多次開會討論研究,并作出相應決議。4月, 公社發出《關于實施學校非宗教化教育的通告》,要求用世俗教育全面代替宗教教育,取消學校中的神學課程,代之以真正科學的內容。5月,瓦揚代表公社發布命令,要各學校清除十字架、圣母像以及其他象征宗教的圖畫和書刊,并立即逮捕那些妨礙公社推行教育世俗化的教士,以排除實行非宗教教育的阻力。同時,為了順利接管教會所控制的學校,實施教育世俗化,公社積極采取措施,聘請了一批世俗教師。這些世俗教師大多忠于公社的事業,熱心教育改革,為教育世俗化努力工作,很快使學校的面貌煥然一新。學校取消了愚昧的宗教課程、教義問答、神像、禱告及一切宗教象征,教師以科學知識傳授學生。長時期來法國天主教會控制學校的局面被打破了,對于公社實施教育世俗化的措施,列寧給予很高評價。列寧指出:“使國民教育具有純粹世俗的性質,這就給了身穿袈裟的憲兵以有力的打擊”,這是“足夠說明公社的真正意義和目的的措施”之一。 (注:《列寧全集》 中文第1版第17卷第123頁。)
  其次,公社努力普及初等教育,加強職業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有用人才。公社十分重視普及義務初等教育。在公社第二區的呼吁書中指出:“世俗的、免費的和義務的教育,這是革命應集中力量促使實現的綱領,也是第二區公社代表的綱領。”(注:斯·阿·弗魯莫夫編:《巴黎公社為學校民主化而斗爭》(文件資料集)俄文版第99頁。轉引自滕大春主編:《外國近代教育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435頁。)第十區的一個通告則明確規定:“凡6歲至15歲的兒童,不分民族和宗教信仰,只要持有區政府的證件即可報名入學。”(注:羅新璋編譯:《巴黎公社公告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年,第252頁。)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各區政府還統計了學齡兒童人數, 動員家長送子女入學,并對入學兒童免費發給一切學習用品。有的區還為貧苦兒童提供食宿和衣物。在學校教育的指導思想、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等方面,公社也都開始了改革的嘗試。公社強調對少年兒童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如第四區的教育委員會指出,學校應當對兒童“灌輸正義感”,教育兒童“必須為公共利益而學習——這是道德原則,從現在起,公社的教育就以這些原則為基礎。”(注:利沙加勒:《1871年公社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12頁。 )同時公社也十分重視向少年兒童傳授科學知識,具體規定了學校應開設的課程,并要求改進教學方法。如第十區的通知中指出:“教育方法完全從啟發理性出發,課程計有語文、書寫、語法、算術、公制、初等幾何、地理、法國歷史、倫理、唱歌、繪畫、制圖等。”(注:羅新璋編譯:《巴黎公社公告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年,第252頁。 )此外還有校長主辦的公共講座,講授倫理學和政治權利通論。
  第三,公社還注意興辦職業學校,加強職業技術教育,使受教育者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一兩種專門技術,以服務社會。4月28日, 教育委員瓦揚還特別簽署命令,要求各區政府興辦職業教育。5月6日,公社第一所職業學校在第五區洛蒙街正式成立。該校規定,凡年滿12歲的兒童,均可入學,學習科學知識和一種專門技術。為此該區還聘請40歲以上的工人師傅到該校教授學生各種手藝。不久,公社又興辦了一所工藝美術女子職業學校,“教授素描、泥塑、木雕、牙刻,總之是工藝美術的應用各科”,同時還向學生傳授“科學知識和文學知識”。(注:羅新璋編譯:《巴黎公社公告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年,第401頁。)此外,第三區還辦了一所半工半讀的女子縫紉學校, 該校女生從12歲起就同時接受普通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
  最后,公社注意提高教師的地位和待遇。在第二帝國時期,教師社會地位低下,工資收入菲薄。“3·18”革命后, 公社重視提高教師的政治地位和改善他們的物質待遇。實施教育世俗化,使教師從天主教會的監視和束縛下解放出來,成為社會和學校的主人,教師地位大為提高。公社又大幅度提高教師工資,規定男教師最低年薪為2 000法郎, 男助理教師為1 500法郎,男女教師同工同酬。這樣, 男教師的工資平均增加1至1.5倍,男助理教師的工資平均增加1至2倍;女教師工資平均增加2~2.5倍,女助理教師工資則增加3倍多。 (注:凱爾任策夫:《巴黎公社史》,北京:三聯書店,1961年,第595頁。)
