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云。
[譯文] 世事短暫得有如春夜的夢;人情淡薄得就像秋天的云。
[出典] 北宋 朱敦儒 《西江月·世事短如春夢》
注:
1、 《西江月》 朱敦儒
上片開首兩句便是工整的對仗,系以個人抽象的觀感來與具體的物象作結合:第一句以藝術形象寓有美好、虛幻的“春夢”來形容世事順遂的短暫;第二句則以表現冷寂、陰暗、多變的「秋云」來比喻人情的涼薄。作者朱敦儒以“春夢”、“秋云”為對,雖非首創(晏殊〈木蘭花〉就有“長于春夢幾多時,散似秋云無覓處”之語),但就運用透過春日使人聯想到的美好、溫暖,來和秋天所聯想到的銳殺、凄寒進行對比,差異自然顯著。假使“春”與“秋”之別有如南轅北轍,“夢”跟“云”的不同則就少得多,因為它們同樣具有短暫虛幻的意象屬性。所以世事美好順心也罷,人情涼薄未如所想也罷,都不是個人所能操控的。倘若如此,人生在世該當如何?朱氏認為,那就少計較、少費心機,而且要相信“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
“萬事原來有命”的說法,非常容易使人產生誤解,那似乎是意謂著:眾生不必為自己的前途努力、甚至掙扎,因為上天早已替每一個人安排下生死禍福、貧富窮通……種種。但細考朱氏本意,絕非如此,而應當是“人事已盡,留待天命”,亦即孔子在經過五十年的生活歷練后,所說:“五十而知天命”(《論語.為政篇》)、或“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論語.堯曰篇》),也彷佛孟子所說:“莫之為而為者,天也。莫之致而致者,命也”(《孟子.萬章篇》)的“天命”,那是人力所無可奈何者。事實上,如果回頭檢視“不須計較苦勞心,萬事原來有命”前承之“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云”就更為清楚,那絕對不是傾注個人全力就能主宰的。
詞人在上闋所呈現的思想觀,亦可得證于他的另一闋作品〈臨江仙〉:
堪笑一場顛倒夢,元來恰似浮云。塵勞何事最相親。今朝忙到過夜,過臘又逢春。 流水滔滔無住處,飛光忽忽西沉。世間誰是百年人?個中須著眼,認取自家身。
其中提到人生原本是切切實實的發生,但竟又是一場可笑的夢境,因為所親歷的種種,恰似多變的浮云,詭譎虛幻、不能依恃。而時光飛逝如電,世上沒有任何人能保證自己的富貴功名能夠百年長久,所謂“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正是此理,唯有認清個人能力所及,才不會被外在境遇困擾而自悔自憾、怨他尤人,直到白發暮年,徒有“人生虛假”(朱氏〈西江月〉)、“個似一場春夢”(〈朝中措〉),以及“恍然真一夢,人空老”(〈感皇恩〉)的喟嘆;反而是能擁有“老來可喜,是歷遍人間,諳知外物,看透虛空,將恨海愁山,一時挼碎”(〈念奴嬌〉)的洞明練達。
在上片中,朱氏雖然以世事洞明與人情練達的徹悟,撇開“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韋應物〈寄李儋元錫〉)的煩惱,但還只是停留在無奈的認命階段,思想態度上仍然是屬于灰頹。試想人生假使只是爾爾,豈不悲哀。李白〈梁園吟〉曾云:“人生達命豈暇愁,且飲美酒登高樓”,而朱敦儒此首〈西江月〉前半闋詞意,只提醒讀者要“達命”,尚未碰觸“豈暇愁”,以及人生仍有快樂因子——“且飲美酒登高樓”的存在。所以,過片前兩句就沿著生命中的美好事物進行敘寫,散發出欣喜愉悅的光彩。
