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城市化道路問題的分析與對策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中圖分類號]F29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7489(2002)02-0050-04
  南通位于長江三角洲,地勢平坦,人口稠密,農耕歷史悠久,有一定的工業基礎。改革開放以來,工業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2000年工業在工農業總產值中的比重為88%,在國內生產總值中占48%。而城市化水平僅為32%。城市化滯后嚴重影響了南通的現代化進程,加快南通城市化進程是南通經濟和社會發展現在和今后較長時間的主要任務。
   一、南通城市化道路狀況分析
  城市化是農業人口向城市人口轉化,城市空間地域不斷擴大,生產力要素在空間上不斷向城市聚集的過程。改革開放以來,南通抓住發展鄉鎮企業、促進外向型經濟和經濟結構調整三大契機,經濟、社會有了很大發展,城市發展也明顯加快,城市化水平從1978年的12%提高到2000年的32%,應該說,這是南通城市化水平提高最快的時期。
  首先,工業成為南通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20多年來,南通經濟一直增長較快,綜合實力大大提高。2000年,全市GDP達743億元,經濟結構趨于優化,第一、二、三次產業的比重是18:48:34,工業化進入較高階段,形成了一批科技含量較高的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工業園區。
  其次,農村工業化促進了農業人口向城鎮的轉移。到2000年,南通從事農林牧漁業的勞動力只有201萬人,占農村總勞動力不足二分之一,由于非農產業集中于城鎮,農村人口在向非農產業轉移時也實現了向小城鎮、城市的空間轉移。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不斷增加。
  第三,農村工業化造就了一批有一定工業基礎的小城鎮。這些城鎮成了農村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服務和信息中心,尤其是縣城,已成為擁有一定人口規模的初具現代化形態的小城市,在縣域經濟、政治、文化生活中起著主導作用。
  第四,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2000年,城市居民人均收入7911元,農業人均收入3710元,城鄉居民的生活差距逐步縮小,少數富裕農民的生活水平已超過了達到小康生活水平的城市居民。
  第五,交通網絡系統逐步形成。近年來,南通交通狀況有了很大改善,寧通和通啟高速公路、204國道等,多條國道、省道橫貫市境,公路已通到每個鄉鎮和許多村落。新長線、寧啟線鐵路的相繼建成,長江航運的開拓,興東機場投入運營,蘇通大橋的立項更是形成了南通公路、鐵路、航空、河流相配合的交通運輸網絡。可以說,目前南通比較健全的交通網絡已經能夠支撐南通城市化和現代化的推進。
  傳統的農業使勞動力擁擠在狹窄的土地上從事農業生產,受土地的束縛,生產要素具有分散性和效率低的特點。而工業生產則具有布局集中、聚集生產要素和社會資源的能力。城市相對于農村,可以其收入和生活方式對農村人口產生強烈的吸引力,使勞動力、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向城市聚集。根據錢納里等人的實證研究,城市化進程和工業化過程基本同步,但城市化水平應略高于工業化水平。南通工業化水平是48%,城市化水平應為60%-70%。南通人均GDP值為9459元,折合1154美元。據錢納里模式(見表1),城市化水平應是65%左右,而目前南通城市化水平只有32%,與1997年世界人均GDP在1000-1300美元的九個國家的城市化水平54%相比,南通的城市化水平也太低了,甚至低于江蘇全省平均的34.9%的水平。
  附圖K9M504.JPG
   表一:錢納里模式
  (資料來源:錢納里、塞爾昆《發展的格局1950-1970》,中國財經出版社1989年)
   二、問題:分散型城市化與外部不經濟
  分析南通城市化狀況,我們發現,南通的城市化道路已經演化為城鎮化道路,即實際上走的是一條發展小城鎮來吸納農業剩余勞動力的分散型城市化道路。到2000年,南通有50-100萬人口的大城市1個,10-20萬人口的縣城(即城關鎮)6個,中心鎮24個,小城鎮108個。全市城鎮人口255萬,其中75%分布在縣城及小城鎮。
  在二元經濟結構的背景下,實現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主要途徑是把農業的剩余勞動力從農業轉移到工業等非農產業。小城鎮是依靠農民發展鄉鎮企業就地發展起來的,利用鄉鎮企業的發展吸納農業剩余勞動力,實現農業剩余勞動力向城鎮第二、三產業轉移的同時,小城鎮也得以發展。這種發展小城鎮的城市化戰略在過去一段時間內確實起到了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提高區域城市化水平的作用。然而,由于農民進城的“門檻”較高,農業剩余勞動力在小城鎮從事非農產業的同時并沒有放棄農村的土地和住房,即所謂“離土不離鄉,離鄉不進城”,實際上沒有真正實現由“農民”向“市民”的轉化。小城鎮布局分散,特別是一定地域范圍內小城鎮數量過多,分散了人流、物流,難以形成一定規模的經濟發展中心和商貿集散地,抑制了小城市、縣城向中等城市、小城市的發展。這種城鎮化的模式實際上是一種城市發展緩慢,而小城鎮數量增加較快的分散型城市化道路。
