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譯文] 恐怕夜太深海棠花已睡去,特意點起蠟燭高高地照亮她的嬌姿。
[出典] 北宋 蘇軾 《海棠》
注:
1、 《海棠》 蘇軾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2、注釋:
海棠:昔明皇召貴妃同宴,而妃宿酒未醒,帝曰:“海棠睡未足也。”此詩戲之。
東風:春風
裊裊:微風輕輕吹拂的樣子。
崇光:指高貴華美的光澤。
紅妝:用美女比海棠。
恐:担心。
3、譯文1:
春風輕拂著海棠花,花兒透出美妙的光華。迷茫的夜霧中彌漫著醉人的花香,朦朧的月光轉過曲折的回廊。夜已經很深了,只因為担心眼前的海棠會像人一樣因深夜而睡去,所以趕忙點燃紅燭,照耀著紅艷艷的海棠。
譯文2:
在淡淡的月光下,春風輕輕的,花香彌漫的霧氣中,月亮在不經意中轉過了廳廊.我恐怕夜深時分花兒就凋謝了,于是燃起高高的燭火以觀賞這海棠花的驕艷風姿。
譯文3:
裊裊的東風吹動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氣融在朦朧的霧里,而月亮已經移過了院中的回廊.由于只是害怕在這深夜時分,花兒就會凋謝,因此燃著高高的蠟燭,不肯錯過欣賞這海棠盛開的時機。
4、蘇軾 生平見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5、這首絕句寫于宋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蘇軾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期間。前兩句寫環境,后兩句寫愛花心事,題為“海棠”。選自《集注分類東坡先生》。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廊”,開門見山地托出春風和海棠花、明月和回廊。“東風裊裊”形容春風吹拂之態,通過描寫東風吹綻了滿樹絢爛的花朵,來點明時令,著一“泛”字,活寫出春意的暖融,這為海棠的盛開造勢。“崇光”是指高貴華美的光澤。“香霧空蒙”寫海棠的陣陣幽香在氤氳的霧氣中彌漫開業,沁人心脾。“月轉廊”,月亮轉過回廊那邊去了,照不到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無寐。當然你也可從中讀出一層隱喻:處江湖之僻遠,不遇君王恩寵。
“只恐夜深花睡去”,這一句寫得癡絕,是全詩的關鍵句。此句筆鋒一轉,寫賞花者的心態。當月光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時,詩人頓生滿心憐意:海棠如此芳華燦爛,怎忍心讓她獨自棲身于昏昧幽暗之中呢?這蓄積了一季的努力而悄然盛放的花兒,居然無人欣賞,豈不讓她太傷心失望了嗎?夜闌人靜,孤寂滿懷的詩人,自然無法成眠;花兒孤寂、冷清得想睡去,那詩人如何獨自打發這漫漫長夜?
末句更進一層將愛花的感情提升到一個極點。“故”照應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為的意思,表現了詩人對海棠的情有獨鐘。此句運用唐玄宗以楊貴妃醉貌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轉而以花喻人,點化入詠,渾然無跡。“燒高燭”遙承上文的“月轉廊”,這是一處精彩的對比,月光似乎也嫉妒這怒放的海棠的明艷了,那般刻薄寡恩,不肯給她一方展現姿色的舞臺;那就用高燒的紅燭,為她驅除這長夜的黑暗吧!此處隱約可見詩人的天真與可愛。
全詩語言淺近而情意深永。清代詩人查慎行說:“此詩極為俗口所賞,然非先生老境。”寫此詩時,詩人雖已過不惑之年,但此詩卻沒有給人以頹唐之氣,從“東風”“崇光”“香霧”“高燭”“紅妝”這些明麗的意象中我們分明可以感觸到詩人達觀、瀟灑的胸襟。
6、詩一開篇,在敘述描寫中交代了時令、環境、對象、情態以及具體的賞花時間等十分豐富的內容。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廊。”(輕柔的春風搖動著花枝,花上葉上都閃著亮光。迷蒙中有陣陣香氣襲來,月照花影正移到回廊。)
春天晚上,月色晴明,微風輕拂,陣陣花香。但見月下海棠,花花葉葉都閃著亮光。月下海棠不僅香氣襲人,還姿容可鑒。詩人移步花前,流連欣賞,直至夜深,影照回廊,依然不忍離去!花固可賞,是人之情也特深。其中款曲,世人可知?此時此地,此情此境,橫遭貶謫的蘇軾,已經將面前這幽居獨處的海棠目為知己了。有知己相對,知己相伴,那顆受傷太深的心靈也該得到片刻慰藉了。只是這一個迷茫的境界,雖然不乏艷麗,卻不免太顯幽寂了。
