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今夜思千里, 霜鬢明朝又一年。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故鄉今夜思千里, 霜鬢明朝又一年。

   [譯文]  除夕之夜,我思念遠在千里之外的故鄉;鬢發已雪白如霜。明天又是新的一年,我將再添一歲了。

   [出典]  高適  《除夜作》

   注:

   1、     《除夜作》  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  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   霜鬢明朝又一年。

   2、注釋:

     除夜:除夕的晚上。

   轉:變得。

   凄然:凄涼悲傷。

   霜鬢:白色的鬢發。

   明朝(zhāo):明天。


  3、譯文1:

    我獨自在旅館里躺著,寒冷的燈光照著我,久久難以入眠。是什么事情,讓我這個游客的心里變得凄涼悲傷?故鄉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遠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鬢發已經變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譯文2:

     獨自夜宿旅館孤燈下徹夜難眠,客人的心情因何事轉為凄然。今夜思念千里之外的故鄉親人,天明時看兩鬢如霜感嘆又過了一年。

    4、高適生平見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高適是盛唐時期“邊塞詩派”的領軍人物,“雄渾悲壯”是他的邊塞詩的突出特點。其詩歌尚質主理,雄壯而渾厚古樸。 


    5、 除夕之夜,傳統的習慣是一家歡聚,“達旦不眠,謂之守歲”(《風土記》)。詩題《除夜作》,本應喚起作者對這個傳統佳節的美好記憶,然而這首詩中的除夕夜卻是另一種情景。

  詩的開頭就是“旅館”二字,看似平平,卻不可忽視,全詩的感情就是由此而生發開來的。這是一個除夕之夜,詩人眼看著外面家家戶戶燈火通明,歡聚一堂,而他卻遠離家人,身居客舍。兩相對照,詩人觸景生情,連眼前那盞同樣有著光和熱的燈,也變得“寒”氣襲人了。“寒燈”二字,渲染了旅館的清冷和詩人內心的凄寂。除夕之夜,寒燈只影,詩人難于入眠,而“獨不眠”又會想到一家團聚,其樂融融的守歲景象,這更讓詩人內心難耐。所以這一句看上去是寫眼前景、眼前事,但是卻處處從反面扣緊詩題,描繪出一個孤寂清冷的意境。第二句“客心何事轉凄然”,這是一個轉承的句子,用提問的形式將思想感情更明朗化,從而逼出下文。“客”是自指,因身在客中,故稱“客”。詩中問道,是什么使得客人心里面變得凄涼悲傷?原因就是他身處除夕之夜。晚上那一片濃厚的除夕氣氛,把詩人包圍在寒燈只影的客舍之中,他的孤寂凄然之感便油然而生了。此句中“轉凄然”三個字寫出了在除夕之夜,作者單身一人的孤苦;對千里之外故鄉親人的思念;以及對時光流逝之快的感嘆。

  詩中寫完一二句后,詩人似乎要傾吐他此刻的心緒了,可是,他卻又撇開自己,從遠方的故鄉寫來:“故鄉今夜思千里。”“故鄉”,是借指故鄉的親人;“千里”,借指千里之外的詩人自己。意思是說:“故鄉的親人在這個除夕之夜定是在想念著千里之外的我,想著我今夜不知落在何處,想著我一個人如何度過今晚。”其實,這也正是“千里思故鄉”的一種表現。詩人并沒有直接表達對故鄉的思念,而是表達的更加含蓄委婉。

  “霜鬢明朝又一年”,“今夜”是除夕,所以明朝又是一年了,由舊的一年又將“思”到新的一年,這漫漫無邊的思念之苦,又要為詩人增添新的白發。清代沈德潛評價說:“作故鄉親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唐詩別裁》)之所以“愈有意味”,就是因為詩人巧妙地運用“對寫法”,把深摯的情思抒發得更為婉曲含蘊。這在古典詩歌中也是一種常見的表現手法,如杜甫的《月夜》:“今夜觴州月,閨中只獨看。”詩中寫的是妻子思念丈夫,其實恰恰是詩人自己感情的折射。

