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譯文]  秋風吹拂,白云飛舞,草木枯黃,葉片飄落,雁鳥都飛回南方去了。

  [出典]  西漢  劉徹  《秋風辭》

  注:

  1、 《秋風辭》 劉徹

    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

    汎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

    簫鼓鳴兮發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

    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2、注釋:

     蘭、菊:比擬佳人。

     秀:草本植物開花叫“秀”。

     芳:花的香氣。芳:香氣。“蘭有秀”與“菊有芳”,是互文見義,蘭有秀也有芳,菊有芳也有秀。

     汎:浮。泛樓船,即“乘樓船”的意思。

     樓船:上面建造樓的大船。

     汾河:源出山西寧武縣管涔山,西南流縱貫全省,至萬榮縣西北入黃河。

     揚素波:激起白色波浪。

     棹:船槳。這里代指船。

     棹(zhào照)歌:劃船時唱的歌。 

     極:盡。


   3、譯文1:

     秋風又至啊白云飄飛,草木枯黃啊大雁飛往南方。蘭花多么秀麗啊菊花多么芬芳,想念逝去的佳人啊永不能忘。乘坐樓船啊暢游汾河,橫越中流啊激起白色波浪。吹蕭擊鼓啊唱著船歌,歡樂到了極限啊傷心事也就越多。任你再身強體壯榮華富貴啊又怎抵擋老的到來。

     譯文2:   

    秋風蕭瑟而起啊,朵朵白云飛揚,    草木搖落黃葉滿地啊,南回的雁在空中翱翔。

   蘭草透著秀麗啊,金菊放著芳香,    懷想心中的佳人啊,我日夜思念難忘。

   駕駛樓船溯流而上啊,再東渡汾河,  又沖過中流啊,激起白色而美麗的浪波。

   蕭鼓一齊奏響啊,引領船夫們用劃船號子唱和,那歡樂達到了極點啊,會萌生出哀情許多。

   少壯之年能有多少時候啊,老年將到,那時真會是無可奈何!


   4、 "功莫大于秦皇漢武",漢武帝劉徹生于公元前156年8月10日(農歷漢文帝后七年七月初七),公元前141年3月21日登基。劉徹的母親王娡進宮前曾嫁作金家婦,生有一女。劉徹的外祖母聽了算命的話,將她從金家帶走,進與皇太子劉啟,也就是后來的漢景帝。劉徹小名劉彘。劉徹4歲被冊立為膠東王,7歲時被冊立為太子,16歲登基,在位54年(公元前141年3月21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死于公元前87年3月29日(后元二年二月丁卯日(十四))。

  漢武帝開創了西漢王朝最鼎盛繁榮的時期,那一時期亦是中國封建王朝第一個發展高峰。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他也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偉大的皇帝之一。此外,漢武帝是中國第一個使用年號的皇帝。

  其在位期間,曾用年號有: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漢、太始、征和、后元。謚“孝武”,葬于茂陵。

  《漢書》評敘劉徹“雄才大略”,《謚法》說“威強睿德曰武”,就是說威嚴,堅強,明智,仁德叫武。在中國歷史書內,“秦皇漢武”經常互相銜接。今天我們看他的歷史,不能否定他是一個杰出而特殊的人物。他的功業,對中國歷史進程和后來西漢王朝的發展影響深遠。

  登基之初,漢武帝繼續父親生前推行的養生息民政策,進一步削弱諸侯的勢力,頒布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來推動諸侯分封諸子為侯,使諸侯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縮減。同時,他設立刺史,監察地方。加強中央集權,將冶鐵、煮鹽、釀酒等民間生意編成由中央管理,禁止諸侯國鑄錢,使得財政權集于中央。思想上,采用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為儒學在古中國的特殊地位鋪平了道路。當然,漢武帝時期,漢朝亦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揚儒學的同時,漢武帝亦采用法規和刑法來鞏固政府的權威和顯示皇權的地位。因此,漢學家認為這更應該是以儒為主以法為輔,內法外儒的一種體制,對廣大百姓宣揚儒道以示政府的懷柔,而對政府內部又施以嚴酷的刑法來約束大臣。

  經文景之治的休養生息等一系列的發展經濟與民生政策之后,西漢王朝的國力已蒸蒸日上。漢武帝在承襲這些政策同時,積極準備軍事力量的發展。

  繼位后,先平定南方閔越國的動亂。后開始著手以軍事手段代替帶有屈辱性質的和親政策來徹底解決北方的匈奴的威脅。派名將衛青、霍去病三次大規模出擊匈奴,收河套地區,奪取河西走廊,打通西域,封狼居胥,將當時漢朝的北部疆域從長城沿線推至陰山甚至更遠。

  在對匈奴的戰爭同時,采取和平手段和軍事手段使西域諸國臣服。喪失肥沃茂盛的漠南地區后,匈奴王庭遠遷漠北,從此一蹶不振,這就基本解決自西漢初期以來匈奴對中原的威脅,為后來把西域并入中國版圖奠定基礎。張騫出使西域,絲綢之路由此而始。

  春節始于太初改歷,漢武帝改正朔。   

    從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即位,到公元前87年去世,他一共作了54年皇帝。武帝一生在位期間,主要做了五件大事:

    一是打退了匈奴對中原的入侵,中華民族獲得了從南到北,從東到西的廣闊生存空間。

    二是變古創制,包括收相權、行察舉、削王國、改兵制、設刺史、統一貨幣、專管鹽鐵、立平準均輸等重大改革與創制,建立了一套系統完整而且體現著法家之“以法治國,不避親貴”的政治制度。這種法制傳統,成為此后二千年間中華帝國制度的基本范式。

    三是將儒學提升為國家宗教,建立了一套以國家為本位、適應政治統治的意識形態,從而掌控了主流輿論,并且為精英階層(士大夫)和社會樹立了人文理想以及價值標準。

    四是徹底廢除了西周宗法制的封建制度,建立了一套新的行政官僚制度、繼承制度和人才拔擢制度。

    五是設計制訂了目光遠大的外交戰略,并通過文治武功使漢帝國成為當時亞洲大陸的政治和經濟軸心。

    在中國歷史上,漢武帝是第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帝王。他的目光從16歲即位之初,就已經超越了長城屏障以內漢帝國的有限區域,而投向了廣闊的南海與西域。

    漢武帝是一位承前啟后而又開天辟地的真正偉大的君王。在他之前的歷史上,他所建樹的文治武功無人可及。他的風流倜儻超群絕倫。他的想象力和巧妙手法使政治斗爭成為藝術。他的權變和機謀令同時代的智者形同愚人。他胸懷寬廣,既有容人之量又有鑒人之明。

    他開創制度,樹立規模,推崇學術,酷愛文學才藝。他倡導以德立國,以法治國。平生知過而改,從善如流,為百代帝王樹立了楷模。

    在后來的魏武帝、唐太宗、明太祖、努爾哈赤、康熙皇帝的行藏中,多少似乎都可以看到漢武帝的影子。

    漢武帝具有超越歷史的雄才大略,是一位戰略和外交設計的奇才。這種天才使他能運籌帷幄而決勝萬里,處廟堂之上,而其武功成就,則足以使西方漢尼拔、亞歷山大、拿破侖等馳騁于疆場的將帥暗然失色。

