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巢之下,豈有完卵(東漢靈帝思皇后)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到漢靈帝時期,東漢帝國已經是政治衰敗的末世了。往日國家政治體制運作所遵循的法則,已成為某些政治集團攫取利益的依據,再不能按照往日的面目發揮效力。出于對眼前短期政治利益的追逐,幾乎所有的政治集團都在這一末世的大拼殺中陷于沒頂之災。東漢靈帝思皇后何氏,本來就缺乏政治經驗和行政能力,她在這一背景下步入東漢政治的核心,更不能不以悲劇收場。正所謂覆巢之下,豈有完卵!
屠戶出身的皇后
  東漢靈帝皇后何氏,南陽宛縣(今河南南陽)人。她家本是個屠戶,其父何真一直靠屠羊謀生,母親的出身也很低賤。
  何氏在這樣的家庭中漸漸長大,倒生得花容月貌,成為當地有名的美女。父親何真便有了依靠女兒出人頭地的打算。例行的宮中選美開始后,何真用宰羊積攢下的金帛錢財賄賂那些前來擇選的宦官,希冀能把女兒送到宮中。按說,屠戶之家,出身低賤,不合乎漢家選美必由“良家子”的要求,但是,由于主事的宦官受了賄,何氏又果然容貌不凡,便將她選中,送入掖庭宮。
  不言而喻,何氏得以入宮,正是東漢朝廷政治腐敗不堪的結果,不然,宦官若按規定辦事,何氏就是美若天仙,也無法被選入后宮。
  此時,當朝皇帝是靈帝劉宏。他本來是解犢亭侯,桓帝死后,被皇后竇妙擁立為帝,竇妙便以太后身份臨朝稱制。竇太后的父親竇武任大將軍,曾想與朝官聯合將宦官一網打盡,結果反被曹節為首的宦官殺死。從此,宦官更加驕橫,成為掌握朝政、駕馭皇帝的實力派。
  何氏入宮后,為了站穩腳跟,看準形勢,很注意與宦官搞好關系。這時,宦官主要以張讓、趙忠為首的所謂“十常侍”權勢最為顯赫。靈帝曾恬不知恥地說:“張讓是我公,趙忠是我母。”他們操縱朝廷,掠占民田,修建豪宅,作威作福,壓制朝臣,毫無顧忌。自桓帝以來,宦官一手制造的所謂的“黨錮之禍”,到這時,又發展成為血腥的大屠殺。朝廷上不少清正忠直之士被宦官打入大牢,加以迫害,如被稱為“天下楷模”的李膺、“天下良輔”的杜密、“不畏強御”的陳蕃都因黨錮之禍喪生。靈帝在宦官的操縱下,只知貪淫,在“裸游館”中,日以繼夜,縱欲享樂,自比神仙。有一次,宦官曹節對他說李膺、杜密等人構黨,靈帝竟問:“構黨是干什么?”“構黨就是黨人,要圖謀不軌。”他又問:“什么叫不軌呀?”全然是稀里糊涂。有一次,靈帝在永安宮登上侯臺遠望洛陽城,宦官怕他望見他們在城里為自己修建的華麗住宅,便對他說:“天子不應登高,登高則百姓離散。”從此,靈帝竟真的不敢登臺遠眺了。
  何氏入宮以來,正是通過巴結這些宦官,得以越來越多地接近靈帝,并深得寵幸。很快,她就被拜為貴人。不久,何氏生下了兒子劉辯。因為靈帝宮人所生之子多數夭折,何氏不敢再把劉辯養在皇宮,而是寄養在史道人家,也不稱“皇子”,只稱“史侯”。
