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拔山兮氣蓋世。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力拔山兮氣蓋世。

  [譯文]  我的力量可以拔起一整座山!我的氣魄可以壓倒全世界的人!

  [出典]  秦朝  項羽  《垓下歌》

  注:

  1、       《垓下歌》項羽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2、注釋:

    氣:氣魄。


  3、譯文1:

    我的力量可以拔起一整座山!我的氣魄可以壓倒全世界的人!時機于我不利,戰事于我不順,千里馬也跑不起來了。馬都跑不快了我還能怎樣啊,虞姬啊,虞姬啊,我把你怎么辦呢?   

   譯文2:

   力量能搬動大山啊!氣勢可超壓當世,時勢對我不利啊!駿馬不能奔馳。駿馬不能奔馳啊!如何是好,虞姬虞姬啊我怎樣安排你! 


    4、項羽,名籍.字羽、秦末時候、下相(今江蘇肖宿遷西南)人。項家幾代都是楚將,封在名叫項(今河南省項城東北)的地方.就以項為姓氏。他的叔父叫項粱,項梁的父親就是楚國大將項燕。項羽身長八尺開外,力能扛鼎,但從小不喜歡讀書,學劍術又不好好學。項梁對他大發脾氣,他卻說:“學書只要能記得自已的姓名就行,劍術只能敵一人。不值得學,要學那能敵萬人的本領。”項梁于是教他兵法。項羽開始很高興,但略知大意,又不肯學了。后來項梁因故殺了人,帶著項羽逃亡到江南。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游會稽橫渡錢塘江時,項羽和項梁也站在岸邊觀看。項羽遙指秦始皇說:“他可由我取而代之。”項梁連忙掐住他的嘴說:“快別胡說,要滅族的”。但項梁從此對項羽暗暗稱奇,覺得這個孩子不同凡響。

    由于項羽分封不公,引起諸侯和功臣的不滿。分封不久,握有重兵而未得封王的田榮首先在齊地起兵,自立為齊王。項羽發兵攻打田榮。劉邦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進兵關中,消滅了項羽所分封的關中三王,接著揮師東下,與項羽爭奪天下。于是項羽和劉邦又進行了四年戰爭,史稱“楚漢戰爭”。在這四年戰爭中,開始項羽在軍事上處于優勢。但由于他搞分裂,違背歷史發展的方向,又不善于用人,致使將士離心。加上他為人殘暴,軍紀又壞,所到之處,燒殺擄掠,喪失了民心。劉邦在上述諸方面的作為則正好和項羽相反,逐漸由劣勢轉為優勢。公元前202年,劉邦聯合各路諸侯對項羽發動了最后的攻擊,把項羽圍在垓下(今安徽靈壁縣南沱河北岸)。此時項羽兵少食盡,夜間聽到漢軍在四面唱楚歌,楚軍軍心大亂,于是項羽連夜率八百壯士向南突圍,跑到烏江,被漢軍追上。這時跟隨他的只剩下28個人了,項羽仰天長嘆:“此乃天意,非戰之罪也1”為了證明他的失敗是天意,不是他的過錯,項羽又殺死幾名漢將,消滅漢軍100多人,自己只損失二人,終因寡不敵眾,自刎于烏江,時年31歲。

    項羽英勇善戰,所向無敵,至死不屈,確實余勇可嘉,有一股英雄氣概;明朝著名學者李贄在《藏書》中稱他為“千古英雄”;李清照也曾寫詩稱贊他:“生當為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但是,他過于迷信自己的勇敢和武力,不重視政治,不講策略。不注意團結內部,又不善于用人,致使韓信、陳平、英布等杰出人才紛紛離去,最后連一個范增也留不住。所有這些,都是導致他失敗的政治原因。項羽雖然英勇善戰,余勇可嘉,但缺乏政治能力,戰略目光短淺,又不注意人心向背,導致了在四年的楚漢戰爭中必然敗給劉邦,導演了一出恢宏壯烈的悲劇。


  5、這是楚霸王項羽在進行必死戰斗的前夕所作的絕命詞。在這首詩中,既洋溢著與倫比的豪氣,又蘊含著滿腔深情;既顯示出罕見的自信,卻又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嘆息。以短短的四句,表現出如此豐富的內容和復雜的感情,真可說是個奇跡。

