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關閱讀 |
![]()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譯文] 溶溶的月光灑落在庭院的梨花上,灑落在柳絮上;淡淡的微風吹拂著梨花,吹落了柳絮在池塘里。
[出典] 北宋 晏殊 《寓意》(一作《無題》)
注:
1、 《寓意》 晏殊
油壁香車不再逢,峽云無跡任西東。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幾日寂寥傷酒后,一番蕭瑟禁煙中。
魚書欲寄何由達,水遠山長處處同。
2、注釋:
寓意:寫詩寄托相思之意。
油壁香車:古代婦女所坐的車子,因車廂涂刷了油漆而得名。這里代指乘車的人。
峽云:巫山峽谷上的云彩。峽,巫峽。云,云雨一詞的偏稱。云雨,巫山神女的化身。自從宋玉的《高唐·神女賦》描寫朝則為云暮則為雨的神女與楚王歡會之事以后,云雨一詞就始而成為與人通情的美女的代稱,又進而變為男女交歡行為的代語。此句是說情人離去,難以追蹤,只好聽之任之。
溶溶:月光似水一般地流動。
淡淡:輕微的意思。
傷酒:飲酒過量導致身體不舒服。稱過度為傷,是唐宋時代的俗語。
蕭索:缺乏生機。禁煙:指寒食節禁煙火。在清明前一天或兩天禁舉煙火,人們都吃
冷食,名寒食。
魚書:指書信。魚指藏書信的函,以木版兩塊,刻成鯉魚形,將信夾在里面。
3、譯文1:
坐在油壁香車里的美麗女子再也見不到了,她就像峽上之云,行蹤不定。院落里,梨花沐浴在如水一般的月光之中;池塘邊,陣陣微風吹來,柳絮在空中飛舞。這幾天寂寞得很,喝多了酒傷了身體,又是寒食禁煙日,更感到眼前一片蕭索景象。我寫好一封信,想寄給她,但不知如何才能夠送到?你看水這般遠,山這般長,到處都是高山遠水阻隔,怎能送到此信!
譯文2:
伊人乘著油壁香車而去無緣再逢,就像那巫山行云來無影去時無跡。
小院里梨花正開朦朧的月色溶溶,池塘畔柳絮飛舞一陣陣淡淡微風。
愧天來寂寞無聊更加上病酒之后,一次次蕭索冷落又正值寒食節中。
本想寫封信寄去無法送到她的手,山高路遠彼此思念之情完全相同。
譯文3:
美人啊,你乘著馨香的油壁車一去難再逢,這柔情蜜意像無跡的巫山行云各自西東。我在月光如水的梨花院落,對月把你思慕,在輕風吹拂的柳絮池畔,懷念你的芳容。連日來離情使我寂寥惆悵常病酒,禁煙時節,我意緒蕭索,難把苦悶消除。啊,怎么才能寄去思念你的魚書雁信呢?關山阻,水迢迢,恐怕你和我一樣滿心愁。
譯文4:
隱身于油壁車的
馨香 你去了
載著我 思緒的深濃
象那 巫山的云霞
無跡可循 任意西東
又是清明三月的夜
沒有了你 仍舊的
梨花勝雪 月色溶溶
柳絮身輕 已
經不起 淡淡微風
傷春時節 只有酒
緩釋無邊的寂寞嗎
無關煙火 依然蕭索
卻是樽中常空
想起魚雁的殷勤
奈何 同是
水悠遠 山重重
何處寄你萍蹤
4、晏殊的生平見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和 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酈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5、此詩《寓意》,一作《無題》。無題,故隱其題;寓意,寄托其意。總之,一段幽怨難以明說,是一首含蓄有愛情詩。