  明代胡應麟認為,絕句“對結者須意盡。如……高達夫‘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添著一語不得乃可”(《詩藪·內編》卷六)。所謂“意盡”,是指詩意的完整;所謂“添著一語不得”,也就是指語言的精煉。“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正是把雙方思之久、思之深、思之苦,集中地通過除夕之夜抒寫出來了,完滿地表現了詩的主題思想。因此,就這首詩的高度概括和精煉含蓄的特色而言,已經收到了“意盡”和“添著一語不得”的藝術效果。


    6、那天我無精打采地去商城的銀行打款,突然看到四樓露天長廊上,鮮黃色迎春花燦然怒放,它們身居高樓,調皮地將細長的綠藤從空中拋向商城外,我僵直的心騰地飛出了商城,一直飛到了故鄉蕪湖南瑞湖畔,我開始快樂起來。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客居異鄉的王維,也許知道我是惦念著家鄉南瑞湖的迎春花開了沒有?往年那是開得多么的絢爛呀!這一瞬間,我鮮活成自己了。

     他鄉望故鄉,故鄉給我的定論是文弱。插柳蒔花的手難擋商場的繁褥和精明;扶風弄月的情難耐思鄉的愁苦;寬厚仁愛的心難抵商場的嬗變和奸詐。

     我開始在每一個夜晚將故鄉的每一條街巷細細地踱步,每一道變遷細細地回放,每一個鄉音細細地傾聽,每一個親朋細細地品味,原來竟無一處不比此處親切。我站在故鄉的土地上,感受不到她的安妥,當我與故鄉拉開距離,我會渴望撫摸她溫潤的肌膚。

     年輕的時候,你可以去要什么,人到中年,你只能是什么。如果伸手去要的話,可能你連原來的擁有也會失去。

    故鄉的山山水水蘇醒了,躺在心靈深處的故鄉撲面而來,故鄉的親情越來越濃儼。母親的一個短信,姑母電話中一聲哽咽,成了我滯留異鄉的羈絆。

    客居異鄉,感同身受地體味到了王維“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的無奈。

    杜牧的“ 共誰爭歲月,贏得鬢邊絲?” 漂泊異鄉,是掙錢,還是贏得鬢邊絲?難道還要“霜鬢明朝又一年?” 如當頭一棒!

    回歸故鄉,春風撩發,好在依然黑發如絲,依然血脈中沽沽流淌著江南故里千里陌桑,萬頃風情。


    7、他鄉總不如故鄉啊,君不見魯迅始終在小說里搬演他的紹興,周作人懷念的烏篷船也只能夜航在老家,老舍的茶館和胡同也只能在北京,蕭紅的呼蘭河上空的火燒云掩映了她的生命,章明的電影里招搖著巫山云雨,張元的綠茶我相信也定是產自連云港。故鄉是什么呢?該是荷馬嘴中吟唱的伊塔刻,希臘當代詩人卡瓦菲斯寫道:“當你動身到伊塔刻,那旅程將是漫長的,充滿了冒險,充滿了需要學會的東西,如果你發現她窮,伊塔刻并未辜負你。你已獲得了這么多的智慧,這么多的經驗,你將會認識到伊塔刻的含義”。伊塔刻是史詩中的英雄俄底修斯的故鄉,是光明與神圣、智慧與果敢的土地,俄底修斯在特洛伊戰爭之后,歷經十六年終于歷經萬難回到伊塔刻,這個生他養他的故鄉。所以不論人們步履把光陰甩在何地、他鄉的月亮如何的皎潔,也不論多少喜悅、多少憂愁,編織了多少歲月風華;多少歡聚,多少離別,滄桑過幾度人生坎坷;更不管人們奔波了多遠的行程、輾轉了多少個他鄉,只要身在異鄉,就有一種漂泊的感覺,仿佛自己是一朵流云,漂浮在途中,卻又不知歸期,不知歸處;總要時時想起故鄉的山、故鄉的水、故鄉的人、故鄉的事、故鄉的月。

