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知美譽留人世,應與乾坤共久長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四知美譽留人世,應與乾坤共久長。

      [譯文]   他"四知"廉潔的美譽永留人世間,一定會像天地一樣久長。

      [出典]  胡曾  《關西》

      注:

      1、《關西》  胡曾

     楊震幽魂下北邙,關西蹤跡遂荒涼。

     四知美譽留人世,應與乾坤共久長。

     2、——楊震四知
道經昌邑,故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夜懷金十斤以遺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密曰:“暮夜無知者。”
震曰:“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者!”
密愧而出。
——《資治通鑒》

    譯文:
楊震路過昌邑縣,縣令是楊震過去推薦的荊州秀才王密。王密當晚懷揣著十斤黃金來送給楊震。
楊震說:“作為老朋友,我是了解你的,可你怎么不了解我呢?”
王密說:“現在已是晚上,沒人會知道我送你金。”
楊震說:“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說沒有人知道呢?”
王密于是慚愧的退出來了。

    3、楊震,字伯起,東漢弘農華陰(今屬陜西)人。    

楊震自小就很聰明,學習特別刻苦.他博覽群書,對各種學問無不深鉆細研,終于成了一代大儒.20歲以后,他一心一意自費設塾授徒,不理睬地方州郡長官出仕做官的召請任命。他堅持有教無類,不分貧富,因此四方求學者絡繹不絕。在30多年的教學中他的學生和孔子的差不多,超過3000人,所以人稱“關西孔子”.他的學生英賢甚多,象陳翼、虞放。虞放官至司空,他們的名聲和政績都還不錯。

職掌統兵征戰大權的大將軍鄧鷺十分敬重楊震的學識賢名和品行,便征召他到自己的幕府出仕任職。不久,又推舉他當地方官.他做過縣令、刺史、太守,后又進入朝庭,做過太仆、太常、司徒.直太尉,位居三公之一,執掌朝廷軍事大權。

楊震當了官以后,主要表現了以下特點:

第一,唯才是舉,選賢任能,堅決反對任用無能之輩和品質惡劣之徒,對于走后門和買官之流,更是深惡痛絕,堅決不予任用。

第二,他疾惡如仇,敢于直諫.不管是皇親國戚,還是皇帝身邊的人,只要做了惡事,他都敢犯顏直諫.最后被以樊豐為代表的一班小丑誣陷,皇帝罷了他的官,遣返故里。在途經洛陽城西幾陽亭時,他悲憤地對兒子說:“我痛恨奸臣狡猾而不能誅殺,厭惡奸邪的女人傾亂朝廷而不能禁,我還有什么面目活在人世?我死以后,以雜木做棺材,以粗布做壽衣,不用送我回歸祖墳,也不要設祠祭祀。”說完飲毒酒自殺,以死抗爭,終年70多歲。弘農太守移良,秉承樊豐等人的意旨,在陜縣擋住了楊震的靈車,不準運回本籍,將靈柩停在道旁,一任日曬雨淋。他的兩個兒子也被罚做苦役。

一代為國為民的忠臣,就落了這樣一個結局,真是可悲可嘆,令人黯然神傷。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一年以后順帝即位,下詔為楊震平了反。他的兩個兒子也被拜為郎官,贈錢百萬,還下詔以很高的禮儀改葬于華陰潼亭。至于樊豐等一班奸佞之徒,理所當然地都被處死。

以上這些史事,因為沒有廣被傳播,知道的人也許不會太多,但提起“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這四知來,不知道的人卻很少,或許只是不知道它們的本源來自楊震。這就是楊震的第三個特點:清廉.

4、胡曾以關心民生疾苦、針砭暴政權臣而著稱。《唐才子傳》稱贊他“天分高爽,意度不凡”。初累舉不第,曾在其《下第》詩中抱怨道:“上林新桂年年發,不許平人折一枝”。咸通中,始中進士。嘗為漢南節度從事。高駢鎮蜀,辟為書記。曾居軍幕,每覽古今興廢陳跡,慷慨懷古,作詠史詩三卷,(唐才子傳作一卷。此從全唐詩)。

      胡曾以《詠史詩》著稱,共150首,皆七絕。每首以地名為題,評詠當地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如《南陽》詠諸葛亮躬耕,《東海》詠秦始皇求仙,《姑蘇臺》詠吳王夫差荒淫失國。

       5、 關西夫子講學,弘揚儒學,以文動三秦,官享太尉,廉垂四知而彪柄千秋。楊震少時敏而好學,“明經博覽、無不窮究”,因“震學識淵博,德高望重,故從學者如市”,被當時譽為關西夫子。史載“震講學數十年,有弟子三千”,可謂桃李滿天下。雕塑“關西夫子”以教學相長的場景 表現關西夫子“清德潔白 ”的高風亮節,以及其憑著超人的才學和人格的力量,雖然“楊震幽魂下北邙,關西蹤跡遂荒涼”,但“四知美譽留人世,應與乾坤共久長”。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5:06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