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之道,一張一弛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

     [譯文]  周文王和周武王治理天下該嚴則嚴,該松則松,很有章法。

     [出典]  《禮記·雜記下》

     注:

     1、 原文

子貢觀于蠟,孔子曰:賜也,樂乎?對曰:一國之人皆若狂,賜未知其為樂也。孔子曰:百日之勞,一日之樂,一日之澤,非爾所知也。張而不馳,文武弗能;馳而不張,文武弗為。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

 

2、釋義:

 

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

 

 張,指的是拉緊。

 

 弛,指的是松弛。

3、譯文

 

有一次,子貢參觀完十二月合祭百神的祭禮,回來后拜見孔夫子,孔夫子于是問子貢說:賜,你覺得快樂嗎?子貢答道:一國的人都高興得像發了狂似的,可是我并不覺得有什么可快樂的。孔子微笑著說:百日的勞苦,一天的歡樂,這是君主的恩澤,不是你所能了解的啊。每日緊張勞苦卻不休息,就連文王、武王也辦不到;而只放逸享樂卻不努力,文王與武王也是不做的。能夠勞逸結合,有緊有松,才是真正的文武之道啊!

 

一直把弓弦拉得很緊而不松弛一下,這是周文王、周武王也無法辦到的;相反,一直松弛而不緊張,那是周文王、周武王也不愿這樣做的;只有有時緊張,有時放松,有勞有逸,寬嚴相濟,這才是周文王、周武王治國的辦法。

 

4、“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就是說要治理好國家,就要讓人民有勞有逸,勞逸結合,使工作,生活有節奏地進行。

 

對政治家而言,就是“大棒加胡蘿卜”;
       對小人物而言,就是“工作中學會休息”。

 

古人曰:“一張一弛,文武之道。”內涵深刻,外延廣泛。涉及到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從國家的管理到人的思想修養、從政治的運籌到軍事的戰略戰術、從經濟的競爭到科學技術的發展、從人與自然環境到人的工作、學習、生活的節奏等等,可以說是無處不有,無時不在。在“一張一弛”這一富有深奧哲理之中,還隱藏著一種做人的修養和智慧,隱藏著待人處事的主觀能動性。工作中懂得張弛有節、張弛適度、松緊和進退;懂得合理安排,適時變應、剛柔相濟、能屈能伸的修身處事的方法。事實上,對“一張一弛”四字道理的認識,有很多人不明白或許是沒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可見,縫隙雖小,懂之不易,為之更難。

 

5、 治理民眾要有松有緊,完全放任自流,國將不國;管得大死,民不堪苦,會起來造反。這道理就像手里捉住一只鳥兒,松開手,鳥兒就飛掉了;手捏緊很了,鳥兒會死掉。既不要鳥兒死掉,又讓它飛掉,恰到好處。

  做統治者的人要牢記這道理,咱們百姓也可以從中受到一些啟發.凡事要適度,不要走極端;要注意掌握節奏,適當調節。比如,人不能無所事事,太閑了會閑出病來的,但又不能大忙,忙得喘不過氣來,那樣會垮掉的、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調節保養全靠自個兒,不要讓生命過快耗盡,也不要讓它在無所事事中消磨掉。掌握平衡的權利在每個人自己手中。

 

6、 儒家學說在管理中應該寬猛相濟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

  1.把握公平的尺度

  2.當寬則寬,當嚴則嚴

  3.重賞不如用嚴罚

  4.維護制度的嚴肅性

  5.恩威并施,又拉又打

  6.以大德不以小惠

  7.發揮制度的懲誡和示范作用

  8.用感情去籠絡人

  9.立信立德以服天下

 

7、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說的是善于治理國家的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國家、寬嚴相濟,讓人民有勞有逸、勞逸結合,各得其所,使工作、生活有節奏地進行。


        當今社會,與幾千年前的周文王、周武王時代相比,不知前進了多少倍,發達了多少倍,但“一張一弛”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卻不過時。尤其是每年春節、“五一”、“十一”的三個長假,更讓人體會到休息(松弛)帶來的無限快樂,也讓人在長假之后產生旺盛的精力、新鮮的感受,為工作生活帶來新的動力源泉。現在,春節長假已過,今年真正的春天也已到來。一年之計在于春。既然長假已過,工作已經開始,我們就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決不能抱有不過“(正月)十六”不算過完年的老觀念,身在曹營心在漢。那樣的話,似“腳踏兩只船”,三心二意,既“松弛”不起來,也“緊張”不起來,松松垮垮、馬馬虎虎,對個人和工作都十分不利。讓我們莫辜負大好春光,以愉快的心情、端正的態度,把自己應該干的工作干好干出色,干出新年的新氣象。

 

8、“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的治學理念

 

學習是貫穿人生始終的。學什么,怎樣學,在怎樣的環境里學,是有個講究的。在一個自由的環境里,學習自己想要的東西,那是一種享受。如果是在一種強迫的壓力下學習,那是受罪。結果是事倍功半,得不償失的。因此,只有創造一個寬松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充分發揮的自己的個性,才能讓學生盡可能多地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因為松是做學問的前提。有了松才不感到心理上的壓力,才好自由探討,才能擺脫事實得出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科學結論。有了松才能擺脫束縛,避免僵化,開拓創新,永葆學術的青春。寬松是思維最松軟的沃土,也是自信和力量的體現。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蘊的國家,卻育不出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來。雖然,每次諾貝爾獎落幕,總有吃不到葡萄的人酸溜溜地說我們不是拿不到諾貝爾獎,而是我們不想爭取。甚至有人說這是東西文化的障礙。何等的虛偽,底氣不足。那話,那表情,讓人仿佛又看到阿Q在臨刑前畫押時的可憐。不知反思,不求自省,推搪了事,實屬可悲;正視現實,知恥而后勇,那才是出路。丁錫國先生在新華網上說,德國人說的一句話,值得我們深思。德國人說:“你們學生的書比我們的厚,考試成績比我們的好,但你們還是要買我們的技術、我們的產品。” 這句話,聽進耳朵,像是一記耳光,刮在臉上,是火辣辣的痛的。為了一張讓方方面面都滿意的高考成績單,中國師生投入的精力堪稱世界之最,但收獲的又是什么呢?

 

所以,不是我們的學生學得東西比別人少,也不是我們的學生比別人懶,更不是我們的學生比別人笨,而是我們缺乏一個寬松有度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去學習、探究。秋天沒有收獲,不是缺少種子,就是缺乏合適的土壤。我們有了種子,卻沒有秋天的收獲,那問題就是沒有合適的土壤去讓種子發芽,生長,開花,結果了。

 

當然,寬松不等于放任自流。畢竟,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張弛也得有個標準,只有張弛有度,才能相得益彰。否則,就是矯枉過正,過猶不及了。

 

正如一棵樹苗,如果你把它種在荒茅的原野上,任由它生長發育,必定是旁逸斜出,扭扭擰擰,個性張揚,做不了材料。如果你把它種在一個夾隙里,周圍夾夾隘隘的,其生存是茍延殘喘,那它必定是瘦骨嶙峋,纖纖細細,弱不禁風,成不了什么氣候。如果你把它種在一片樹林里,空間疏密有致,它既有自己的發展空間,又有所限制,不用說,長大后,粗壯挺直,是一塊上好的材料了。

 

所以,一個教師,尤其是一個優秀的教師,要明白一個問題,教師之所以優秀,不是把學生當鴨子,填灌了多少知識,而是設法創造了一個張弛有度,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這里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學會做人,學會探知識的方法。倘若做到這一點,則善莫大焉!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7:57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