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譯文] 幾聲啼鳥鳴叫仿佛埋怨著易逝的年華,又是凄涼時節獨自飄零在遙遠的天涯。
[出典] 北宋 仲殊 《南柯子·憶舊》
注:
1、 《南柯子》 仲殊
十里青山遠,潮平路帶沙。數聲啼鳥怨年華。又是凄涼時候,在天涯。
白露收殘月,清風散曉霞。綠楊堤畔問荷花:記得年時沽酒,那人家?
2、注釋:
仲殊:即佛印也。
怨年華: 此指鳥兒哀嘆年光易逝。
凄涼時候: 指天各一方的分離時日。
白露:秋分前的節氣名。時近中秋,故無暑氣。
鬧荷花:欣賞盛開的荷花。
年時沽酒: 去年買酒。
那人:伊人,意中人。
3、譯文1:
遠處青山重重疊疊連成一片,泥沙被涌起的潮水推到路邊。啼鳥鳴叫,仿佛在埋怨年華易逝,在這凄涼時節我又獨自漂泊在天涯。
白露冷冷,殘月漸收,微微晨風吹開了天邊的朝霞。在綠楊堤畔,忽然看見滿塘盛開的荷花,于是問荷花:“你還記得那年在此買酒的那個人嗎?”
譯文2:
遠處重重疊疊的青山連成一片,漲起的潮水把泥沙卷在路上。幾聲啼鳥鳴叫仿佛埋怨著易逝的年華,又是凄涼時節獨自飄零在遙遠的天涯。
白露彌漫大地,殘月漸漸黯淡。陣陣晨風吹散天邊的朝霞。綠楊堤畔戲問著荷花:你還記得那年買酒的那個人嗎?
譯文3:
十里外的青山隱約可見,潮水剛退的沙路略顯潮濕,耳邊傳來幾聲鳥兒的啼叫,似在慨嘆年華如水。在這秋天的凄涼時候,我依然漂泊在天涯。
白露浮現時,彎彎的月兒下去了,清晨的寒風吹散了朝霞,我一路云游中,不知不覺來到一處綠楊堤岸的荷塘旁邊,我不禁憶起往事,俯身問荷花:你是否還記得那年我到此買酒喝的那個酒家?
譯文4:
青山綿長有十里之遠,江湖蕩過帶沙的小路。鳥兒時不時地叫數聲,令人感到時光易逝。又到了深秋季節,我還飄泊在天涯海角。
白露時節的上弦月已經落下西山,清涼的風吹散了晚霞。我站在綠楊夾道的堤岸上,詢問那亭亭玉立的荷花:還記得過年時打酒的那戶人家嗎?
4、仲殊,北宋僧人、詞人。字師利。安州(今湖北安陸)人。本姓張,名揮,仲殊為其法號。曾應進士科考試。生卒年不詳。年輕時游蕩不羈,幾乎被妻子毒死,棄家為僧,先后寓居蘇州承天寺、杭州寶月寺,因時常食蜜以解毒,人稱蜜殊;或又用其俗名稱他為僧揮。他與蘇軾往來甚厚。徽宗崇寧年間自縊而死。
蘇軾稱仲殊“能文善詩及歌詞,皆操筆立成,不點竄一字”(《稗海》本《志林》卷11)。其詩散見諸家筆記,如《京口懷古》、《潤州》等詩,雄放而有情致,頗具唐人佳境。仲殊的文學成就主要表現于詞作方面。有些描寫春情、別恨一類的作品。如〔訴衷情〕“涌金門外小瀛洲”、〔蝶戀花〕“開到杏花寒食近”等,被譽為“篇篇奇麗,字字清婉”(《唐宋諸賢絕妙詞選》)。更多的詞帶有蘇軾超邁橫絕的作風,這在他登臨懷古的作品中表現得尤為顯著,如〔金蕉葉〕“六朝遺恨連江表,都分付,倚樓吟嘯”,〔定風波〕“山色入江流不盡,古今一夢莫思量”,都于壯麗空闊的景物描繪中寄寓歷史的感慨,表現出超曠的胸襟。此外,如〔南柯子〕寫“六和塔",〔柳梢青〕寫"天涯"、“行人”,也都顯得清新灑脫。所以蘇軾說他“胸中無一毫發事”(《志林》卷11),“通脫無所著”(《東坡后集》卷一《破琴詩引》)。至于仲殊的一些吟詠花草的詞,卻既無寄托,又乏風韻。