    項羽是在秦末與叔父項梁一起舉兵反秦的。由于其輝煌的戰功、無雙的勇力、杰出的才能,實際上成 為反秦群雄的領袖,在推翻暴秦的統治中起了主要的作用。但在秦亡以后曾經是項羽盟軍的另一支反秦部隊的首領劉邦為了統治全國,與項羽之間又展開了殘酷的戰爭。他以項羽的失敗而告終。作這首詩時,項羽被包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壁縣南沱河北岸),糧盡援絕,他自知敗局已定;作詩之后,他率部突圍,雖曾殺傷敵軍多人,終因兵力單薄,自刎于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 詩歌的第一句,就使讀者看到了一個舉世無匹的英雄形象。在我國古代,“氣”即源于人的先天稟賦,又能賴于后天的培養;人的品德、能力、風度等等均取決于“氣”。所謂“氣蓋世”,是說他在這些方面超過了任何一個人。盡管這是一種其概括的敘述,但“力拔山”三字卻給讀者一種具體、生動的感受,所以在這一句中,通過虛實結合的手法,他把自己叱咤風云的氣概生動地顯現了出來。

    然而,在第二、三句里,這位蓋世英雄卻突然變得其蒼白無力。這兩句是說:由于天時不利,他所騎的那匹名馬-騅-不能向前行進了,這使他陷入了失敗的 絕境而無法自拔,只好徒喚“奈何”。在這里值得注意的是:騅的“不逝”為什么會引起那樣嚴重的后果?對此恐怕只能這樣回答:他之得以建立如此偉大的功績,最主要的依靠說是這匹名馬;有了它的配合,他就可以所向無敵。換言之,他幾乎是單人獨騎地打天下的,因此他的最主要的戰友就是騅,至于別人,對他的事業所起的作用實在微乎其微,他們的和中背對他的成敗起不了多少作用,從而他只要注意騅就夠了。這也就意味著:他的強大使得任何人對他的幫助都沒有多大意義,沒有一個人配作他的主要戰友,這是人何等的傲岸,真可謂天地間唯我獨尊!不過,無論他如何英勇無敵,舉世無雙,一旦天時不利,除了滅亡以外,他就沒有別的選擇。在神秘的“天”的面前,人是多么渺小;即使是人中間的最了不起的英雄,也經不起“天”的輕微的一擊。
項羽知道自己的滅亡已經無可避免,他的事業就要煙消云散,但他沒有留戀,沒有悔恨,甚至也沒有嘆息。他所唯一憂慮的,是他所摯愛的、經常陪伴他東征西崐討的一位美人-虞-的前途;毫無疑問,在他死后,虞的命運將會十分悲慘。于是,尖銳的、難以忍受的痛苦深深地嚙著他的心,他無限哀傷地唱出了這首歌的最后一句:“虞兮虞兮奈若何?”譯成白話,就是:“虞啊,虞啊,我把你怎么辦呢?”在這簡短的語句里包含著何等深沉的、刻骨銘心的愛!

    是的,相對于永恒的自然界來說,個體的人確實極其脆弱,即使是英雄豪杰,在奔騰不息的歷史長河里也不過像一朵大的浪花,轉瞬即逝,令人感喟不已。但愛卻是長存的,它一直是人類使自己奮發和純凈的有力精神支柱之一,縱或是殺人不眨眼的魔頭,在愛的面前也不免有匍伏拜倒的一日,使人歡喜贊嘆。《垓下歌》雖然篇幅短小,但卻深刻地表現了人生的這兩個方面。千百年來,它曾經打動過無數讀者的心;其魅力大概就在于此吧!


    6、歷史被如沙的時光悄悄地掩埋,當我們回首凝視那些歲月的時候,已經了無痕跡。然而,當我們真正去撫摸和聆聽那些塵封的記憶的時候,總有一大串名字在歷史大漠的朔風中盤旋,回蕩。

  往事如煙,似水流年,卻帶不走一個被人所敬仰,被人所驚嘆,被人所憎恨,被人所嘆惋的一個名字——項羽。

  項羽這名載史冊的西楚霸王,年少時就有石破驚天的“彼可以取而代之”之雄心,曾雙臂舉鼎,力驚四座。秦二世時,為破秦軍,鏖戰巨鹿。霸王命將士破釜沉舟,決一死戰。他身先士卒,沖鋒陷陣,使戰斗九戰九捷。那血流成河,尸橫疆野天地的血刃場面,看得人撕心裂肺,肝膽欲碎,天地為之顫栗。諸侯援軍都膝性而前,不敢仰視,皆叩關入秦。那時,項羽自號西楚霸王,封賞天下,何其壯哉!