    但是,漢武帝絕不是一個超俗絕世的圣者。他好色、驕傲、虛榮、自私、迷信、奢侈享受、行事偏執;普通人性所具有的一切弱點他幾乎都具有。但是,盡管如此,即使他不是作為一個君王,而僅僅是作為一個普通凡人,那么以其一生的心智和行為,他仍然應被認為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一個機智超群的智者,一個勇武剛毅的戰士,一個文采煥然的詩人,一個想象力浪漫奇異的藝術家,以及一個令無數妙女傷魂斷魄的蕩子,最壞又最好的情人。

    他不僅開創了制度,塑造了時代,他的業績和作為也深深地熔鑄進了我們這個民族的歷史與傳統中。漢民族之名,即來源于被他以銀河作為命名的一個年代——“天漢”。在他那個時代所開拓的疆土,從閩粵瓊崖直到川黔滇,從于闐阿爾泰到黑吉遼,勾勒了日后兩千年間中華帝國的基本輪廓。而這個帝國影響力所幅射的范圍,由咸海、蔥嶺、興都庫什山脈直到朝鮮半島;由貝加爾湖到印度支那,則擴展成了漢文化影響所覆蓋的一個大文化圈。

    偉人和天才是無法描畫的,是不可思議的,是難以用通常標準衡量的,也是無法用世俗尺度去衡量評估的。

    漢武帝的人生充滿矛盾。他愛民如子,同時殺人如麻。他用劍猶如用情,用情猶如用兵。在中國歷史上,不乏英雄、偉人、壯士、志士和圣者。但是,放置在任何人群中,他都會同樣地引人注目。你不可能不欽佩他,也不可能不畏懼他——這就是劉徹。(何新)


   5、《秋風辭》的制作年代不詳。《漢武帝故事》只說:“上(武帝)行幸河東,祠后土,顧視帝京,欣然中流,與群臣飲宴,上歡甚,乃自作《秋風辭》。”近人逯欽立推測,它可能作于元鼎四年(前113)秋。詩之開篇是兩句寫景:“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此刻,武帝正船行在黃河第二支流汾河(今山西中部)的清波之上。船頭,陣陣秋風拂面而來;仰望一碧萬里的藍天,朵朵自云正如白帆懸空、御風而飛。兩岸的樹木,雖已不復蓊郁蒼翠,但那紛紛飄墜的金黃落葉,無異為畫面抹上了一重斑爛的秋色。雁鳴陣陣,緩緩掠過檣桅高處,將一個大寫的“人”字排在云空……這就是武帝筆下的河上秋景。短短兩句,寫得流麗清遠、勝似畫圖!

  明人謝榛以為,《秋風辭》之起句,出于高祖劉邦的“大風起兮云飛揚”(《四溟詩話》)。僅從字面看,固然不錯;但兩者的境界和情韻,卻頗為異趣:“大風起兮云飛揚”,蒼莽遼闊,表現的是風云際會中崛起的雄主壯懷;“秋風起兮白云飛”,則清新明麗,蕩漾著中流泛舟、俯仰賞觀的歡情,聯系后句,其韻味似乎更接近于《九歌·湘夫人》的“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而武帝,大約也正從這相似的情境,聯想到了《湘夫人》“沅有茝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不禁脫口吟出了“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兩句。秋天是懷思的季節。雖然也有秋蘭含芳、金菊斗奇,但凋落的草木、飛雁的歸鳴,所勾起的畢竟更多是撩人的思情。武帝于把酒臨風之際,正生出了對心中“佳人”的悠悠懷思。這“佳人”究竟是誰?她應該就是那位“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的北方“佳人”李夫人吧?李夫人死于元狩年間,武帝思念不已,竟至于信少翁之說,夜致其形貌于宮,在隔帷佇望之中,唱出了“是邪?非邪?立而望之,翩何姍姍其來遲”的迷茫之歌。而今七、八年過去,武帝還是不能忘懷于她,終于在秋日白云之下,又牽念起這位隔世伊人了。這兩句化用《九歌》人神相殊之境,寫武帝對“佳人”的生死相望之思,確有魯迅先生所說那種“纏綿流麗”的韻致。


  “汎樓船兮濟汾河”三句,詩情復又一振,極寫武帝泛舟中流、君臣飲宴的歡樂景象。高大的樓船在汾河上鼓栧而進,當其在中流疾駛時,潺湲的綠水,頓時激起一派白波,沸揚四濺,飛灑而下。樓船上的君臣,大概已酒酣耳熱,不禁隨著欸乃的棹聲,放懷高歌起來。但既有萬乘之主武帝在場,群臣豈敢得意忘形?那么,這放懷高歌、旁若無人者,當然是武帝自己了。“簫鼓鳴兮發棹歌”一句,正是武帝“歡甚,乃自作《秋風辭》”而發為歌詠景象的生動寫照。此時站立在讀者眼前的,不再是懷想“佳人”的情種,而是逸興遄飛的雄主了。其蹣跚的步履、朦朧的醉態和叩舷而歌的自得之情,俱可于句中想見。
  但接著卻出現了“變徵之音”:“歡樂極兮衷情多”。武帝蒞臨天下、跨有四海,當此睥睨一世、俯仰天地之時,應該為漢帝國的空前鼎盛高興才是,為何卻發出了這樣的幽幽哀音?原來,武帝雖貴為天子,但在生老疾病這一點上,卻與庶民百姓并無不同。對疾病的恐懼和壽老生死的憂慮,正如盧克萊修所說,實在是“和人類并存,既不怕閃光的武器和戈矛,也一樣光臨王公們的心”;“只要瘋濕癥的痙攣一起,無論他大公或陛下都是枉然。”武帝當時已年近五十。在此之前,就曾為長生不死而訪仙事神,屢受方術之士的欺騙。而今,想到眼前的尊榮歡樂終竟有盡,與死亡為鄰的老年將很快降臨,心中怎能不被時時襲來的哀情所充塞?此詩于飲宴放歌的歡樂高潮,突而折為“歡樂極兮哀情多”的慨嘆,正表現了武帝心境的這一微妙變化。所以,它的收束也與前文兩兩相承的偶句不同,只有孤零零的獨行單句:“少壯幾時兮奈老何”!武帝那俯仰天地的氣概、飲宴高歌的歡情,至此終于為無可奈何的憂老之嘆所淹沒。唯有不解人意的滿船簫鼓之音,卻還久久在清波白云間回蕩……

  這就是武帝的名作《秋風辭》。它雖然是泛舟飲宴中的即興之作,思致偏一波三折、毫無直瀉無余之感:在清麗如畫的寫景中,輕輕撥動懷想“佳人”的思弦;于泛舟中流的歡樂飲宴,發為逸興遄飛的放懷“棹歌”;然后又急轉直下,化作年華不再的幽幽嘆息。將這位一代雄主的復雜情思,抒寫得曲折而又纏綿。《秋風辭》之所以能以清新流麗之辭,與蒼莽雄放的《大風歌》相敵并同垂百世,原因正在于此。


    6、西出咸陽,赴興平謁漢武帝茂陵。正是深秋時節,車窗外八百里秦川天宇遼闊;西北天旱少雨,河道大多干涸,田野禾草枯黃,風塵起舞處,景色寂寥蒼涼。西漢王朝綿綿二百余年,在長安城外留下了十一座帝陵。渭水的東南方有漢文帝灞陵和漢宣帝杜陵。渭河北邊的咸陽原上,九座皇陵一字排開,橫亙百里,氣勢恢弘;其中,漢高祖長陵、漢惠帝安陵、漢景帝陽陵、漢武帝茂陵、漢昭帝平陵最為著名,稱“漢五陵”。金代詩人趙秉文詩云:“渭水橋邊不見人,摩挲高冢臥麒麟。千秋萬古功名骨,化作咸陽原上塵。”

