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譯文]   以往重視賢才的古人已不復可見,而后來的知音又不能遇到。

      [出典]   陳子昂  《登幽州臺歌》

      注:

      1、《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       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2、【注釋】

  1、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現今北京市。幽州臺:即燕國時期燕昭王所建的黃金臺。修建黃金臺用于招納賢才,因燕昭王將黃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其師郭隗為例,成為當時燕昭王用黃金臺招納而來的第一位賢才。

  2、悠悠:形容時間的久遠和空間的廣大。

  3、愴然:悲傷,凄惻。

  4、涕:古時指眼淚。

      3、【韻譯】  

         見不到往昔招賢的英王,

  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歷史上的那些事無限渺遠,我深感人生無奈,

  獨自憑吊,我眼淚縱橫凄惻悲愁!

  (今譯)

  放眼望去哪有古賢人的蹤影,回頭看看也不見一個效法古賢的今人。想到那天悠悠而高遠、地悠悠而廣袤的天地之間,我獨自憂傷啊,讓人禁不住淚流滿面沾濕了衣襟!

        古代的圣君,我見也沒見到,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時候?想到無限渺遠的宇宙,和何等短暫的人生,怎能不讓人涕淚縱橫凄惻悲愁!

                                 

 

      4、陳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年),唐代文學家,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遺,后世稱為陳拾遺。其詩風骨崢嶸,寓意深遠,蒼勁有力,有《陳伯玉集》傳世。陳子昂青少年時家庭較富裕,輕財好施,慷慨任俠。成年后始發憤攻讀,博覽群書,擅長寫作。同時關心國事,要求在政治上有所建樹。24歲時舉進士,官麟臺正字,后升右拾遺,直言敢諫。時武則天當政,任用酷吏,濫殺無辜。他不畏迫害,屢次上書諫諍。武則天計劃開鑿蜀山經雅州道攻擊生羌族,他又上書反對,主張與民休息。他的言論切直,常不被采納,并一度因“逆黨”,反對武則天的株連政策而下獄。垂拱二年(686年),曾隨左補闕喬知之軍隊到達西北居延海、張掖河一帶。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契丹李盡忠、孫萬榮叛亂,又隨建安王武攸宜大軍出征。兩次從軍,使他對邊塞形勢和當地人民生活獲得較為深刻的認識。圣歷元年(698年),因父老解官回鄉,不久父死。居喪期間,權臣武三思指使射洪縣令段簡羅織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獄中(沈亞之《上九江鄭使君書》)。今天射洪縣城古城墻名為“子昂城”,街道有“伯玉路”等名稱實為紀念陳子昂。

      5、唐代是中國詩壇上最熱鬧的一個時代,要說還有孤獨的詩人,人們大概都會想到賈島和孟郊。“郊寒島瘦”,留給人們的印象,都是踽踽獨步,苦苦行吟。然而千秋中華,歷代文人雅士們各有其群落,賈島孟郊亦不例外。孟郊不過是日子過得寒酸些,文朋詩友間唱和不絕,談不上孤獨。而若說賈島孤單,便不會有“騎驢沖大尹,奪卷忤宣宗”的神奇經歷。他偶得一句“落葉滿長安”,正騎在驢背上苦思下一聯,不意沖撞了京兆尹劉棲楚的隊伍。如果說劉棲楚算不得好詩人的話,那么他為了思考“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中那個“敲”字是用“推”還是用“敲”更合適,因此沖撞的吏部侍郎韓愈,則是唐宋八大家之首,是名貫古今的大文人和大詩人。至于唐宣宗微服出游法乾寺,偶然翻看了他的詩稿,被他一把奪過,還加上句“你也懂這個?”氣得這個愛寫詩的皇帝一輩子都沒給他個象樣的官做。賈島孟郊在那個時代有的是良師益友,絕不會真正孤獨。而孤獨的詩人也確曾有過,那就是唐宋盛世的先驅陳子昂。

      6、“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從這首流傳千古的《登幽州臺歌》,我們當可以看出詩人孤獨遺世、獨立蒼茫的落寞情懷。