    “式微式微,胡不歸”,中國人總是感覺“不如歸”。“我已無家,君歸何里”——歸不得,算是最慘;“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不得歸,當是最悲;“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不敢歸,便是最妄。但是即便如此,即便有鳳山教諭吳周禎這樣吟“落落竟忘歸”的異類人士;即便有陸游“故鄉回首已千山”這樣被功名誤的千古慨嘆,也還是要歸,甚至只為看一眼心中那一輪明月。從“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到 “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應斷腸”;從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到 “旅館寒燈獨不眠, 客心何事轉凄然;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望月思歸,無不體現這一點。

    許是千百年前的今天,趙嘏感嘆“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我也就忽的想起了故鄉的月光,故鄉今夜的月該依舊圓 ,天幕中的月光亮汪汪,恰如一汪清溪水、淌過鄧石橋、淌過竹山灣、淌過大海塘。欄桿獨倚,某些情愫向我走來,走在田壟上、走在月光下 。田壟 ,是家鄉的田壟;月光,是故土的月光。

    月是故鄉明,我于心靈深遠處,恍見一葉蘭舟泛于波光之下,滿載一船清輝,鑒于明月,鑒于此刻今天……


    8、夢里,我常常回到故鄉。 

  那是一座寧靜幽雅、富饒繁盛的小城。青青的山坡上印著我童年玩耍的足跡;奔騰的小溪記著我孩提歡快的歌聲;林蔭下的石桌石凳留有我少女讀書的印痕;皎潔的月光掩映著我天真無邪的笑靨……故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象一幅色彩濃郁的油畫,嵌在我的心里,掛在我的夢中。 

  古今中外,有多少人用詩句抒發思鄉之情,“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容顏歲歲愁邊改,鄉回時時夢里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字里行間寄托著對故鄉的切切思念,流露著對故鄉的眷眷深情。 

  古往今來,有多少仁人志士用滿腔熱血捍衛著故國疆土,感人肺腑的“岳母刺字”;名垂青史的鄭成功收復臺灣;冼星海悲壯的“保衛黃河”;方志敏在獄中寫下《可愛的中國》,發出了“救救母親”的激昂吶喊! 

  古往今來,有多少游子把一腔忠貞灑向魂牽夢繞的故國家園。科學驕子錢學森歷盡艱辛回到祖國懷抱;漢使蘇武,留胡節不辱,情撼蒼天;無數莘莘學子放棄海外的豐厚回報,踏上歸途;又有多少流離的游客,渴望著熟悉的鄉土鄉親。 

  捧起一把故鄉的泥土,你怎能不愛戀這片養育你的土地;看到故鄉奔流的小溪,你怎能不蕩起思鄉的漣漪;當故鄉的微風向你吹來,你會記起難忘的鄉音;當故鄉的小路在你的眼前伸延,你會懷想濃濃鄉情的溫馨和甜蜜。 

  故鄉的風吹在心頭。 

  故鄉的云飄在夢縈。 

  故鄉的月映在淚里。 

  故鄉的情刻在魂中。 

  故鄉是搖籃,把你養大;故鄉是乳汁,把你哺育。縱然遠隔千山萬水,隔不斷的是那綿綿的情絲。                              

    故鄉在心上,相思夢歸去。


    9、良辰佳節,感傷過往,涌起相思,常是古人的嗜好。高適有詩云“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白居易有詩云“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李商隱有詩云“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李清照有詞云“元宵佳節,融和天氣......不如響簾兒底下,聽人笑語。”可現代人聯系太方便,反倒少了一份相思的情愫,然而每個時代的感傷都是相通的,如我今日,便陷在了憶惜之無聊與傷逝之可悲中了。
  
  真的是開始嗎?真的是結束嗎?
  