  總之,巴黎公社在短暫的72天里,重視教育改革,在普及初等教育、發展職業教育以及實現教育世俗化等方面采取了許多措施,在世界近代教育史上留下了一份寶貴的遺產。
      二、文化藝術
  巴黎公社十分重視文化藝術工作,把它看作為揭露敵人、教育群眾和傳播公社理想的有力工具,是公社革命事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社在文化藝術領域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一)堅持國家對文藝的管理和監督。公社成立后不久,就撤銷了政治立場反動的藝術家的領導職務,并通過民主選舉,使革命的進步的藝術家担任文藝的領導工作。4月6日,巴黎藝術家協會成立,著名畫家、1848年“六月起義”的參加者庫爾貝(4月16 日補選為巴黎公社委員)當選為主席。《國際歌》歌詞作者、公社委員鮑狄埃當選為協會執委會委員。協會制定的基本綱領和任務是:保存藝術遺產,鼓勵創作,發掘現代作品,通過教育振興未來的藝術,“為公社和世界共和國將來的蓬勃發展和富裕奠定基礎”。(注:凱爾任策夫:《巴黎公社史》,北京:三聯書店,1961年,第603頁。 )協會的領導機構要向公社報告工作,并接受公社指定的任務。公社并廢除了經理或企業主經營劇院的剝削制度,實行教育代表團領導下的協會管理制。
  (二)注意保護文化遺產,包括各種歷史文物和藝術珍品。為此,公社委派進步的藝術家到各博物館充當代表,還成立了專門的委員會對其他未派有代表的博物館進行調查。公社號召廣大群眾自覺起來保護文化遺產,在5月8日的公告中指出:“自然史博物館是全國性科學機構,全體公民都有維護之責。協助館方日常的看守人員自不待言,而且在必要時,他們必將見義勇為,自動起來捍衛公共利益。”(注:羅新璋編譯:《巴黎公社公告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年,第362頁。)5月中旬,在拆除梯也爾住宅時,發現了大批青銅器、 珍貴圖書及重要檔案文件。公社立即專門開會研究如何處理這批珍貴文化遺產。在會上,工人雕刻家德麥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公社對文化遺產的政策思想。他說:“不要忘記,這些小的青銅藝術品代表人類的歷史,我們勞動人民愿意保存過去的精神財富以建設未來。我們不是野蠻人。”(注:《巴黎公社會議記錄》第2卷,北京:商務印書館,1963年,第398頁。)在此期間, 一家英國公司曾想以5 000萬法郎的高價購買盧浮宮內的一些圖畫。當時公社十分需要經費,但仍然拒絕了英國人的要求,保存了這批藝術珍品。
  (三)克服困難,設法盡快開放博物館、圖書館,舉辦各種藝術展覽,以教育群眾,鼓舞斗志。4月初藝術家協會成立時, 公社即授權協會主席庫爾貝“于最短期內恢復巴黎市各博物館,開放畫廊,并為在那里開展的經常工作提供方便。”同時,公社還責成庫爾貝和藝術家代表大會“負責愛麗舍大街年度美術展覽的復展工作。”(注:羅新璋編譯:《巴黎公社公告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年,第179頁。)因此,庫爾貝及其領導下的藝術家協會以及公社派駐各博物館的代表,把管理博物館、舉辦藝術展覽作為自己的一項重要工作。5月中旬,在軍事形勢極為緊張的情況下, 自然史博物館的圖書室仍然堅持每天8小時照常開放。而該館的解剖學和人類學陳列廳,則每周四、日開放。周二至周六則同時對下列人員開放:大學生、藝術家和學者(須持有院方或公社駐博物館代表團簽發的長期特許證)、普通讀者(憑上述部門發出的當天入場券)、外國人(攜帶護照)。(注:羅新璋編譯:《巴黎公社公告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年,第445頁。)
  (四)適應革命斗爭需要,改革文藝演出形式,革新演出劇目內容。當時主要有兩種演出形式。一是由公社社員、各種演員劇團組織的群眾性的街頭義演。二是在土伊勒里宮舉辦的大型音樂會,這是高水平的文藝演出活動。5月6日至21日在土伊勒里宮舉辦了多場大型音樂會,許多優秀的戲劇演員、歌唱家、音樂家、作曲家和詩人都在音樂會上參加演出。(注:蘇聯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1871年巴黎公社史》下冊,重慶:重慶出版社,1982年,第482~483頁。)
  公社通過上述兩種形式的文藝演出,實際上已經革新了劇目。雖然在當時巴黎的一些劇院,上演的還是革命前的舊戲,但在街頭義演和土伊勒里宮的音樂會上,演出的劇目都是反映社會現實的政治題材,革命詩人和作曲家的作品以及反映無產階級的巴黎為推翻資本主義制度而斗爭的作品。
      三、新聞報刊