“幸遇三杯美酒,況逢一朵花新”,使本詞轉灰暗向光明、化傷悲為可喜。人之一生雖然有充滿變量且難以掌握的“命”存在,但仍有己力能夠操控者,譬如:面對美酒,可以獨自小酌,也可偕友對飲;而目睹一朵清新可愛、初初綻放的小花,也足以興發美感,使身心愉悅。此處詞人所揀取之“酒”與“花”(“酒”、“花”,在朱詞出現的頻率頗高,例如:“攜酒提籃,……索共梅花笑”(〈點絳唇〉);“落帽酒中有趣,……花影闌干人靜”(〈西江月〉);“酥點梅花瘦。金杯酒”(〈點絳唇〉)……等等)頗耐人尋味,因為酒代表縱放恣肆,而花則關涉寧靜自得,在深諳世事人情的無奈后,心靈自由放松了,這兩種不同的生命情境便能兼而有之。朱敦儒這種通過達命而產生的歡喜態度,后出的張孝祥(一一三三~一一七○)領會亦深,因此填有“世路如今已慣,此心到處悠然。寒光亭下水連天,飛起沙鷗一片”(〈西江月〉)諸句。(羅賢淑˙文化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7、古代的讀書人,多少都有些清狂,但清狂至此,難得一見。有些讀書人的清狂是表象,為的是積累聲名,給將來入朝為官增加籌碼;還有些讀書人的清狂是政治失意后的掩飾與自我放逐,是迫不得已。讀書人的出世與入世這個話題說起來相當復雜,就此打住。
還回來說朱敦儒。對于他,這兩種情況都不是。他是真心實意的,一點都不想做官。這位先生當時在洛陽的名聲很大,宋欽宗知道以后數次召見,希望他出來做官,但他屢召不起,一次次拒絕了皇帝的好意。
如果風雨飄搖的北宋王朝能再撐個三五十年,朱敦儒大概就一輩子做個山水郎逍遙永年了。
歷史當然沒有如果。
金國滅亡了北宋,趙氏王朝南渡,南宋建立。一時間仁人志士莫不以北上復國雪恥為志,在朋友反復勸說之下,朱敦儒終于出來做官了。
雖然我很喜歡他的詩文,但還是要客觀地說,不管朱敦儒自己愛不愛做官,他本來就不是做官的好材料。當時有人稱贊他“有文武才”,但從史料來看,真沒發現他做過什么驚天動地的事情,后來還因為主戰被秦檜弄丟了官。
丟了就丟了吧,反正本來就不想當。他就適合當個隱士,閑來寫寫詞釣釣魚什么的。
如果這樣過一輩子,落在歷史上的記錄大約是北宋著名詞人朱敦儒,生卒年某某,歷任某職某職,有代表作多少首,見于某某集。
這樣不僅沒有什么不好,簡直是太好了。在那樣的亂世里,生死皆不由己,能安穩過一生需要天大的福氣。
倒霉如朱先生就沒有這種祖墳冒青煙的好運氣。在他過了大半輩子隱居日子以后,眼看就可以光榮報到,麻煩事找上了門。
著名奸臣秦檜有個好學的兒子叫秦熺,熱愛詩文,想找個教書先生。那個時候,有誰比名滿天下的朱先生更合適呢?
于是,秦檜找到了朱敦儒的兒子,要挾朱敦儒出山。老爺子七十多歲哪里受得了這種刺激,沒有辦法只好去給秦檜當家庭教師。
據記載,朱敦儒出山后官拜鴻臚寺卿。秦檜一倒臺,他自然也跑不掉,立刻被免官退休。
就是這件事情,徹底毀掉了老先生一輩子清名。
以我這個現代人的眼光來看,朱敦儒教秦檜的兒子讀書,這算不了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他并沒有投靠秦檜一黨做出傷天害理的事情。但后來的文人們奉行的是程朱理學那套“存天理,滅人欲”,簡而言之就是“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別說只拿兒子來威脅,就算被人拿住了全家,也要堅持抗爭到底,這才是有氣節的表現。
因此,后人提到朱敦儒總要感慨一句,可惜晚節不保,白璧微瑕云云。個別偏激的還會說,為他解釋之詞都是“粉飾”“詭辯”。前面一種也就算了,后面那種,我特別想問那些仁兄一句,把你們丟到八九百年以前去,與朱敦儒易地而處,在你們七十多歲的時候,與妻子離散已有十多年,別人用寶貝兒子威脅你們,你們是不是可以連眉頭都不皺一下。
站著說話不腰疼。
而今,翻開《宋詞三百首》,徽宗皇帝這種亡國之君的詞都被收錄進去,朱敦儒的詞卻一首都沒有。
有人會說,有時候人生一步都錯不得。可在我看來,他沒有錯。
他本來就不是王安石那樣的政治家,不是辛棄疾那樣的愛國志士。他不像陶淵明那樣因為對官場失望透頂而選擇隱居,他一生最高的夢想就是做個快樂而悠閑的漁夫與詞人。
只是在那動蕩的年代,這樣的愿望太過奢侈。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云。
8、秋云如一幅永遠讀不盡的水墨畫,畫著山,畫著水;畫著大海、畫著草原;畫著歷史,畫著未來……只要你愿意想像,想什么像什么,越想越像,變幻無窮;飄忽空悠,神秘莫測!
