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隨孤月影,流照伏波營。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愿隨孤月影,流照伏波營。

  [譯文]  多希望能跟隨那無處不在的月亮,將光輝照射到你的軍營。

  [出典]   沈如筠  《閨怨》

  注:

  1、  《閨怨》 沈如筠

    雁盡書難寄,愁多夢不成。

  愿隨孤月影,流照伏波營。

  2、注釋:

    雁盡書難寄:傳說古人以飛禽傳遞信件,雁足傳書出自《漢書蘇武傳》。

   伏波營:“伏波”是將軍的封號,此處用的是原意:平亂的軍隊。借用東漢馬援的典故,暗示征人戍守在南方邊境。


  3、譯文:

    大雁都已飛走了,書信再難傳出,愁緒多得令人難以成眠。多希望能跟隨那無處不在的月亮,將光輝照射到你的軍營。

  4、沈如筠,唐詩人。潤州句容人。約生活于武后至玄宗開元時,善詩能文,又著有志怪小說。曾任橫陽主簿。與著名道士司馬承禎友善,有《寄天臺司馬道士》詩。《全唐詩》錄存其詩四首,斷句兩聯。以《閨怨》較好。名句“愿隨孤月影,流照伏波營”,沈德潛謂與沈佺期“可憐閨里月,偏照漢家營”同妙。沈如筠還著有《異物志》、《古異記》,均已佚。


   5、這首詩為思婦代言,表達了對征戍在外的親人的深切懷念,寫來曲折盡臻,一往情深。

  這是一個皓月當空的夜晚,丈夫成守南疆,妻子獨處空閨,想象著憑借雁足給丈夫傳遞一封深情的書信;可是,春宵深寂,大雁都回到自己的故鄉去了,斷鴻過盡,傳書無人,此情此景,更添人愁緒。詩一開頭,就用雁足傳書的典故來表達思婦想念征夫的心情,十分貼切。“書難寄”的“難”字,細致地描狀了思婦的深思遐念和傾訴無人的隱恨。正是這無限思念的愁緒攪得她難以成寐,因此,想象著借助夢境與親人作短暫的團聚也不可能。“愁多”,表明她感情復雜,不能盡言。正因為“愁多”,“夢”便不成;又因為“夢不成”,則愁緒更“多”。思婦“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古詩《明月何皎皎》),在“出戶獨彷徨”(同上)之中,舉頭唯見一輪孤月懸掛天上。“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于是她很自然地產生出“愿隨孤月影,流照伏波營”的念頭了。她希望自己能象月光一樣,灑瀉到“伏波營”中親人的身上。「伏波營」借用東漢馬援的典故,暗示征人戌守在南方邊境。

  其曲折之處表現為層次遞進的分明。全詩四句可分為三層,首二句寫愁怨,第二句比第一句所表達的感情更深一層。因為,“雁盡書難寄”,信使難托,固然令人遺恨,而求之于夢幻聊以自慰亦復不可得,就不免反令人可悲了!三四句則在感情上又進了一層,進一步由“愁”而轉為寫“解愁”,當然,這種幻想,顯然是不能成為事實的。這三十層次的安排,就把思婦的內心活動表現得十分細膩、真實。

  詩寫得情意動人。三四兩句尤為精妙,十字之外含意很深。“孤月”之“孤”,流露了思婦的孤單之感。但是,明月是可以跨越時空的隔絕,人們可以千里相共的。愿隨孤月,流照親人,寫她希望從愁怨之中解脫出來,顯出思婦的感情十分真摯。

  詩沒有單純寫主人公的愁怨和哀傷,也沒有僅憑旁觀者的同情心來運筆,而是通過人物內心獨白的方式,著眼于對主人公純潔、真摯、高尚的思想感情的描寫,格調較高,不失為一首佳作。


    6、“愿隨孤月影,流照伏波營”見唐·沈如筠《閨怨》。  伏波營:漢代馬援為伏波將軍,伏波營代指軍營。這兩句大意是:希望自己能像月光一樣,流瀉到軍營中親人的身上。  

     這首詩是:“雁盡書難寄,愁多夢不成。~。”鴻雁難托,傳書無人,愁多不寐,難以成夢,無可奈何之中,思婦只有寄情于明月,讓它跨越時空的阻隔,把相思傳遞到親人那里去。~兩句生動細膩地表現了思婦的心理活動。