  霸王一錚錚鐵骨男兒,博得美人虞姬愛慕,嫁之為妾,隨霸王征戰,不離左右。令人蕩氣回腸的是他們最后刎別的時光。悲風不止的坷下,殘陽如血,天邊最后一抹余暉掠過陰霾流連在因戰火而焦黑的土地上,死亡的氣息彌漫每個角落。當四面楚歌響起,霸王撫摸著虞姬早已失色的臉,灑淚而歌,慷慨而悲涼: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人言帝王無情冷酷,可霸王在英雄末路之時,沒有想自己應如何保全性命,想到的卻是自己琴瑟和鳴相守相伴的愛人:虞姬啊,虞姬,我最心愛的人兒,倘若我先你而去,那孤寂冷寞之痛苦你如何能承受?虞姬淚水漣漣,揮劍起舞,悲悵而歌:大王義氣盡,賤妾何聊生!一道寒光閃過,虞姬那一縷香魂隨風而息。

  烏江河畔,霸王浴血突圍,一人殺漢軍數百人,身負重傷數十處,汩汩流淌的鮮血模糊了霸王的雙眼。血光中,有人勸之曰:霸王如肯過江東,可東山再起。項羽慘笑曰:八千子弟無一歸還,縱然是江東父老憐我為王,我何以面目見之!一腔熱血從霸王的頸中噴薄而出,奔涌的烏江水也為之嗚咽悲鳴,一位三十一歲的英雄事業未競的悲哀,一位屹立于天地之間的血性漢子的感天動地的浩然之氣,隨著橫無際涯的烏江水流淌。

    千年之后,李清照與夫君流亡到烏江鎮時,不覺心潮起伏,面對浩浩江面,吟下千古絕唱: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她的夫君趙明城聽著這一字一句的金石之聲,面有愧色。是啊,歷覽數代戰場之驍將,有幾人能象項羽一樣,勇猛無比,快意恩仇,敢作敢當,氣勢軒昂,忠于愛情,敢于直面人生。

  無可奈何花落去,畢竟人無完人。鴻門宴上,心慈手軟,放走劉邦,養虎為患。巨鹿大戰后,近乎殘忍,活埋降卒二十萬,失信于民。稱霸成陽,不顧亞父的極力反對,執迷不悟,一意孤行,火燒阿房宮,賜死字嬰,黔布,令股肱之臣寒心負氣。作戰不注重戰略,最后導致勢敗兵孤,大片楚地皆歸小人劉邦轄矣。這些事實,不知長眠于地下的霸王是否能重新審視和思考,是否還執迷于“天要亡我,非用兵之罪矣”之荒謬的理由中不解敗北之原因。

  流年似水,時光如電,也許只有歷史才能讓霸王坦蕩浩然之氣長存,也許,只有歷史,才能詮釋霸王在四面楚歌之時寫盡平生心境的這首詩: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


    7、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這是項羽被圍垓下時唱出的生命悲歌,這是一個末路英雄的生命絕響,字字句句鏗鏘有力,如山呼,如海嘯,如雷鳴,似萬鈞,強烈地震顫著我的心靈。

  反復吟詠這七個字,一個氣吞山河、力舉千斤的英雄形象傲然挺立在我的面前。悲壯而高大,失敗而不沮喪。

  力可以拔山,這是何等的英雄氣概!氣足以蓋世,這是何等的能力和風度!這是無與倫比的豪氣,這是勇力罕見的自信。

  只可惜英雄的長路已走到了盡頭,等待他的將是死亡的宣判。只有無盡的浩嘆,如凄涼的悲風,在楚軍的營帳里,旋轉,嗚咽。

  曾經,他是一位眾望所歸、叱咤風云的義軍領袖,而今他是強弩之中、四面被圍的末路敗將。曾經,他率領八千子弟從江東起兵,所向無敵,威震天下,如今,兵敗如山倒,士卒紛紛散。

  曾幾何時,在巨鹿之戰中,他率領義軍,以一當十,九戰九捷,以幾萬楚軍與40多萬秦軍,開展一場驚天動地的世紀大豪賭。那英武之氣,那勇猛精神,那卓越的指揮才能,那破釜沉舟的致命一搏,使多少人瞠目結舌。