  此時,靈帝的皇后是宋氏,但她并不受寵愛。何氏乘機聯絡其他得寵的嬪妃,一起攻擊、詆毀宋皇后。中常侍王甫等幾個宦官也構陷宋皇后在宮中行巫蠱妖法,靈帝信以為真。宋氏的皇后璽綬被收回,并被迫到暴室(漢代專門處罚犯罪的后妃等勞役的地方)待罪,不久即憂憤而死。光和三年(180年),得寵的何氏在宦官的推美之下被立為皇后。
  東漢時的皇后,主要選自南陽(今河南南陽)的陰氏、鄧氏,扶風平陵(今陜西成陽)的竇氏,安定烏氏(今甘肅平涼)的梁氏以及其他豪門的后代。像何氏以屠夫的女兒得以入主中宮,若不是走宦官的門路,恐怕是很難達到目的的。這一點說明東漢帝國的體制已經不再按照原來的規則運作了,何氏以屠夫之女能夠成為皇后,自然也足以說明宦官在當時社會政治中的分量。
  何皇后成為后宮之主后,按照慣例,將她的父親追封為車騎將軍、舞陽宣德侯,母親也被封為舞陽君。
  何皇后一方面對宦官恭恭敬敬,另一方面卻對后宮的嬪妃張牙舞爪,極盡強悍妒狠,六宮粉黛無不震懾。有位王美人(地位次于貴人的嬪妃)因為姿色豐艷,曾被靈帝御幸而懷了身孕,心里懼怕何后,便找來墮胎藥服下,想自己打掉胎兒以免招惹禍患。誰知,王美人吃了藥,僅肚子痛了幾天,胎兒卻安然無恙。據說,王美人夜里曾做過一個夢,夢到自己背負天日而行。她心中疑惑,感到這是胎兒的吉貴之兆。于是,她決意冒險,保住了孩子。就這樣,王美人在光和四年(181年)生下一子,取名劉協(日后的漢獻帝)。何皇后得知情況,果然怒不可遏,在宮中明目張膽地鴆殺了王美人。靈帝得知后大發雷霆,打算將她廢黜。這時,何后真的害怕了,急忙找到宦官張讓等人,求他們幫她說情。張讓等人覺得何皇后平素對他們十分恭敬,現在如果幫助皇后度過難關,必定可以結托皇后,從而進一步加固他們在宮中的地位,于是決定出手援助。張讓等人將平日勒索來的錢財金帛數千萬送給了靈帝,并說了許多好話,靈帝才作罷。何后這次有驚無險,逃過一劫,自然對宦官更是格外敬重。
  靈帝生母董太后是歷史上有名的嗜錢如命的人,當時洛陽城有首童謠“車班班,入河間,河間姹女工數錢,以錢為室金為堂”,就是諷喻這位皇太后。自竇氏倒臺以后,董太后也開始干預朝政。最典型的事情是她勸兒子靈帝公開賣官以發財賺錢。天下除了皇帝以外,凡官皆可用錢來買。三公要價一千萬錢,九卿五百萬,關內侯、虎賁、羽林郎等都有行市,皆按官秩高低明碼標價,童叟無欺,一手交錢,一手給官。從光和元年(178年)開始,這種無本生意使靈帝母子大賺其錢,盈堂滿屋。到后來竟發展為凡官都得錢買,那些花錢買官者,到任后自然會撈回本錢。這樣一來,君貪似虎,官貪如狼,上下交侵,倒楣的還是老百姓。即使這樣,靈帝也從來沒有停止對百姓的搜刮。他曾借口修建宮室,要求每畝田地再加十錢的稅,給已經喘不過氣的百姓身上又壓上了一塊重石。