仲殊有詞1卷,名《寶月集》,早已失傳。近人趙萬里輯《寶月集》1卷共46首,斷句七,《全宋詞》據以收錄時,有所增補。《全宋詞補輯》又新補22首。 5、這首詞便是他出家為僧后所作,從這首詞作中讀者仍能看出一個早年放蕩不羈而半路出家的和尚的自我寫照。
上片著重從空間方面著筆,首二句便直接鋪敘景物,展示出一幅“青山隱隱水迢迢”的畫境。“十里青山遠”是遠望所得之景。“十里青山”本已含“遠”,而這里更著一個“遠”字,不僅點出“行人更在春山外”的意境,而且透露出詞人不知歸期的惆悵寂冷心態。“潮平帶路沙”是近看所得之景。詞人的視線由“十里青山”的遠景觀賞收回到眼前之景,由賦山轉向摹水,點出行人的具體環境。第三句由寫所見過渡到所聞。遠處一帶青山,偶爾可以聽見“數聲啼鳥”,這對歡樂人來說,便是青山綠水、美景如畫;鶯歌燕舞,良辰美景的賞心樂事,但對感觸特多,凡心未盡的詞人來說,卻似乎覺得啼鳥在怨年光的易逝,青春易老了。這便是詞人的心理情感移入到鳥啼聲所引起的移情聯想。由鳥的啼怨,詞人不期而然地涌起又是“凄涼時候”,又是“遠在天涯”的感嘆了。這是詞人長期的漂泊以及對這種生活的厭倦情緒的反映。
下片主要從時間方面落筆。“白露”既指秋涼的夜露,又表明了節候。“清風”句緊承前句強調白晝的結束。這兩句緊承“啼鳥怨年華”的命意,形象生動地展示出時間推移的進程。“綠楊”句承前寫景。楊柳堤岸,濃蔭密處,微風過后,荷香飄拂,那荷花又大又麗,正撩人情思。站在荷塘邊,詞人突然想起來了,原來有一年,也是這個時候,他到過此地,在附近的酒家買酒喝,并乘著酒意還來觀賞過荷花。他禁不住又是感嘆又是喜悅,于是向著塘里的荷花問道:“荷花啊,你還記得那年買酒喝的那個醉漢么?”這一問頗含韻致,荷花在佛教徒的心目中,本是最圣潔的東西,所以釋迦佛像都是坐在蓮花上的。而如今詞人雖為和尚,看到蓮花想起的卻是它那世俗的美艷,并將荷花與自己醉中賞花的事緊緊聯系起來,這就表明了詞人雖名為和尚的真實心態。這里詞人由眼前景而追憶往昔事,仍是從時間方面來寫,照應上片“又是凄涼時候、在天涯”。
全詞從時空兩方面構思,寫景抒情,情寓于景,意象清悠,意境清晰。詞作設色明艷,對比和諧,色彩艷麗,美感很強。
6、這是一闕審美價值極高的詞。
僧仲殊,即佛印和尚,蘇軾的好友。
記得第一次讀到此詞時,我就異常詫異:怎么可以擁有如此寧靜的心態?怎么可以把景物描寫得如此高遠?面對繁華怎么可以如此淡然?
后來,偶然讀到關于佛印和尚的資料,明白了他的身世,于是,恍然大悟。
許多介紹資料寫到佛印時,只是說他“因事出家”。到底何事,讓他看破紅塵,對人世絕望?難道是最親愛最信任的人傷害了他?怎么傷害的他?難道是致命的傷害?