  上將軍的稱謂由此而來,楚漢之爭的歷史也漸次拉開序幕。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在那紛爭不斷、呼喚英雄的時代里,項羽身披鎧甲,手持長戟,目光如炬,在歷史的大幕中閃亮登場,上演一幕幕戰爭的神話。

  滅秦后,項羽憑著赫赫戰功,分封天下,稱霸諸侯,自稱西楚霸王,企圖成就一國之君的美夢。可是,他的身后早有一雙烏溜溜的賊眼在窺視王權,與他展開殊死較量。

  又一次滅頂之災來了。劉邦率領大師,烏壓壓遮了半邊天,直逼楚軍都城彭城(現在的徐州)而來。“烏云壓城城欲摧”,劉邦是來摧毀項羽的老巢,要他的命來了!身經百戰、氣壓萬夫的項王豈能被嚇到?正在攻打齊地的項羽,急忙搬師回城,與劉邦展開了一場驚天駭俗的大決戰。出乎意料的是,劉邦被打得落花流水,倉皇而逃。

  項羽以3萬之師對抗劉邦56萬大軍,又一次普寫了戰爭史上的傳奇。想來,劉邦夾著尾巴逃跑之時,是多么的狼狽和尷尬!他該不會在嘲笑自己,抽自己的嘴巴吧?

  數不盡的過往,歷歷如在眼前,那驚天的大決戰,那一次次的戰役,如云煙,在項王的頭腦里一一再現。而眼前的垓下,已成為項王的傷心地,陪他征戰多年的烏騅馬,還有她心愛的愛妾虞姬,都成了他心底最深的隱痛。

  十面埋伏,四面楚歌,士卒逃散,一代裊雄,仰天長嘆。他起身飲于帳中,作此悲壯的《垓下歌》。司馬遷在敘述當時的情景時說:“歌數闕,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曾經叱咤風云、所向披靡的勇將成了末路英雄。如今,只有“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深深感嘆。輝煌不在,興亡盛衰,時不再來,他再也無回天之力。

  沒有不敗的英雄,也沒有永遠的冠軍,在人生的舞臺,無論你扮演何種角色,隨時都要準備迎接失敗。只不過失敗后的凄然一笑,再也沒有了當初的燦爛。

  不以成敗論英雄,項羽最后自刎烏江,寧可死去,也不愿乘坐烏江亭長的小船,過江而去,東山再起。他起兵于江東,如今已無顏見江東父老,他的氣節和操守感動了多少人。

  當宋代的李清照逃亡經過烏江時,面對著滔滔江水,心頭波涌浪滾,她隨即吟出了一首《絕句》:“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一個女兒家的豪氣不弱男兒,她感動于項羽寧為“人杰”和“鬼雄”的氣節。

  杜牧在《烏江亭》里寫到:“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勝敗乃兵家常事,能忍辱含羞,才是真正的男兒。陸游在《項羽》詩有兩句:“八尺將軍千里騅,拔山扛鼎不妨奇。”顯然,杜牧和陸游對項羽都是持同情和頌揚態度的。

  “無情未必真豪杰”。這個氣壯山河、勇冠三軍的英雄末路,既有“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慷慨絕唱,也有“虞兮虞兮奈若何”的萬縷柔情。輝煌與失敗,自信與真情,歡笑和淚水,糾結于項王的內心。

  那時,那地,那人,該有著怎樣復雜的情感?該是怎樣的肝腸寸斷?

  我喜歡項羽這個悲劇英雄,雖然他剛愎自用、蠻橫崇武,但他身上人性美的光點燭照了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在唏噓悲嘆之時,憐惜感動。

  讀著這首《垓下歌》,我仿佛又回到了那個風起云涌、金戈鐵馬的時代。有荊軻“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慷慨悲歌,有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英雄絕唱,有岳飛“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的滿腔豪情,也有文天祥“人死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笑傲生死的高尚氣節。

  時事造英雄,英雄也絢爛了歷史的天空。歷史因為有他們,而風云迭起,波濤洶涌。


    8、“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雅不逝。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霸王美人一行淚,江山已成昨日。可憐前途,英雄氣短。

    如今站在烏江的岸上,望著眼前濤濤的江水,便不覺勾起對項羽的懷念。想當年,金戈鐵馬、鐵蹄縱橫,是何等的英武。而如今,歡聲和笑語已被歷史的風吹散了,而那痛苦的血淚也隨滾滾紅塵奔向遠方。

    殘陽映入江水,把江水染成紅色,而且是血紅的。四圍山色中,一鞭殘照里,血字的傳說!