  在靈帝的殘酷壓榨下,各地百姓的痛苦悲號呼喚出了一個“救世主”,他就是自稱大賢良師的太平道教主――張角。張角利用宗教和醫術,秘密進行宣傳、組織,經十余年的準備,終于聚集了一支有三十六方的農民起義隊伍,號稱“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在甲子年,即中平元年(184年),舉起了起義大旗。他們用黃巾纏頭,作為標志,故史稱“黃巾軍”。黃巾軍一起,旬日之間,天下響應,京師震動。這次起義,把已經瀕于傾覆的東漢王朝打得七零八落。盡管黃巾軍主力最終被鎮壓,但起義過程中,號稱“四世三公”的大族子弟汝陽人袁紹和大軍閥董卓等人相繼崛起,預示著東漢王朝統治的危機已到了最后爆發的時刻。在這多事之秋,宮廷之內因爭奪權勢也展開了激烈的角逐。
引狼入室的斗法
  何皇后的異母哥哥何進,借鎮壓黃巾軍之際,升任大將軍之職。由于權力之爭,何皇后與皇太后董氏發生了沖突。二人的沖突與尋常的婆媳口角不同,她們一開始就動了真格,最終竟升級為刀槍相見,你死我活。
  其實,何皇后和董太后兩人之間早有積怨。原來,在何后毒死王美人之后,靈帝担心兒子劉協遭到不測,就將他送到永樂宮,請母親董太后收養,號稱董侯。靈帝常常思念冤死的王美人,曾作《追德賦》、《令儀頌》來哀念她,對其子董侯劉協非常鐘愛。當群臣奏請立太子時,何皇后所生的兒子史侯劉辯雖然年長,但靈帝認為劉辯為人輕佻,缺乏君主應有的尊嚴儀表,難以做人主。董氏就乘機勸靈帝立劉協為太子。為此,何皇后對婆婆董太后恨得咬牙切齒。不過,由于何皇后是劉辯的生母,何進又掌握軍權,靈帝沒有輕易決定太子人選。
  中平六年(189年),靈帝病死。死前,他把劉協的事遺托給宦官蹇碩。蹇碩在去年担任了上軍校尉,并以元帥之職督統司隸校尉以下,典掌京師禁軍,雖大將軍何進也成為他的屬下,可謂權力極大。這樣一來,外戚與宦官的矛盾尖銳化了。宦官蹇碩在對待劉協的態度上與董太后完全一致。于是,蹇碩便設下陷阱,試圖先處掉大將軍何進,再擁立劉協。
  蹇碩定下計謀以后,就著手實施了。
  這天何進快走到宮門時,蹇碩手下與他關系密切的宦官潘隱,迎上來給他使了個眼色。何進見狀,大吃一驚,他意識到事情不妙,慌忙掉頭從小道奔回大將軍府,命令部隊戒備防范,對外稱病不出。蹇碩知道計劃敗露,不得不放棄初衷,任由何皇后把她14歲的兒子劉辯扶上帝位,是為少帝。這是靈帝死后宦官謀劃的一次未遂政變。
  少帝即位,改元光熹。何皇后成為皇太后并臨朝稱制。她委任何進與太傅袁隗為錄尚書事,輔弼朝政。這一輪次的較量中,董太后沒能斗過何氏,王美人所生9歲的劉協只好甘拜下風,被封為渤海王。宮廷斗爭中的這一態勢,也導致了宦官集團內部發生了分化。事后,蹇碩担心何進會報復他,就寫信給中常侍趙忠,密謀先發制人,想要與趙忠聯手捕殺何進。但蹇碩的密信被何后的親信宦官郭勝得到,郭勝與趙忠一起向何進告發。很快,蹇碩被何進派人處死。蹇碩一倒,董太后在宮中失去了依靠,一時之間就更無法改變現狀了。
  手中失去權力的魔杖,就失去了賺錢生財的法寶,董太后心中憤憤不平。董太后的侄子修侯董重時任驃騎將軍,領兵千余人,他對何進任大將軍心懷妒忌,很不服氣,覺得自己也是外戚,憑什么位居何進之下?“權勢相害”促使太皇太后董氏與皇太后何氏之間的沖突升級。另外,此時也有一批宦官依附董重,與之結為黨援,使問題更加復雜。
