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影亂,鶯聲碎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花影亂,鶯聲碎。飄零疏酒盞,離別寬衣帶。

    [譯文]   因心情不好而感到花影凌亂,黃鶯聲碎。獨自云游在外又很少借酒解愁使人消瘦。

    [出典]    秦觀   《千秋歲》 

     注:

     1、《千秋歲》  秦觀  

      水邊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亂,鶯聲碎。飄零疏酒盞,離別寬衣帶。人不見,碧云暮合空相對。

     憶昔西池會,鹓鷺同飛蓋。攜手處,今誰在?日邊清夢斷,鏡里朱顏改。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2、注釋:

       (1)城郭:城墻內外。“花影”兩句:花影搖曳,鶯聲嚦嚦。化用杜荀鶴《春宮怨》詩:“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
      (2)西池:即汴京金明池,在汴京城西。
      (3)鹓(yuan1)鷺:是兩種鳥,比喻品級相差不遠的同僚。飛蓋:疾行的車輛。
     (4)“日邊”句:回到皇帝身邊的夢破滅了。日邊,指皇帝。南唐·李煜《虞美人》:“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5)飛紅:落花。飛紅萬點:指被斥逐的一大批同僚。

  3、譯文1:

       早春時的寒氣從溪水邊城郭旁漸漸地退去了。花兒被微風吹得來回飄動,黃鶯輕輕地啼叫。遠謫他鄉無心飲酒,離別親人我漸漸變得憔悴。我所等待的人,遲遲未到。回想當年西池盛會,同僚成行,車輛列隊。可如今,四方流散,又有誰在?時光在飛快地流逝,鏡子里面我的容顏已經憔悴,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再次回到朝廷,歲月在流逝,那紛紛落紅,引出的憂愁就如同大海一樣深啊!

      譯文2:

      淺淺春寒,從溪水邊、城郭旁悄悄退去了。枝葉繁茂,花隨風動,黃鶯輕啼,聲聲縈繞。遠謫他鄉,無心飲酒,離別親人,日漸憔悴。所待之人,遲遲未到。

      回想當年西池盛會,同僚成行,車輛列隊。可如今,四方流散,又有誰在?歲月流逝,紅顏白發,還期無期。春光將逝,那紛紛落紅,引出憂愁如海。

   4、 秦觀生平見   山抹微云,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門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5、少游此作就是將身世之感融入艷情小詞,感情深摯悲切。這種悲切之情,通過全詞濃郁的意境渲染來表達,言有盡而意無窮。詞作于詩人坐元祐黨禍,貶杭州通判,又坐御史劉拯論增損《神宗實錄》中途改貶監處州酒稅,政治上的打擊接連而來之時。

        “水邊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亂,鶯聲碎。”此四句是寫景,處州城外有大溪,沙灘。此時春寒已退,該是晚春時節了。后兩句似出自晚唐杜荀鶴《春宮怨》詩:“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狀花影搖曳,鶯聲間關,形象生動,摹寫精當。用“亂”和“碎”來形容花多,同時也傳遞出詞人心緒的紛亂,蕩然無緒。可謂以樂景寫哀情,給人以凄迷的感受。

      “飄零疏酒盞,離別寬衣帶。人不見,碧云暮合空相對。”他鄉逢春,因景生情,引起詞人飄零身世之感。詞人受貶遠陟,孑然一身,更無酒興,且種種苦況,使人形影消瘦,衣帶漸寬。“寬衣帶”,出自《古詩十九首》“相去日以遠,衣帶日以緩”,哀婉深沉。“人不見”句,從江淹《休上人怨別》詩:“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來”化出,以情人相期不遇的惆悵,喻遭貶遠離親友的哀婉,是別情,也是政治失意的悲哀。

  現實的凄涼境遇,自然又勾起他對往日的回憶。

        下片起句“憶昔西池會,鹓鷺同飛蓋。”西池會,《淮海集》卷九:“西城宴集,元祐七年三月上巳,詔賜館閣花酒,以中浣日游金明池,瓊林苑,又會于國夫人園。會者二十有六人。”西池會即指這次集會。《能改齋漫錄》卷十九:“少游詞云:‘憶昔西池會,鹓鷺同飛蓋’亦為在京師與毅甫同在于朝,敘其為金明池之游耳。“可見作者當時在京師供職秘書省,與僚友西池宴集賦詩唱和,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時光。他在詞中不止一次地提及。鹓鷺,謂朝官之行列,如鹓鳥和鷺鳥排列整齊有序。《隋書·音樂志》:“懷黃綰白,鹓鷺成行”,鹓鷺即指朝廷百官。飛蓋,狀車輛之疾行,出自曹植《公宴詩》:“清夜游西園,飛蓋相追隨。”