    一切都是那么寧靜,除了濤聲我什么也聽不見。突然樹上幾只鳥的叫聲打破了我寧靜的思緒。使我輩的心現出一絲悲哀,眼前閃過一幕幕,垓下之圍四面楚歌,霸 王含淚決別虞姬,八面受敵二十八騎東城快戰;解名騅以贈亭長,烏江自刎首級奉送故人。這些場面是如此悲烈和壯觀,不禁使聞者都心驚膽戰。

    是啊,項羽是一個傳奇的歷史悲劇人物,轟轟烈烈,一生的悲劇無常,會稽山下的一吼“彼可取而代也”震驚始皇。后巨鹿之戰;破釜沉舟楚軍以一當十,殺聲震 天,威振諸侯。又征戰九州,縱橫天下。然鴻門宴錯失良機,放虎歸山,又錯誤點阿房,火燒三月,失心天下。再中劉邦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終造成垓下之圍,又自刎烏江。

    項羽雖敗,但他的威望卻遠高于劉邦,太史公司馬遷也是如此認為的吧,《項羽本記》刻畫項羽如此生動,歌頌其作戰的勇猛,滅亡時的不懼和壯烈,毫不失英 雄本色,對其失敗的結局則筆端含情,時露惋惜之意,因此對坑秦卒、燒秦宮、屠咸陽、烹說者則只是輕輕掠過,而或許這與作者個人的不幸,對敗者的同情有關吧。

    往事已去還需正視現在,正所謂:“人間正道是滄桑”,今日的青年人,在追念項王的同時,更要面向未來,面向成功!


    9、“垓下遺址”位于今天的安徽省固鎮縣濠城鎮(舊屬靈壁縣)。公元前202年12月,劉邦與項羽在此展開了一場規模空前的決戰,這就是“垓下之戰”,這場戰役后被軍事家們列為世界七大戰役之一。戰役期間,項羽屯兵的據點稱霸王城。霸王城是一座土城,呈橢圓形,占地400多畝。歷經兩千多年的風吹雨打,土墻輪廓依稀可見,護城河里雖然淤泥壅塞,但舊貌尤其清晰。垓下遺址上今天已遍是田園村莊,霸王城上的村莊就叫古城村。

     (注意月亮的作用,以景襯情,悲壯)月亮升起來了,周圍有一圈光暈,今夜的月亮像時空深處一滴懸而未落的淚水。在垓下的月光里我感到一種徹骨的寒冷。說起項羽,那是何等的英雄人物,他從江東起兵后,身經大小七十余戰,所向披靡,戰無不勝,天下為之震驚。想鉅鹿之戰,他和士兵只帶三天口糧,燒毀營舍,破釜沉舟,那是何等的膽略與豪氣!然而,他在垓下時已是雄獅猶困,漢軍十面埋伏,十面埋伏啊,每一聲戰鼓,每一聲吶喊,步步緊逼絕境中的英雄。兩千多年前的那個夜晚也似今夜的這般月色嗎?當四面楚歌聲起,項王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披衣而起,獨飲帳中,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能說些什么呢,說再多安慰的話也不能改變現狀。她能做的,只是表明自己和項羽不求同生只求同死的心跡,她抽出劍,劍光如雪,邊舞邊和曰:“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英雄美人,一歌一和,“左右皆泣,莫能仰視”。虞姬歌罷引頸而刎。這是絕世紅顏生命的最后一刻,天地間涌動著一股悲壯凄艷的氣氛。英雄淚,美人血,二者在風中灑落,混合,流淌,世間還有什么比此更令人斷腸!