  其實,以時間的流逝速度看,一切都如平常一樣,總之是人們賦予今日以一個意義,若是從時間永恒運轉的角度來看,則今天也是普通的一天。可人們需要希冀,需要新一輪的期待,也就是所謂的盼頭,于是決定了一個日子來拋掉過去,奔向未來。若是深究起來,這與人的惰性也不無關系——懶于了結過去,喜于從零開始。開始也是好的,可總開始總開始,就煩了。慢慢的,此日彼日,也無甚關系。不過,這時間的切割——分出年、月、日——還是很了不起的,切出的是希望與等待,切出的是欣喜與守望,切出的是在周而復始的單調輪回中的一份愉悅,切出的是一柄標準的時間直尺。總的來說,這就是一個計劃,一份合理、有序、自然的生活計劃,人心人性總是需要規律性的事物。
  
  這時,窗外漫天雪飛,把窗外的公園打扮得太精致了,總有點童話的味道。黑夜中的華燈,更添靜謐,我禁不住打開窗子,任寒風涌入;我禁不住走下樓去,任雪花飄零,落在發上肩上,給人以微薄而舒適的重量。再看看夜空中綻放的禮花,聽聽鄰居們的笑語,忽然覺得即使這是平常的一天也是好的,原因就在于所有人都快樂著。在平凡的人世間哪那么多理性與客觀呢?是人便要生活,生活便是帶有感情色彩的,是人便向往幸福,幸福是沒有通理可言的。新年,是人們的約定,是關于幸福與等待的約定,公式化、反常化這一天注定是種愚昧。所謂的合理,就是人們認定的,又被人們習慣性接受了的,過年既然形成了慣性,又何必深究呢?
  
  漸行漸遠,一路風吹雪花,一路光景無涯。左手落雪,恍惚的純粹;右手迎風,眩目的華年。至雪林深處,驀然回首:
  
  深雪中淺淺的足印,高樹上略顯厚重的浮雪,黑夜中閃爍的霓虹,在這禮花滿天的除夕之夜,一切都像是過往的祭奠與未來的福音。


    10、“而今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成長讓我走出了生活懵懂的盲道,讓我看清了自己腳下踩著的路和自己不愿遺棄的是什么。

    看過余光中先生寫的包括《聽聽那冷雨》、《鄉愁》在內的許多關于表述故鄉的作品,著實覺得,“故鄉”一詞并不只是一個具體的地點,一種具體的形態,他更多的像是一種思念、一種依賴、一種骨子里滲透著的割舍不去的留戀和浸潤著凄凄靈魂的追溯。他雖然無生命的色彩,無靈動的呼吸,而僅是一片裝裱好的矗立在遠方的土地,但他卻值得讓每一個在他懷抱里溫潤著長大的人,心生竊喜和依戀。而每當吻讀著一些因無緣相見而心生凄涼蕭瑟的描寫故鄉的句子時,內心都會無由地落下淚來。

    年少之時,因為慣看了故鄉的原野崗風、暮靄低沉、秋日落紅、溪水潺流,所以總是覺得他離自己很近很近,近得只要一伸手,一抬頭,就可以真切地觸摸得到棱角分明的面容。可真的待到為了理想、為了學業、為了前途,不得已得遠行之時,才發現,自己并不能永遠地依存著他。總會有一天,我得離他遠去的。

    人往往就是這樣一種奇怪的物體,年少時的鄉愁捉襟見肘,而到了成為一個客居他鄉,異地漂泊的良人之時,即使是對著一朗明月、一江清風、一鳴歸雁都會喚起那股久已深藏的感情。故古人才有云,“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夕陽低垂,暖風微微。

    輕步邁在故鄉的小徑上,眼前的一抹抹燈光打在了視線的邊緣位置,接著一片片黑色的團狀物體被逐一拉伸開來了,且越伸越長。目睹自己與故鄉相去甚遠的背影,心中頓覺淚如雨下。

    在如此這般的土地上,我曾在光陰似箭的回憶里種下了太多讓我咀嚼和回味的東西了。因而,我會因為偶爾的遇事時喪失信心而告誡自己:看,他一直在看著我呢,我的故鄉一直都在身旁看著我呢。每及至此,內心不由得為之震顫,生命消失殆盡的能量也就隨之迸發。