  有一次,惱羞成怒的董太后粗聲惡氣地大罵何后:“看你那張狂的樣子,飛揚跋扈,不就是靠你哥哥何進是大將軍嗎?你要當心點,看我不讓驃騎將軍取下何進的人頭!到時候就有你好瞧的了。”何后聽了,并不和她爭吵,只把事情的原委告訴了何進。何進自然明白她的用意,遂利用自己有利的政治身份定下應對之策。在何進的授意下,朝廷上的三公與他的弟弟車騎將軍何苗同他一起給何后上了一份奏章,說:“董氏貪財,指使手下侵吞各地上交國庫的珍寶,充入私囊。董氏為藩國王后,本不應留在京師,今又惡行昭彰,理應遷出永樂宮,遣返河間封國。”這樣的動作,顯得既公正又鄭重。何后接到奏表,臉上浮現出一絲微笑,當即準奏。何后明白,這一決定對董氏意味著什么。果然,何進得到批復后,立即率兵包圍驃騎將軍府,收捕了董重,并逼其自殺。董太后見狀,知道現任皇太后的兒媳何后已對她下毒手了,禁不住打了個寒顫,陣陣憂懼襲上心頭。也許是急火攻心,她竟突發急癥,暴死宮中。
  婆媳之間的這場宮廷斗法,以何后的取勝而告結束。然而,宮中的政治傾軋與斗爭還在急劇升溫。真是樹欲靜而風不止。
  自從與宦官蹇碩鬧翻以后,何進總是覺得所有的宦官都想算計他,都要和他作對。這時,曾為何進部下,以侍御史、虎賁中郎將升任西園軍八校尉之一佐軍校尉的袁紹,在他耳邊吹風說:“將軍手握勁兵,貴為帝舅,手下又有英俊名士,愿效死力,應該盡誅宦官,名垂后世。現在靈帝靈柩在前殿,將軍應統領禁兵,不要輕易出入禁中宮掖,免得遭到宦官的暗算。”何進覺得有理,便依計而行。于是,何進既不入宮陪靈祭奠,也不給靈帝送喪出殯。但當他把誅殺宦官的想法告訴皇太后何氏以后,卻遭到了否決。她說:“宦官統領禁省,乃是祖宗家法,不可廢改。再說,靈帝尸骨未寒,我一個寡婦人家怎好直接與那些士大夫相對朝堂處理政事!還得依靠宦官替我出納詔令。”其實,何后是考慮到宦官的勢力極大,無法從根本上動搖。再說,她能有今天,還不是靠著張讓、趙忠等幾個親信宦官?!何進見妹妹不答應,便打算退而求其次,誅殺幾個最為放縱、惡貫滿盈的宦官以儆效尤。袁紹認為這樣做只是徒勞:“宦官親近至尊,出入號令,如果不一網打盡,必為后患。”
  恰好在這關口,何后的母親舞陽君和弟弟何苗也聞風而動。原來,他們平素一向得宦官賄賂,聽說何進要盡滅宦官,便一起進宮來見何后,為宦官求情。如此五次三番,母子倆還提醒何后,要她留意何進的舉動,說:“大將軍專權作威,擅殺左右,有害于社稷。”何后聽母親這么講,就更不同意何進的計劃。何進從一個屠戶之子一步登天,本來就對封侯貴寵、膠固內外的宦官心懷忌憚,現在又得不到皇太后的許可,連家里的親屬也不贊成,一時竟然沒了主意,不知如何是好。