    那晚,垓下的月也同今夜一樣像一滴淚水么?“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霸王別姬,多少年來,京劇舞臺上一直在慷慨悲涼地唱。霸王別姬,總是告別。人生就是不斷地告別,告別童年,告別故鄉,告別心愛的人。最終,人也要同自己告別,這樣就過完了一生。(由月這一意象聯想到離別)

      項羽的垓下之詩更是抒盡了一個末路英雄心中的無奈和蒼涼。日本學者吉川幸次郎甚至認為此詩“把人類看作是無常的天意支配下不安定的存在”(《中國詩史》,安徽文藝出版社)。“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這是對命運對無望的前路悲壯而激烈的叩問。十面埋伏,四面楚歌,舉步就是深淵。這個末路英雄悲愴的絕唱總是讓人產生強烈的共鳴。
敗了就敗了吧,在天地間樹立一個悲壯的坐標,好在歷史從不以成敗論英雄。只是,敗在劉邦這樣的人手里讓人總有些不服。劉邦何許人也,《史記》中說他“好酒及色”,一個經常賒酒喝得爛醉且好色的準無賴,才智與勇武皆不及項羽,起兵后屢戰屢敗。像勾踐那樣,他能忍辱負重,在項羽要烹殺其父是時還大叫要分一杯羹。當項羽要與他一決雌雄,他笑著說:“吾寧斗智,不能斗力”。作家柏楊把項羽與劉邦比作壯士與蒼蠅,這是很確切的。劉邦與項羽約定以鴻溝為界互不侵犯,當項羽撤出關中處于弱勢時,他又抓住時機落井下石。一句話,劉邦具備了一個封建政治家的基本素質。相比之下,項羽在這方面則遜色得多。也許,上天安排這個人物出場就是讓他成為一個驚心動魄的英雄,成為悲劇,而不是讓他做一個帝王。(英雄和帝王的區別,項羽是英雄而不能稱得上帝王帝王可以勾心斗角,可以耍弄陰謀權術,而項羽不會)

    皖北平原,沃野千里,一馬平川。村莊與田園,在如水的月色里古樸、莊重,垓下遺址有一種江河日下的泱泱大美。

    月光如刃(化淚為劍)。在垓下古戰場漫步,不知不覺間你就走進那種悲涼的氛圍里。護城河蜿蜒而去,里面長滿了蘆葦。遺址上多刺槐,尚末發青的枝條在月下看上去像箭矢,如亂戈。除了刺槐外,還有我喜歡的泡桐樹——除了在童年時的家鄉,我差不多已有十多年沒有看過這種樹了,我悲涼的心境竟有了一些溫暖。再過些日子,這里就將遍是潔白的槐花,藍幽幽的泡桐花,刀光散去,空氣中已是濃濃的花香。

    垓下遺址并不像其他旅游景點那樣火爆,那樣游人如織,遺址基本處在未開發階段,這反而更加自然、真實和悲壯,更加適合我的心境。我和村莊內的一個中年人聊了很久。他說在他小時候,這兒的土城墻還有一人多高。我問他平時這兒的游人多嗎,他說不多,但常有,前些年還來過幾批外國游客。垓下,一個悲壯的地點,當我站在這兒的時候,就有著江山微涼的心情。

     凌晨,一夜風吹,我起床的時候發現西天的月亮脆得像一張紙。古戰場上,一位早起的農民正在專注地侍弄自己的麥田。


     10、古往今來,多少英雄豪杰、文人雅士的浩然正氣,為歷史記載,為世代傳頌,為后人敬仰。這一口氣不僅僅造就了英雄人物的光輝形象,也成為多少人心靈最深處的悸動。

     司馬遷,韌氣。“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這是多么豪壯的呼聲啊,驚天動地。司馬遷身受宮刑而面無慍色,忍受著非常人能承受的痛苦,繼續編寫《史記》。司馬遷忍下一口氣,所以他成功了!中國第一部記傳體通史終于橫空出世。時至今日,那人,那書,在歷史文壇上仍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這一口氣,成就了司馬遷名垂千古的傳奇人生。

     項羽 ,傲氣。從“巨鹿之戰”到“大戰彭城”,從大澤鄉起義到稱霸天下,他每一步都影響著歷史的發展。他不屑用陰謀詭計,以至于在鴻門宴上讓劉邦溜走;他并非有勇無謀,破釜沉舟是高明的戰略;他并非冷血無情,他與虞姬的凄美愛情顯現了鐵漢柔情的一面。他垓下戰敗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他選擇在千軍萬馬中廝殺,寧愿自刎都不過江東。“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是項羽的絕唱,鑄造了西楚霸王傲視群雄的英姿。

康熙,勇氣。從年幼登基的無知孩童,到大清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康熙帝的一生就是用“勇氣”撰寫的。他聯合輔命大臣鏟除鰲拜;收復臺灣,力排眾議;御駕親征擊退葛爾丹,為后世創建了一個和平穩定的環境;創立“多倫會盟”取代戰爭,聯絡蒙古內部……他的這些所作所為奠定了持續一百多年的“康乾盛世”。康熙,在史冊中留下千秋萬代永不泯滅的功勛。