    近日,天色陰晴未定,我猜測許是久未仰視天空的原因。順著視角的最深處索去,斑駁的天空日顯蒼老、怯弱。故鄉的云層和云層上的天空若隱若現,而自己為了追求前途和理想,終究只能在天的那頭,對其捕風捉影,落下暗暗自責和日思夜想之外的魂牽夢縈,

    幾處回想,幾回生情。杭城,自有記憶起,總是以一副氣質、清秀的儒生形象出現在腦海里的,他恬靜儒雅,宛若潔凈的畫紙上潑墨而成的山水畫;他虔誠、靜氣,儼然一副與世無爭的模樣;他溫暖向陽,為我掃視人間的卑怯與龐大,邪惡與善良;他無怨無尤,雖與我分隔天涯一方,卻總將目光投注在有我的方向。

    不知為什么,從未離開故鄉的我,在即將踏上遠行求學之路的那一刻,完全沒有了年少時的那種不厭其煩和掙脫過后的解放,相反,心中多了一些莫可名狀的凄惻和惆悵。


   11、帶著一種“黯鄉魂,追旅思”的滄桑,我多次返回故鄉,尋舊景,憶舊夢。在那十分熟稔但又有幾許陌生的鴛鴦池湖畔、古金塔下、三千弱水岸上、中學校園里,我總是尋尋覓覓,想重新體味那種“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感受。在那夜夜入夢但又恍如隔世的故鄉田間小道上、曾經陰涼的大楊樹下、生我養我的農家小院房址旁,我總是探探找找,想再次感悟人生的真諦、時光的流逝和日月的痕跡。在那面孔熟悉但卻目光陌生如湍湍激流的人群中,我總是極力地辨認著父老鄉親的當年音容,回想著同窗好友的尊姓大名,生怕認錯了人,記錯了事。但還是鬧出了不少張冠李戴、陰差陽錯的事,讓人哭笑不得,不免產生一種“蒼茫去鄉回,無事不傷情”的感慨。


   12、生于南方,長于南方,我的故鄉坐落在一望渺茫的長江南。寥少北方白如鵝毛的大雪,卻多了行獨有的云煙山水,若是談及兒時的記憶,畫樓雕欄,小巷石橋,泛水漁家,也讓我置身他鄉而久久午夜夢回,流連忘返在那三月的氤氳煙波,最愛,捧那一座城,在月下徜徉心事。

     月光,點亮一座空城,我在這個單薄的早春里酣睡,不事喧嘩。翻窗的月華,在夢里,開出一朵窗花,回憶且將光陰閑置.心喜,生命久久重疊你我的影子,你試探著輕聲問候,我彎起嘴角,回你一個微笑的弧度。心,一點,一點,沉淪,我踮起腳尖,在迎春花輕叩的朱門前翹盼。逐水輕花楊柳風,小橋起煙田壟云,在稚嫩青澀中沉淀,捕捉我如水的眼眸。

    也許,我落筆生疼,不懂你的古老韻味。也許,我形神走失,不解你的蒼老情懷……“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就讓季節使一葉扁舟,停泊在你的臂腕,承托我經年的離愁。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他鄉很久,遺失了鄉音,無從打包郵寄,那故鄉的麥子田里的青苗長的又長,一個勁的捎來期盼,‘孩子。你還不卸下包袱,歸家嗎?’許多事后,我已經學會了告慰自己,繁華喧囂,終究不能填補我最深處的渴望,歸家,歸家,夢里輕吟。
習慣了在字里行間疏狂,演練了很久的平仄韻腳,也打樣不成一首合景合意的律詩。粗詞爛句的拼湊,最后,都在一翻懊惱中剪切。我想,怎樣的我怎樣的文字,也形容不出你清麗的身姿,也畫不了你那絕妙的容顏。在一聲輕嘆中,我重新想你。

