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經濟的活力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日]浦田秀次郎 著 郭傳璽 譯)
  在世界眾多國家經濟陷入困難狀況時,東亞各發展中國家(此處指亞洲新興工業化國家、東南亞國家聯盟各國以及中國,以下省略為東亞各國)卻持續順利發展。這些國家在地理上雖然十分接近,但在人口、經濟規模、經濟發展階段上,卻呈現出諸多方面的很大差異。
  這里探討一下形成東亞各國經濟發展共有的重要因素和要實現進一步發展所面臨的問題。
      經濟發展的途徑
  東亞各國的經濟發展,是依靠投資與出口的良性循環,在經濟上給予供給方和需求方雙方良好的影響得以實現的。在供給方面,投資和出口獲得了擴大生產和生產效率的提高。由于投資擴大了生產設備,使增加生產成為可能。而生產增加則通過實現大批量生產,使單項產品的成本得以降低。并且,投資不僅僅投在物理性的生產設備擴大上,同時還通過引進具有新技術的機械生產設備,使工人、技術人員的知識與能力得到提高。其結果,生產效率也提高了。大批量生產引起的生產費用的減少和引進新技術帶來的生產效率的提高,都增強了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又使得出口增加。
  另一方面,增加出口使投資成為可能。出口賺得的外匯,可以購買具有高級性能的外國機械,實現投資必要的產品進口。而且,因為出口成績可用做表示對外債務償還能力的指標,出口增加使從海外借貸變得容易,借來的外匯大多數用于投資。作為投資資金,在從海外流入資金的同時,國內的儲蓄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出口增加,還通過改善生產效率的途徑促使經濟發展。出口作為通過貿易獲得利益的根本手段,使一個國家有可能專心從事本國拳頭產品的生產,從而促進了生產效率的提高。
  對投資和出口的發展,需求方面的貢獻也不容忽視。目的為投資及出口的生產,也喚起對生產所需的機器、零件的需求。這些商品中,不僅有進口的,也包含國產的商品。其結果,便擴大了國內機器、零件的生產,使從業的工人、資本家的收入也有所增加。他們的收入增加,又刺激了對國內商品的需要,也就是說開始了乘法過程,生產以乘數擴大。實際上,東亞各國中的許多國家,都是伴隨經濟發展引起收入增加,因此又引起消費需求擴大,經濟發展需要的原動力從出口這樣的海外重要因素轉變為國內重要因素。
  80年代中期以后直接投資的頻繁引進,使上面談到的投資與出口的良性循環更為順利地發揮作用,促使經濟迅速發展。直接投資不僅供給了投資資金,還提供了技術、經營技巧等提高生產效率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并且通過直接投資,受惠國還可以加入外國企業的銷售網絡,使出口擴大。
      有效的發展戰略
  在通過出口以及投資的擴大實現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正確的宏觀經濟政策、促進出口及引進外資的經濟政策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在許多發展中國家,財政赤字和經常收支赤字的問題非常嚴重。但在東亞各國,卻對這些問題處理得非常好。雖然也有財政赤字和經常收支赤字的問題漸趨嚴重的情況,但通常采取減少財政支出和實行反映市場實際的匯率政策(一般情況下是降低匯率)來克服這種困難狀況。
  由于靈活地實行了正確的宏觀經濟政策,相對地降低了物價上漲,創造出穩定的經濟環境。穩定的經濟環境,消除了未來經濟發展的不安定因素,促進了企業家的投資。另外,和其他地區比較起來,東亞各國投資占財政支出的比率一直維持較高的水平,這一點,表達了政府對于開發的愿望,這不僅促進了海外資金的引進,同時在建立對經濟發展非常重要的社會資本這個意義上也是很關鍵的。
  但是,東亞各國,至少在以下兩點上與其他發展中國家有很大不同。第一,在實行保護國內企業政策的同時又采取了促進出口的政策。具體實行的制度是,凡是用于生產外銷產品所進口的商品應支付的進口關稅,均給予外銷退稅。第二,和其他發展中國家比較,東亞各國很早就開始實行將不利于出口的進口保護政策向自由化轉變。
  之所以采取鼓勵出口的政策,是因為決策者洞察到僅僅依靠很小的國內市場,經濟發展就沒有希望。像東盟各國,在東亞各國中較晚才開始實行鼓勵出口的政策,這肯定是受了新興工業化經濟采取鼓勵出口政策獲得極大成功的影響。
  前面已經講過,80年代中期以后,頻繁引進直接投資起到了推動經濟發展的作用。日本企業由于日元急劇升值而喪失了出口商品的競爭力,為了降低生產成本,他們通過直接投資,積極地在亞洲各國建立生產點。到了80年代后半期,在新興工業化經濟各國中由于工資上升和通貨膨脹,造成新興工業化國家工業出口產品競爭力下降,于是他們也在其他東亞各國中尋求生產點。而東亞各國,不僅減少對外國企業活動的限制,同時還采取了免稅等優惠措施,積極引進這些外國企業的直接投資。
  正確的宏觀經濟政策、貿易及直接投資等自由化政策,對于有活力的生產者、經營者來說,形成了可以發揮企業家精神才干的環境,使經濟顯著發展成為可能。
      東亞今后的發展和日本的作用
  近年來東亞各國經濟有可能迅速發展的環境開始惡化。在外部環境上,進入90年代以來,作為東亞各國重要的出口對象的發達國家的經濟萎靡不振,使其對這些國家的出口難以擴大。烏拉圭回合的談判雖然結束,但進口國家對緊追而上的東亞各國出口商品將會進行怎樣的限制,這一點也不容樂觀。
  另一方面,在東亞各國內部,阻礙經濟發展的各種各樣的問題也漸趨明顯。這就是技術人員、中層管理人員不足,運輸、通信服務等基礎設施落后,環境問題惡化等。盡管如此,要克服這些問題,傳統的自由化政策和公共投資為主體的健全的宏觀經濟政策仍將繼續發揮作用。自由化政策的推動和生產效率的提高,可以促進東亞各國間的貿易往來,使經濟持續發展。另外,則著眼于中、長期發展,提供公共投資,切實充實教育,完善基礎設施等,都可以消除阻礙發展的因素。
  東亞各國的經濟持續發展,對日本經濟發展來說也是重要的。理由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這些國家經濟發展了,對日本產品的需求就會增大,日本就可以通過對這些國家的出口而實現自身的經濟發展。也就是說,日本和東亞各國的經濟發展是共同前進的。
  要維持東亞地區的經濟發展,日本應起的作用是:在盡快使經濟活性化的同時,放寬妨礙進口的種種限制,擴大從東亞各國的進口。當然,這些政策對日本國民也是有利的。另外,不僅是通過政府開發援助和直接投資等方式進行資金上的援助,還可以通過就技術和基于日本經驗的政策立案、經營方法等向東亞各國提出建議,進行知識上的支援,幫助他們解決存在的問題,這一點也非常重要。
       (譯自日本貿易振興會《國際商業情報》1994年第3期)
             東南亞縱橫3南寧47-48F8國際經濟浦田秀次郎/郭傳璽19961996 作者:東南亞縱橫3南寧47-48F8國際經濟浦田秀次郎/郭傳璽19961996

網載 2013-09-10 21:25:42

[新一篇] 東亞地區經濟一體化的前景

[舊一篇] 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的沖突分析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