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譯文]  年輕時離開家鄉,年老了才回來;一口鄉音毫無變化,兩鬢的毛發卻早已衰頹了。

   [出典]     賀知章   《回鄉偶書》

    注:

  1、《回鄉偶書》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2、注釋:

       偶書:偶然地、隨意地書寫下來。《回鄉偶書》共兩首,這是第一首。

       少小:指年輕時候。

       鬢毛:兩耳旁邊的頭發,這里代指頭發。

       衰(Cui一聲):稀疏零落。


    3、譯文1:

  少年時離鄉,到老了才回家來;  口音沒改變,雙鬢卻已經斑白。

  兒童們看見了,沒有認識我的;     他們笑著問:這客人是從哪里來?

       譯文2:

       青年時離鄉老年才歸還,口音未變卻已鬢發疏落容顏衰老。
       村童看見我卻不能相認,笑著問我這客人是從何處而來。

    譯文3:

    年輕時離開家鄉,年老了才回來;一口鄉音毫無變化,兩鬢的毛發卻早已衰頹了。 好奇的孩子見了我都不認識,笑著問:“老人家,您從哪里來。”

   譯文4:

   小時候我離開了家鄉,到老年才回來,家鄉的口音沒有改變而鬢發卻已斑白。孩子們看見我卻沒有人認識我,笑著詢問我是從哪里來的。


   4、賀知章生平見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5、這首詩看似平淡,卻內蘊豐富。前兩句寫游子重回故鄉,淡淡的敘述中含有不可言說的興奮和激動,詩人置身于故鄉熟悉而又陌生的環境之中,一路走來,心情頗不平靜:當年離家,風化正茂;今日返歸,鬢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三四句從充滿感慨的一幅自畫像,轉而為富于戲劇性的兒童笑問的場面。“笑問客從何處來”,在兒童,這只是淡淡的一問,言盡而意止;在詩人,卻成了重重的一擊,引出了他的無窮感慨,自己的年邁衰頹與反主為賓的悲哀,盡都包含在這看似平淡的一問中了。全詩就在這有問答處悄然作結,而弦外之音卻如空谷傳響,哀婉備至,久久不絕。以如此簡短的語言寫出了所有游子的共同感受,這就是本詩千百年引起人們心靈震顫的重要原因。

 

   6、佛家之言: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未改鬢毛催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這一首唐詩可以用來形容每一個眾生的生命形態。第一句“少小離家老大回”形容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但因一念無明就離開家鄉在外面流蕩,輪回三界而不得解脫。不過這又可以用來形容有的大菩薩,在世間來來去去渡眾生,卻為使眾生得到解脫。無明的眾生若回頭的活,他們就回到他的佛性當中。

第二句“鄉音未改鬢毛衰”,鄉音是指我們的佛性,佛性是永遠不變的,不管是凡夫或菩薩,佛性都不增不減,但娑婆世界的眾生卻敵不過時間的流逝,色身都會老化因而鬢毛變白了。

第三句“兒童相見不相識”, 是指兒時的玩伴對他們現在相見的老人都不認識了,還去問客人你是從那里來的?從另外一個層面來說,我們役有智慧來見到我們的佛性,還因懷疑這個佛性的存在而產生疑問,其實我們的佛性是不來不去,不生不滅的,這才是真正的中道。