杜甫的詩“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似乎太直接,倒是朱敦儒的詞“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云”更有回味。春天人易困,其夢也頻頻,故春夢尤為短促;秋天的天最藍,云最白,映襯之下,秋云尤為淡薄、輕悠,飄忽不定,有無轉眼間。也許詩圣的這兩句詩深入淺出,后來演化成了“白云蒼狗”的成語,比喻世事的變化無常。千百年來,豈止紅塵俗子有白云蒼狗的滄桑感,連佛門弟子也不例外,清代姚鼐就有“白云蒼狗塵寰感,也到空林釋子家”的詩句,催人沉思。
仰望藍天,白云片片,真想問一問,你是從黃鶴樓飄拂過來的嗎?你是崔顥筆下千載空悠悠的白云嗎?古今往來,朵朵白云上,總鐫刻著故土情、游子意,任憑風雨的侵蝕,卻永遠是那樣的清晰。從李白的詩“浮云游子意”到譚軒作詞作曲的《故鄉的云》,仿佛那天上飄忽的云,就是浪跡天涯的游子眷眷的思鄉情愫。
才閉了閉眼,一陣秋風吹過,碧空如洗,天湛藍湛藍的。望著空朦的藍天,我終于領略了“過眼煙云”意境,更悟出了“富貴如浮云”的真諦。人于紅塵世上,“日食一飽,夜眠三尺”,何必汲汲于金錢、權力、名利等欲望的滿足呢?
9、自然,給人以美感;詩人,傳其于筆端。空靈的自然孕育了靈性的詩人,梅蘭竹菊,造就了詩人飄逸的性情,面對日月星辰,詩人則不禁吟詠滄海之博大,而慨嘆人生之綿渺。
草長一春,人生一世,花落水流紅,歲月難再重。“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云”,詩人歷經辛酸后,往往選擇放縱自己,寄情于山水,過那種“林泉隱居誰到此,有客清風至”的日子,享受“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的情趣,逐漸打開心扉,融入自然,物我合一,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怡然自得矣!
詩人用心融入自然,情思系于自然,當嬌妍的飛花掠過眼前,嗚嗚的簫聲飄過耳畔,纖纖的小雨打在荷邊,淡淡的馨香沁入心間,他再也無法淡然,優美的詩句行云流水般瀉于筆尖。
自然,依然默默無言,但詩人,已非復從前,也許,只有自然,才是詩人心靈的歸宿,藝術的源泉。
10、浩瀚的星空,你能找到屬于自己的那一顆嗎?漫天飄舞的霧花中,你能看到那一朵是在為自己哭泣嗎?落花無語,它是在為人悲傷嗎?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云;不必計較吃苦勞心,萬事原命。兩袖一甩,清風明月;仰天一笑,快意平生!