是的,是他最親愛最信任的妻子飯里下毒,要置他于死地,后來,得救不死。
生命,可能在一瞬間得之,也可能在一瞬間失之。我們擁有的一切,不過是鏡中花,水中月而已。佛印是在這樣的事件之后,頓然開悟的。
這闕詞寫的是他云游途中的一些情景,和一些感慨。
“十里青山遠,潮平路帶沙。”青山隱隱,綠水悠悠,廣袤的大地上,詩人如一個小小的黑點,移向那深山之中掛單的寺院。
青山,湖水,晚風,殘月,歸鳥,荷花,孤獨的行人,這組成了一幅怎樣的畫面。遙遙路途,幽幽鳥鳴,隱隱荷花,渺渺記憶,這又組成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此僧胸中無一毫發事者。”(蘇東坡語)佛印和尚在受到塵世的打擊后,頓然開悟,對生命本質的“空”,有著獨到深刻的理解。這闕詞體現的便是,他對現實世界的超越情懷,對虛幻迷離、無常多變人生的理解。
“三間茅屋從來住,一道神光萬境閑。莫把是非來辨我,浮生穿鑿不相關。”佛印和尚的這種人生境界,幾乎可以和隱山和尚相提并論了!
7、 《南歌子》:
“十里青山遠,潮平路帶沙。數聲啼鳥怨年華。又是凄涼時候、在天涯。
白露收殘暑,清風襯晚霞。綠楊堤畔鬧荷花。記得年時沽酒、那人家。”
這一闋,就是風格奇麗與字句清婉的標本。生動的畫面感,色彩鮮明,風物參差,視線從遠到近的過來,原來是因為寫詞的人,正在路上。這條路,每個在夏日江南走過的人,都一定會覺得很親切。
遠處的青山,水邊潮濕帶沙的小路。鳥兒偶爾地叫著,聲音宛轉,聽在人的耳里,倒像是在怨訴時光匆匆,于是又不由得起了點兒人在天涯的凄涼感。又,為什么要說又呢?在路上的時間已經不短了,朝行夜宿,磨破草鞋數雙,看過風景無數,難免會有惆悵的時候。經常旅行的人都知道這一點。越美的風景,有時候是越讓人無來由難過的。你發現,自然是自然,季節是季節,輪回永無休止,而你就是你,肉體凡胎,永遠沒有辦法真正的縱身大化,真正的超脫。
是漸近黃昏的時候。暑氣漸消,晚霞映著荷花,荷花又伴著綠楊,對著明媚的色彩,被晚風一吹,心情一下子又好轉了。于是興致勃勃,對著某朵盛開的荷花就搭訕了:“喂,你還記得那年我買酒喝的那一家么?”
這一問,真是問出了百般風流,只覺樹石皆兄弟,花草為姐妹,麋鹿都來相親愛,可謂神來之筆,出自于赤子之心。
8、十里青山遠,潮平路帶沙。數聲啼鳥怨年華,又是凄涼時候在天涯。
這個過客,沒有千里奔波的風塵,沒有長途跋涉的憔悴,江南的煙雨淡化了這些。風塵溶入了這山間的綠意,憔悴也消失于這煙云的溫柔。只是,某些還是留了下來,那聲聲過客的嘆息。這嘆息里雜著太多的感懷,道不清,說不明,卻走入眼中,沉在心底。
9、趙敏——綠楊堤畔問荷花:記得年時沽酒,那人家?
十里青山遠,潮平路帶沙。數聲啼鳥怨年華。又是凄涼時候,在天涯。
白露收殘月,清風散曉霞。綠楊堤畔問荷花:記得年時沽酒,那人家?