首聯飄忽傳神。一開始出現的便是兩個瞬息變幻的特寫鏡頭:“油壁香車”轆轆而來,又驟然消逝;一片彩云剛剛出現而又倏忽散去。寫的都是物象,卻半隱半露,寄寓了一段愛情周折,揭示主旨。“油壁香車”是古代女子所坐的裝飾精美的輕便小車,指代女子。車是這樣的精美,則車中人的雍容妍麗,可以想見。然而這樣一位美人卻如巫山之云,來去無蹤,重逢難,怎不令人悵惘!“峽云”暗用楚襄王和巫山神女夢中相會的美麗傳說,渲染濃密的愛情氣氛。但“云雨巫山枉斷腸”畢竟是一場虛妄。前句寫人間,寫現實;后句寫天上,寫夢幻。首聯寫得興象玲瓏,清新流麗。
頷聯景中有情。“梨花院落”、“柳絮池塘”,描寫了一個華麗精致的庭院。宋葛立方說:“此自然有富貴氣。”反映出詩人的高貴身份。“溶溶月”、“淡淡風”,是詩人著意渲染的自然景象。這兩句互文見義:院子里、池塘邊,梨花和柳絮都沐浴在如水的月光之中。陣陣微風吹來,梨花搖曳,柳條輕拂,飛絮縈回,是一個意境清幽、情致纏綿的境界。大概是詩人相思入骨,一腔幽怨無處抒寫,又適值春暮,感時傷別,借景寄情;或是詩人觸景生情,面對春宵花月,情思悠悠,過去一段幽情再現。這里展現的似乎是實景,又仿佛是一個幻覺。詩人以神取景,神余象外。可謂“一著一字,盡得風流”。
頸聯“幾日寂寥傷酒后,一番蕭索禁煙中”,寫眼前苦況,欲遣不能。多少日子以來只憑酒杯解悶,由于飲得過量,形容憔悴,心境凄涼。“傷酒”兩字,詩人頹唐、沮喪的形象可見。目前又是寒食禁煙之際,更添蕭索之感。
末聯宕開一筆,由沒問自答作結,深化主題。詩人似乎想從悱惻的感傷中掙脫出來,探索寄書的途徑,去尋覓失去了的愛情。但問得深切,答得無情。“水遠山長處處同”一句,乃斬釘截鐵之語,如瓶落井,一去不回。原來擺在詩人面前的不是一般險阻,而是永遠沖不破的障礙。這兩句看似尋常平直,卻是全詩中決絕語,最為沉痛哀怨。“處處同”三字弦外有音,尋繹其意,乃人事阻隔,才處處有礙,無路可通。
晏殊被人稱為富貴閑人,然而他的詩在富貴氣中卻有纏綿悱惻的情致。
6、這是抒寫別后相思的戀情詩。
首聯追敘離別時的情景。伊人乘著油壁香車而去,從此也沒有機會重逢,因引起作者深深的懷念。
頷聯寓情於景,回憶當年花前月下的美好生活。
頸聯敘述自己目前寂寥蕭索的處境,揭示伊人離去之后的苦況。
尾聯表達對所戀之人的刻苦相思之情。“魚書欲寄何由達”照應“峽云無跡任東西”,因其行蹤不定,所以即使寫好書信也難以寄到她的手中,這是恨離怨別根源。
從詩意看,作者所懷念的很可能是一位浪跡天涯的歌女。此類題材在晏殊的詞中隨處可見,不過他這次沒有用長短句,而用一首律詩來表現,風格、風格、情調都與長短句相近,含婉深水,清新流麗,韻味濃郁。