 從生死中得到解脫可說是佛法的終極目標。解脫不是叫你脫離世間,而是從生死中解脫,解脫在巴利文叫moka ,在梵文叫moksa 。解是解開,解開煩惱,解開疑惑,脫是脫掉,一解開了就脫掉放下。有情眾生的解脫是身心兩方面的,身的解脫暫時是滿足了生理的需要,如飢渴等。但世界上從歷史來看沒有一個人能免於色身的死亡,不管他是如何的健康,富有和地位高昂,因為我們的肉身是客觀的因素存在。人身如客棧,我們的心在六道中來來往往,依據我們的業力而不是任何主宰者而投身,所以我們要有智慧來判斷我們的行為的好壞,自己的起心動念,來選擇自己的人生的道路。我們的身體如客棧換了一個又一個,但我們不能永遠待在客棧里,我們還是要回家。中國禪宗在參禪時常會問:你認識你的本來面目了嗎?或你回到家鄉了嗎?有的人到了佛堂,或遇見了上師會痛哭流涕,好像回到了家,就是那種感覺。因為在六道中我們有很多的無明和煩惱,一旦回到佛性之家我們才感到安全。佛陀告訴我們說身是虛幻的,我們的心住了一段時間后就要離開的,心才是主人。


7、“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濃濃的鄉音洗不掉悠久的歲月印痕和獨特的地域情愫。腔調各異的方言,在歷史淘洗和文明沖擊下,仍保留著古語音韻和文化遺存。它們已經不僅僅是地理表征和情感紐帶,更凝聚為一種民族記憶。


8、“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唐時賀知章一首《回鄉偶書》不知讓多少游子稀噓不已。游子的悲喜,人在他鄉的旅愁,千年來,不斷的被文人墨客反復咀嚼,成為民族的鄉音濃濃的傳承下來,凝結在我們每一位華夏兒女的血液里。人生大喜事,他鄉遇故知,一句鄉音鉆進耳里,老鄉與老鄉也就兩眼淚汪汪起來。鄉音,從來是游子看似堅強的心底下鄉情上那根脆弱的琴弦發出的最為讓人心動的顫音。

    經濟的發展、文化的融合、語言的統一固然是社會進步的表現,但是如果你連家鄉話都忘記了,你生命的源泉、文化之水的上游不也就干涸了嗎?生生不息的家鄉方言,應該不會在我們這幾代人嘴里失傳吧?

    鄉音依然,鄉情依舊,獨身在外的游子,用自己喜愛的家鄉語言和親友通話聊天,便別有一番親切彌散開來,電話聲里,你的鄉音永遠會讓你感到自豪,讓親人感到欣慰,不論走到哪里,那濃濃的鄉情、土土的鄉音,都是你行囊里永遠珍貴的財富,都是你在異鄉為之拼搏奮斗而取之不盡的力量,來自故鄉來自故鄉親人的力量。

    就算你并未離開故鄉從沒告別親人,但你渴望放飛渴望著闖世界吧,你的心也曾流浪過吧。鄉音、鄉情以及來自異鄉的朋友總讓你感受過離別與相聚有滋味吧。來吧,朋友,拿起你的筆,為你土土的鄉音,為你濃濃的鄉情,為故鄉的風故鄉的云故鄉的人,以及,來自故鄉的消息,趁有風的清晨或有雨的黃昏,書寫出你濃濃的情懷吧。


9、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這是小時候就能倒背如流的詩句,但是,那時并不理解其中蘊含的深厚的情感。

都說葉落歸根,無論年少時走過多少地方,無論走到哪里,心中總會有一份情愫,一份牽掛,一份思念。故鄉,這個溫馨的字眼,沒有出過門,沒有漂泊四方,是不會體會到其中的感受的。就像風箏,無論飛多高,飛多遠,總會有一根線把自己與故鄉緊緊系在一起,不可分離,這一點,從春運如潮的場面就可以明顯看出故鄉的吸引力。年少時,總是想著到外面的世界去走走看看,因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所以外面的世界對于自己有著無限的吸引力,外面的世界充滿著神秘充滿著新奇,那時是不會知道家的溫暖和家的珍貴的,當真正闖入外面的世界之后,當真正離開家門走向外面的世界之后,才發現,外面的世界的確很精彩,但也的確很無奈,走遍千山萬水,哪里都不如家里好,俗話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家,哪怕再破舊,哪怕再簡陋,都是讓自己身心放松的地方,都是讓自己能夠依靠的地方,家是港灣,家是避風港,家是療傷處,家是溫馨地。