        作者回憶西池宴集,館閣官員乘車馳騁于大道,使他無限眷戀,那歡樂情景,“攜手處,今誰在?”撫今追昔,由于政治風云變幻,同僚好友多被貶謫,天各一方,詞人怎能不倍加憶念故人?

      “日邊清夢斷,鏡里朱顏改。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沉重的挫折和打擊,他自覺再無伸展抱負的機會了。日邊,借指皇帝身邊。李白《行路難》詩其一:“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王琦注引《宋書》:“伊摯將應湯命,夢乘船過日月之旁。”少游反用這一典故,可見他對朝廷不敢抱有幻想了。朱顏改,指青春年華消逝,寓政治理想破滅,飄泊憔悴之嘆。如說前面是感傷,到此則凄傷無際了。南唐李煜亡國淪為囚徒,追憶故國云:“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虞美人》)無限悲痛,蘊意相近。其深切的人生浩嘆,異代同心。無怪乎秦觀之友人孔毅甫覽至“鏡里朱顏改”之句驚曰:“少游盛年,何為言語悲愴如此?”

       尤其是結句“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更是感動千古的名句。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晏殊《浣溪沙》:“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古人傷春惜花,感嘆歲月流逝,青春易老。少游此結句,即眼前景,寄萬般情。他沒有回天之力,只能悲嘆,良時難追,紅顏消失,他體驗著如滄海般浩渺的深廣愁怨。這是詞人和著血淚的悲嘆!“落紅萬點”,意象鮮明,具有一種驚人心魄的凄迷的美,喚起千古讀者心中無限惜春之情,惜人之意。已故美學家朱光潛先生說:“美,未必有韻;美而有情,然后韻矣。美易臻,美而浮之以韻,乃難能耳。”(《朱光潛美學論文集》)以此詞結句證之,誠然。

  此詞以“春”貫穿全篇,“今春”和“昔春”,“盛春”到“暮春”,以時間的跨度,將不同的時空和昔盛今衰等感受,個人的命運融合為一,創造出完整的意境。《漁洋詩話》稱:“古人詩只取興會超妙,不似后人章句但作記里鼓也。”所謂“興會超妙”就是神韻,當“興會神到之時,雪與芭蕉不妨合繪,地名寥遠不相屬亦不妨連綴。”(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作者將這些景連綴,襯托出傷春慨世的主題,可謂“情韻兼勝”(《四庫提要》)。馮煦《蓄庵論詞》:“淮海、小山,真古之傷心人也。其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求之兩宋詞人,實罕其匹。”秦詞如此感人,語言如此有回味,就是因為詞中有情致、神韻。(高人雄)

 

    6、以樂景寫哀情

    我國古典詩歌,其所寫景物,有時從對立面的角度反襯心理,利用憂思愁苦的心情同良辰美景氣氛之間的矛盾,以樂景寫哀情,卻能收到很好的藝術效果。

    如秦觀《千秋歲》:“水邊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亂,鶯聲碎。飄零疏酒盞,離別寬衣帶。人不見,碧云暮合空相對。 憶昔西池會,鹓鷺同飛蓋。攜手處,今誰在?日邊清夢斷,鏡里朱顏改。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后兩句狀寫花影搖曳,鶯聲間關,形象生動,摹寫精當。用“亂”和“碎”來形容花多,同時也傳遞出詞人心緒的紛亂,蕩然無緒。可謂以樂景寫哀情,給人以凄迷的感受。

 

  7、

       天涯地角有窮時,
       唯有思念無盡處。
      月落晨起盼你歸,
       惟有對天一長嘆!

“花影亂,鶯聲碎,飄零疏酒盞,離別寬衣帶,人不見,碧云暮合空相對”。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3:57

[新一篇]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舊一篇]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