    7、唐朝詩人璀璨如星,“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在誦讀中,可見杜甫詩中公孫大娘弟子劍舞那種“火霍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的矯健;在吟詠中,可現白居易筆下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楊貴妃的天生麗質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絕世嬌媚;你稍一閉目,便可體會王昌齡筆下“悔教夫婿覓封候”的閨中少婦之心理狀態,琢磨沈如筠《閨怨》“雁盡書難寄,愁多夢不成。愿隨孤月影,流照伏波營”的女主人公純潔、真摯、高尚的內心世界,感受李白詩中長干商婦的溫柔細膩和對愛情幸福的熱烈追求與向往;你稍一張眼,《長相思》中“美人如花隔云端”那如花美人似乎很近,近在眼前,卻到底很遠,遠隔云端,與月兒一樣,可望而不可即,“摧心肝”;如果你睡眼惺忪,定可見“詩鬼”李賀,蘇小小墓景象凄迷,鬼魂蘇小小飄飄忽忽、若隱若現。以景起興,以景寫人,與屈原《九歌 山鬼》有異曲同工之妙,但蘇小小形象,比之屈原的山鬼,更為空靈縹緲、有影無形。


    8、明月是可以跨越時空的隔絕。戍守邊疆的征夫、苦待閨中的思婦,月是他們的一種寄托和幻念,千里相共,愿隨孤月,流照親人。詩人們利用這種情結自由地創造了月和邊塞的相行相隨相撫相慰的空間美,這方面的代表是沈如筠的《閨怨》:雁盡書難寄,愁多夢不成。愿隨孤月影,流照伏波營。


    9、當愛情掛在商店里的時候,真的不再懂得愛情。記得小時候曾讀過幾首愛情詩:“雁盡書難寄,愁多夢不成。愿隨孤月影,流照伏波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這些詩句是那么的刻骨銘心,是不是因為那時沒有火車,沒有飛機,又沒有電話和大哥大,更重要的是人們腰包里沒有那么多鈔票,戀愛和相思才那么真真切切。實實在在?有一位作家做過一份調查,說現代社會情詩的命運十分悲慘,只有4.2%的女人寄情于詩,而一個具有詩情的浪漫男人都沒有了。今天的戀人,莫非都喪失了做詩的能力?不是的,遠遠不是的。人們失落的——大概是一顆詩心。

  沒有了情詩,沒有了情書,甚至連溫情脈脈的日記也久違了。沒有人再批判“小資情調”,而是講究實效和實惠的現代人把這片情感看做是無足輕重甚至是沒有意義的東西。有人說,我們承受著太多的選擇可能,外界與自身的變化太多了、太快了。快節奏的社會培育快節奏的愛情,哪里還能容得下和緩的心情與和緩的愛情呢?愛情如果是一杯蛋羹,已經兌進了越來越多的白開水。如果被稀釋得連雞蛋的鮮味兒都沒有了,還不令人沮喪嗎?這樣的“蛋羹”擺放在商店的櫥窗里,真不知會有多少人問津。


    10、有哪個傳統節日,比中秋節更讓人柔腸百結?這個節日,最容易惹起代代文人墨客揮毫潑墨,坦吐難以釋懷的情感。那“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頭嬋娟”的孤苦;“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寂寥;“雁盡書難寄,愁多夢不成。愿隨孤月影,流照伏波營”的閨怨;“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的愁緒;“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寄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的企盼;“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的磅礴,無不是古人對月發出的絕唱。   


   11、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雁,有的時候也會擯棄愁,帶來喜。如佛曰“明鏡亦非臺,何事染塵埃”,心若喜,萬事皆喜,心若悲,萬事皆悲。然,觀雁者,自古皆悲士。“雁盡書難寄,愁多夢不成。愿隨孤月影,流照伏波營。”因悲而抑郁,抑郁而舉天長嘆,無心,觀孤雁劃過,愁心共鳴。