     遠眺茂陵巍峨,腦海里浮起漢武帝的“秋風辭”——“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簫鼓鳴兮發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數十年來聽慣了“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無論學者或草民皆如奉綸音。然古人贊漢武帝文采煥然,其辭賦成就在“長卿下、子云上”——與西漢文學家楊雄和司馬相如伯仲之間。他的“瓠子歌”、“天馬歌”、“悼李夫人賦”,皆“壯麗鴻奇”;尤是清遠流麗的“秋風辭”,一代天驕嘯歌中流,樂極悲來;魯迅先生稱之:“纏綿流麗,雖詞人不能過也。”


   7、今人最崇敬展翅天空的雄鷹,因為它能翱翔天宇,這和人們渴望大展鴻圖的心態相合,生活在一個弱肉強食的時代,誰也不希望自己做一只小雞,被老鷹吃掉。但是,那兇猛的鷹并不為古代文人所欣賞,因為它太絕情,太殘忍了,文人墨客最喜歡的鳥是大雁,因為這大雁有著濃濃的詩意,或者是深深的戀情,或者是渺遠的愁思,或者是意念中的希望。詩歌中有了它,總會多一層深遠或是深沉的意境。

    最早在詩經年代,大雁就已經成為詩歌中的一個特殊的意象,一個戀人的化身。“雝雝鳴雁,旭日始旦。士如歸妻,迨冰未泮。”《詩經?邶風?匏》中的這只鳴雁,便不是一只飛禽了,而是那期待出嫁的少女,她從夜晚等到天明,天天等月月等,就是等待著自己的情郎早些來迎娶自己,希望他別到了冰封江河的時候才來接迎親。《詩經?鄭風?女曰雞鳴》更有意思,將丈夫比作了野鴨子,將自己妻子比作了大雁:“女曰雞鳴,士曰昧旦。子興視夜,明星有爛。將翱將翔,戈鳧與雁。”女人騙丈夫說天亮了,丈夫說天還沒亮,妻子讓丈夫起身看外面,果然星星還掛在天上,于是乎二人像野鴨子和野鵝一樣相互嬉戲。《詩經》的確很樸實啊,而大雁也跟了《詩經》多了一層意義。

    后來的詩人仿佛受了詩經的影響,也都喜歡用大雁來寄托自己的戀情或者相思之意了。古時交通不發達,人們遠離家園,往往需要長途跋涉,而一旦離開了自己的親人,處身天涯海角,要想回去就多有不便了,這時候最需要的是那傳遞音訊的信使,可是信使也只能以快馬傳書,往往也需要至少一個月以上的時間,有的甚至要一年。文人畢竟是聰敏絕頂的人,便想到了以大雁南北遷徙來寄托那份濃濃的情義。“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唐朝詩人王灣在《次北固山下》中就是這樣來表達自己多洛陽親友的思念的,身處天涯,鄉書是很難盼到的,而自己所寫的家書也只能拜托那歸去洛陽的大雁傳遞了,希望大雁這一去能夠催促自己的親人趕緊給自己寫信,告知家中情形。他鄉為官的文士如此,在邊塞戍守邊防的將士又何嘗不如此呢?“邊城暮雨雁飛低,蘆筍初生漸欲齊。無數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張籍在《涼州詞》詞中寫到邊防將士眼見大雁低飛,便不由得想起家中妻兒來,這些將士們也許不如文士有想象力,不讓大雁傳書,還相信地上的坐騎,希望大漠駱駝或是來往的快馬能將自己的音訊馱與親人。這一種情腸范仲淹的《漁家傲》也寫到了:“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飛去衡陽的大雁何以不留戀塞下的奇異風景呢?也許是因為它要把這千障包圍的孤城中的男兒柔情,趕緊告訴那想念丈夫的少婦吧。只身在外的人想念家鄉的親友,家鄉的親友也會因為南來北往的大雁產生對離家的游子的思念。“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趙嘏《長安晚秋》)“雁孤飛,人獨坐,看卻一秋空過。”(馮延巳《更漏子》)那身處閨閣的思婦,原來也承受了難耐的寂寞,她們又何嘗不時時思念著自己遠在他鄉的丈夫呢?只是那空中的大雁,恐怕也很難理解到她們內心深處的那份繾綣的情思。

     南宋女詞人李清照最喜歡將自己的閨愁托付大雁,她作為一個別于他人的女性,在描繪內心情感上具有更加細膩的特點,而大雁在她的筆下也多了一絲纏綿溫柔。“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蝶戀花》)一個愛玩弄文墨的女性總免不了多愁善感,思念得多了,就想到寫家書互致問候,有了大雁這個“航空快遞”,即便相隔千山萬水,也就不算得遠了。大雁正因為可以作為信使,所以往往是那苦思中人的一種精神的寄托。“雪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一剪梅》)相思情深,沒有那冰雪的遠方寄來的書信,只要大雁歸來,明月朗照,心中也有一絲安慰。大雁是這樣一種戀情的互通者,但也因此常常惹出那孤獨者的憂愁。“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聲聲慢》)李清照作為女詞人,她對大雁的描寫,正好彌補了男詞人所寄寓的大雁的意義空缺,在她的詞中,大雁已經不僅僅是思鄉者的仆人,更是閨中婦人表達盼望丈夫歸來情思的知音。

    由于大雁在詩詞中有上述的特殊性功用,它也漸漸成了秋思秋愁的一個根源,它排陣秋空,啾啾低鳴的情形,往往將秋天賦予蒼涼之感。“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秋風辭》)大漢皇帝劉徹何等威風,但在看到秋風飛白云,草黃喚雁歸的景象時,也少不了發出聲聲長嘆。皇帝尚且生悲,文士又豈能不感慨?一向奔放豪邁的大詩人李白,眼見朋友離去,大雁橫空,也不由得飲酒狂嘯:“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即便沒有朋友離別,文人墨客置身寒江秋林,傍晚眼見大雁南去,也不禁要發出沉重的呻吟:“晚趁寒潮渡江去,滿林黃葉雁聲多。”(王士禎《江上》)王實甫《西廂記》中對崔鶯鶯送張生赴京趕考一節中的唱詞則借大雁南飛吟出了普通人的凄涼:“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

    雁飛南北,情思涌動,這似乎成了中國民族文化的一個情感定勢,除了《詩經》時代中有那樣一種形象的比喻以外,你再不會從后世文人對大雁的描寫中看到一絲歡快的情調。


    8、日月如梭,光陰似箭,轉瞬之間,又到“秋風起兮白云飛”的秋天。描繪秋色,抒寫秋感成了中國文學的一種傳統。金秋,吟誦品味這些詠秋詩,別有一番情趣。

  最早的悲秋文字大概是推戰國時宋玉的《九辨》了:“悲者,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這是一幅凜冽的悲秋圖。古人悲秋,常悲國家多戰亂,月圓人不圓。