11、云淡風清,碧波粼粼,大明湖中,接天碧葉,映日荷花別樣紅。衣袂飄飄,香煙裊裊,大明湖畔,誰撫琴弦,清音勝過流水松濤?柳眉鳳眼,櫻口朱唇,你的美貌勝過宮中佳麗三千;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無不精通,大明湖水賦予了你靈秀與才情,卻又讓你的一生在癡情的漫漫等待中,銷魂神傷。
雨后荷花承恩露,滿城春色映朝陽。大明湖上風光好,泰岳峰高盛澤長。
月夜一簾幽夢,春風十里柔情。記不清多少個漫漫長夜,月涼如水,你捧著他送給你的折扇,凝望著他為你渲染的"煙雨圖",在心中無數次地吟誦他寫給你的詩,在無限的希冀中,等待他的到來。你依舊記得,庭院深深,你和他撫琴弈棋,蕩舟游湖;你依舊記得,煙雨蒙蒙,你和他攜手荷池,共賞蓮花;你依舊記得,錦帕尺短,愛意綿長,你曾在上面鄭重地寫下"君當如磐石,妾當如蒲草。蒲草韌如絲,磐石無轉移";你依然記得,他對你的承諾——三月之后接你進京;你依然記得……
只是,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云。山盟海誓言猶在耳,一國之君走后便杳無音訊。曾經"枕前發盡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爛"的承諾,曾經"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的情誼,竟隨著大明湖水的洗濯,散淡成時光碎片,不堪一擊,一去不回。
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你日思夜盼他的歸來,對湖撫琴,琴聲如泣如訴。山也迢迢,水也迢迢,山水迢迢路遙遙;盼過今宵,又盼明朝,盼來盼去魂也銷;歌不成歌,調不成調,風雨瀟瀟愁多少!光陰荏苒,花開花落,云卷云舒,歲月消退了你的年華,不變的是你一如既往的癡情。望斷天涯人在何方?記得當初芳草斜陽,只是當初的雨后新荷,如今已是"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殘荷聽雨聲"!
小橋流水,輕煙輕霧,常記雨中初相遇。傘下攜手,雨珠如訴,把多少柔情盡吐。一朝離別,叮嚀囑咐,香車系在梨花樹。淚眼相看,馬蹄揚塵,轉眼人去花無主。春去秋來,離別容易,山盟剩下相思路。夢里相尋,夢外何處,花落只有香如故。
12、有人說:“能夠叫做友誼的這種交往,必然時間久了,它像亞麻布衫一樣,越洗越舊,穿在身上就越舒服。”友誼是一種言亦不可盡,情亦不可及的感覺,“你走時,我不送你,你來時,我不接你,無論是風,無論是雨。”人生路上的相遇和別離都在歲月里沉淀,無論去與留,都自有目的。如今,在匆忙的現代生活的急流沖擊下,能夠恬然沉思和溫柔愛人的心靈愈來愈少。周國平說:“在精神尋求的路上,凡找到一切,只要是自然的,真實的,就都是好的。”很慶幸,至今我們仍擁有這樣一份真摯情誼。
張愛玲的同學炎櫻說:“每一只蝴蝶都是從前一朵花的靈魂,用它來尋找自己。”生活撩人的地方是,你永遠不知道在下刻,在下一個地方,會有哪一個人,不早不晚,不遠不近,為你等在那里。人并不僅僅在不幸中才需要朋友,因為幸福的人也需要朋友來分享自己的幸福。在“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云”的現實社會里,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自己的信念和愛心,哪怕身處怨聲載道之境,都要用愛去化解和告慰,愛一個人,愛每一樣東西,愛自己,愛大自然,愛明天,愛生活。
徐志摩告訴世人:“在茫茫人海中,我欲尋一知己,可遇而不可求的,得之,我幸,不得,我命。”這種緣令人嘆服,我們都知道,美麗只在昨天,我們都是過客,再艷麗的玫瑰也會凋零,再明亮的星辰也會隕落。曾經牢不可破的友誼,深到心海的愛戀,憂傷和快樂,盟約和許諾,都注定會隨著萬里長風而去。誰的手也握不住永恒的季節,所有的愁怨只是昨天的風光,因為,我們都是過客。緣分需要細心呵護,有緣相伴,我們感情的星空里,才會有永結同心的許諾;才會有在天愿做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的浪漫;才會有緣來不拒,緣去不驚的境界。
與誰相遇,與誰擦肩,偶然還是必然,握手或并肩,能與你同走一段路,能與你同坐一條船,這就是仁慈的上蒼在冥冥之中送給你我的一段緣。沒有虧欠,也沒有太晚,世人創造了佛祖,就是為了給我們一個不息的信念,讓我們相守并且堅持。一路走來,親情、友情、愛情,情情依然。聚也好,散也罷,不過都是生活,米蘭昆德拉說:“生活是一棵結滿可能的樹,只要自我還在,一切就有可能。”大海可以容納百川,從初波微瀾到洶涌澎湃,再回到風平浪靜的港灣,默默守望也很溫暖,花香可以芬芳四季,盛開或凋零都有其獨特的美麗。
踩著不變的步履在行走,有時候感覺緣分很奇妙,只是在文字中多看了你一眼,腦子里便鎖定了你的容顏,反反復復的流連,然后銘記。不知不覺走過六年,其間除了對文字的鐘愛以及對友情的不舍,更多的是一種習慣。習慣了這樣一種生活,習慣了這樣的堅持,習慣了你們關愛的目光......有文字陪伴的時光,平淡的日子也變得充實而豐富。有人說,寫文章其實就是自娛自樂,除了自己,沒有多少人會關心你文字里展露的思想。此言極是,在這個浮燥的空間,在很多人淡漠了的文字背后,還能葆有一顆純粹的初心,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或許便是上蒼賜予我的恩惠罷,得之我幸!
