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

   [譯文]  要區別和裁去沒有真實內容的專事摹擬的虛浮詩風和作品,要親近《詩經》的國風和二雅(大雅與小雅);只有不拘一時一家地多方面學習各家的長處,才算真正找到了你的老師。

  [出典]  杜甫 《戲為六絕句》其六

  注:

  1、  《戲為六絕句》其六    杜甫

     未及前賢更勿疑,遞相祖述復先誰?

     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

  2、注釋:

    未及前賢更勿疑:那些輕薄之輩不及前賢是毋庸置疑的。

  遞相祖述:互相學習,繼承前人的優秀傳統。

  復先誰:不用分先后。

  別裁偽體:區別和裁減、淘汰那些形式內容都不好的詩。

  親風雅:學習《詩經》風、雅的傳統。

  轉益多師:多方面尋找老師。

    汝師:你的老師。

 

   3、譯文:

    那些輕薄之輩不及前賢是毋庸置疑的,互相學習,繼承前人的優秀傳統是不用分先后的。區別和裁減、淘汰那些形式內容都不好的詩,學習《詩經》風、雅的傳統。只有不拘一時一家地多方面學習各家的長處,才算真正找到了你的老師。

 

 

   4、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鞏縣。祖父杜審言是唐初著名詩人。青年時期,他曾游歷過今江蘇、浙江、河北、山東一帶,并兩次會見李白,兩人結下深厚的友誼。

  唐玄宗天寶五年(746) ,杜甫來到長安,第二年他參加了由唐玄宗下詔的應試,由于奸臣李林甫從中作梗,全體應試者無一人錄取。從此進取無門,生活貧困。直到天寶十四年(755),才得到“右衛率府胄曹參軍”一職,負責看管兵甲倉庫。同年,安史之亂爆發,此時杜甫正在奉先(今陜西蒲城)探家。第二年他把家屬安頓在鄜州羌村(今陜西富縣境),只身投奔在靈武(今甘肅省)即位的肅宗。途中被叛軍所俘,押到淪陷后的長安,這期間他親眼目睹了叛軍殺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難。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險逃到肅宗臨時駐地鳳翔(今陜西省鳳翔縣),授官左拾遺。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自此他對現實政治十分失望,拋棄官職,舉家西行,幾經輾轉,最后到了成都,在嚴武等人的幫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稱“杜甫草堂”。后被嚴武薦為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

  嚴武死后,他離開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節縣)。兩年后,離夔州到江陵、衡陽一帶輾轉流離。

  唐太宗大歷五年(770),詩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他的詩在藝術上以豐富多采著稱,時而雄渾奔放,時而沉郁悲涼,或辭藻瑰麗,或平易質樸。他擅長律詩,又是新樂府詩體的開創者。他的詩聲律和諧,選字精煉,“為人性癖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正是他嚴謹創作態度的真實寫照。在我國文學史上有“詩圣”之稱。他的詩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少陵集》。

 

 

   5、 杜甫主張認真學習前人的優秀文學傳統,同時代人也應互相取長補短。他信奉傳統的詩教觀念,認為《詩經》之風詩和雅詩是典范,應該好好學習。

     杜甫對六朝文學既要繼承、也要批判的思想,集中表現在“別裁偽體”、“轉益多師”上。

    《六絕句》的最后這一首,前人說法不一。這里的“前賢”,系泛指前代有成就的作家(包括庾信、四杰)。“遞相祖述”,意謂因襲成風。“遞相祖述”是“未及前賢”的根本原因。“偽體”之偽,癥結在于以模擬代替創造。真偽相混,則偽可亂真,所以要加以“別裁”。創造和因襲,是杜甫區別真、偽的分界線。只有充分發揮創造力,才能直抒襟抱,自寫性情,寫出真的文學作品。庾信之“健筆凌云”,四杰之“江河萬古”,乃在于此。反之,拾人牙慧,傍人門戶,必然是沒有生命力的。堆砌詞藻,步齊、梁之后塵,固然是偽體;而高談漢、魏的優孟衣冠,又何嘗不是偽體?在杜甫的心目中,只有真、偽的區別,并無古、今的成見。