  然而,同是古人詠秋,由于處境、心情、視角的不同,色調也不同,更多提喜秋、頌秋、漢代劉徹《秋山辭》寫得好:‘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這是漢武帝劉徹筆下的河上秋景。陣陣秋風拂面而來,朵朵白云似白帆懸空,御風而飛,金黃的落葉紛紛飄墜,雁鳴陣陣南飛,秋蘭含芳、金菊斗奇,好一派斑斕的秋色。晉代陶淵明《和郭主簿二首》:“和澤周三春,清涼素秋節。露凝無游氛,天高肅景澈。”詩人贊賞秋色清澈秀雅、燦爛奇絕,大有勝過春光之意。唐代王維《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山雨初霽,萬物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氣之清新,景色之美妙。皓月當空,青松如蓋,山泉清冽,淙淙流瀉于山石之上,猶如一條潔白無瑕的素練,在月光下閃閃發光,多么幽清明凈的秋景啊!劉禹錫《秋詞》:“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詩人贊秋氣詠秋色,以頌情操清白。景隨人移,色由情化,給人們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氣和素色,更喚醒人們為理想而奮斗的英雄氣概和高尚情操,獲得深刻的美感和樂趣。杜牧《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展現出一幅色彩斑斕、美麗動人的山林秋色圖,表明詩人對秋光的愛戀。宋代林逋《宿洞霄宮》:“秋山不可盡,秋思亦無垠。碧間流紅葉,青林點白云。”山大景色美,一路觀賞不盡,詩人秋思的欣快心情隨景而生,也隨景也變。用“碧”、“紅”、“青”、“白”四字,鋪開一幅秋景圖。秋山秋水,一片鮮艷。澗水在奔流,樹林有點染,一片生機。澗是丘色,卻流紅葉;樹是青色,卻映白云,秋色絢麗多彩。元代關漢卿《碧玉簫》:“秋景堪題,紅葉滿山溪;松徑偏宜,黃菊繞東籬。”展現了一幅秋山壯麗景色:正是金風玉露的季節,詩人游山,但見漫山遍野,楓葉流舟,層林盡染,裝如云錦彩霞,宛如熊熊紅火。這火紅的楓葉,比起那萬紫千紅的春色也毫不遜色。那蒼勁的青松,在草林搖落中顯得愈加挺拔蒼翠,金燦燦的菊花宛中團團黃金錦繡,盤繞菊園,繪出一幅絢麗多嬌的秋山圖。

  秋天的景色美不勝收,歷代詠秋詩篇不可勝計。今天我們贊美的秋天,不只是因為秋天美麗迷人,更重要的是,秋天不僅是播種的季節,而且是收獲的季節。


    9、一陣蕭瑟的秋風吹過,經不住侵襲的枯葉,緩緩落下。我撿起樹葉,秋天來了,今年的秋天不像“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那么的悲壯,也不像“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有愁吐不出。這個秋天,多了一點難以言語的憂傷。

  又到秋日落葉時,詩人們無限的傷感。陶淵明陶醉在櫚巷庭院的秋色中感慨著:“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劉徹在落寞的秋風中,揮灑悲傷的賦寫出“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體會著詞人們、詩人們的秋日之愁,一字一句中透露出的難以言語的悲傷,懷念著“去年天氣舊亭臺”的故人舊景。

  又到秋日落葉時,詩人們無限惆悵,譜寫著寂寞的篇章。

  又到秋日落葉時,農民的臉上撐起了皺紋,他們開心、盡情的收割著他們的成功,每年的秋日落葉之時,是他們最開心的時候,嘴角永遠保持著上揚。落葉的凋零不會影響到他們的快樂,秋風的涼意帶不走他們的喜悅,秋天的愁心動搖不了豐收給他們帶來的興奮。

  又是秋日落葉時,農民們無限歡喜,享受著秋日帶來的豐收。

  又到秋日落葉時,候鳥開始整裝待發,準備去溫暖的南方過冬,它們踏著秋風的節奏,列隊整齊的飛翔。一路上,彼此互幫互助,落下的候鳥加緊速度追上整個集體,因為它知道集體的重要性。每個秋日,他們都感受著友誼和集體帶來的溫暖。

  又是秋日落葉時,候鳥們精神抖擻,準備去挑戰秋風的叛逆,等待著秋風后的溫暖。

  又到秋日落葉時,我的臉上沒有了以往的光彩,期中考試結束了,今年的秋天,我毫無收獲。去年的秋天,我收獲著考試給我帶來的滿足與喜悅,落葉在眼中似翩翩蝴蝶婀娜多姿,那么的唯美。又是秋日落葉時,落葉卻不再翩翩起舞,而是悲涼的落下,那么的凄涼。春天播撒下的希望,如今變成了失望,秋風襲過,冷意孜孜,失落和著秋風的低吼奏響在耳旁。農民們樸實的笑容此刻那么的刺眼,詩人們的惆悵此刻那么的貼近。

  又是秋日落葉時,我無限失望,無奈的接受著失敗的嘲諷。

  但,我要在這個秋日落葉之時,播下希望,在冬日絮雪之時付出努力,在春日綿雨之時澆水,在夏日烈陽之時除雜草,讓它茁壯成長。下一個秋日落葉時,不但是農民豐收之時,也將是我收獲成功之時。
      
  又到秋日落葉時,詩人們醉了,愁了。
      
  農民們,豐收了,歡喜了。
      
  我,播種了,奮斗了。
      
  等待著又到秋日落葉時……


    10、夜是如此的寂靜,寂靜中又帶了點兒熱烈,使秋聲的喧囂在樹梢達到了高潮。月的光茫迷離閃爍而無依無附,營造出一種氤氳的氣息,不期然地便想起了秦觀的那一首《踏莎行》里的詞句:霧失樓臺,月迷津渡。一個“迷”字便函攝住了月光的那種朦朧與迷離的氣息,在這樣的時候許多模模糊糊的往事便在朦朦朧朧之中,走進了你的心間。

    秋后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陽還沒有出,只剩下一片烏藍的天;除了夜游的東西,什么都睡著。

    秋天的早晨帶著落葉的聲音來了,像露珠一樣新鮮。天空發出柔和的光輝,澄清又縹緲,使人想聽見一陣高飛的云雀的歌唱,正如望著碧海想著見一片白帆。

     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其實有許多事是你不用去想它,它永遠在那里的,好似多少年前的一輪明月,它總是在你的心里懸掛著。月的光茫遮遮掩掩,影影綽綽,寧靜而悠遠。進入月光便仿佛進入一種朦朧的夢境,而且你縱然知道它只是一個夢境,也讓你就那樣的想投入而不愿醒來。


    11、一葉落而知天下秋。

    夏末,荷花疏懶地進入夢鄉,花田間似乎不再蝶影紛飛。一片枯黃的葉子無奈的隨風而落,是的,秋天還是來了。

    事物總是兩極化,興奮活躍的夏天過后必然是悲情千古的秋,并如千年冰封般永恒不變。而我們,也只能望葉哀嘆。

    秋天是傷,是歲月的割痕。百花爭艷、百鳥爭鳴在秋天的壓抑下躲躲藏藏;滄桑百年的枯枝上淚跡漫漫;已入暮年的老者唯有搖曳著蒲扇輕點茶幾,回憶著年少的癡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亦是木,亦會經歷葉落的殘年,經歷秋風的無情壓迫,亦會心懷恐懼地面對嚴寒冬季。然,我們,是否如同隨風飄曳的枯葉順水長流?是否延續千古的惆悵?我不能作出回答,因為路在自己腳下。

     逢秋悲寂寥。在晉江,春天不暖,夏天不熱,冬天不寒。但是秋天卻一如既往的令人傷感,空中的氣息麻痹著每個人的思緒,天氣蕭索而令人不悅。獨自漫步期間,帶來的是令人徹骨的寒意,這種時候并不冷,是自己的心冷了。

     “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豪情千丈的漢武大帝亦有感于斯。而最負深情的柳三變卻是“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摟”。縱橫古今,秋天的傷悲淹沒了豪情亦掩蓋了深情,為之換上了迷惘的外衣。

     一葉知秋,陶潛“櫚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早已詮釋。但葉落悲秋卻已持續萬年,這份傷感,是否還會一如既往的蔓延呢?