有些事并不因時光的流逝而褪去,有些人并不因不常聯系而忘卻。“時間會沖淡一切”這句話并不適用于一切。只要是我們真心想要做的、真心想要得到的、真心想等待的人或事物,縱然年華流逝唯記憶永駐。唯使我們忘記的是一個物欲橫流的世界,一個喧囂的社會。在這忐忑的人生里,那些飛舞的青春和激情如流水般溯遠,無法再次擦肩,只能相逢,也必須相逢,即便只是在我的文字中。微微的思念很純,是藍天上的一抹陽光,讓單調的藍平添了一絲色彩,讓殘酷的現實,平添了一絲柔情。
八月,云詩亦如禪,恍然之間,風輕云淡,縈繞的云霧中,仍有一種舍不得又不得不舍的亦詩亦禪。雖然曾經熟悉的人已漸漸遠離彼此的視線,但我仍會常常思念你,你一定要相信。站在時光的彼岸,回看此岸的光陰,己嵌入靈魂深處的人還一直在心上,恬然無恙,溫暖獨好。
13、山隨水轉,水隨人轉,人隨路轉,路又隨山轉。從游者十數 ,而我亦在其列,不能作逍逍遙遙的如是之觀。那么在此,如墜入意象深深詩篇。從扉頁漸入佳境,但容不得細嚼慢咽,也顧不得微雨時有時無,應接不暇的是萬仞壁立的山峰和疏林亭亭的植被,抬頭仰望,我是塵間一粒渺小的砂,或者說,就象此刻飄飛的一粒雨點,滴在潺潺的溪里,被簇擁著裹挾著曲曲折折地前行人生就像四季,春去秋來,花落花開,一個人,經過盛夏,經過寒冬,寒去暑來,暑去寒來,草枯草榮。
一路走來,人生就像登山一樣,經歷世事爭扎和彷徨后,蜂回路轉,柳暗花明,升降沉浮。
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云,不必計較,吃苦勞心,勝亦如何;敗亦如何;當我漫步在高山,放歌于好花前,又何必為昨日的逝去而悲傷?明日的方向而迷茫?
陽光總在風雨后,花開會被風吹落,又何必在意心頭的迷霧,為日常瑣事而愁眉不展,徹夜難眠? 自它存在以來,就袒露著胸懷,披一肩野色的秀發,百年千年地駐足于此。流星從這里滑過,旭日從這里升起,它細數著每一個簡單的日子,記下每一個不簡單的故事。站在這里,纖纖尖峰近在咫尺,仿佛探手可掇,臨峰嘆惋,它又拒人千里,縱觀其穩重堅韌的氣度,又使你浮躁的心淡定下來,把心扉敞開,容納眾山。宛如高朋相約,敘禮列座,和樂融融。你可以舉酒誠邀,也可以沏茶相敬,或神交心智,或敏慧才思,或靜默相對。列列諸峰有如謙謙君子,和悅的氣氛在綠波間蕩漾。橫亙遠空的山脈,象垂天落地的屏障,堅固厚實,格局嚴整,護佑著勃勃的大地,護佑著在此繁衍的子孫、護佑著質樸善良,神態典雅而安祥優美而壯觀。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2:20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