無論是顯赫的人,還是普通的人,對故鄉都是一樣的,都有著千絲萬縷的情意,都有著難以割舍的情懷。
人上了年紀,總會自然而然的回憶故鄉,回憶自己出生長大的地方,總想著有一天能回到故鄉,把曾經的美好回憶都重新過濾一遍,把曾經的足跡再重新走過一回,在經年之后,老人早已沒有了當初離家時的模樣,昔日意氣風發的少年,此時已是白發斑斑,皺紋滿臉,唯一不變的就是家鄉的口音,家鄉也已是物是人非,老人已經不被人認識,但他依然清晰記得離家時的一切,對兒孫不停地講述曾經的故事,曾經的曾經,也許晚輩們并不理解老人的心情,會覺得老人啰嗦絮叨,他們會奇怪老人怎么會對那么久遠的事情記得那么清楚,會對多年以前的地方還那么熟悉,他們不知道老人的心里對故鄉有多么深刻的印象,對故鄉有多么深邃的情感。
當你看到一位老人慢慢地踱著步,邊走邊看邊沉思的時候,那一定是一位返鄉歸根的老人,他一定沉浸在了美好的回憶當中,一定是陷入了以往之中。

    葉落了,總要歸根,無論在何方,故鄉就是最讓人安心的地方!


    10、“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鄉音是回家的路,鄉音流淌著家鄉的血脈,鄉音是對遠方家鄉無限的關注和思念。

     鄉音是什么?是故鄉的土語,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鄉音或許也是一種"土"的代名詞。但是,有一天 她用家鄉話很隨意向你敘述一件事,過去的硬腔硬調的北方話,頓時變成了吳儂軟語,甚是婉轉,驚艷。從此,她的心門已經向你敞開了,已經向你不設防了。

    我知道了,鄉音也是一種愛情。


    11、五年,你的家鄉呢?我保證你的故鄉也天翻地覆。其實啊,又何需五年?五個月、五個星期,甚至五天,你就會發覺眼前的景象竟然那么陌生。

時間過得太快,時間里包含的內容太多,五年里的內容可能相當于過去的一輩子。然而,那個永恒的,像記憶中依然寧靜、清秀的,安放著我們黃發垂髫的童年、蓬頭稚子的天真和溫暖明亮的黃昏的故鄉,在哪里?所以啊,那個將李白稱作“謫仙人”的賀知章多年后返鄉,也不得不發出寂寥蕭索的感慨 《回鄉偶書》: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現在的我們不用少小離家老大回,只用十年的時間,就可以失去故鄉。所以,請讓腳步慢一點,再慢一點,等等自己的靈魂,為自己留一些安放記憶的東西。當我們回頭看來時的路,腳印還能歷歷清晰,讓那個我們來的地方,依然點著一盞淡淡的燭火,并且確信,我們沒有迷失,我們的靈魂沒有失重。


12、“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每每吟誦著唐朝詩人賀知章的《回鄉偶書》時,一股對家鄉的懷念之情便會油然而生。特別是在家鄉度過的一個個歡快的夏天,更是在我記憶的長河中留下了難忘的印記。中國藥店:www.zgyd.org

  家鄉的夏天,是我夢里的天堂。抬頭望一望天,家鄉的天是蔚藍的,藍得像海水,藍得如翡翠,藍得只晃人的眼睛。家鄉的云是潔白的,白得像棉絮,白得如和田玉,白得讓你只想枕在它的臂彎里甜甜地睡去;低頭看一下土地,家鄉的田野是多彩的,碧綠的水稻,金黃的油菜,把家鄉的田園涂抹著像一幅水彩畫。中國藥店:www.zgyd.org