    你就像一個慈愛溫婉的婦人,用你那溫聲細語的家鄉話,清唱那朵美麗的茉莉花。“故鄉今夜思千里, 霜鬢明朝又一年”……我會夢里傾聽,那久別的暖。


    13、小時候,讀李白的詩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只是淺淺地誦讀,并不懂得什么叫做思鄉。長大之后,當走上了羈旅的生活,當遠離家鄉的故土,才漸漸地明白了那“月是故鄉明”的含義,才漸漸理解了詩人以月寄情的真摯的思鄉之情。而鄉愁,不僅僅是簡單地對家的依戀,故地的追憶,事實上鄉愁是一種真摯的情感,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愁思。它在深處是一種生命的自我憐惜,悲嘆時間,生命,身世。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鄉愁,更一種無法割舍的情愫,是永遠剪不斷的思念與眷戀。
  
  此刻,窗外是綿綿的細雨;今夜風聲又敲打著我的窗欞,思鄉的心猶如一粒浸透了的種子,在心底不斷地膨脹蔓延,讓漂泊的日子里時時浮現了故土的影像,讓記憶中的夢兒,隨故鄉的風與云,漫過家鄉的河水,爬上家鄉的小路。是誰,在月夜里用哀怨的笛聲,吹奏著那支思鄉的歌兒,那憂傷的曲調,不經意塞滿了我心中的荒原;是誰,在夜夜里用低沉的聲音,吟誦讀那首思鄉的古詩,那婉約的平仄,滴動著無垠恬靜的鄉愁。而我那顆思鄉的心,也不由自主地隨著前人的詩句,浸在古人說不盡的鄉愁的沉沉詩行中。那是李白的“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的眷戀;那是薛道衡的“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的思念;那是戎昱的“片云凝不散,遙掛望鄉愁”的寄掛;那高適的“故鄉今夜思千里,愁鬢明朝又一年”的憂思;那是崔顥的“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的哀愁……當代臺灣詩人余光中的《鄉愁》,更是將鄉愁描寫的淋漓盡致。“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后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詩人把無形的鄉愁比喻化為四種事物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并且巧妙地將鄉愁這種抽象的情緒轉化為四個意象,更是寫出了海外游子的思歸之情,洋溢著詩人魂牽夢繞的“中國情結”。
  
  暮雨時分,依舊揮不去的仍是鄉愁。在那些流水般的日子里,當故鄉的山山水水,雖已漸行漸遠。驀然回首,才發現那塵封于心底地芳香,那顆自己流浪的心,依舊栓寄在熱戀的故土上,依舊遙掛在家鄉的天空里,而那故鄉的身影、故鄉的姿態、故鄉的聲音,卻早已經永遠印在我的心中,一直在我的心中閃爍。此時,當身邊的微風輕輕吹起,它吹來故鄉泥土的芬芳,讓我再度陷入深深的思鄉情中,那鄉愁如同一首深情的詩章,依舊吟誦在心間;那鄉愁如同一首清遠的笛聲,依舊縷縷不絕于耳;亦如李后主的“離恨恰如青草,更行更遠還生”;亦如席慕蓉筆下的詩,“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仿佛/霧里的揮手別離/別離后/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


    14、父母與兒女的問題,是人生大問題的一個分支。而人生原本就是單獨的個體,孤獨地來,寂寞地走。雖然每個人都努力地想弄出一點動靜來吸引別人的注意,渴望陪伴,期待交流,比如戰爭、愛情、圈子、表演、官場、烹飪、服飾、寫作、職稱、高調、低調,可是在造化看來,這都是孩子手上的玩具小鑼,歡天喜地熱熱鬧鬧地敲著,這邊在賣力地表演,那邊在賣力地看,突然有那么一天,造化將開關輕輕一按,這些玩具便通通都被收走了,有性急的觀眾,甚至連謝幕的程序都沒走完,便留表演者孤獨地站在舞臺上。當人生的劇場突然沉寂下來,你能聽見靈魂與肉體分裂時的嘎嘎脆響,自已的靈魂都陪不了自已的肉體,生命路上誰又能陪著誰?