     “別裁偽體”和“轉益多師”是一個問題的兩面。“別裁偽體”,強調創造:“轉益多師”,重在繼承。兩者的關系是辯證的。“轉益多師是汝師”即無所不師而無定師。這話有好幾層意思:無所不師,故能兼取眾長;無定師,不囿于一家,雖有所繼承、借鑒,但并不妨礙自己的創造性。此其一。只有在“別裁偽體”區別真偽的前提下,才能確定“師”誰,“師”什么,才能真正做到“轉益多師”。此其二。要做到無所不師而無定師,就必須善于從不同的角度學習別人的成就,在吸取的同時,也就有所揚棄。此其三。在既批判又繼承的基礎上,進行創造,熔古今于一爐而自鑄偉辭,這就是杜甫“轉益多師”、“別裁偽體”的精神所在。

  《唐宋詩醇》云:“以詩論文,于絕句中又屬創體。此元好問《論詩絕句》之濫觴也。”

 

 

    6、 “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這兩句詩出自杜甫的《戲為六絕句》。“別裁偽體親風雅”的意思是對待前人的詩歌要分別裁定,加以取舍。對于“偽體”即形式主義詩歌要在別的基礎上有所“裁”,而《詩經》中,《國風》與《小雅》所體現的現實主義傳統則要發揚光大。至于“轉益多師是汝師””具體地說,就是把同一個問題向不同的良師益友,甚至諍友提出,以收“綜聽則明”之效。

     “別裁偽體”和“轉益多師”是一個問題的兩面。“別裁偽體”,強調創造;轉益多師”,重在繼承。兩者的關系是辯證的。“轉益多師是汝師”即無所不師而無定師。這話有好幾層意思:無所不師,故能兼取眾長;無定師,不囿于一家,雖有所繼承、借鑒,但并不妨礙自己的創造性。此其一。只有在”別裁偽體”區別真偽的前提下,才能確定“師”誰,“師”什么,才能真正做到“轉益多師”。此其二。要做到無所不師而無定師,就必須善于從不同的角度學習別人的成就,在吸取的同時,也就有所揚棄。此其三。

     在既批判又繼承的基礎上,進行創造,熔古今于一爐而自鑄偉辭,這就是杜甫“轉益多師”、“別裁偽體”的精神所在。 

 

 

   7、杜甫《戲為六絕句》詩云:“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勉勵后學區別裁汰專事模仿而無真意的偽劣風格,親近《詩經》的雅正傳統,多方師法前賢,不限于一家一派。

    中國傳統山水畫不僅主張師古人,而且提倡師造化。師古人與師造化、造化與心源的關系的認識也比較理性而辨證。造化是表現心源的載體,師法造化不能放棄師法古人傳統的筆墨精華。一味依賴寫生就會缺少傳統的古意,而一味摹仿傳統又會喪失生活的氣息。因此,要經常到一些地方如皖南、黃山、太行山、長城、三峽寫生,在自然中尋找自己的筆墨語言,發現和表現造化與心源交融的“內美”。

 

 

   8、 杜詩說"別裁偽體親風雅",可見"偽體"必是與"風雅"相對立的,也就是背離了《詩經》優良傳統的那些詩歌(當然,多半包括"齊梁"在內)。由于《詩經》的傳統在較長一段歷史時期內沒有被人們重視、繼承,所以杜甫在樹立《詩經》為典范時又號召"別裁偽體"。三、四兩句之間是互相補充的辯證關系:前一句確立了最高的典范,后一句則主張轉益多師;前一句要求刪汰文學遺產中的糟粕以趨向典范,后一句要求廣泛地借鑒文學遺產中的一切精華。推崇特定的典范又不作繭自縛,廣泛地師承前人又不茫然無主。有破有立,主次分明。這就是杜甫對文學遺產采取的既有批判、又有繼承的正確態度的理論表述。

 

 

   9、古人說“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此言得之。我改一字,“汝”作“吾”。

 

 

   10、當我從大學中走出來的時候,像襁褓中的嬰兒已經習慣了呵護的生活,一下子適應不了社會大潮迎面而來的沖擊。但二十年的工作經歷,讓我領悟了杜甫的名言“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的真諦,更讓我學到了很多的寶貴的東西,走出了迷茫,接受了各種包括生活和工作的挑戰,也見證了我從學生走向一個成功的教師的成長歷程。

*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4:19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