  巴黎公社時期革命的進步報刊是宣傳公社理想、教育和動員群眾、揭露和打擊敵人的重要輿論工具。3月20日,“3·18”革命后的第三天,公社就正式出版了《法蘭西共和國公報》(簡稱《公報》)。公報刊登了國民自衛軍中央委員會的第一批文件,實際上成為中央委員會的正式機關報,后來成為巴黎公社的機關報。這是公社新聞報刊的開端。同時,《公報》也是新聞報刊史上第一份正式印行的工人政府的機關報,在新聞報刊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除了這份官方的《公報》以外,據前蘇聯科學院世界歷史所統計,當時大約有50多種進步報刊站在公社一邊,支持和捍衛公社的事業。許多公社的領導人都了解革命報刊對公社事業的重要性。治安委員庫爾奈說:“我們還需要有報紙,以便鼓舞居民的熱心精神, 給他們以勇氣。 ”(注:蘇聯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1871年巴黎公社史》下冊,重慶:重慶出版社,1982年,第524頁。 )因此,公社十分重視對新聞報刊的領導和管理。公社在治安委員會下設立報刊局具體領導這一工作。報刊局一方面指導進步報刊的出版發行工作,另一方面同反動的資產階級報刊作斗爭。當時巴黎有數十種反動的資產階級報刊出版,這些反動報刊是公社事業的危險敵人。4、5月間,公社查禁了30多種反動報刊。治安委員會并通過決議,對在報刊上撰文攻擊公社的反動分子,一律送交軍事法庭審判。
  當時巴黎進步報刊的政治觀點不盡相同,分屬布朗基派、蒲魯東派和新雅各賓派,但它們有四個共同特點。一是支持公社無產階級政權,力求捍衛公社的革命成果。革命報刊把公社革命評價為工人的、無產階級的革命。 如蒲魯東主義者韋爾莫列爾在《人民之友報》上指出:“3·18”革命“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事件之一”,“把無產階級推上了政治舞臺,就像1789年的革命把資產階級推上政治舞臺一樣。”(注:凱爾任策夫:《巴黎公社史》,北京:三聯書店,1961年,第471頁。)二是公布公社的法令和決定,提出自己的主張和建議,尋求根本改善工人階級狀況的途徑。三是揭露凡爾賽反動派的陰謀,同反革命分子作斗爭,揭露和反對宗教蒙昧主義和教權主義。四是與廣大讀者——國民自衛軍、工人、手工業者保持廣泛和經常的聯系。報紙經常收到大量讀者來信,信中表達他們對當前局勢的看法、提出種種合理的建議和批評。
  總之,在公社存在的短時間內,革命報刊獲得空前發展,有的報刊如《人民呼聲報》發行量高達8萬~10萬份。 世界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為工人政權服務的報刊。公社在新聞報刊方面所作的種種努力,在無產階級新聞事業史上留下了珍貴的一頁。
      四、道德風尚
  雖然在當時緊張的軍事斗爭形勢下,公社領導人不可能規定具體的思想道德建設要求,但是他們出于工人階級的階級本能,以身作則,嚴以律己,全心全意為工人的解放事業獻身,為廣大公職人員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廣大公職人員廉潔奉公,忠于職守,成為人民忠誠的社會公仆。公社軍事代表克呂澤烈的話具有典型意義。他在致國民自衛軍的通告中指出:“不要忘本……我們過去是勞動者,今天仍然是勞動者,將來也還是勞動者。我們正是因為代表道德反對邪惡,代表克己奉公反對濫用職權,代表廉潔清正反對腐化墮落,所以才獲得勝利的——這點千萬不可忘記。應當保持我們的高尚品德,首先應當做一個忠于職守的人;這樣,我們才能建立一個嚴正的共和國,而只有這樣的共和國才能夠,也才有權存在下去。”(注:羅新璋編譯:《巴黎公社公告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年,第137頁。 )正因為有了這樣高尚的道德情操,所以絕大多數公社領導人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為公社的事業獻身,而從不考慮個人的利益。他們手中握有大權,但從不以權謀私。
  為了使公職人員保持社會公仆本色,防止由社會公仆蛻變為人民的主宰,公社還采取了三項重要措施。第一,民主選舉公職人員。全體公社委員和主要公職人員由選舉產生,對選民負責,不稱職者隨時可撤換。第二,取消高薪制,兼職不兼薪,規定所有公職人員的最高年薪不得超過6000法郎,只相當于一個熟練工人的工資。第三,加強對公職人員的監督。一方面充分發揮公社各類監督機構如財政監督委員會、最高審計委員會的監督作用;另一方面特別重視發揮人民群眾的監督作用。公社委員及各級領導人要向人民群眾報告工作,聽取群眾意見,答復群眾的質詢。對不稱職的領導人,經群眾檢舉、公社查實之后,即予撤職。絕大多數領導人不負眾望,身居要職而仍不忘本,保持勞動者的本色。在他們的帶動和影響下,巴黎的社會面貌也就煥然一新。