  陳子昂二十歲進士及第,在政治上擁護武則天。他在二十九歲時曾向武則天上書《答制問事八條》,主張輕刑罚、用賢才、納諫士、賞功勇、減徭役,提出了許多符合百姓愿望的主張。但武則天當時忙于稱帝改制,有自己一套施政方針,不但沒有重視陳子昂這個文學小臣的意見,反嫌他上疏議政太過多事,罷了他的職。幾年之后陳子昂重新出仕,又因曾隨左仆射喬知之北征并結為密友,牽連進喬知之一案,陷于獄中。出獄后在洛陽任右拾遺。當時東北邊境上住著契丹人,雖然勢力并不強大,卻是潛在威脅。武則天時,鎮守東北的松藩總督李盡忠背叛朝廷,企圖割據,契丹人便乘機舉兵南侵,連陷幽、冀、營三州。通天元年,武則天選派了一個中國歷史上少有的草包軍事統帥武攸宜領兵北伐,陳子昂也隨軍北上,任參知軍事。武攸宜根本就不懂軍事,才一接敵,便大敗虧輸,先鋒王孝杰全軍覆滅。陳子昂屢獻破敵策,武攸宜概不理睬。而敵人來勢洶洶,不容坐視;陳子昂便請分軍萬人為前鋒,以阻敵勢。武攸宜這次不但不采納他的意見,還將他降職處分。

        在這樣的背景下,陳子昂偶爾登上了幽州臺,放眼河山,極目蒼莽,便有了縱臨千載、曠視四海的無窮感慨。

      7、詩人孤獨于幽州臺上,放眼山河,思緒萬千。他心中到底是憂慮大唐社稷還是感傷文化的蕭條呢?在這薊北幽州臺上,他或許想到了大破齊軍的燕國上將軍樂毅,或許想到了北征烏桓臨石觀海的三國豪雄曹操,而他在武攸宜帳下,竟無用武之地,英雄已遠而前途渺茫,那份曠世的孤獨,自然就凝成了震撼千古的力作名句。“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這里免不了有對時世的感傷,但也有詩人對詩壇污濁的憎惡。

       詩人看不見前古賢人,古人也沒來得及看見詩人;詩人看不見未來英杰,未來英杰同樣看不見詩人,詩人所能看見以及能看見詩人的,只有眼前這個時代。這是一個沉迷慘淡、生氣寂然的時代,初唐四杰在詩壇上吵鬧了一陣,什么也沒留下就悄然離去;與他同代的張若虛留下一篇《春江花月夜》后也悄無聲息,沒有在理論上對詩歌創作進行任何的探討;盛唐群星璀璨的詩國勝景他又無法看見,李杜元白以及王維、高適、岑參等詩壇梁柱那時還一個都未曾出生。而眼下宋之問與沈佺期之流都干了些什么?都寫了些什么詩?不過是些吟風弄月邀媚取寵的應景之作。在盛唐與初唐之間,只有他陳子昂一人為改變萎靡詩風沖沖殺殺,只有他一人在單槍匹馬地鏖戰,“兩間余一卒,荷戟獨彷徨。”詩人只有雄心和宏愿,沒有蓋世神功,他不是獨孤求敗,也不是金蛇郎君夏雪宜,他在與墮落的宮廷詩的斗爭中多少有點顯得力不從心。

      “天地悠悠”,人生短促,每念及此,怎不“愴然涕下”?短短四句,有如陣云深擁、萬幕不嘩,是何等的深沉抑郁!復如千林振響、萬馬奔騰,又是何等的悲憤激烈!在這里我們看到了一個孤高一世、上下求索的獨行者,也看到了一個百感交集、心事茫茫的感傷者。毫無疑問,陳子昂是詩壇上的孤獨大俠,他一人一劍,在初唐與盛唐之間繼往開來,依靠摯著的追求、依靠高昂的戰斗激情,終于用理論和實踐清除了宮體詩的渾濁污垢,開辟了通往盛唐的路。

       詩寫登上幽州的薊北樓遠望,悲從中來,并以“山河依舊,人物不同”來抒發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嘆。語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在藝術表現上,前兩句是俯仰古今,寫出時間的綿長;第三句登樓眺望,寫空間的遼闊無限;第四句寫詩人孤單悲苦的心緒。這樣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動人。句式長短參錯,音節前緊后舒,這樣抑揚變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強了藝術感染力。《登幽州臺歌》這首短詩,由于深刻地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寂寞無聊的情緒,語言蒼勁奔放,富有感染力,成為歷來傳誦的名篇。

        8、“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夠禮賢下士的賢明君主。《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與《登幽州臺歌》是同時之作,其內容可資參證。《薊丘覽古》七首,對戰國時代燕昭王禮遇樂毅、郭隗,燕太子丹禮遇田光等歷史事跡,表示無限欽慕。但是,象燕昭王那樣前代的賢君既不復可見,后來的賢明之主也來不及見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時;當登臺遠眺時,只見茫茫宇宙,天長地久,不禁感到孤單寂寞,悲從中來,愴然流淚了。本篇以慷慨悲涼的調子,表現了詩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悶的情懷。這種悲哀常常為舊社會許多懷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獲得廣泛的共鳴。

