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譯文] 昨夜經過了一場風雨,不知花兒落下多少?
[出典] 孟浩然《春曉》
注:
1、《春曉》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2、注釋:
(1)春曉:春天的清晨。曉,指天剛亮的時候。
(2)不覺:不知不覺,沒有察覺到。
(3)聞啼鳥:聽到小鳥的鳴叫聲;聞,聽到;啼,鳴叫。
(4)夜來:夜里。
3、譯文1:
春天的夜晚一直甜甜地睡到天亮,
醒來時只聽見窗外一片鳥鳴啁啾。
回想起昨夜好像下過雨又刮過風,
庭院石階上一定鋪滿繽紛的落花。
譯文2:
春夜里酣睡到不知不覺天色已曉,遠遠近近傳來了鳥雀的啼叫。昨夜經過了一場風雨,不知花兒落下多少?
4、這首詩寫的是春日早晨的景色。“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二句是說:春天夜短,睡著后不知不覺中天已亮了,到處是鳥雀的啼鳴聲。這兩句詩抓住春晨到處鳥鳴雀躁的音響特征,渲染出一種春意醉人的意境,烘托了春晨中一片盎然的生機。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二句,詩人在美夢乍醒、欲起未起之時,回想起昨夜的風雨聲聲,于是想見風雨過去必有很多落花,這里的聽覺形象“風雨聲”決不是令人感傷的“斷腸聲”,而是包蘊豐富的“更新曲”。
《春曉》這首小詩,初讀似覺平淡無奇,反復讀之,便覺詩中別有天地。它的藝術魅力不在于華麗的辭藻,不在于奇絕的藝術手法,而在于它的韻味。整首詩的風格就象行云流水一樣平易自然,然而悠遠深厚,獨臻妙境。千百年來,人們傳誦它,探討它,仿佛在這短短的四行詩里,蘊涵著開掘不完的藝術寶藏。
自然而無韻致,則流于淺薄;若無起伏,便失之平直。《春曉》既有悠美的韻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詩味醇永。詩人要表現他喜愛春天的感情,卻又不說盡,不說透,“迎風戶半開”,讓讀者去捉摸、去猜想,處處表現得隱秀曲折。
“情在詞外曰隱,狀溢目前曰秀。”(張戒《歲寒堂詩話》引)寫情,詩人選取了清晨睡起時剎那間的感情片段進行描寫。這片段,正是詩人思想活動的啟始階段、萌芽階段,是能夠讓人想象他感情發展的最富于生發性的頃刻。詩人抓住了這一剎那,卻又并不鋪展開去,他只是向讀者透露出他的心跡,把讀者引向他感情的軌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該由讀者沿著詩人思維的方向去豐富和補充了。
5、這是一首惜春詩,詩人抓住春晨生活的一剎那,鐫刻了自然的神髓,生活的真趣,抒發了對爛漫醉人春光的喜悅,對生機勃勃春意的酷愛。言淺意濃,景真情真,悠遠深沉,韻味無窮。可以說是五言絕句中的一粒藍寶石,傳之千古,光彩照人。
6、 孟浩然這首《春曉》,真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人人皆讀。只要是讀過書的人,沒有不讀過這首詩的。但要真正理解這首詩的含意,其實并不太容易。
孟浩然是一位隱士,在他老家襄陽的鹿門山里,一“隱”就是30年。“為學三十載,閉門江漢陰”,由此看來,“隱”,并不是他的目的,他真正的目的是在這個清靜的地方讀書,研究學問,希望有一天出仕。他是孟子的后代,自說“家世重儒風”,這也不容許他長與白云清風為伴,在綠樹翠竹里,山光潭影中終其一生。他在40歲時,離開鹿門赴京求職,不斷奔走于公卿之門,處處顯露才情,求人引薦,但最后還是為“明主”所“棄”。“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在萬般無奈之下,又回到鹿門山來。
由此推想,孟浩然這首《春曉》,很可能是他失意后重返鹿門之作。詩中所描繪的環境,視野開闊,樹茂林密,處處鳥鳴。詩中所涌現出來的氣氛,幽遠靜穆;詩意像一杯清水,又涼又淡。詩人不只對政治斗爭、社會世情沒有興趣,就是自然界的風吹雨打,鳥啼花飛,亦不放在心上。這里既沒有“明朝有封事,數問夜如何”(杜甫)那種對國事的關心,也沒有“雞鳴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溫庭筠)這般聞雞即起的辛勞。懶散倦臥,任情任性,雖有點消沉,也還怡然自得。這是大火熄滅后的清冷,是強烈追求失意后的幻滅。