    這樣一想,我們其實陪不了父母,父母也只能陪我們一程。但是知道歸知道,卻沒有絲毫減輕我的煩惱。人類這么無所不能,上天可以在月亮上種樹,入地可以在巖漿上煮飯,可以把臭氧層捅出個大洞,可以解剖外星人,可以干出割頭換頸的事,卻始終無法解決包括父母情兒女愛在內的各種情感問題。因為情感不是一艘太空船,可以分解到每一個具體而微的零件上,動動腦筋,用些心思,便能讓它們落到月亮上;不是一個方程式,可以一步一步來算計它,得出一個讓人如釋重負的答案;不是一個開關,可以安在人腦中,使其開之即來,關之即走。它無形無狀無聲無色,終其一生地困擾著人類。“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說得多好,剛剛想明白了,立刻又糊涂了。

    古往今來,沒有誰解決過情感這個問題。愛因斯坦的超級大腦解決不了,所以他愛上了有夫之女間諜;莎士比亞的劇本沒有給人指出一條圓滿的路子;曹雪芹只寫了半部紅樓,留下寶玉未了的親情愛情等一堆問題給后人猜謎;革命家們更是既愛江山也愛父母親大人和美人,革得了命革不了情。宗教也同樣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放下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那些被人好生喜歡的圣詩佛詩情詩不說,釋加牟尼吃盡苦頭得道之后,聽說父親凈飯王有病在身,便非常牽掛思念,于是對自已說:如今佛道已成,回國看看父親應該不會惹塵障。于是他便回去看望了父親,光看望還不算,并在父親逝后將其火葬,將遺骨造塔供養,一切事情完結后,才離開故國。如果菩提無樹,明鏡無臺,又何來看望何憂塵障呢?釋家牟尼尚且如此,凡夫俗子如我,今生更是有理由深陷情網難以自拔。雖然有的時候,情感也會被一些人自以為是地固化成可視可摸可嗅可嘗的物,可是那種感覺不是情感,是物感,差不多等于靈魂賴以寄生的肉體。物的問題好解決,情的問題不好解決;肉體的問題好解決,靈魂的問題不好解決。

    所以,在很多個寂靜的深夜,我還是會突然醒來,一邊回憶起與父母在一起時的點點滴滴,一邊想到父母而今的年邁,心中便生起莫名的惶恐。而當太陽升起時,我又會全然忘了夜的黑暗,投入忙碌的生活,父母便再一次離我遠了,直到下一個黑夜的到來。“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我的人生就這樣在不斷的忘卻與思念中前行,而父母終歸是一天天老去,會離我越來越遠。因此,我現在能做的,就是套用工作材料中的術語“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距離產生思念,思念產生欺騙。我也告訴父母,我什么都好,一切都好,體檢合格,三高不高,工作不忙,孩子聽話,家務不累,睡眠很好,獎金不少,花錢不多,文章沒有不良思想傾向,勿念。于是歡聲笑語中,親情得以一次次地圓滿。


    15、喜歡過年。不是為年味,而是因為年逝。

     人漸長大,愁緒增多。北國異客在江南水鄉,雖然空氣濕冷,雙耳益厚,但是這里的人文與人情的溫馨一如她頭肩的杜鵑花,慰藉人懷。

     過年時給老人窮暮之感,給童黨暢快明麗的自由。奔跑著的鄉愁在五內之間跌撞,比醇酒還要上頭,比明眸還要深邃,比憐笑還要惻隱……忽然就想起了旭日陽剛的《春天里》,淋漓間身不由己,滄桑中飄萍鴻爪,你可知道這思鄉的快意么?綽約的平原,高粱地、苞米地里窸窸窣窣繁衍的青春把個年節累得切切拳拳,散入莫言的記事里。二踢腳的高調門與新媳婦的紅蓋頭都是年關好景致,被草民拜了又拜的灶王爺對著人間看了又看,卻不言不語。家門口爺爺親手種下的楊樹的眼睛鵠望著大雪外歸家的距離,家門里守歲的奶奶剪出平安吉祥的期待,可回不去了,這里也有家了。想起高適在除夕之夜所作的那首詩: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故鄉今夜思千里,愁鬢明朝又一年。愴然恍惚是一種享受嗎,不知不覺洇濡了大年初一的宵夢,遺漏了歲月在心地上犁出的歸途。