   12、有一種美,漂泊如三春之水,清冷似冬夜之光。

    有一種殤,惆悵如初夏細雨,幽怨似深秋桂子。

    有一種光,在夜闌人靜時泛濫不堪,她就是月亮,仿佛永遠注定著流浪。

    從盤古開天劈地的混沌中走來,徜徉在你懷里的塵埃,凐沒了多少興衰。在萬賴俱寂的靜謐中精彩,沉睡在你心底的期待,凈化了多少悲哀。

    夜在冷清的死寂中擱淺,在筆墨濃厚的劃痕中蘊含著你前世今生的冷暖,鐫刻在你身旁的這些古老依舊將你的風韻寫不完,在燈火齊暗的氤氳中,我觸摸到了那星光隕滅的軌跡,是那樣斑駁不堪,抑或流云的驚艷,落下的只是無奈的弧線,瀟灑只是在曇花一現的瞬間,坦然地撫平心底蕩起的漣漪,慢慢地拭去落入眼瞼的晦暗。抬起頭來,望著那一處令人神往的煞白,剎那間覺悟,或許你是天空的主宰,古今中外多少才子佳人為你的神奇低眉信手,大發感慨。

    在天地的鐘靈酼秀中蕩開,跨越了世間輪回無可逾越的時代,漫長的等待,你始終注視著世間演繹的興衰成敗,一切都在不為人知的緘默中潛移默化,或許一切都在前世今生的糾葛中早已冥冥定格,誰說你只是一個冰冷的星體,在永無止息的旋轉中忘乎所以,或許你早已洞悉了世界的玄機,只是不想將這一份超然輕放,正因為你看遍了世間的苦辣酸甜,所以你才會有陰晴圓缺的晦變,你矗立在移云的末端,你的冷傲讓天空的溫馨顯得那樣渺遠,那樣可望不可即的孤單,要多久才能習慣,你獨具魅力的背后究竟掩映了多少悲傷離合,這千百年來竟無人揭開你背后的旖旋旎,你那意尤未盡的風致撩起了多少對你生生不息的向往。

    寫不盡“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祝愿;看不完“海上有明月,天涯共此時”的依戀;扔不下“露從今夜歸,月是故鄉明”的思念;忘不了“愿隨孤月影,流照伏波營”的縋綣,你是祝福的根,你是思念的墳,你的俊朗締造了黑暗中的燦爛輝煌,可你又將多少人的虔誠親手埋葬,使得多少人盡斷柔腸。

     可憐了南唐后主的才華橫溢,亡國之末,憑欄而望,不禁發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感慨,誤國之音依舊回蕩在耳畔,看往事如似水流年般難言,孤獨的夜中形影相吊的他深情彌望著寂寥的蒼穹,滿眼的凄涼觸目驚心般崢嶸,你怎能不為之地動容,誰能更好地詮釋這一種絕望,愁斷人腸,淚眼相望。

    你冷峻的面龐隕滅了多少凄風苦雨中的希冀,烙印著揮之不去的暗淡,孤傲不羈的詩仙李太白,縱使有震爍古今的雄才大志哪怕他能寫出“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千古絕唱,可在這靜夜,人斗文才如何填埋那一紙無邊的寂寞,學富五車的神來之筆只用來寫了生活顛沛流離,是你讓這位空前絕后的詩人再度陷入頹唐的意境,最后的內心為千瘡百孔又唱出了“抽刀斷心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的苦澀篇章,舉起酒杯,三行人影,將這世間的斑駁一飲而盡,最終化作兩行青淚,一段愁腸。

    夜的世界是你的時代,這一切的無奈,讓我如何釋懷,我緩步登樓,憑欄而望,是誰又落了這一級又一級的跫音,是歲月之鞭驅趕廝守的年輪,碾過一個又一個靜夜,再次抬頭,任你破碎的光重重的砸在臉上,看你的破碎的容顏,千年不變,我的心隨你起伏,隨你隕落。

    不知從哪里擷取,這沉淀漂淪的孤獨,不知還有多少人在與我一起沉淪,沉淪在這千年不改初衷的時令,而今,我的心依舊溫馨,甚至在忘乎所以地尋找那不切實際的溫存,可你畢竟不是黃昏,我如何能抓住你的幽魂。

    走吧!走吧!走在被露水打濕的小道上,每一步都在揮手告別,然后給自己一點向往,惟一多的是你與我的距離,不要再那樣冰涼,少了誓言,我依舊將你輕裝,裝在夢里驚醒的地方。