如果說“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陶淵明先生站在籬邊,與世相違的高唱,那么“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則是孟浩然躺在床上淡然忘情的低吟。這首詩,寫出了春日清晨的特色,表現了詩人獨有的情趣。
1980年10月5日《光明日報》有篇談《春曉》的文章說,從這首詩的最后兩句看,“摧殘百花的風雨,當然是狂風暴雨,作為植物的百花遭到摧殘,作為動物的百鳥,當然也難免于沖擊。從而,所謂‘處處聞啼鳥’實際已經暗示著:巢破知多少!巢破被毀,鳥無所歸,它們的哀啼慘叫,自然處處可聞”。
這種分析,值得商榷。從題目看是《春曉》,夜來的風雨,當然帶有春的特點,可能是“狂風暴雨”,也不一定就是“狂風暴雨”。杜甫詩“繁枝容易紛紛落”,王維詩“落花寂寂啼山鳥”,可見,斜風疏雨,或無風無雨,也能使落紅滿地的。據此而推斷,花落不一定就巢破,鳥鳴也不一定就是哀啼。艷陽高照,花繁葉茂,“風暖鳥聲碎”(杜荀鶴),固然充滿詩意,而風雨過后,天氣清朗,陽光灑滿枝頭,百鳥欣喜,此鳴彼唱,何嘗不也是一種美?似乎不必非要從巢破鳥悲去挖掘它的“深意大義”。而且我想,這時的孟浩然,也不會有那種激憤,更多的是淡然。你說呢?(紅塵逸仙)
7、這是一首古今傳誦、婦孺皆知的抒情小詩。譯為白話為:春意綿綿好睡覺,不知不覺天亮了;猛然一覺驚醒來,到處是鳥兒啼叫。夜里迷迷糊糊,似乎有沙沙風雨聲;啊風聲雨聲呀,花兒不知吹落了多少?這是一首惜春詩,詩人孟浩然抓住春晨生活的一剎那,鐫刻了自然的神髓,生活的真趣,抒發了對爛漫醉人春光的喜悅,對生機勃勃春意的酷愛。言淺意濃,景真情真,悠遠深沉,韻味無窮。可以說是五言絕句中的一粒藍寶石,傳之千古,光彩照人。
春天是美麗的,有醉人的花香,有迷人的風景。但更能打動詩人的卻是那喧鬧的春聲。當詩人在春睡中醒來,首先聽到的就是鳥的啼叫。這“處處”都可聽到的清新婉轉、此起彼落、遠近應和的鳥鳴聲聲,是春天帶給詩人的歡樂。同時,更令作者癡迷的昨夜里的一場春雨。在那靜謐的春夜里,紛紛灑灑的春雨會給人多少如煙似夢般的想象,而那落紅片片、綠意濃濃的雨后的春日清晨又該是多么的清新美麗,生動活潑。詩人就這樣用最為平易淺顯的語言,為我們描寫了一個自然天成的美的世界,又如同一股清泉流入我們心田,沁人心脾,使人陶醉。
8、雨仿佛為詩而生。“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是聽雨的寂寥和惆悵嗎?“問君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是懷念而未能相見的無奈嗎?“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囈語和嘆息么?“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是睹物思人的黯然神傷嗎?“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是雨打梧桐,惹得芳心千萬緒么?最喜歡戴望舒的《雨巷》,那樣的悱惻動人。是她鑄就了一位雨巷詩人,還是詩人本身寫下了她的不朽?
雨讓人寧靜,讓人廣博。少時最喜歡下雨的天氣去釣魚。撐傘坐下來,靜靜地感受寧靜的美好,池面的水泡,像一個個美麗的夢。下雨的時候,魚餌下得深,鯉魚也就來了,還有成群的鯽魚。我愜意著他們的貪婪,在一片寧靜中專心致志。我在雨中等待,也在雨中成長。
夜已深,窗外的雨又大起來。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其實謝下的不僅僅是花,還有美麗的時節。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勸君莫惜金鏤衣,勸君惜取少年時。李墨白
9、夜里坐擁棉被,聽著外面嘩啦啦的雨聲,敲打著樹木和遠處的水面,屋頂的防雨蓬滴滴嗒嗒,時不時樓下哪家的塑料布棚子突然發出不堪重負傾泄如注的巨大聲響。想象那些桃花,櫻花,梨花,還有玉蘭,還有那么些不知名的小花朵,該是怎樣的花鈿委地無人收,該是怎樣輾轉零落香成泥。黛玉傷春,菏鋤葬花,眾人都覺矯情,獨我覺得貼切。自然萬物,生老病死,無不環環相扣,一景連著一景,想必花心似我心,我心同花心。聽雨嘆花,少不得連惜自身,韶華易逝,流光飛舞,縱然花開千般好,也終有零落成泥的那一刻。只等著那一場“夜來風雨聲”。便自然“花落知多少”了。
10、站在迷蒙的煙雨中才真正的領會了古人“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的無奈,一絲清涼從臉頰滑落,是雨,還是一千多年前那個多愁女子的淚流到了今日?