------仲殊《南柯子》
似乎同你最美的記憶全在飲酒時,似乎同你最苦的回憶亦在相似地。我的人生,魂牽夢縈的,只是和你共飲的小酒館。
何幸明月猶在,何幸醇香濃酒猶在,何幸伴人月夜共醉的人也在。
可是忘不了當時的天涯凄苦,忘不了那一刻的彷徨無助,忘不了胭脂淚,和酒吞,更忘不了她嫁衣刺目的紅。那么,再自己細數一遍昔時的悲哀。
那個時候,也相信有緣能再聚,可酒館的偶遇,卻更添了凄涼意。一向自信,卻也有患得患失的悲喜重重心境;一向堅強,卻也會別前圖醉,染盡離人淚。然后看著你,追著負氣而走新嫁娘,漸漸消失在窗外如洗的月色里。
奇怪直覺在那一刻的敏感,隱隱的以為最后的道別,如此匆匆。匆匆得來不及將過去的日子再細品一遍,倉促得還未道一聲珍重,訴一句再會。淚濕衣襟,再被三更的風露吹到心底的涼。楓葉荻花,月明江寒。守著空無一人的街巷,再留戀一會兒還殘存你氣息的酒館的空氣,然后離開小酒館,就此離開人世的紅塵紛擾。
可我最后,還是似乎的到,于是彼時苦楚的等待同今朝的寒露一起散盡,明朝的陽光,還是可以一起等到。
10、夏日,夜里,屋外雨聲漸小,淅淅淅瀝瀝夾雜著積水擊打雨篷的“咚咚”聲,這突然令我想起“殘荷雨聲”的詩句來,繼而想起那一池荷,一碧的綠云,綠云端裊裊舞動的紅紅白白的花,讓我心思不寧。我要踩一路朝陽,去赴晨荷之約。心念既動,人便興奮。于是,決定,去看荷。
上海夏日最熱的一天,我帶上妻兒踏上回鄉的路途,不為別的,就為我老宅后的那一畝方塘的荷。記得以前讀書《全宋詞》里所選,多是雨荷、風荷,曉荷極少。倒是記得《唐宋諸賢絕妙詞選》里有闕【南柯子】:“十里青山遠,潮平路帶沙。數聲啼鳥怨年華,又是凄涼時候在天涯!白露收殘月,清風散曉霞。綠楊堤畔問荷花:記得那年沽酒那人家?”,很是喜歡。
母親和囡囡正玩的開心,聽了我的來意,甚是高興,說明日必早早叫我。
夏日的清晨,霞光初顯,我和囡囡就被母親叫起。
一陣清風穿過田田的翠葉,吹涼微汗的肌膚,吹亂亭亭葉上未干的夜露,碎了晶瑩,碎了晶瑩里那抹猶殘的月華。而重重青蓋下,正百媚凌波,千嬌照水,清香隨風飄來。
囡囡城市長大,哪見過這,開心的喂食著荷池里的魚兒。周圍安靜得很,嬉笑聲蕩漾在荷池里。
此情此景,即便是人生凄涼,天涯跋涉,心疲神勞,也能尋幾分心靜,多幾絲回憶舊日美麗時光的會心微笑,盡管那笑容里隱約有著惆悵。可這景,這情,真的很美好,像是一副淡墨的中國畫,從疏筆淡墨里讀出幾分醇厚來。
11、在這個“白露收殘月,清風散曉霞”的季節里,有一點說不清楚的悲涼和落寞,如夕陽濺落在明鏡般的秋水中,粼粼波光,迅速洇開。借助日落黃昏的閑遐,三五老友約定俗成,每天要到公園的長廊短暫的聚首,讓一天抑郁的情緒排解一下,在“數聲啼鳥怨年華。又是凄涼時候,在天涯。”的氛圍中自我的沉醉。任落寞的情懷去演繹:“緣何邀月問天,想是平生知己少;只可把酒看花,懶開醉眼看人忙。”的蒼桑。
落葉牽著秋天的手,踏上了歸程。不經意間,飄零的背影,便將生命的走向指給我們看。本以為是我看穿了它,卻原來,它也看穿了我。它以我無法模仿的輕盈舞姿在我行走著的空間里旋舞,一片或許多片,歸去的隊伍如此龐大,無需任何悲憫。它似乎用耳語般的沙沙聲告訴我,它已放下了所有,翠綠的青春,連同對一棵樹專注的愛情,并因此變得輕盈。
我突然想起毛阿敏唱的那首:《綠葉對根的情意》。此時此刻,我多想拾撿秋天饋贈給我們的最后一片楓葉,又怕錯過了接踵而來的第一枚雪花。
端坐于秋月皎潔的公園里,每一枚落葉都是可以承載心情的書箋。當我沉入秋天的思緒里,想寫點什么的時候,我覺得秋天是一個尋覓太久的戀人,她走過春的青澀,走過夏的熱烈,在豐稔成熟中一步步向我們走來。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繁華落盡的荒涼里,采擷了一份高遠、曠達和輕靈的境界。
云水之外,秋天哲人一樣引領我們看夠了眼底的繁華和豐盈,又開啟一份空曠與荒涼給我們看。誰看透了風景誰便可以如她一樣清靜淡泊的歸去。