  袁紹見事情陷入僵局,又給何進出謀劃策:“現在形勢已是箭在弦上,何進謀殺十常侍,若要征得太后的支持,就應該用大將軍的權力征召四方猛將和諸路兵馬,讓他們向京師進軍,脅迫太后。”何進覺得不錯。但謀士陳琳認為:“大將軍萬萬不可征調外地駐兵。不然,大兵聚會,強者為雄,所謂倒持干戈,授人以柄。這樣一來,不但大將軍威權掃地,而且會引起大亂。此計無異于引狼入室,必將自食其果。”剛愎自用的何進沒有聽從陳琳的建議,竟下令征調并州牧董卓從河東(今太原)發兵,同時召東郡太守橋瑁出屯成皋(今河南滎陽西),又派武猛都尉丁原率數千人到河內(今河南沁陽),火燒孟津(今河南孟縣西南),火光照得城中如同白晝。霎時間,大軍調防,內外鼓噪,聲勢喧囂,都宣稱要盡誅宦官。但即使是在這樣的局面下,何后仍不同意何進對宦官下手。
  何進見以大軍脅迫皇太后的籌謀未能奏效,就又猶豫起來。這時,弟弟何苗又勸他:“咱們兄弟從南陽來洛陽,都是依托宦官才擺脫貧賤走向富貴,家事國事,豈能如此容易?俗話說,覆水難收。眼下形勢,何去何從,請兄三思而后行。依我看,不如再與宦官握手言和,相保平安無事為上。”何進聽了這番話,更加失去主張,動搖不定。他開始懷疑自己聽從袁紹等人的計謀是否值得,事后到底能得到什么好處?袁紹見何進猶豫不決,惟恐他改變主意,就威脅他說:“開弓哪有回頭箭?已經跟這些宦官鬧翻了臉,怎么可能重歸于好?形勢已明朗化,你還等什么?難道就這樣下去,你想重蹈當年竇氏(桓帝皇后竇妙)的覆轍,束手待斃嗎?”本來,何進已下令兵進澠池(今河南澠池)的董卓停止前進,聽了袁紹的一席話,又變了卦。何進索性任命袁紹為司隸校尉,授以全權,聽任他措置此事。袁紹得令后,立即敦促董卓馳驛上奏皇太后,請求她下令誅殺宦官,并令其兵進平樂觀待命。實際上,袁紹此舉,仍然是想脅迫皇太后同意對宦官下手。
  果然,這樣一來,何后感到事情不妙。她恐懼一旦大軍入城,一切都難收拾,被迫把中常侍、小黃門等宦官統統趕出皇宮,要他們各自歸還里舍,只留下了幾位與何進私交甚密者在宮中侍奉。
  當張讓等人到何進府中謝罪時,袁紹勸何進乘機將他們全部處死。但是,無論袁紹怎么說,這回何進就是不同意。何進對張讓等人說:“天下洶洶,都是緣于諸位。現在董卓大軍將至,你們不如早些回自己的封國去吧!”何進的意思是想把張讓趕出京師,就此罷手,不想對他們趕盡殺絕。不過,此時袁紹已令地方州郡打著何進的旗號開始大肆捕殺宦官的親屬了。既然雙方已經刀兵相見,就再也無法平安相處了。
同歸于盡的結局
  當宦官們醒悟到這是一場旨在將他們最終一網打盡的陰謀時,便變恐懼為共同聯手,準備尋機反撲了。何進在對待宦官態度上的前后猶豫不定、何后及其家人對待宦官的不同態度,給宦官組織反撲提供了良機。最終,這也給皇太后何氏帶來了滅頂之災。
  話說中常侍張讓眼看厄運即將降臨,突然想起了皇太后何氏的妹妹正是自己養子的妻子,他覺得通過這一關系與何后聯絡,或許有救。張讓仿佛抓到了救命稻草一般,急急忙忙地喚來兒媳。在兒媳面前,張讓撲通跪下。兒媳被他的這種舉動弄得不知所措,頓了一下,方才避開,躬身一揖:“您有何吩咐,盡管明言,怎可行此大禮?”張讓對兒媳說:“我乃有罪之臣,本當在家思過。