李白,豪氣。李白的一生,最在乎的就是酒了。他的詩歌飄逸灑脫,具有浪漫色彩;他的酒氣浪漫而憂郁,使人不能忘懷。貴妃捧硯,力士脫靴,是李白傳奇一生的亮點。功名利祿,他不在乎,美女財物,他視為糞土。李白明白皇帝不是惜才,而是施舍,他毅然拋棄官場的一切,回歸青山綠水的悠閑生活。“安能摧眉折腰侍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一口氣,使中國文壇上多了一位白衣飄逸的“詩仙。

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逐而賦《離騷》,孫子臏腳,《兵法》修列,皆因一口發奮之氣。

古人曰:“一氣一世界,一氣成一人。”


 

11、張濟海,作為書法家,他不以書法為稻粱謀,也決不為走向市場而追風媚俗。書法不是他的工作而是他的生活,他以藝術的名義活著,他的生命本身就是經過數十年的歷練而形成的書法力作。
    是的,統覽張濟海的書法作品,那是一個多么令人心動的藝術境界,張濟海早已越過“點畫用筆”的地平線,突破“結體取勢”和“章法布局”的層層煙嵐,在一個更自由的領域展翅翱翔。不是么?在他的書法作品中,那“孤帆遠影碧空盡”的曠遠之美,那“半江瑟瑟半江紅”的澄明之美,那“翻身向天仰射云”的奇警之美,那“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豪雄之美,那“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奔騰浩蕩之美,使他的書法形成一種內聚多種美質的結晶體。


 

12、力度之美的豐富內涵,給人以多元的審美感悟和人生啟迪。其一,它不簡單等同于表面的宏大、強盛,弱小的事物亦可蓄積非凡的力度。“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那為人不屑的離離原上草,不是顯現著燒灼不滅的強大生命力嗎?其二,力度之美不單純為成功者所擁有,有時垂青于雖敗猶榮的一方。諺云:“虎死不倒威”。英雄末路的西楚霸王,一曲“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悲歌,用“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的生命輪回,演繹出力度之美的千古絕唱。其三,逆境與厄運,是力度之美的磨刀石。古人云:“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西諺云:“風平浪靜時,誰都會掌舵”。回避艱難困苦的人,注定與力度之美無緣。失意男兒的淚水,應當用飽經風霜的拳頭而不是用花手絹擦去。其四,力度之美是陶冶男子漢氣質,醫治“嬌”、“驕”二病的一劑良藥。其五,力度之美不僅表現為出類拔萃的個體,更突出地表現為萬眾一心的輝煌群體。一根枕木、一節鋼軌的作用也許是渺小的,但千百萬條枕木與鐵軌的完美整合,足以托起兩條鋼澆鐵鑄的臂膀,讓時代列車隆隆駛過,這種轟轟烈烈的力度之美不是更富有感染力嗎!


 

13、四面楚歌,虞姬唱著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用生命舞了最后一劍,而項羽唱著“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也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曠世絕戀,縱觀歷史,我覺得只有項羽和虞姬當得此話,他們真正創造了無人企及的愛情神話,感人肺腑,令人潸然淚下。這樣在那邊他也該不會孤獨了吧!


     14、“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雅不逝,雅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面對滔滔江水,面對彼岸的鄉親父老,一代霸王也不由淚濕衣襟,江水已隨他人 姓,美人自刎在懷,是乘船逃走,重整旗鼓,還是投身烏江,“死亦為鬼雄”?如果你正在項王身邊,是否會勸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呢?江東父老們也期 望項王忍辱負重,說不定歷史就會為此改寫,然而項王最終選擇投江而死,他認為應該死得有尊嚴,他認為那才是他的英雄本色,一枝菊花的生命形態枯萎了,但花香永世留香。

或許這就是生命的真諦,不管他人如何期望,自己認為是對的就不懈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崇高,追求生命的尊嚴,追求英雄本色,拋開他人的期望,拋開他人的勸阻,向著自己的認識邁進。

當清脆的打鐵聲從遠方傳來,當遠古的大鵬展翅欲飛,當滔滔的烏江向天咆嘯,便又到了菊花飄香的季節。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4:22

[新一篇]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舊一篇]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