與秋同歸,落葉歸根。季節在超度中輪回,牽著秋的手,我們告別世俗的煩擾,坦然地走向白茫茫的冬天。
12、秋天是一支迷人的小夜曲,點點螢火,朦朧著一代代童話;唧唧紡織,催眠著一次次夢境;圓圓明月,感悟出人生品位之高潔。
然而,一百個人讀秋,卻會讀出一百個秋天來。你看,面對秋天,宋玉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而仲殊又是“數聲啼鳥怨年華,又是凄涼時候,在天涯。”同樣是深秋的楓樹林,戴叔倫看到的是“蕭蕭楓樹林”,而杜牧看到的是“霜葉紅于二月花”;
同樣為金秋明月,劉禹錫看到的是:“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蘇東坡想的是“明月明年何處看”,而李樸卻希望“長伴云衢千里明”;
同樣是晚秋的菊花,黃巢感覺它“滿城盡帶黃金甲”,而杜甫的感覺卻是“叢菊兩開他日淚”;同樣是秋雁南飛,李白見的是“長風萬里送秋雁”,而戴復古見的是“鴻雁悲鳴紅蓼風”。
同樣是秋日落葉,范仲淹是“碧云天,黃花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而王實甫筆下的崔鶯鶯卻是“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而梁得所卻是“唱個歌,唱個秋來歡樂歌,命運雖兇可奈何。”
面對同一秋景,人們或淚眼朦朧太息,或臨風舉杯高歌,皆因為人是有思想、有感情且各有別。人們在觀察欣賞秋天時,都在經歷著一場物隨情移的變化,為客觀的秋天染上一層具有他們鮮明個性的感情色彩。通過這一異化過程,他們便擁有了自己的秋天。所以游興正濃的杜牧和正在憑吊屈原的戴叔倫對楓林自然會有不同的感覺;憐民的李樸自然跟貶官的蘇軾也就有了不同的希望;造反起義的黃巢與有家難歸的杜甫對秋菊便有了不同的聯想;豪放的李白跟遭難的戴復古對秋雁也就有了不同的看法。
13、怕。怕灑滿心中的香氣被晨風吹散;怕千古江山風云流坐花醉月酒中愁;怕愛恨交錯之下人漸消瘦;怕數聲啼鳥怨年華,又是凄涼時候,在天涯;怕在人生長流里歲月蒼茫中自己竟失去了依戀;怕千秋萬古,鶯兒燕子俱黃土。一次次,出現在各個角落的這些總算還留有一絲希望。勉強維持的一點希望。
依然會想你。比如在凌晨三點站在窗臺前吹風的時候。我閉上眼,在空氣中努力的嗅。某些味道。某些讓我可以想起那場幸福的味道。某些讓我可以心顫的味道。某些讓我暈眩的味道。某些讓我窒息的味道。那些地方。竟遺留下那么多美好。恍然間掉在衣領上的淚。滑過手背。打在心上,竟是如許溫柔,如許彷徨。告訴我,什么是情不自禁。什么是身不由己。
依然在等待。只是已不知究竟在等待什么。究竟是在等你,還是在等自己。究竟是在等待某些傷害,還是等待下一個意外。這不重要親愛的。重要的是我很清楚,我不過在等待。
14、文字是佳友,與之會面,總會讓人體味出種種美好。秋雨落葉聲里,讀“數聲啼鳥怨年華,又是凄涼時候在天涯”時,是一種惆悵的美好;清風淡月之夜,讀“人散后,一彎新月天如水”時,是一種嫻靜的美好;群花繁茂的春日,讀“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時,是一種閑適的美好;冬天落雪時分,讀《暗香》、《疏影》、《逢雪宿芙蓉山》等詩詞,是一種清絕靜寂的美好。
15、時光飛逝,似水流年,但每天黎明時分太陽依舊會升起在地平線。每天早晨那像輕紗一樣的柔和光線仍然會投射在白楊樹上,看著斑駁的樹影,我想把關于你的記憶寫成一首很美的詩。而你美麗的身影將作為永恒的美好情節,留戀······
16、佛說: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于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7:56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