7、這是一首表現愛情生活的詩,詩里寄托了作者愛情上的懷念和憂傷。作者以巫山神女暗喻自己所愛的人,對方可能是歌妓一流的人物。但作者的愛情是真誠的。首聯指出作者和那個女子離別之后,從此杳無音訊,再沒有重逢的機會,暗示雙方在愛情上都有不能自主的苦痛。二聯回憶起兩人在花前月下相聚的幸福時刻,雖只點出時間、地點,但卻融情于景,留給人以豐富的想象。三聯寫別后相思之苦,也苦于不能直接表達,而是通過感時傷懷,借酒澆愁加以抒發,意在言外。尾聯表示重逢無望,寄書無門,不僅有山川的阻隔,而且處處有人為的重重障礙,感情是含蓄的,但痛苦是深沉的。這說明在那個時代里,男女追求真實平等的愛情,是不可能的。全詩風格清新流暢,沒有一般愛情詩那種綺麗濃艷的色彩。
8、“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柔婉如水的月光,灑照在滿院開放的梨花上;淡淡的微風,輕輕地把柳絮吹落在池塘里。這兩句描繪出了一幅幽靜普天同慶的春宵月夜圖。詩人描寫了六種景物:梨花、院落、明月、柳絮、池塘、清風。這六種景物有機地組成了一幅生動的畫面,往昔一對戀人就是在這樣充滿詩情畫意的環境里談說悄悄話;如今景物依舊,人去院空,自然令主人公倍生相思懷念之情。
詩人之所寫,既是眼前的實景,也不妨看作想象的幻境,這“溶溶月”和“淡淡風”,這“梨花”和“柳絮”之中,都不免會滲透著詩人的主觀情緒和內心的幽怨,只是表達得很含蓄而已。詩句融情于景,景中含情,和諧自然,詩味濃郁。
9、月色溶溶,春風淡淡,梨花似雪,柳絮如院落里,池塘邊……吟詠梨花的詩句很多,“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是我最喜歡的句子。
![]() |
![]() |
![]() |
![]() |
河岸上氤氳著水氣,朦朧中隨風飄來的花瓣伴著波紋浮蕩,心情也隨之飄忽搖曳。循著花香尋找源頭,視野里浮現出堤岸上的十二座院落,綿延七里,盡現磅礴;各院落又獨辟溫馨情境,調制各式風格景觀,不失細節巧致。
清淺的水流,淡雅的花香,這是誰家院落?
沿七里堤岸,在花香陣陣中走進一家庭院。腳下水流清淺環繞,頭上梨花朵朵開放,偶爾一兩片潔白花瓣飄落手心。在高潔勝雪的梨花宅落中,突然感悟到“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千古韻意,一句詩言充滿了詩情畫意,也將水岸圍合人家的生活況味悉數傳遞!
“靜看梨花紛似雪,閑聆院落水霖鈴”,是“梨花淺水”院落真實寫照。院內有序地栽植梨樹,掩映出窗欞婆娑景象;輔以小巧水系景觀,旖旎出庭院粼粼華彩;花木扶疏水流依依,一動一靜間水木生輝,張馳院落景致。
“梨花淺水”,在清雅淡然中敘述著自身院落文化特色。滿樹的梨花,純潔中透露出高雅,梨花潔白顯示了主人的高尚情操,隱寓院落風氣;清淺的水系在地上環繞旖旎,昭示著安逸自在的悠然生活,也象征了庭院的溫馨與和美。院落主題在梨花與淺水中得到自然烘托,融融暖意在水流依依與花開花落間婉轉流淌,一直融進你我心中。
14、早在中學時代,從書上看到“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就醉心于它閑適優美的意境,公公正正地抄寫在筆記本上,細細的品讀了很久很久。但隨著歲月的風磨雨沫,以及由小女子到為人婦為人母這一系列的匆匆的兌變,自已竟是像脫了殼的蟬,總是小心翼翼的讓歲時殘光打磨著自已還有些許潮濕的羽翼,過分關注了自已的所得所失,變得日漸日俗起來,竟忘了自已身為何物?