  本篇在藝術表現上也很出色。上兩句俯仰古今,寫出時間綿長;第三句登樓眺望,寫出空間遼闊。在廣闊無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繪了詩人孤單寂寞悲哀苦悶的情緒,兩相映照,分外動人。念這首詩,我們會深刻地感受到一種蒼涼悲壯的氣氛,面前仿佛出現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蒼茫廣闊的圖景,而在這個圖景面前,兀立著一位胸懷大志卻因報國無門而感到孤獨悲傷的詩人形象,因而深深為之激動。

      9、年輕的陳子昂在公元684 年舉進士以后從此走上了仕途,躊躇滿志,以個人八斗之才、治國之論可以大展宏圖,盡用滿腹之才能,想不到的是卻接連遭受三次打擊。首先,由于耿直,屢次上書指論時政,盡管提出許多頗有見識的主張,但作為一個不善官場阿諛奉承之術的文官,終因“言多直切”得罪不少其他官員而不見用,武后看重他的也僅僅是文學上的詩賦而已,漸漸冷落了他。朝廷之上,陳子昂成為了一件點綴門面的裝飾品。其次,受“逆黨事件”牽連而而下獄。這次事件給耿直忠心的陳子昂很大打擊,朝廷的是非爭斗如此復雜,官員居廟堂之高不憂其民而互相傾軋、爾虞我詐、尸位素餐,特別此時少數民族屢屢侵犯邊境,正是用人揚才之際,卻陷入了內爭,對統治集團極其失望。其三,696年,跟隨武攸宜率軍征討契丹侵軍,在軍隊屢戰屢敗危機形勢下,任軍中參謀陳子昂,多次向不諳軍事的武攸宜進言,不納;又主動請軍萬人為前鋒,以遏敵勢,武不但不聽,反而將陳子昂降為軍曹。面對敵人大軍兵臨城下,自己卻無所作為,焦急如焚,心中有多少的郁悶和悲憤!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這兩句的意思是:象燕昭王一類的能夠禮賢下士,任人唯賢的古代明君,現在再也見不到了;而我心中所渴望出現的后賢,又還沒有出現."前賢"已遠,"后賢"未來,其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愁悵躍然紙上!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意思是:想到那天地宇宙是這樣久遠闊大,而一個人的生命又是如此短暫。不能建功立業。我獨自悲傷地流下眼淚。一個"念"字,表現了詩人包括宇宙古今,寬廣無垠的精神境界;一個"獨"字,又渲染了詩人心中不可名狀的孤獨悲涼之感.

      詩人走向幽州臺,想到國家的命運危岌、前途暗淡,感嘆世道滄桑,乃悲痛萬分,當歌以哭:“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過去的和將來的明主,你在哪里?我何時才能見到你們,何時能給我一個施展才華、力挽狂瀾的舞臺?幽州臺啊幽州臺,你曾凝結了多少悲壯的故事,融鑄了多少英豪的血淚!枉我陳子昂空懷寶劍,報國無門。面對著你,縱有千言萬語,我卻不知從何說起,只好化作千行熱淚,蹣跚著踏上你的臺階,請你慢慢撫慰我心靈的悲痛,聽我細訴衷腸!圣賢的燕王不知所蹤,求賢若渴的曹操也煙消云散,哪里尋找圣主啊?

       10、登高臨遠,自古幽情,短短二十二字,讀來蕩氣回腸。獨立在寂寞樓中,回顧蒼茫,緬懷古代明帝賢王風云際會,獨恨自己生不逢時報國無門,半世坎坷,滿腔悲憤,看不到前途遙遙。孤寂情懷,以質樸蒼勁的語言,沉郁雄渾的調一傾而出,淡盡了六朝脂粉,唱出了盛唐佳音,令人擊節悲歌,一唱三嘆!

        每當讀這首詩的時候,眼前總仿佛有一位詩人的形象,他象一座石雕孤零零地矗立在幽州臺上。那氣概,那神情,有點象屈原,又有點象李白。風雅中透出幾分豪情,憤激中滲出一絲悲哀。他的眼睛深沉而又悵惘,正凝視著無盡的遠方。他為自己的不幸而苦惱著,也為一個帶有哲理意味的問題而困惑著。這,就是陳子昂。于是,在我耳邊響起了他的喊聲:“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唐詩名句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4:20

[新一篇] 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

[舊一篇]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