11、"雨"的意象
一.溫潤的雨
雨本無形,但在詩人筆下卻有了溫潤的質感."天街小雨潤如酥"(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這雨應該是極品了.春天的雨是溫柔,多情而美好的.請看這些詩句:
"好雨知時節......潤物細無聲......" __杜甫<<春夜喜雨>>
"梨花一枝春帶雨" __柳永<<傾杯>>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__孟浩然<<春曉>>
"雙燕歸來細雨中" __歐陽修<<采桑子>>
"微雨燕雙飛" __晏幾道<<臨江仙>>
二.愁緒的雨
古詩中有許多"雨"的意象蘊涵著詩人淡淡的愁.慵懶,低落,繾綣的詩人望著茫茫的雨,心思或隨了伊人,如煙似霧的輕愁便蔓延了開來.所謂"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愁三月雨",(晏殊<<玉樓春>>),真是雨濕離愁愁更愁.再如:
"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 __李憬<<浣溪沙>>
"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__王維<<渭城曲>>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__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__李商隱<<夜雨寄北>>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__柳永<<雨霖鈴>>
"遠岸收殘雨,雨殘稍覺江天暮" __柳永<<安公子>>
我們再看看秦觀這首<<浣溪沙>>: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閑掛小銀鉤"
此詞描寫了一幅晚春拂曉的清寒景象,透露出淡淡的惆悵迷茫的心情.下闕用了兩個奇妙而貼切的比喻,用抽象的"夢,愁"來比喻具象的"飛花,絲雨";"飛花"前加以"自在",將眼前花的倏忽而去,飄然而落的神態形容得極具神韻;用"絲雨"來比喻"愁",將煙雨無邊無際,連綿不斷而又幽細如絲之狀表現得美妙絕倫.全詞融情入景,以淡雅細小的景象展現了人物曼妙幽深的內心世界,意蘊空靈婉妙.
三.悲苦的雨
凄涼的身世,不幸的遭遇,又遇上凄風苦雨,使詩人心中更添悲苦之情."雨"這個意象在這些詩中就仿佛是在訴說著詩人心中的悲哀.
"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 __元稹<<聞樂天授江州司馬>>
"垂死,暗風,雨,寒窗"這一組意象,寫出了元稹多舛的命運以及聞聽友人謫貶的悲嘆.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李清照<<聲聲慢>>
)
詞人李清照把亡國之痛,喪夫之悲,全寄托在這"暮雨"之中,真是瀟瀟細雨,點點傷心啊!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陸游<<卜算子.詠梅>>)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__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蘊涵著陸游多少身世之嗟!
四.灑脫的雨
在豪放浪漫的詩人眼里,"雨"卻是磨礪詩人意志的形象,他們坦然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以飽滿的熱情,頑強的斗志,經受風雨.這"雨"的意象就反襯了詩人形象的豪邁,灑脫.例如蘇軾即使是遭受貶謫,又是出行中猝不及防地遇雨,詞人依然等閑視之,從容面對,多么闊大的胸襟氣度.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定風波>>)
不以物喜,不因己悲,以人格的超曠消解挫折磨難,何等灑脫的人生態度.再如,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毛澤東<<浪淘沙.北戴河>>)
這一令人驚心動魄的場面,一個非凡的領袖人物藐視困難的魄力令人震撼!
以上所說的古詩中的一些關于"雨"的意象僅為一鱗半爪,其豐厚的內容非本文所能詳盡.意象是詩人將主觀的情意傾注在客觀的物象上,兩者融合所產生的詩歌形象.因此,不同的經歷際遇,不同的場合環境,還有不同的氣氛撩撥,"雨"的意象趣味殊異.南宋詞人蔣捷有一首詞<<虞美人.聽雨>>,我們可以從中窺見"意象"變化的一些規律.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關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短短一首詞,概括一生.前三句,一句一畫面,以聽雨為線索真切地描畫出自己人生的三個階段:少年,尋歡作樂,歌樓上閑聽歌曲;壯年,漂泊天涯,客舟中愁聽風雨;老年,寄人籬下,僧廬下聽雨度殘年,三幅畫前后銜接又相互映照,藝術地概括了作者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