  家鄉的夏天是靈動鮮活的,辛勞的農人弓著腰,在田里侍弄著莊稼;頑皮的孩子跳著叫著,打破了夏天山野里那份久違的寧靜。日暮時分,猩紅的火燒云布滿了西天,鳥雀匆匆歸巢,農人們扛著農具,走在回鄉的小路上,晚霞把他們健壯的身體涂成了金色,歌聲從他們心中歡快地躍出:“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暮歸的老牛是我同伴,藍天配朵夕陽在胸膛,繽紛的云彩是晚霞衣裳……”中國藥店:www.zgyd.org

  家鄉的夏夜是美麗的,月朗星稀的晚上,最高興的莫過于我們這幫孩子,精力旺盛的我們,忘了白天嬉戲后的疲倦,呼朋喚伴地聚集在村口的大樹下,抬頭望著蒼穹,數著天上的星星,“一顆,兩顆,三顆……”我們忘情地數呀數,總是那么樂此不疲。因為,在我們幼小的心靈里已根植進一個美好的愿望:天上每顆星代表著天底下每個人,只要我們認真尋找到屬于自己的那顆星,并向它許下心愿,這一生都會心想事成。正是懷揣這美好的夢想,每一個夏季的夜晚,我都會和小伙伴們如約來到樹下數星星許心愿,這天真的舉動,伴著我度過了無憂無慮的童年。中國藥店:www.zgyd.org

  家鄉的夏天,是我開心的樂園。家鄉悠悠的暖風,吹暖了山谷,吹熟了果園里成串的枇杷,吹紅了沙地里成片的西瓜。杏黃的枇杷和翠綠的大西瓜常常惹得我們垂涎欲滴,每到放學之際,我們這幫山里的孩子,就會躡手躡腳走進村里的枇杷林和西瓜地,采一串枇杷果,摘一個大西瓜,然后,躲進村后山的密林里大快朵頤。中國藥店:www.zgyd.org

  最樂的是放暑假,村外的小河,往往成了我們游玩的盛地。打水仗、捉魚蝦,皮膚曬得黝黑,也全然不顧,只到太陽偏西,才穿上衣,提著滿桶的魚蝦,笑著鬧著往家趕。中國藥店:www.zgyd.org

  回到家,母親把魚蝦洗凈,伴上辣椒、大蒜等佐料,再噴上一點老酒,立時,滿屋里便飄蕩起一股鮮香。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品著魚蝦的美味,說著山里山外的趣事,開心的笑聲,早已傳出屋外,隨著悠悠的夏風,傳到了山谷外……中國藥店:www.zgyd.org

  家鄉的夏天喲,是我心中永遠唱不完的一首歌謠,流淌在我心中,讓親情生長,讓懷念縈繞,它給我力量,伴我走過了人生中一個個最美的夏季!中國藥店:www.zgyd.org


    13、海德格爾說:“語言是存在之家。” 語言學家錢冠連先生補充道:“蝸牛殼之于蝸牛是居留之所在,語言之于人也是居留之所在。蝸牛將自己的家永遠背負在身,人亦將自己的居家永遠背負在身。”

語言哪里僅是一種工具,又哪里只是思想的載體,在20世紀的一批哲學家眼中,它分明就取代了上帝成為新的“本體”。哲學就是回家之旅,而幾千年哲學家們苦苦求索的家園,海德格爾等人宣稱他們找到了,就是一直被我們認為束縛了思想的語言。

說到“回家“,便不能不提一提唐代詩人賀知章的那首《回鄉偶書》了: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猶太人散居世界各地,各處的語言也早已千差萬別,但猶太教仍然維系著這一個堅韌的民族。中國人不重宗教,什么是我們這個民族的根呢?金庸說,歷史是中國人的宗教,其實語言又何嘗不是呢?中國人對于“鄉音”的敏感恐非他國所易知