  巴黎公社為了樹立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十分重視對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本文在談到公社的教育改革時曾指出,公社強調對學生“灌輸正義感”,使學生明確要為公共利益而學習。公社領導人還親自到學校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在巴黎第五區從事教育領導工作的讓·阿輕曼曾對羅林街學校的全體學生發表講話。他說:“公社希望全體兒童身心俱健,有高貴品質,偉大精神,愛好真理與正義,熱心爭取義務的平等與權利的平等。……你們應該愛護公社,像公社愛護你們一樣,并努力用功,使將來你們的父兄,你們的同胞所作的犧牲得到補償,使共和國在你們中間能找到有用的人,有用的公民,來準備保衛公社,反抗敵人。”(注:阿·莫洛克,維·奧爾洛夫編:《世界近代史文獻》卷2第1分冊,北京:高教出版社,1957年,第43頁。)學校的思想品德教育收到實效,學生在校不但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而且注重品德修養。他們尊敬師長,遵守紀律,講究文明禮貌,注意清潔衛生。特別是在反對凡爾賽反動派進攻,保衛公社的英勇戰斗中,巴黎的青少年牢記公社的教誨,同他們的父兄一起并肩戰斗。他們日夜修筑防御工事,堅守炮臺和街壘,向凡爾賽匪幫發起沖鋒。他們中的許多人為保衛公社的偉大事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巴黎公社期間,婦女社會地位提高,與男子居平等地位。婦女的精神面貌大有改變。婦女們成立了保衛巴黎與救護傷員婦女協會,同凡爾賽匪幫作斗爭。婦女協會中央委員會在5 月的宣言中表示婦女們要以自己的鮮血和生命,保衛公社事業,同男姓公民團結一致,“作最后的努力,把剝削制度連同剝削者的一切痕跡永遠消除干凈!”(注:羅新璋編譯:《巴黎公社公告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年,第 358頁。)在5月間,有1萬多名婦女參加了保衛巴黎的英勇戰斗。她們在街壘中堅持戰斗到五月流血周的最后一天。馬克思在《法蘭西內戰》中贊揚她們像“古希臘羅馬時代的婦女一樣英勇、高尚和奮不顧身。”(注:馬克思:《法蘭西內戰》,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65頁。)公社也很重視解決娼妓問題,改造妓女,使她們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有些區政府專門通過決議禁止街頭賣淫現象。經過公社的努力,第二帝國時期巴黎相當嚴重的街頭賣淫現象絕跡了。除了少數高級娼妓跟隨凡爾賽分子逃走之外,多數妓女得到改造。有些妓女還自動參加護理傷員的工作,在五月流血周保衛巴黎的最后戰斗中犧牲了生命。
  綜上所述,巴黎公社在其存在的短時間內,在教育、文藝、新聞報刊、道德風尚等方面作出了許多努力,采取過許多措施,取得了顯著成效,巴黎的社會面貌煥然一新。公社在思想文化戰線上的種種措施及其所取得的成績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份寶貴遺產,對于我們今天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仍然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收稿日期:1998—03—06
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社版南寧123~127K5世界史嚴@①鈺19991999本文分別從教育改革、文化藝術、新聞報刊、道德風尚四個方面就巴黎公社的精神文明建設作了初步探討并指出:巴黎公社在思想文化戰線上采取的各種措施及其所取得的成就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份寶貴遺產,對于我們今天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仍然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巴黎公社/教育改革/文化藝術/新聞報刊/道德風尚廖智宏嚴@①鈺,1939年生,廣西民族學院歷史與檔案系教授。南寧,郵編:530006。 作者: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社版南寧123~127K5世界史嚴@①鈺19991999本文分別從教育改革、文化藝術、新聞報刊、道德風尚四個方面就巴黎公社的精神文明建設作了初步探討并指出:巴黎公社在思想文化戰線上采取的各種措施及其所取得的成就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份寶貴遺產,對于我們今天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仍然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巴黎公社/教育改革/文化藝術/新聞報刊/道德風尚廖智宏

網載 2013-09-10 20:58:32

[新一篇] 巴黎公社的“公仆”原則與列寧的實踐

[舊一篇] 布萊希特戲劇中的怪誕  ——紀念貝托爾特·布萊希特誕生一百周年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