一個風清云淡的夜晚,驀然抬頭,窗外月光如水,漾起霧一樣的露華。方才想起,又一個中秋節要到了。宛轉沉思,數不起到底自已虛度了多少個如此靜美的秋日了。又想起自已素喜秋高氣涼,又偏愛這月華如練的獨獨的秋夜,卻又在不知不覺中枉度了許多的如此詞約意遠的秋日,錯過了一輪又一輪了玉潤瓊含的月華,真是悵然若失了。再想起“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詩強說愁”的情懷,忽然覺得落落寞寞。
總喜歡秋日,便是被它沉穩靜美、詞約義遠、成熟內斂的豐美所折服。它除去了春之妖妍,夏之張揚,冬之冷漠,顯得獨有韻味,卻不示張揚,頗有大家風范。若用秋天比作女子,她便是那讓人品不透,愛之切,親近又可敬的少婦了。你可以想象,她胸前掛著五色成熟的果子,明明是含英咀華,卻笑而不答,因為她知道你想要什么,你不能要什么。
經歷了歲月的風風雨雨,才漸漸悟出什么是自已的,什么不是自已的,什么苦苦一生無所獲,什么是默默等待了自已前生的緣。有一個外國人說過:人最難能可貴的是在經歷了種種磨難以后,仍保持一顆孩童的摯誠之心。經歷了人生的悲歡離合之后,仍然憧憬著當年那種浪漫愛情童話的心,該是怎樣的一個童話呢?不知,是該慶幸?還是該提醒自已早日流俗了???
但是,真的,今晚看見月光,我依舊喜歡極了那句少女時代都玩味已久的“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真的,依舊,依舊。七夕
15、“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柳絮總是那樣如夢如詩,如歌如韻,婉約在唐宋詩詞的意境里。
從綠色生命里萌動的仙舞,稟賦大自然的靈性,帶著日月星辰的喝彩。薄翼輕揚,一陣陣,一群群,你從天而降,舞過我的身旁,思緒隨之翩躚,勾起了對往事的暢想。試想著如此溫暖的季節里,看你輕柔的曼舞,感覺我們似曾相識在夢里,在前世,在一切美好憧憬中的相逢。
從從容容,你躋身于這熱熱鬧鬧的舞臺,饒過紅的眩目,香的臺階,以雪花的姿態,唱著春尾的壓軸戲,舞出初夏的清涼。那自古至今飄飛的纖影,在千轉百回里,在寥寥的文字間,總是面帶微笑,款款飛來。你是這塵世里不媚世艷俗的仙子。
歲月總是如風,人生總是如夢。花落無語,飄零的昨日如同風中飛舞的柳絮,隨風而逝。柳絮飛,心也飛,飛成一川煙草,飛成滿城風絮。往事如歌,耳畔響起,想要忘記,卻又難以;往事如風,輕輕吹起,吹來了柳絮漫天際。
柳絮飄飄,飄過疊疊滄海,在我的心之湄,有行行綠柳讓你依偎。柳絮飄飄,飄過江南的幽幽清香,有煙雨朦朧做你背景。那輕柔的薄煙淡雨也似乎幻化成絲絲柳絮飄來。
16、“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又是一年春花迷人眼,又是一年柳絮飛舞時。每每置身于春花柳絮的日子里,就抑不住心的躁動,心隨春花而燦爛,情伴柳絮而飄飛。雪藏的心事悄悄地萌芽,情感的觸角蠢蠢欲動,不時地感觸著“春色雖微已堪惜,輕寒休近柳梢旁”的惜春佳句。春日時短,怎堪那春色空逝,辜負這稍縱即逝的美麗春光……
柳絮隨風飄舞,心境隨絮漂移,封閉一冬的思緒,頓時活躍了起來,“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所看的、所想的、所感的都是春的漣漪,時不時的熱血澎湃,面頰發燙,似乎渾身都是即將迸發的能量,只想著向春大聲地表白,將身心融入春的懷抱,釋放久抑的激情,抒發對春的深深眷戀。