     其實,人自多愁善感。聞秋之際,借景宣泄不也是一種真情的流露,自然而悲或許是秋天能給人的一種別樣的享受,我們大可將一年的傷苦盡數拋棄。

     這也是一種美,一種感傷的美。葉的飄落不會停止,我們也不會因悲秋而遺世……


    12、“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天藍的有些高遠了,白云的心事也有些淡了,落葉,終于在這個季節里當上了主角,添上了幾筆濃厚的色彩。

    一個人在郊外漫步,滿眼果紅菊黃,腳下踩著滿地斑駁的落葉,軟軟的,像踩著地毯的感覺。其實比踩在地毯上感覺更好,還有地毯上沒有的沙沙聲。伸手拾起一片,不知道是從哪棵樹上飄下來的,橢圓形的葉子。枯干的手感,黃褐色,黃得有點接近灰白色。葉子的邊緣都向中間有點卷了。只有葉脈還是那么倔強的縱來橫去,告訴我這是一片樹葉,也曾經有過綠得滴翠的青春。

    它就這么瑟瑟的在我手心里躺著,我喜歡這份緘默。微微的顫抖,好像知道我的手心不是它的歸宿。將手稍稍傾斜,順著秋風,像一只黃褐色的蝴蝶,抖一抖翅膀,以一種歡快的姿態,飄悠悠,飄悠悠,撲向我腳下的土地。

    落地的那一瞬,還不忘顫動幾下,也許是為了和伙伴們挨得更近,抑或是要向他們講述方才短暫的一段旅程吧。

    那一年去岳麓山,正是漫山紅葉的時候。“萬山紅遍,層林盡染”。岳麓山的楓樹很多,陽光下的岳麓山,色彩斑斕。就像一堆堆暖色調的顏料不慎被打翻了,潑在了這山上似的。“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二月的花,哪有這經霜的楓葉來得熱烈?偶爾可以見到幾棵銀杏樹,黃了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一簇簇的,在枝頭招搖著。

    走在林間,地上也有不少的楓葉,很大氣的紅,落在深綠色的苔蘚上,強烈的對比,美得讓人側目,不敢長時間的注視。離開的時候已是夕陽西下,戀戀不舍的回頭,落日的余暉灑在山上,又有了幾分柔美。一陣風起,紛紛揚揚,好像千萬只美麗的彩蝶,翩翩起舞的一個個精靈,輕盈而婆娑的曼妙身姿,在半空中舞動。

    心中不禁有些不忍。落葉啊落葉,即將耗盡的青春,沒有悲傷,最后也不忘給秋日留下一片絢麗,供人觀賞。

    葉的一生是短暫的。一年四季,還有一個冬季是不屬于它們的。春天的葉,綠色代表著新生,一出世就博得很多人的贊美,贊美它們的可愛。夏季的葉子郁郁蔥蔥,蓬勃的姿態,頂著炎炎烈日,留下一片片綠蔭。秋天到了,它們也完成了它們的使命,枯了,離開枝頭,完結它們的一生。多少文人墨客面對蕭蕭落木,無限感傷。“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歐陽修的千古絕唱,做了多愁善感的代表。

    人們對葉也是不公平的,太多人贊美花朵的美麗,也有人贊美果實的豐碩,而葉子,只是紅花的陪襯罷了。特別是漫天飛起的落葉,只讓人感懷生命的易逝和秋天的蕭殺。

    經歷了春的生機,夏的蓬勃,到了秋季,離開枝頭,它們也不介意,只為了一個念頭——保護根,生命的源泉。

    季節的更替,如果它們還留連枝頭,勢必消耗過多的養分。所以它們毫不留戀,坦蕩的讓秋風捧著它們回歸大地。不曾哀傷自己生命的短促,安詳的落下,融入泥土,化為養料,喂養樹根。孕育來年春的希望,再一次的生機勃勃。也有在枝頭孤單盤旋的,它不是舍不得離去,也不是憂慮自己的命運,只是在尋覓自己的歸宿,找一個合適的落地之處。落葉的燦爛并沒有隨著秋風結束,而是帶著殷實的希望奔赴下一個春天。每一個春天里,每一個枝頭的綠芽里,一定看得見落葉隱隱的微笑。

    生命的輪回,一次生命旅程的結束,即是下一次旅程的開始。為了來年的花紅葉綠和累累碩果,落葉放棄了自己的生命。落葉不是無情物。落葉的飄落,不是無情,而是對根的深深情意。如果舍不得犧牲,逃避迎面而來的苦難,這世間也會少一道風景。很難想象沒有了樹,我們的世界會是什么樣子。

    這一舍一得,也是大自然的生存智慧吧,正是有了這局部的舍,才有了整體的得。


   13、南國的秋,少了些蕭瑟與頹廢,樹葉依舊郁郁蔥蔥,陽光依舊熱烈。冷氣依舊開著,短袖衣裙依舊著于身。街邊的花仿佛更加繁茂,讓我有季節混亂感,是春還是秋?

    一個收獲的季節,我收獲到了什么?清晨,一枚落葉就那樣落在我的腳邊,沒有聲息,帶著某種無奈與不舍。

     安靜的躺著,微風掠過它的身,陽光直射,紅的耀眼。我見到的第一枚落葉,是紅的。一陣風來,它歡快的打了幾個滾,很高興的樣子,又好像在蕩秋千,像個孩子一般,累了又重新歇息著。也許它在等著下一波的風,將它吹向更遠的地方……

     傳來一陣桂花的清香,于是想起這是初戀的味道。也是那個深秋,到處彌漫著桂香。所有的甜蜜在此間綻放。桂枝折斷,也折斷了傷,那些久沉于心底的往事。

      “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這淡泊平靜的秋色,這溫柔多情的秋韻,沒有太多喧囂的浮躁,一切歸于寧靜。 - 夜間,天空撒下一片銀紗,將寂寞的人們緊緊包裹在馨香的懷,守候黎明,守候清風。大風起,漫天飛舞的葉刻出時光輪回的軌跡,一份灑脫,一份孤傲。-晚霞映紅了半邊天,襯著紅葉和清澈的涼意,道不盡的凄楚之美,于心常記,時時感動。淡淡的憂傷是不可少的。指間流淌著春天的和風,夏天的細雨,穿越那個靜寂孤獨的夜,得到的,失去了,感動的,離去了。

     空氣中漂浮著溫怡的因子,深呼吸,展開雙臂,心飛揚。秋天是含蓄的,一份沉甸甸的永恒定格在金黃的稻田,不張揚。突然想高歌一曲,迎著陽光的方向。秋水盈盈,凝聚了牽掛與感傷。

     撥開一寸年華,滿懷心事的人,心朝大海,聆聽天籟之音,于是,來來往往間就有了心碎之感。

     尋覓過,等待過,守候過,沒有果的秋,格外痛。渴望沿著花香一直走下去,永不停止。

    直到有一天,轉彎遇見你。


   14、海南的秋:秋天,歷來是文人墨客抒發感慨較多的季節! 在北方有“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的景象。但在海南卻截然不同:“秋風起兮綠盎然,草木青翠兮大雁來”。海南的秋天,綠葉依然是綠的,而且還綠得那樣厚重、那樣壯實。天氣雖然涼了些,但沒有太大的變化。看不到像北方那樣的蕭瑟:到處落葉紛飛、滿目凄然。