但我受皇上和皇太后重恩,一旦遠離宮殿,情懷戀戀,惟愿能再次到宮中見皇太后陛下一面,侍奉她幾天,然后退死于野外荒郊,也無遺憾了。”說罷,老淚縱橫。兒媳被張讓說得動了心,便去見母親舞陽君。舞陽君聽后,也很感動,兩人即刻入宮去見何后。何后此前驅逐張讓等宦官本來就迫于無奈,此刻見宦官對自己一片赤誠,也就根本不假思索,當即命令張讓等中常侍一起入宮當值,侍奉自己。此事顯示出屠夫出身的何氏一家完全缺乏政治斗爭的經驗,對于政治斗爭的法則完全是懵懂無知。
  張讓等宦官一入宮,有如猛虎歸山,就立即著手布置反撲。
  這年(光熹元年,189年)八月的一天,數月來不曾入宮的何進,突然來到何后居住的長樂宮,直接向何后提出,要將這些中常侍盡數誅殺。他一入宮,就引起了張讓、段等中常侍的警惕,他們派人竊聽了二人的談話,并馬上做出反應。張讓率幾十人手持兵刃,悄悄地從側門埋伏到禁省大門中。等何進從長樂宮出來,張讓詐稱皇太后又有詔令,宣召他前往禁省,把何進騙到嘉德殿前。早已準備妥當的宦官一擁而上,將何進圍在中央,張讓等人指著他的鼻子罵道:“你這個殺羊出身的下三濫,忘了今天的富貴榮華是怎么來的?翅膀硬了,就忘恩負義。天下潰亂,難道僅僅是我們這些人的罪過嗎?你說我等穢濁,公卿百官又有誰忠正清白?”張讓此番數落,對于東漢政治的腐敗,可謂一語中的。話音剛落,尚方監渠穆上前一劍,砍下了何進的人頭。然后眾宦官關閉宮門,以中黃門拒守,擺開了決戰的架勢。
  很快,何進被殺的消息傳出宮外。袁紹的堂弟虎賁中郎將袁術立即向宮中進攻。此時,日已西落,暮色沉沉,袁術索性派人焚燒了南宮的宮門和東西兩宮,企圖逼迫張讓等出宮。夜幕之中,火光沖天,張讓急忙到長樂宮向何后奏報:“大將軍手下兵馬已經造反,正在焚燒宮殿,進攻宮省,形勢危急,請太后陛下出宮暫作躲避。”何后不知真相,便和少帝劉辯、陳留王(渤海王)劉協等一干人被張讓挾持著從復道(宮中的秘密通道)奔向北宮。這時,尚書盧植手持長矛趕來,救下了何后。
  宮外何苗與袁紹已將趙忠等人捕殺。何進的親信吳匡怨恨何苗不與何進同心,又懷疑他與宦官通謀,率兵與董卓的弟弟董F一起攻殺何苗,將何苗棄尸于宮苑之中。袁紹派兵關閉北宮大門,甕中捉鱉,逮捕了所有的宦官,然后不分老少統統處死。這場大清洗,有二千余宦官被殺。據說,甚至有人因沒留胡須被當作宦官誤殺了。
  張讓等人在何后被救免后,仍挾持著少帝,乘著夜色逃到黃河邊的小鎮――小平津(今河南鞏縣西北)。誰知,盧植與閔貢等隨后追來,張讓等走投無路,跳河自盡。至此,東漢宦官被斬盡殺絕。
  此時,董卓已率大軍趕到了洛陽城西,遠遠望見城內火光沖天,知道有變,急令軍隊直撲洛陽城而來。天快亮時,他已到了洛陽城西門外。探馬報知少帝在城北,于是,他撥轉馬頭向城北而來。在北邙阪下,董卓與少帝、盧植等人相遇。董卓見自己到洛陽時,已經接近這場大屠殺的尾聲,想爭個奇功,便打算仗恃自己兵強馬壯擁立劉協,廢掉少帝。當他提出廢立之事后,立即遭到袁紹、盧植等人的反對,但在他的淫威之下,袁紹被迫逃奔冀州(今河北臨漳西南),盧植被免官后也逃隱上谷(今河北易縣),朝中再無人敢有異議。這樣,董卓就可以隨心所欲了。