可是,在強勢的普通話面前,方言日益被滲透、消磨乃至同化,也許在不久的將來,“鄉音無改”會成為一個遙遠的傳說,只是這傳說也未免太沉重了些。


14、每一種鄉音都是一道靚麗風景。鄉音是家鄉祖輩們在歲月中耕耘出來的,經過生活的陶冶,發出來的心聲;鄉音是家鄉風土人情哺育出來的,浸透著純樸、憨厚,洋溢著熱情、親切;鄉音是家鄉歷史、文化的產物,是人們勤勞智慧的結晶。鄉音沒有更多美麗、優雅的詞匯,但卻句句樸實,三兩句話,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溶合了濃濃的鄉情。

鄉音是家鄉人溝通的紐帶。那年我去馬來西亞,在吉隆坡的一個服裝商店里選中一款喜歡的上衣,正要購買時,售貨員聽我的口音是家鄉人,馬上親近許多,拉家常,有說不完的話。最后知道我要買衣服,勸我不要買我選的這件,他說:“這件衣服是從中國福建進的貨,價格要比中國市場貴了近一半,要買就去國內買。”我見他這樣對我知心交底,連聲道謝,他很直爽地說:“不用客氣,我們都是中國人,是老鄉!”

對于流寓他鄉的游子,淳樸的鄉音是一泓溫爽宜人的清泉,柔軟地滋潤著心田,又是一把連心鎖,無論你的故鄉在哪里,也無論你的足跡落在哪里,就像一根扯不斷的絲線,緊緊地牽著你,走得愈遠,牽得愈緊。“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這一首唐朝詩人賀知章的絕句只有二十八個字,樸實無華,毫不雕琢,都是家常話,反復咀嚼,耐人尋味,既抒發了久客傷老之情,又充滿久別回鄉的親切感,曾撩撥多少代離鄉游子的思鄉情。

 世事都在變,獨獨鄉音不改。誰說人間無永恒?我說有,那就是:鄉音永在,鄉情永在!鄉音如歌,蘊藉著動聽的旋律;鄉音如花,綻放著美麗的芬芳;鄉音如酒,散發著濃郁的醇香。鄉音,是伴著出身的故土烙在自己身上的印跡。也許有一天,隨著普通話的普及,我們的家鄉話會逐漸淡出文化與歷史的舞臺。但是,鄉音永遠都不會消失。因為,這鄉音早已沉淀在我們的血脈中,融入到子孫后代的骨髓中…… 


15、在我的生活里,每每聽到故鄉之音,我就像是望見了父親的背影。我到過很遠的地方,聽過五湖四海的方言,但我每次聽到鄉音,就象聽到家鄉潺潺的小河流水,就象看到河邊的每一棵小草,甚至路邊的每一棵樹,都寫滿了我童年的故事,涂滿我了童年的歡樂,也給了我一份回憶家鄉時快樂的心境。

賀知章有首詩寫到:“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兒時背誦此詩沒有什么多的想法,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漸漸讀懂了詩人言辭中的無奈和辛酸。


16、盤古屹立于混沌間,于是土地開始變化。

  女媧造人,于是天地間開始了生靈的喧鬧。

  嫦娥奔月,于是死氣沉沉的月亮成了人們心中的守護神。

  天地何時不變?萬物何時不改?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流水匆匆走過,留下的只是走過的身影,此時它在這里,彼時它已奔流而去……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歲月總是來匆匆,去也匆匆,在兒童臉上留下的是成長與活力,而在父母臉上留下的是滄桑與衰老!但倘若是伊人返老還童,也恐早已物是人非了吧!