    不能再任由“年逝”恣意了,年年歲歲的累積把城里的莊稼養得粗壯有力而又不認六親。傳統的春節已經與春節的傳統越來越遠,東方的油燈光哪里亮得過西方的探照燈,綿延萬年的小曲已經被擁有制定標準話語權的五線譜格式化了。過了年就會忘掉去年嗎?燒年的人,打年的人,唱年的人,演年的人,悲年的人等等粉墨登場在除夕之夜的“細細體味”,哪一個真的愛這個年呢?哪一個把這個年當一回事呢?

   已經土得掉渣的年沒有變,變得是崇洋媚外的子孫,以及這些子孫改造出的“可口可樂年”、“好賴污年”、“肯德基年”。其實,不瘋魔不成活,那舞龍舞獅的年究竟是在舊金山,在島上,還是在農藥流傳自夸為息壤的累土上,這些卻是無人在乎。

   喜歡過年。年逝了,軀殼又不由人做主了。 


   16、故鄉的山山水水對我來說,就像一枚香囊,被我塞入行囊,背在肩上,踏上遠方。聞著這枚香囊,遠在他鄉的我多少次夢回故鄉。院子門前的那幾棵百年古樹依舊軀干似鐵,綠葉蓬勃,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默默守望著村寨,閱盡人間滄桑,向著瓦藍的天空呼喚遠在他鄉的游子。

  多少次,午夜醒來,總是淚水沾滿枕巾。經歷無數次徹底的夢醒之后才明白:思鄉是一種痛苦,但也是一種快樂。畢竟,我還有故鄉。離開故鄉十來年了,故鄉的那些山水、那些樹木、那些道路,那些鄉親,早已被我畫進精美絕倫的畫冊里。擁有一個實實在在的故鄉,哪怕它很偏遠,也是值得慶幸的事情。

  多少次,想回故鄉看看,為了生活卻始終沒有回去。懷戀故鄉的理由堂而皇之,回不去的理由也是堂而皇之。這不能不說是人生的一種悲哀。多少次,我問自己,我還能回歸故鄉,回歸自然嗎?似乎不能,思念再重,痛苦再深,我也無法回歸到過去,回歸到從前,回歸到童年。疼我的奶奶,愛我的爺爺,還長眠在故鄉的山水間。那里,依舊是我的根基,我的出發點。我雖然和故鄉遠離了,但是,故鄉卻一直在我心靈的原野上,茂盛著,也蒼涼著!

  我的故鄉,在神農架附近那個山清水秀,雞鴨成群,牛羊哞鳴的小村子里,我是你漸行漸遠的孩子,你沒有忘記時時呼喚我的回歸。行走在城市的街道,心里珍藏著的是“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鄉。”的情懷。山青青,水悠悠。我走得越來越遠了,思念卻越來越近了!站在高樓望故鄉,心有多遠,夢有多長?

  挺拔的山,清蔥的樹,欲飛的鷹,芬芳的土,木橋,流水,農舍,山道,西風,花香,鳥語。日暮西下,斷腸的游子,攜帶著離世祖輩的囑咐,走向天涯。

  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再次遙望故鄉時,竟發現走過的腳印清晰而又明朗。遙望過去,卻是那般的艱難。

  故鄉,童年,逝去的青春,渾厚的鄉音,濃濃的鄉情,嶄新的鄉貌,都是我抒寫時的痛疼。故鄉的故事,成就了我的文字,故鄉的人情,豐潤了我的思想,故鄉的歲月,提升了我的境界。回不去的故鄉,是一本讀不完的書,需要用半生的年華來翻閱。

  年齡越來越大,認識越來越深,思鄉之情越來越重。曾經的起點,消失的歲月,走過的青春,都是我的故鄉。我只能懷念,永遠不能再回到過去和故鄉。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7:51

[新一篇] 撩亂春愁如柳絮,悠悠夢里無尋處。

[舊一篇] 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