在詩的后兩句,詩人對海棠花的感情在逐步升級,由賞而愛,由愛而惜,以至愛惜如癡。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詩人由花及人,忽發奇想,通過“只恐”的心理和“燒燭”的行動,深切巧妙的表達了對海棠的愛惜之情。值得一提的是,詩人在這里暗用典故,卻不露鑿痕,非大手筆,鮮能至此。據《太真外傳》記載,唐明皇登沉香亭,欲召貴妃,而貴妃優酒醉未醒,及力士并侍女將其扶來,竟酡顏殘妝,釵橫鬢亂,不能拜見。明皇笑道:“豈是妃子醉耶?直海棠睡未足耳。”明皇以花喻人,而蘇軾則以人喻花。角度一變,情境全出。在詩人的想象中,面前的這株海棠說不定會像人一樣因夜深而睡去,所以他特意點起一支長長的蠟燭,給這位花仙子照亮兒,這樣她就可以打起精神,不至睡去,而與我相伴到天明了。由此可見,其情之深,其語之癡。如此深情癡語,只有詩人作得!讀者讀到這里,不能不透過詩人的這一番“癡語”,進一步地體會到他那愁苦、幽憤而孤寂的內心,還有不能盡吐的無限感傷和無窮喟嘆。
7、仰望浩瀚穹蒼,穿越千年時空,兩個春夜一下兒就在這里對接起來:我分明看到亭臺香榭,東坡先生燭下觀棠的身影了;我分明聽到沐風對月,東坡先生神清氣爽的吟誦了。千年一瞬,不變的是這片月色,不變的是這點燭光,不變的,是這燭光月色中的海棠……
8、風月輾轉,千百年前,豪放詞宗東坡居士,借一抹月色,撩動輕霧,夜秉紅燭照海棠。
余不敢自比東坡,卻一直暗羨他夜探紅妝的心境。
如今,月色欠佳,空氣悶熱,沒有朦朧薄霧帶來淡淡花香,身畔也無嬌艷如斯的海棠紅妝,卻不妨礙在這靜夜,用自己的一縷思緒引作燭光,幽照曲徑,去書寫身邊那些或嬌媚、或清朗、或天真、或純熟的佳人。
9、海棠花又名解語花,花姿瀟灑,花開似錦,自古以來是雅俗共賞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貴妃”之稱。每年四月,海棠花就開了。海棠花豐滿而淡雅,初放時仿佛胭脂點點,怒放時又似云霞片片,花落時則宛若淡妝素抹,加上它的枝繁葉茂,整株海棠顯得更加嬌艷動人。
蘇東坡詠海棠詩中的名句“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把海棠的嬌柔之態竭盡描繪出來。
海棠嬌媚卻不嬌氣,嫣然一笑竹籬間。她適應性強,植于庭前、路邊、池畔、盆中皆可。
海棠花實在是一種令人喜歡的花,但存了求全心理的人大概還會怪其無香的,其實不必。梔子太香,玫瑰有刺,櫻花易謝,曇花難等,這世上哪有十全十美,有時候,缺憾本身就是一種美,又何必苛求海棠?
花總會凋零,賞花人的回憶卻不會因此消失。也許正是“只恐夜深花睡去”,才需我們“故燒高燭照紅妝”。
10、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宋.蘇軾《海棠》
那個夜晚,燭影搖紅,我就是這樣凝視著你徘徊、俯仰、詠嘆。依稀還是青衫磊落、眉目瀟灑的模樣。
那個夜晚,我清晰的記得,月影在水,竹影在窗,你溫情脈脈的眼眸,就這樣印在我的心里。塵世幾番生死與別離的輾轉,我漂泊得太久、太久。此刻,多好啊!終于和你靜靜地咫尺相望,我的相思還沒有枯萎。你的須眉和氣息,以及你風神儒雅的微笑,都在我低垂的眼底,那么動人心魄;讓我的羞澀把一枝緋紅的云,壓得很低、很低……
那個夜晚,月色昏黃、亭臺廊榭都朦朧在淡黃色的詩意里。那個夜晚,我紅妝款款、暗香隱隱,在你的目光里裊裊綻放。這般冷寂的生命,因為你而有了不一樣的寧靜美麗。仰慕不已的君子啊,我是多么幸福。四季的風霜未落,人世的悲喜也沒有襲來,這宵春夜正好,正好。
那個夜晚,你衣袂飄灑的身影徘徊在窗前,讓我閃爍著夜露凝望,讓我的快樂和哀愁啊,就在這高擎的燭光中,安安止息。不去想春去春來,不去想這容顏褪盡,不去想此生還有多少沒有償還的苦澀和閑愁。請容許我在你明朗溫和的光輝里,靜靜睡去,好嗎?似乎感覺,這年年美麗的開落就是為了今夜,為了能在你的注視下完美地睡這么一回。
那個夜晚,你把人世的沉重和憂愁都掩藏在心底;那個夜晚,孤獨的你為著我秉燭不眠;那個沉靜如水的夜晚啊,更深露重,誰還站在時光的河流邊,低著頭撫須感嘆;那個夜晚,你溫暖的燭光啊,就這樣照亮溫雅的笑、朦朧的淚、淡妝素裹的紅顏……
那個短暫而漫長的夜晚,生命中所有的一切都生動、歡悅、委婉。
那個夜晚,那段永世不滅的美妙塵緣。千般夢后,我猶記得:庭前花落,柳梢月圓。