  綠色,是海南一年四季的基調。綠的韻味是不變的,變的只是繁花和果實。雖然,綠色的葉子也會老去、落掉,但它在落下之前(到最后一刻)仍然還是綠的。所以,在海南,綠色的葉子從生到死,并沒有引起人們太多的注意。不像在北方:秋來了,突然蕭瑟、寂寥、悲涼、冷清,讓人觸景生情,感傷物華的消逝。海南的一年四季,春意盎然,時間長了,使人產生一種物極必反的麻木。故而,時令的變化,沒有在人們內心產生太大的漣漪。因此,在海南也沒有產生偉大的詩人。

  初來海南的人,或許會被滿地的綠色所傾倒,但時間一長了,就會司空見慣、習以為常。四季的變化,沒有太明顯的物候現象,不會讓人產生太多的感觸。這并不是、在海南的人,缺少情感,對自然界沒有反應。恰恰相反,海南進入秋天以后,才是最讓人愉悅和興奮的時光。海南不會有人感傷秋天的變化,只會埋怨;秋天不涼、時光太短、太不夠冷,讓一些好打扮的人們,無法全部展示自己隨著季節變換的穿著。甚至到了冬季,才會有那么幾天較冷的日子,才讓人們盡情包裝自己。但是,于自然界來說,這一點點較冷的天氣,對海南的綠葉,仍然沒有太大的損害,綠葉依然還是綠的。秋天的海南,只不過是熱的延續。


    15、長安的秋:長安的秋,在初冬才緩緩而來。樹上的葉子,隨著風起,炫舞飄落。在冬天這個開始落葉的季節,很難不讓我把它稱作秋風落葉。不管是秋還是冬,我是決不會將秋風落葉分開的。

    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兩千年前,漢武帝巡游而作此辭。那時正值秋風落葉。時光變遷,當日的長安已改旗易幟為西安了,但我還是習慣將她稱作長安。

    長安的街上,雖然現代建筑填滿了視野,但我的心靈仍能看見長安當年的恢弘古樸、繁華璀璨。長安的歷史、長安的文化、長安的靈魂豈是幾頓鋼鐵、幾頓水泥所能禁錮的。如今,長安的繁華更讓人炫目,但是再也沒有詩人筆下的豪逸古樸了。當時的長安,繁華的不是霓虹閃閃的視覺沖擊,而是一種心靈的、精神的、靈魂的震撼。這豈是西安所能比及的。賈平凹說西京是“廢都”。我不同意,要說政權都城之易而稱“廢都”,大抵其意。但是要以中國文化的精神、靈魂來說,“西京”永遠不是“廢都”。中國的靈魂氣質長安于此,是不可稱為“廢都”的。

    抬眼望去,不見高樓大廈,只見街道兩旁,無邊落木蕭蕭而無情最是臺城柳,勾起我對長安歷史的遠思。秦始皇策馬揮鞭,一統六國,中國盛世由此在長安崛起,長安永遠嵌在了世界歷史之中。但是此后,長安漸漸成了“廢都”。可對于文人墨客來說,長安永遠是“長安”的,在他們心中、筆下都就是長安,什么地放都無法取代長安在他們心中的位置。然而歷史是無情的,長安往昔的輝煌猶如落葉一般,經過了繁花似錦,最終落去。我寧愿這不是歷史的選擇。

   我無法想象,在斗轉星移之后,秋天對長安來說已經陌生了。秋,只在冬夏的夾縫中生存著,它不再成為一個完整的季節。現今,已經鮮有秋高氣爽、云淡天高的秋季了。就連落葉的權利也被冬給奪取。不過秋風沒有走,它像一把精致的梳子,隱藏在冬天里,悄悄地、小心地把一片片葉子從樹上擼下來。看到這些,我尚能安慰自己,秋天還沒走遠。

   提到長安,人們自然會想到它——關中八景之一的灞橋垂柳。“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一句句詩詞信手拈來,長安文化是不可缺少柳樹的。但是,長安的梧桐樹又豈是可以缺少的。恐怕,知道長安巷滿梧桐的人就不見得多了。一句“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便敵過萬條垂柳。在長安的大街小巷,幾乎是滿眼滿眼的梧桐樹。一棵棵筆直地挺著,像士兵舉起的手臂,干莖稀疏分明,不突兀、不混亂。手掌一樣的梧桐葉群從高高的枝頭跌下,飄散著落在地上。他們像天使一樣護著大地,護著長安,護著長安靈魂永不滅。這是感人的一幕。我不禁想到,有位俄國詩人說過,莫斯科的街心花園里,每到秋天都會掛出一塊木牌,上面寫道:小心落葉

    每當我看到落葉,我都會想起“小心落葉”這句話。落葉也是有生命的。所以,當我看到馬路上的落葉被掃帚無情地刷聚起來,并且焚燒的時候,我的心會隱隱作痛。縷縷青煙,隨著嗶嗶啵啵的聲音,緩緩而起,猶如輕紗一般,籠著大地,籠著長安。萬葉千聲皆是恨,可我又能怎樣,只能噙著淚,默默走過。就連公園小道上的落葉都難逃這樣的厄運啊!

    落葉歸根,似乎成了遙遠的夢。

    秋風吹渭水,葉落滿長安。這是歷史的假象,還是現實的奢望?長安的氣象,就只剩下這片片的落葉了。


    16、印象中的秋天,陽光給人的感覺總是那么的柔和與嫵媚,秋風給人的感受又是那么的爽快和愜意。吵人的蟬聲被秋風吹散了,代替它的是晚間階下石板縫里蟋蟀的聲聲嘶鳴。繁茂的綠葉被秋陽染黃了,承接它的是遍山遍野中的色彩斑斕、果實累累。

    “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四時輪回,季節轉換,秋天就是這么實在,在人們的不知不覺中,就這么從從容容地來了身邊。比起悶熱難奈的酷夏,不能不說是大自然賜給人們的厚禮。秋天是公允的,不管我們是順暢得意還是艱難貧賤,不管我們是安怡在家還是飄流在外,這一切都與秋天本身無關。它的職責與本份,就是要送給我們一份成熟與收獲、清爽與輕松。此刻的你,抑或是失意憂傷的,抑或是疲憊寂寞的。
    不免嘆惜,所有的一切都被秋天的風吹醒時,只有心痛到再也找不到你的影子,在這秋風蕭瑟的季節,那些足以撼動心靈的音樂,陪伴著我,知我喜樂與悲秋。此時,依然感謝有相知的樂曲,慢慢的流淌每一位樂符,把此時,彼時的心情都融進它們的感情世界,在秋天竊竊私語,如你隨行,輾轉歲月,不離不棄。 喜歡走過春天的萌芽、夏天的葳蕤,滿枝的綠葉捧出天地間不可缺少的綠蔭與清涼;走向秋天的離別、冬天的回歸,一樹秋色將生命的淡泊與寧靜演繹成優美的旋律。

 
    17、“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秋天是一個多愁善感的季節,秋風秋雨愁煞人,吹不透的秋風,吹不透的憂愁。無論是秋天里的陽光明媚,還是秋日里的細雨綿綿,總能勾起我的回憶和遐想。

在一個秋日的午后,陽光和詢,秋風徐徐。遠離了喧囂的人群,卸下了工作的煩瑣,一個人獨自走在秋日的陽光里,向大自然的方向信步漫游。無所目的,忘掉自我,忘了一切,敞開思緒的閘門,放飛思緒隨秋風一起慢慢飄飛。

