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電子出版物的發展空間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隨著電子計算機的普及,電子出版物早已走出了貴族的象牙之塔,成為一種大眾傳播的媒介。盡管他的受眾比傳統圖書、報紙、電視、廣播等要少得多,但依然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特別是在知識傳播和交互式娛樂等方面。
  電子出版物是一個綜合性非常強的領域,需要從不同的方面吸收營養,同時也受到各方面的制約。影響電子出版物發展的主要有如下幾個因素:
      個人計算機裝機量
  目前,我國的計算機總裝機量已經接近1000萬臺,位居世界第四,排在美國、日本和德國之后。1998年10月,美國Intel 公司總裁在北京發表談話,認為到2001年,中國的計算機總裝機量僅次于美國,排世界第二。換一句話說,中國將擁有世界第二大的潛在市場。
      國民收入水平
  按照一般的規律,公眾消費的順序是日常生活消費、耐用消費品、精神產品消費。當經濟稍有波動,首當其沖受影響的就是精神產品消費。1998年恰逢幾項重大的經濟政策變動,如住房政策的改革、公費醫療制度的改革等。這些均導致了消費基金的分流。對電子出版行業來說,無疑其發展空間受到擠壓。按照國際的平均價格比較,我國內地的電子出版物價格的絕對值是較低的。但考慮到人均收入水平的差異,我們的價格并不低。
      知識產權保護的程度
  知識產權保護的程度直接影響到電子出版物行業空間的大小,這一觀點已經得到業內的共識。有人估計,我國電子出版物市場中至少90%被盜版擠占。通過完善法律、嚴格執法及掃黃打非等行動的共同作用,盜版猖獗的勢頭一定會得到遏制,但要將盜版產品擠出市場,則絕非一日之功。一方面,不法分子在高額利潤的驅動下藐視法律鋌而走險;另一方面,因我國大規模法制建設的歷史很短,公民法律意識的提高和執法人員素質的提高都需要有一個過程。兩相比較就可以看到改善知識產權保護環境的艱巨性。因此,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中國的電子出版業者只能在并非理想的環境中發展。
      行業的批評與導向
  按照控制論的基本觀點,沒有反饋的系統是不穩定的。作為業者,通常最直接的反饋是市場的反饋和公眾輿論的反饋。遺憾的是,我們現在的市場行為很不規范,所得到的市場信息往往是不準確的。縱觀今天的傳播媒體,同IT行業有關的內容數量相當可觀。這固然反映出IT行業正在蓬勃發展的勢頭。在這些正在發布和流行的信息當中,多數是行業動態、技術分析、產品介紹、客戶服務及廣告等,很少可以聽到批評的聲音。電子出版物本身就是一種傳播媒體,同電影、電視及圖書有類似的性質。如果沒有正確的批評和導向,很難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現在媒體上關于電子出版物的介紹,往往是作者自己寫的,作為市場推廣行為,這無疑是非常必要的舉措,但他不能代替行業的批評,更不能以此導向。如果僅從媒體上看,似乎每一部作品都是佳作。實際上,現在讀者已經對充斥在貨架上重復、平庸的作品感到厭倦,甚至對電子出版物本身產生了“信任危機”:它真的有那么好嗎?因此,從行業長遠發展的角度考慮,必須建立公正、客觀的評價體系,必須引入批評的機制。事實上,這種體制的建設往往是依靠媒體進行的,由媒體去組織批評家的隊伍。引入批評機制本身也是行業導向的一部分。行業導向還有一部分工作就是作品評比,在國外,評比往往是由新聞媒體、展覽會組委會、行業組織等主辦。鑒于我國的體制,我們應當采取政府主管部門同其他機構相結合的辦法,如同電影評比中有“金雞獎”、“百花獎”和“華表獎”一樣,不同的獎由不同的機構和評委會產生,從特定的角度來反映作品的水平。當然,評比的方法和程序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能客觀公正的評選作品,顯然起不到行業指導的作用。
  以上僅從幾個側面討論了電子出版物行業發展的制約因素,其中除計算機總量增加一項是不可逆轉外,其余的因素均有負向變動的可能。因此,以電子出版為事業的人,應當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規避風險,積極地擴展生存空間。以數字技術為基礎的傳播業也一定會有光輝的未來。
  
  
  
新聞出版報4京③Z1出版工作、圖書評介陸達19991999 作者:新聞出版報4京③Z1出版工作、圖書評介陸達19991999

網載 2013-09-10 21:30:06

[新一篇] 我國物權法若干基本理論研討

[舊一篇] 我國電子出版物:現狀、問題與對策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