    17、每一次跟媽媽、女兒、弟弟電話或聊天,我都要說家鄉話,也引著他們說;只要在路上聽到說鄉音的人,不管是誰,我都要溫暖的多看他們幾眼,甚至找個借口與他們搭腔,并且也會不問自答地地告訴他們我的老家在哪里。雖然,我知道,我們的相逢只是邂逅相遇,錯過這一次,永遠不可能再有見面的機會,但是我卻因為聽到了鄉音,并且有人知道我的老家在哪里,而格外興奮。qle;j E+{;t"i0

   這一輩子,或許會丟掉很多東西,但是鄉音永遠無法從我的生命中舍棄。

溫網博客6s |:I v g iT)v m

 忽然想到小時候學過的賀知章的《回鄉偶書》:

溫網博客7^qz#RE,fY a n+h

    少小離家老大回,x;Y5T^3O5M0   鄉音無改鬢毛衰。 n0_-U:u-_0

  兒童相見不相識,Gp#C$w      笑問客從何處來。

網博客6Wd],aGHL

    沒有想到,三十五年后的今天,我才終于讀懂了。夢的出口


 

   18、歲月從樹林經過,留下一圈圈年輪,歲月從草原經過,留下了“一歲一枯榮”,歲月從父母身邊經過,帶去了他的健壯,帶去了她的美麗,給了他皺紋,帶給了她永不磨滅的印記。

     不知從何時起,開始害怕時間的流逝,經年一夢,一夢經年,每至黃昏,記憶總被月色浸染,如塵的往事總乘著夜色跌入今夜的杯盞。我總是對黃昏情有獨鐘。或許因為黃昏本應是鳥兒結伴歸巢,而我卻在路上。印象中的離別大都在黃昏。那樣的黃昏,不知經歷了多少次,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還的悲傷之意,有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的凄涼之情;有相見時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的離愁之意。


   19、 青春,是播種的季節,我們帶著幾分癡狂,幾分執著,開荒破土,去播種我們的夢想。只因心中有一絲不滅的火花,總有一天,我們的夢想,會發芽開花。可是,詩人等到白發蕭然,等到燈火寂滅,依舊沒有等到收獲的那一天。

    這一點,賀知章就要比他幸運得多。

    從前讀《回鄉偶書》,總覺有些心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年少離家,鬢白而歸,甚至還站在馬路邊,未卸下一路風塵,已經不知該情歸何處了。原來,詩人已經離開家,走得太遠太久,遠到故鄉成了他鄉,親人成了客人。“到鄉翻似爛柯人”詩人心中,一定是很心痛的。

    但是,再讀這首詩的時候,我覺得,無論怎樣,他心中的得意都是多于失意的。

    這么多年,他已經功成名就。如今榮歸故里,玄宗餞行,宰相贈別,蘊于其中的,不僅是榮耀,更是詩人的人生價值。他的韶華沒有虛度,他在生命最絢爛的年華里,實現了人生的夢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他做到了。

    其實,我們付出了,當然是希望得到回報的。青春,是實現夢想的季節。如果實現了年少的夢想,那將是一個人一輩子最榮耀的一件事。如果付出所有,依舊渺渺無消息,那會是一種最深沉的悲哀。

    我相信過程論,只要一路上哭過、笑過、擁有過、失去過……就算最后真的什么也沒有抓住,我們也創造了一個屬于自己的美麗故事。但是,那是以后的事情,那是年老的人,看遍世事后的一種超脫。

    我們正年輕,對未來還未可知,我們大可以懷著年輕的希望,一路披荊斬棘,去爭取一個不平凡的青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青春,莫等閑,莫要白白辜負了美好的華年,再悲嘆。


   20、我想,我只是一個流浪的小孩。漂泊,然后是無盡的思愁。人其實都很脆弱,就像我,是承受不住這樣的思念的,如今方才明白,古人們抒發自己的那些羈旅愁思是怎樣的一種情感。很多時候,只有當自己親身去經歷過,體會才深。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如今再讀起來,觸摸得到的是歲月的滄桑,如這般,是滿滿的心酸。