漫步在山間小路上,兩旁的樹葉被秋風吹得翩翩起舞,翻出秋的顏色。有一片樹葉經不住秋風的吹拂,飄飄蕩蕩地落了下來,飄在我身上,落在我腳邊,結束了她短暫的旅程。而樹上的葉子被風吹得嘩嘩作響,象是在奏響一曲生命的樂章,以此來歡送一葉生命的歸宿。是啊!人的生命就象這飄落的秋葉一樣,經歷了風風雨雨,一季繁華,也展現了自己亮麗的青春,最后還不是落葉歸根,化作一撮塵土、一縷青煙。從此,世界再無這片樹葉,再也看不到她舞動青春,張顯個性。唯一的——是新生命的開始,繼續他的舞姿,為大自然的和諧延續香火。

登高而望遠,藍天悠悠白云飛,草枯石現蟲鳥肥。靜坐在山頂凸石之上遠眺:山下的田野里一片澄黃,聯合收割機在稻田里來回穿梭著。再遠處的小山腳下,一排排紅墻綠瓦的小洋樓在陽光的襯托下,泛出一點點耀眼的光芒。陣陣炊煙裊裊升起,隨風一起向上飄去,給小山圍上了一條白色的紗巾。夕陽西下,天邊最后一朵白云也被鑲上了一道金邊,趕緊讓思緒踏上這朵白云,讓秋風作漿,把我的思緒帶回家鄉。不知老家的谷子是否黃了?那夕陽下的阿黃是否還跟在白發母親的身后,向著路口張望?年前掛的春聯是否被秋風剝落,或被秋風吹卷起一角,在風中搖曳?……

華燈已初上,下得山來,山下霓紅閃爍。遠離家鄉的人啊,正匆匆忙忙地趕回屬于自己的臨時小屋。

我把這一日之秋寫進書里,寫進夢里,寫進我的思緒里,因為我屬于秋天!


18、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俯坐窗前,摒除雜念,只聽,聽秋風拂過窗前,狂野,桀驁,風卷殘葉,每一聲都猶如利箭般,穿過樹枝,為寂靜的夜留下了一道道痕跡,凄美而熱烈;葉,身披紅裝,傲然挺立,隨著風的節奏舞動,那紅色的身影如火般灼傷了眼;落花,最后的嘆息,蒼白無力的在這夜里黯然謝幕;流水,仿佛一夜蒼老了許多,皺紋帶來了歲月的痕跡。半晌,風停,葉落,花殘,水止,一切又歸于平靜。

 

19、天高云淡,風已漸爽,秋在不經意間悄然來臨。

我是在院子里一棵火炬樹上發現秋的眉目的。她掛在一丫枝條上,將幾片嫣紅的葉子在微風中輕擺招搖,朝著我媚媚地笑。陽光下,那紅葉顯得分外通透,更加眉目傳神,也愈加嬌柔嫵媚、撩人心魄。

多年來,一直在秋景中尋覓,在秋聲中感嘆,在秋意中沉醉。尋覓秋色的旖旎多彩,感嘆歲月的蹉跎與無奈,沉醉于秋的恬淡靜美。如今,站在秋娘的樹下,我抬首問秋。

秋是什么?我問那五色斑斕的遠山。群山搖動著多彩的樹,吟詠著唐·王昌齡的詩句:“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李白的“秋色無遠近,出門盡寒山。”宋·范仲淹的詞“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還有南宋·陸游的“雨侵壞甃新苔綠,秋入橫林數葉紅。”秋是自然界各色成熟的集合,是豐富多彩、卻又令人感慨萬千的不盡秋色。

秋是什么?我問漣波清瑩的近水。那溪水載著落葉,瘦弱著一河身形,在輕輕吟唱:“蟋蟀獨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聲多。”“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秋蟲唧唧,蛙聲輕鳴。我知道,那是帶著多少憐香惜玉的哀怨和暗自傷離的秋之聲啊。

秋是什么?我側目問那從西北刮來的清風。秋風甩動長袖,邊舞邊唱:“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漫漫秋夜長,烈烈北風涼。”他是在說,秋便是讓世界變得涼爽卻逐漸凄冷的長風吧?

秋是什么?我昂首問那天上冰冷的月。月光像一紙讀不懂的天書飄落大地,上面寫著;“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蕩。”“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風。”秋,竟是那天上人間冰冷的寒月。

秋是什么,我問自己。“月華如練,人卻千里。”“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秋是思鄉思人的情緒;“凄清臨晚景,疎索望寒階。”“艱難苦恨寒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秋是人至晚年,對人生的慨嘆,是歲月的殘破,孤雁的落寞與向晚的幾絲無奈。 

秋,的確容易引起人們的傷感:“紛紛墜葉飄香徹,夜寂靜,寒聲碎。”“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真是讓人閱來愁緒滿腸,聽得心生落寞。

然而,秋畢竟是從四季中沉淀下來的思考,是四季的濃縮和張揚,是一年中最燦爛耀眼的那道風景。她沒有春的萌動,卻有春不滅的留痕,有那暗香隱隱浮動,嫩絕但不乏秋暉;他沒有夏的繁茂,卻有夏延展的雍容華麗,有那冷艷的嫵媚與動人,綠瘦但不乏艷肥;她沒有冬的冰封雪裹,卻有銀霜輕染,有那寧靜如禪的氣韻神定,蕭瑟但不乏況味。凝露結霜的大地,讓我們的頭腦更加冷靜清醒;紅黃飄飛的落葉,增添了流動的韻律之美;稀疏的樹木枝柯,開闊了我們渴望深遠的視野;那黃橙橙的稻菽、紅澄澄的果實和寫滿情感的紙背,讓我們充滿了豐收的喜悅。秋,是一個成熟的季節,站立成這世界和人生的從容與淡定。

20、一片樹葉隨風飄落在我的肩上,忙碌的我才發現時秋季已悄然而至,關中灌區的農田到處是成熟玉米和棉花。到處一派忙碌的景象。

“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漢·劉徹《秋風辭》里的秋季的描寫,我天生地就喜歡秋季。也許是曾經的童年和父母在勞動中感受生活的原因,在幼小的心靈里,就對秋季產生了深深的感恩。也深深的懂得一份勞動就有一分收獲,用汗水還來得果實的多么的甘甜啊!在勞動中我清晰地認識到只有好好學習才能改變命運。能跳出農門是秋給我帶來的動力。

  記不清兒時在故鄉山道上,我們一家人來回的奔走,為了搶在大凍前收回地里的糧食,我們一家人和時間賽跑。每每忙到夜黑。只有秋季給我的記憶最深刻。果實落地的成熟穩健打動了我。每當我置身于大山的懷抱,秋風陣陣,金色的谷浪翻卷著,把山野的秋涼都翻到我的心上時,我沉醉其中而不能自拔。是的,我深愛著秋季。仰望藍天白云,秋天是那樣的曠遠閑逸。仰望那一行啾啾高叫著的南飛大雁,在藍天上書寫著行書,像一首小詩,是悲離別的哀怨,還是在嘆時光如水?我現在明白了。

秋是殘忍的,他無情剝奪了葉片青翠的衣裙和蓬勃的生命力,任它們吹落枝頭,碾作塵泥。可它們知否,他又是理性的,秋是帶著悲傷的心情,完成大自然賦予它的使命為生命新的交替奏響序曲,你沒看到那飛舞的金葉跳著華麗優雅的舞蹈?那是秋送給它們的最后禮物。

在這個物欲橫流,名利喧囂塵上的時代,我們都忙得沒時間去欣賞他的深度。我覺得在四季奔流的時間長河里,我只是滄海一粟,穿行于空間,目睹人生百態,從秋的感想中突然發現自己的渺小,人和自然間的植物一樣體驗著世間的樂與苦的交替……