11、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秋海棠一樣寂寞的思婦,就像冷漠、凄清又惆悵的丁香姑娘一樣,冰冷的氣息中氤氳著薄而密的霧氣,散發著幽幽馨香。她們為什么總是那么憂傷,結著愁怨,凄楚的淚在蒼白的臉頰上凝成了冰晶,脆弱單薄像她們自己。僵硬的站在黑夜里聽時光的聲音,滴滴嗒嗒,流淌成一條淚河潺潺送走自己的年華,如云的青絲、粉紅的笑靨,浩浩湯湯。曾經繁花似錦,已成亂紅一片。落紅成陣,風飄萬縷愁煞人……
思念是種殘酷,為伊消得人憔悴,還要笑言衣帶漸寬終不悔。皎潔的月光里我夜不能寐,香霧云鬢濕,清輝玉臂寒,試問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你在哪兒,你還好嗎,我那么想念你,你又會想到我么?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是我的錯,讓你離開了。這嫩于金色軟于絲的柳枝低垂,是在埋怨我和你分別么,是埋怨我無力留住你么……多情唯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無情的人啊,你卻不會回來了吧。過了這么久,我反復在岸邊徘徊,腳下的青苔早以磨平,在江畔來回的彳亍,踏出了蹊徑一條,蜿蜒似我的心絲成團,剪不斷,理還亂。有時走得累了,便坐在冰涼的大石上,秋意漸深,瑟瑟秋風,寒意從骨子里鉆出來。為什么還是不回來,為什么,為什么……
每天那輪夕陽都不留情地消失在江天之際,空余半江瑟瑟半江紅。為什么視線又模糊了,為什么輕輕地啜泣,為什么我像掉入了無底深淵,掙扎不出?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對著桂花樹是不是也這么悵惘,這么凄涼。黑色的夜幕啊,你要把我的憂傷卷入這浩蕩的江水那端嗎,過得去嗎,那么遙遠,心的距離何止一光年,光芒急急地趕卻也找不到終點,只能慢慢暗了暗了然后消散。老矣,老矣,寥落的古行宮里,花朵依然在瘋長,像那些稗草一樣,如此瘋狂,紅得紅,綠的綠。唯有我的容顏,像水浸濕了的畫卷,班駁,慘不忍睹。那還是我么,那個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的我到哪里去了?出不去了,就這樣被埋葬在孤單里,郁郁而終,你呢,你又在哪里?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秋海棠睡了,和我一起沉睡了,永不醒來。
12、多情的蘇軾在情感的長路上跋涉得如此辛苦,然無情未必真名士,情重是對人生的一種珍視,是有盡之身對永恒之情的真誠啜飲,任世間繁華萬千,只取那一瓢真情,讓甘冽的滋味不負人生如寄。縱使歷盡滄海,至少淚也真情,笑也真情!
敢于付出真情的人生也會收獲真情,敢于付出真情的人生才會真正的精彩,敢于付出真情的人生才會有如此張揚而絢麗。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是怎樣的理想和豪情;“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是怎樣的雄闊和灑脫;“雪沫乳花浮午盞,蓼餌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是怎樣的清淡與恬然;“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是怎樣的對美好事物的綿邈情意;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是怎樣的在劣境中的豁達和泰然;“與君世世為兄弟,再結來生未了因。”是怎樣情深的兄弟契約;“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是怎樣純情的清麗婉約;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怎樣的真摯和相思……
多情的蘇軾已走遠,那個在月下單衣試酒的他,攜人生的一肩風霜任云卷云舒,那個醉臥溪云琴崗的他,拂心靈的一襟悲喜對花落花開,清夜無塵,真情有聲,在他的生命和詩篇里回響。
13、中國花文化情結的歷史源遠流長,中國人欣賞花,不僅欣賞花的顏色、姿容,更
欣賞花中所蘊含著的人格寓意、精神力量。陶淵明之“采菊東籬”、林靖和之“疏影橫
斜”、周敦頤之“出污泥而不染”、孔夫子之“蘭當為王者香”、蘇東坡之“只恐夜深花睡
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4:44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