    當我踏進這一方熟悉的土地,早已無法控制內心的激動。天空是那么的藍,那么的深邃,那么的迷人,與四周的大山炊煙相映襯,別是一番 美。關于這個地方,有太多太多的記憶,我確定,那些記憶還是那么清晰,并沒有說要去刻意地記住它,卻還是記得那么深。那些記憶的片段,怎么都無法抹去,一切的一切,都夠我回味一生吧 。只是,這么多年,又有怎樣的改變呢?我不敢去想象。


    21、人的一生中,或因生計、或為追求理想、或是求學,甘受命運的驅使,奔波遷徙。總有人背井離鄉,甚至遠離祖國。他們行為舉止、衣帽服飾乃至生活習性等,都可產生變化。這是入鄉隨俗,融入當地社會之故。但無論怎樣的改變,唯一難改的是鄉音。唐朝詩人賀知章寫道:“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外貌雖已成老翁,但鄉音依舊,這是典型的寫照。

  人大概到一定年齡再離開家鄉,其鄉音恐怕終生難改。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是一口濃重的湖南鄉音。當時距其離開家鄉的1927年經是22個年頭了。當前兩岸開禁,許多在1949年去臺灣的老兵回祖國大陸探親,正是憑一口親切的鄉音,喚醒50余年塵封的記憶!可謂:“一聲夢斷楚江曲,滿眼故園春草綠”。


    22、曾聽一位電臺DJ說,現在還真難找出一首歌和感情徹底無關。做節目的時候,觀眾也總會問和感情有關的問題。

    認真想了一下,的確如此。這是個感情泛濫的時代。

    感情泛濫,有它的原因。其一:我們生活在一個安定的年代。這樣的年代,注定我們一生下來,就不用去戍輪臺,征戰沙場,甚至馬革裹尸還;不會再有“孟姜女”去哭長城;也不會再有“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那樣的“傷心歸鄉人”。其二:當今工業化社會,其快速運轉的節奏讓我們,身心俱疲。持續惡化的自然環境,生存的壓力,勾心斗角的競爭。讓我們把感情當成了唯一能慰藉心靈的陽光。


   23、什么是時間?這是哲學中的永恒之謎。人類文明史上,時間的記憶無處不在,哪里都有它留下的身影。那尼羅河的邊的金字塔,歷經風雨后已經傷痕累累;徘徊在古羅馬的斗獸場,今天依然能聽到斯巴達與野獸在搏斗的嘶喊;站在延綿萬里的古長城上,依稀能看見昨日的狼煙四起……

  在中國古代,有很多關于時間的沉思:“逝者如斯夫。”“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人生易老天難老”。在中國古人的眼里,時間與人生、生死總是緊緊的結合在一起的。事物的變遷,生命的流逝,人生的無常都與時間相連。一個個用光陰講述的故事,讓人哀傷而陶醉。

  還記得兒時讀賀知章的《回鄉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那時候不懂事,不知道什么叫“鄉音”。現在在讀來,一種時間帶來的喜悅和辛酸立刻縈繞在心頭。詩人當年離家時風華正茂,今日返歸卻已經是鬢毛疏落,滿頭華發。兒時的小伙伴們也已經認不出他了,問他從哪里來。詩人沒有忘記故鄉,可是故鄉已經將他遺忘。一種巨大的失落感油然而生。人生易老,世事滄桑,不禁讓人心頭有無限感慨。

   時間是有創造力的,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故事。世間萬物的誕生和死亡,幸福和痛苦,平靜和動蕩,記憶和感受都是時間的杰作。時間又是飽含情感的,它的存在于消亡都是情感的終點。 


    24、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閩南人有句話說,離鄉不過三代。意思就是不能遠離自己的故土超過三代人。到了第三代的時候一定要記得回去故鄉。所以石井很經常會看到空空的一棟樓,雖然沒有人住,但是這是你仍在故土的證明啊,就算漂泊海外,你在故鄉還是有立錐之地,還是有顧念之情。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6:13

[新一篇] 少婦今春意, 良人昨夜情。

[舊一篇]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