  光熹元年(189年)九月間,在洛陽宮中的崇德前殿,董卓借群臣朝會之機,脅迫何后,要她下詔廢少帝劉辯為弘農王,改立劉協為帝。此情此景,何氏雖為皇太后,亦無可奈何,只得任憑董卓擺布。于是,少帝被扶下金殿,封為弘農王,北面稱臣,劉協被推上帝位,即漢獻帝。
  董卓為所欲為、凌虐朝廷,何后看在眼里,恨在心頭,但敢怒而不敢言。何后在大殿之上,只是哽咽流涕,暗垂傷痛之淚。她也許在痛惜、怨恨何進無能,竟將董卓這條惡狼招引到朝廷,到頭來卻受他的窩囊氣。大殿內的滿朝文武見狀也都含悲忍痛,但懾于董卓的淫威,沒有一個人敢放聲說話。
  扶持獻帝登基后,董卓覺得依舊臨朝的皇太后有些礙手礙腳,便向她開了刀,把何氏與董氏婆媳之間的不和抖了出來。他說:“皇太后蹙迫永樂宮(董太后),至令憂死,有悖于婆媳之禮法。”隨后,將皇太后何氏囚遷于永安宮中,為自己下一步壟斷朝政鋪平了道路。董卓儼然大權在握,自稱太尉(次年又稱太師),加鉞(意味著可以專殺)、虎賁等名義,并主持獻帝大赦天下,改年號為“永漢”。這一年,其實是靈帝中平六年(189年)。少帝劉辯被立后,兩次改元為光熹、昭寧,若加上這年九月董卓為獻帝所改的永漢年號,一年竟然有四個年號。問題是改為“永漢”以后,這個年號也沒有使用到年底,在十二月時,“詔除光熹、昭寧、永漢三號,還復中平六年”,最后仍然是改回到靈帝中平六年的紀年。這一年朝政的混亂可見一斑。
  何氏被廢后次日,就被董卓派人鴆殺。董卓只令獻帝到城中的奉常亭舉哀,也不令公卿以下服喪,安葬之日,公卿只穿白衣而已,根本不成喪禮。
  何后之死,可謂冷冷清清。
  何后剛剛入土,弟弟何苗又被董卓開棺拋尸,棄于道邊。母親舞陽君也被殺掉,被拋尸于宮苑的雜木叢中,死無葬身之地。何氏全家算是滿門遭禍,與宦官同歸于盡。不久,何后的兒子,被廢為弘農王的少帝劉辯也被董卓派人毒死。
  據說,少帝劉辯臨死時,曾對妻子唐姬大放悲歌:“天道易兮我何艱!棄萬乘兮退守藩。逆臣見迫兮命不延,逝將去汝兮適幽玄。”
  事過不久,天下豪杰紛紛以討董卓名義起兵。董卓見關東地區壓力重重,索性一把火焚燒了漢家在洛陽的宗廟和城郭,挾持獻帝西遷長安,同時逼迫百姓一起隨行。很快,倒行逆施的董卓在一片征討聲中被人殺死,夷滅三族。此后更是豪強割據,諸侯并起,天下亂作一團,獻帝完全成為任人擺布的小傀儡。東漢王朝從此名存實亡。直到延康元年(220年),曹操之子曹丕逼迫獻帝禪位建國,東漢才壽終正寢。此后遂有曹魏、蜀漢、孫吳三國鼎立,一晃就是幾十載。群英登場聚會,爭戰殺伐不息,演繹出好一場轟轟烈烈的英雄傳奇來。

網載 2013-09-10 21:25:01

[新一篇] 西夏文字創制者,元昊的開國重臣

[舊一篇] 論功還欲請長纓(大唐名將)
回頂部
寫評論
相關閱讀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