     輕輕地歲歲年年,淡淡的年年歲歲,那一隅青光依舊彌漫……


     13、在中國古代的詩歌原野上,流淌著一條河,一條載滿月亮的河。這條河從《詩經》一直流到晚清,歷經二千多年沒有干涸。那輪明月,有多少人在她身上寄托了自己的情感與愿望。閨婦說:“愿隨孤月影,流照伏波營”;離人說:“清風明月苦相思”;逐客俯首沉思,狂士望月浩歌。是啊,無論是杏花春雨的江南,還是駿馬西風的朔北,都有人為之泳嘆。詩仙李白對月情有獨鐘,其中最膾灸人口的是那首《月下獨酌》中的那句:“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既寫活了明月,寫活了影子,也寫活了自己。記得小時候,每到中秋,老師便要求我們完成一篇關于描寫中秋月色的作文。而那時,吃月餅才是我們頭等重要的事呢,對那月色星光總無心去細細體會。如今長大了,對月亮卻懷有一種深厚的感情,它豐富浪漫的情懷,總融合著我的喜與憂。

    自古以來,人們都認為秋天的月格外光明皎潔。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景象、不同的心境,自然產生不同的感受。古人曾經說過:“春月可喜,秋月使人愁。”我想,可能是由于秋夜多寂廖的緣故吧。

    夜已漸深,明月依然“掛檐低戶”,灑滿我的陽臺。其輕其柔,確也讓我體會到那種:“照之有余輝,攬之不盈手”的愜意。“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世事變遷,明月依舊,我用心地感受著那輪明月。


    14、又是一個月掛中秋,良辰美景。面對如水月華,我和所有駐足望月的人一樣,經歷歲月流轉,我明白人生如月,月似人生,變幻無常。昨日月色昏黃濁暗,今夜清光普瀉寰宇。今夜月圓如銀盤,他夜月彎似殘鉤。此刻月掛中天,稍后銀盤西斜,繼而都會暗淡墜落,其實月亮圓缺因人心而定,明白人生如月,在完美與殘缺中交替輪轉,多少往事多少困惑,便都在月圓月缺中似水東流了。“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明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的真味,懂得“雁盡書難寄,愁多夢不成。愿隨孤月影,流照伏波營”的惆悵

    如月人生讓我明白無需為眼前患得患失,被歷代文人騷客賦予瑰麗、奇幻、浪漫的中秋月,其實只是在訴說著一個永恒的真理:珍惜時間,珍惜生命,珍惜擁有。懂得這道理,我便明白,我心中永遠會掛著一輪自己的月亮,她讓我永遠守著一枚清亮!


   15、偶翻舊書,不覺間發現,許多中國的古代愛情詩,其實寫的是另一個主題———等待。

  “君在長江頭,我在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雁盡書難寄,愁多夢不成,愿隨孤月影,流照伏波營。”

  “過盡千帆皆不是,天涯識歸舟。”

  “秋天一夜靜無云,斷續鴻到曉聞,欲寄征衣問消息,居延城外又移軍。”

 在我們的愛情詩辭歌賦中總是有這樣一個等待的女人,她等著從軍、經商、謀取功名的男人的歸來,或者是帝王的寵幸。在等待中,歲月侵蝕了她們的青春年華,也讓她們的等待成為一種詩歌中的典型。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只不過是說一聲“商人重利輕別離”;也只能是“夢啼妝淚紅闌干”。等還是要等。一旦男人的離去,披上了功名、遠征、謀生等這樣那樣的道德外衣,分離就變得理所當然,等待也成了女人的責任與宿命。

 男人也要忍受分別與等待,但顯然他們缺少足夠的耐心。多情如柳永者,也不過是“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但酒醒之后,很快可以找到另外的紅顏知己。更多的是后悔、感嘆“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至于承諾,最多情的回答也不過是:“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煎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到頭來,還是含糊其詞。也只有杜甫這樣令人尊敬的詩人,會在月夜思念“香霧云鬢濕,清輝玉臂寒”的妻子。

    分離與等待本是人生的不得已,它畢竟不是愛情的常態。真不明白我們的文化,為什么那么熱衷于描繪、推崇這種違背人性的痛苦?我們的價值體系,為什么又那么褒獎這種以女性痛苦為代價的等待與犧牲?愛情中有多少美好的體驗不能描寫,為什么非要沉迷于此?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7:25

[新一篇]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舊一篇]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