愿我的生命也和秋一樣,沒有太多的絢麗,沒有太多的漂浮,只有一片安靜純樸的坦然,只有成熟生命的深沉與嚴肅。  

秋啊,我依然不能忘記的是你曾飄給我的那一片落葉。



    21、“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在這多愁善感的季節,多少詩人墨客借秋思懷,借思悲秋、抒發情感寫下了不朽的詩文。

  蕭瑟的風,吹著落葉滿地,它們像是跳動的音符,在地上婆娑著;它們在為樹而歌,對秋而吟。它們唱的是對春的回憶,對夏的眷戀、對冬的向往;吟的是暮秋的寂寞……

  想昨日,“千家山郭靜朝暉,日日江樓坐翠微。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微風徐徐,鮮花爛漫,天高云淡,望大雁北來南往。看今天“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秋風蕭瑟,秋雨冷寂,萬物凋零。

  落葉紛飛,萬物之枯榮,引發心中的寂悲。就有了“秋風秋雨愁煞人‥…”之感。

  望晴空白云卷起,看芭蕉夜雨滴滴。一陣秋風一陣涼。一場秋雨一場愁。“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心中那一絲夏的清涼漸漸被秋的無情所居。沒有“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之快,卻有“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之悲;沒有“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鉤。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之遺世獨立超然物外,曠世高古攝魂奪魄。倒有了幾分“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落寞。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想想走過的人生之路,是甜蜜還是苦澀?甜蜜的是幸福,苦澀的是失落。

  童年是詩一般的春,青年是爛漫絢麗的夏,那中年就應該是收獲的秋。有收獲也有苦澀的失落。期待著冬的來臨,因為冬季過去是春天。

  一個人獨自站在這空曠的秋野之上,天高云闊,秋風稍寒,滿地黃花飄香,處處秋色意濃。“采菊東籬下,悠悠見南山。”陶淵明清尚高潔,淡然若菊,讓人羨慕。那是怎樣的一種南山情懷?心中豁然開朗,一下子就感覺輕松了很多,或許此刻才感覺到已經放下了更多的東西,像云一樣輕,像風一樣柔,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了。


    22、又是一年秋季了,秋季是豐收的季節,可為何我到秋季卻心中惆悵。

     昨日的一天秋雨,給這個城市帶來了絲絲涼意。晚上因為沒有關上陽臺的窗,被一陣秋風吹醒,才猛然察覺,秋的味道已經很濃。我坐在床沿,眼睛盯著窗外的夜色,中秋即將來臨,秋天很美,只是這秋天來了,冬天還會遠嗎?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我和你相識在這個季節,曾以為你會陪我走過我生命中的每一個秋天,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如今我才明白,秋總是那么凄涼的。。看著花園里花木。倦怠的秋意里,似乎用盡所有的力氣才掀得開這個世界上動人的一幕,觸摸到秋天的眼淚,還有我那顆凌亂的心,樹木上的滴下的露珠悲離告訴著這個世上的人們,世事的無常,落葉隨風飄,秋風卷簾,簾惜離人悵,心中惆悵滿懷,于是秋意也更婆娑了……

    葉子的離開不是風的眷戀,而是樹的不挽留.仔細聽聽,你會聽到樹在和葉子喃喃細語,我沒能力愛你,就讓你隨風離開.我和你永遠都只有我對不起你……只是大樹啊,你們可知道葉子的離開并非是應為你的大公無私,樹葉總有一天要離開大樹,它的離開就是意味著秋天來了,只是它在你的樹底下聆聽著你的氣息,每一個春暖花開的春天,看著你樹葉蔥蔥,到了再一個秋季,又一次看著別的葉子的離開。年復一年,看慣了四季流水的交換,聽慣了落葉分離大樹時的低泣……

    你我相識似已一年,只是,你早已沒有初識時的那份純,在我的夢幻里,一個白馬王子式的你。那個秋季,因為你,而更加美麗,只是今天這個秋,除了蒼涼還多了一絲悲哀,我翻看著你我的曾經,一個小小的表情,一個小小問候,一切都從那個秋季開始,只是如今,王強的秋天不回來已經告訴我 ,那個秋天已經成過去了……


    23、一葉落而天下知秋,這夏不知不覺中已悄然漫去。炎熱還在,酷暑仍沒有消退,蟬聲似乎有些凄鳴感覺。敏感的它們高聲吟唱即將逝去的生命,再也沒有了盎然的生機。立了秋,算是進入了這個無數詩詞吟詠,悲覺哀泣的季節。

    微風中已經能夠感受到一絲涼意,腳下不停地踢著石子,沿著一條仍是墨綠色的路帶,無所心事的往前走。立秋的這場雨,也沒錯過季節的召喚,脆生中帶著些許癡纏,淅淅瀝瀝的沒有絲毫厭煩。這個秋天來急,沒有預兆的酷暑闖進了另一個季節的時空!搖動的樹葉,瀾動的草坪或許根本不知道夏天已經悄悄離開,葉子任雨打風吹,也沒有隨風飄落的準備。或許等他們意識到滄桑已至的時候,一陣秋風已經卷走了所有的綠色,留下滿目滄瓊的悲鳴嘆息,只消一次,風過,葉落,秋夕……

    布谷鳥,山鶏埋頭在小河邊,田野里覓食,不時的一兩聲叫聲,顯得那么突兀。秋天綠葉植被漸漸褪去了顏色,他們結出了果實,這些都是小動物們高興的理由。吃了那么久的草根雜葉,終于可以用五谷堅果來祭五臟廟了!結伴群飛的鳥兒,盤旋在墳墓邊的高粱地上。或許要不了多久,天空出現的景象會是劉徹的《秋風辭》里寫的那樣吧“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回望,那玉米高粱,艾草叢裳,秦觀說過“綠荷多少夕陽中。知為阿誰凝恨、背西風”。那么現在應該就是“叢綠多少暮色中,知為阿誰凝恨、背西風”。

    暮靄已近,蟲鳴躍起,懷著立秋的一絲陰涼,風起,抬頭,一片落葉劃過暮色,劃過迷茫。秋天到了怎么會沒有落葉?葉子終究是落了,它沒有等到滿地哀傷,沒有看到漫天秋黃。在這個立秋的暮夜,悄無聲息,離開了,飄落了。沒有絕地哀唱,沒有祭典鐘響。只是輕輕的劃動了天空,遵循著生命流逝的軌跡,孤獨的葉子消亡……

    等到三十萬片葉子唱起梵響,百萬碧草枯黃,即使秋風連場,即使野火焚傷。他們也舍不棄最后片片碎葉飄落的輝煌,也舍不棄野火之后重生的希望!

    孤獨的葉子,當你舍棄最后的輝煌,融入這還是碧翠的地方,沒人會為你哀唱。即使你曾翠的耀眼,綠的無雙!

    曾經的榮光 ,帶不來安慰、希望!


    24、秋風乍起,惹無數離情別意。
      正是“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秋意漸濃,生莫名惆悵思緒。
    所謂“秋風秋雨秋意寒, 花零葉落心飄然”。


    25、天空很藍很藍,當你仰望,心中澄澈的沒有任何欲望。可是初秋的寒意卻更濃更深了。漫天的葉像往年一樣又飛在了空中,還是那么極不情愿地落下,走在落葉的街上,心中一陣感慨;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隨著時光的流淌,我們又老了許多。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3:01

[新一篇] 秋風蕭蕭愁殺人。

[舊一篇]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