柳絮兒飛舞,猶如純潔的雪兒,自由自在地漫天飄揚。我仿佛化作成柳絮之身,走出心的羈絆,飄舞于廣袤的天空。有一個夢常常縈繞在心際,那就是找尋一個不染凡塵的清靜所在,執子之手,或漫步于林蔭小道;或蕩舟于翠綠湖中;或徜徉于花叢竹林;或彳亍于曠野田間……恬淡簡潔得一如純潔的雪;又像自由的絮,無欲無求,敞開心扉,在春風中傾訴,在蛙鳴中呢喃,把身心交付給夢境,任由情感在夢中馳騁,任由春景在心中演繹……縱然恍若夢幻,卻偏偏留戀著虛無縹緲的境遇,縱然是夢,卻不愿去醒。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一場春雨,湮滅了飄舞的柳絮,卻澆不滅心頭的春意。乍暖還寒,清涼的風肆意掠過,吹得身子瑟瑟發寒,而春裝包裹著的那顆春心,依舊暖意溶溶。“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綠”,夜色闌珊中,觸摸那春衫內跳動的心,分明感覺得到春的韻律在翩翩起舞。這綠色的春意是生命的昭示,是希望的綠洲。又有誰能擋得住這春的腳步?又有誰能無視這生命的渴求呢?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柳絮飄搖,心存持恒,望斷山川時空,唯有心系夢幻。即使非人間只存在于夢中,為了這夢,也愿酣睡長眠。也許明年的柳絮飛揚時,一支艷麗的花會開放在我的墳前,冥冥之中,我會說:這花很香,也很甜……
17、晏殊《寓意詩》:“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蘇東坡有“枝上柳絮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詞句。唐元稹《生春》詩云:“何處春生早,春生柳眼中”張敬忠《邊詞》又日:“五原春色歸來遲,二月垂柳未掛絲”王之渙的《涼洲詞》卻說:“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道出了春與柳結緣。杜甫有詩:"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是柳條"。春來柳先知,柳是報春的信使。“東風勾起垂楊柳”的萬條綠絲,“湍湍亂撲行人面”的揚花飛絮,“無心插柳柳成行”。美麗而頑強的柳就成了春天的象征。柳樹為什么叫“柳”呢?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述柳樹根枝葉藥用價值的同時把柳樹的命名說得很風趣:“楊枝硬而揚起,故謂之楊,柳枝弱而垂流,故謂之柳 。” 這個說法有些道理? 民諺有“七九八九,河邊看柳”之說。柳樹為落葉喬木,我國栽培柳樹歷史悠久。《周禮》就有關于栽柳的記載, 《詩經》中有楊柳依依 。柳樹易于栽種,春季折枝插于河岸池邊便能成活,想起觀音菩薩手里的那枝楊柳枝,神齊無比,輕輕一揮,就能起死回生。菩薩為什么不用其他的植物,大概是取楊柳好活的寓意吧。我國大河南北到處是它的身影。柳樹枝條柔順細長,春風吹拂,微微飄揚,風光雅致,因此柳樹也是我國著名的風景樹,只要是有風景的地方幾乎都離不開柳樹的裝點。又是一年芳草綠,依然十里杏花紅,柳樹又吐出了嫩芽,在給人們養眼的同時,給人們帶來許多思考。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楊柳春風,一年好景,我們行走于清明的山水之間,清明的記憶如同一片美麗的風景:一些懷念構成古色古香的民俗,一些心情滋潤天長地久的回味,一些親情放飛至真至誠的人性,一些熱愛照耀永恒不滅的光芒.清明的根是參天楊柳的,清明的心是民風民俗的,清明的愛是八方鄉鄰的,清明的魂是中華民族的。其實清明是一片山水的世界,山的清秀,水的澄明——整個世界是一座人性的家園,整個世界是一處人情的天堂。清明是逝者的欣慰,清明是生者的責任,清明是天空的坦然,清明是來路的芬芳……愿清明之日天地同春,愿清明之日風和日麗,愿清明之日氣象萬千。
![]() |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0:29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