  以發展小城鎮為主體的分散型城市化道路還造成了嚴重的外部不經濟。主要表現在:(一)小城鎮由于規模小,不能成為區域的經濟中心,更不能發揮城市應有的輻射、聚集功能,對小城鎮自身發展和區域經濟的發展效率不高。(二)分布在鄉村各地的規模不大的鄉鎮企業由于分散布局,缺少協作,公共設施重復建設,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減弱,技術改造投入不足,信息交流遲緩,企業發展困難重重。(三)小城鎮居民沒有完全擺脫農村生活方式,自給經濟成分多,消費觀念和方式沒有城市化,許多城鎮白天熱熱鬧鬧,夜晚冷冷清清,早出晚歸的生活節律嚴重影響了小城鎮第三產業的發展,更不利于進一步吸納農業剩余勞動力。(四)大多數小城鎮職工沒有放棄農村土地,土地使用權分散不利于農業的規模經營,更不利于農業的產業化進程,影響了農業生產率的提高,進而影響了農村現代化進程。(五)激烈的市場競爭導致鄉鎮企業開工率不穩定,從業人員有回歸農業的趨勢,相當部分從業人員農忙時務農,企業開工時進廠,形成了城鎮與農村之間的擺蕩就業。這也是城市化水平不穩定的主要因素。(六)處處建小城鎮,一部分小城鎮“城不像城、鄉不像鄉”,不僅造成耕地的流失,而且破壞生態平衡,不利于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產生這種分散型城市化和外部不經濟的主要原因是我們對城市化的認識有所偏差。一方面對大城市之于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作用認識不足,另一方面過于夸大城市過度膨脹產生的負面效應,片面強調發展小城鎮的優點,忽視了城市發展的規律。為了追求小城鎮發展,政府采取行政推動,多數人認為“發展小城鎮是中國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導致小城鎮成為城市化的主角。但實事求是地說,讓小城鎮成為現階段城市化的重點絕不是一個理想的城市化方案,也不是全國各地都適合的模式,而是長期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基礎上一些地區城市化道路的一種選擇。發展小城鎮的城市化道路,決不是把發展小城鎮作為目標,而是以小城鎮作為城市化的起點,使之不斷壯大,促進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的形成。發展小城鎮也不意味著要遍地開花地把農村集鎮都建起來,更不意味著將鄉鎮企業從業人員“離土不離鄉”模式化。小城鎮不可能成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極,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發展極只能是現代化程度較高的城市。
   三、對策:走大、中、小城市與城鎮合理布局和提高城市現代化水平的城市化道路
  (一)建立大、中、小城市與城鎮合理布局的城鎮地域體系
  城市化道路的選擇只能放在特定的地域范圍之內才能說明問題。城市化是一個動態過程,不同階段的城市化戰略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城市化道路選擇的依據和城市化的目標卻只有一個,這就是在一個較大的地域范圍內構建完善的、合理的城鎮地域體系結構。任何城市化道路的選擇都應該有利于這一目標的實現。南通城市化的目標就是要構建一個既有大城市,又有中、小城市和城鎮,大、中、小城市與城鎮布局合理、協調發展的城鎮地域體系結構。
  從這個基本思路和判斷出發,我們認為,南通現在和今后一段時期內城市化的目標在于發展1個人口在100萬以上的大城市,培育5-7個人口在20-50萬的中等城市,建設20-25個人口在10-20萬的小城市和一批規模、實力大于建制鎮、具有鮮明特色的中心鎮。
  在完善的城鎮體系結構中,大城市具有聚集生產要素、輻射能力強等功能,經濟效益高,是推動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增長極。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大城市作為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極的功能將更加突出,其經濟實力和發展水平直接影響著區域的市場競爭力。南通應將推進城區建設、把城區建成100萬人口的大城市作為城市化戰略的重點,并予以優先發展。今后一段時期內,應合理擴大市區人口和占地規模,努力提升其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強化其聚集和輻射效益,使之真正成為南通市經濟社會的發展極。
  中等城市是紐帶,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南通城鎮體系結構中缺少中等城市,為完善城鎮地域體系結構,把現有的6個城關鎮盡快發展為人口達20-50萬的中等城市是區域城市化的當務之急。縣城是縣域范圍內最大的城鎮,擁有一定的工業基礎,基礎設施較好,80年代以后,隨著縣域經濟的發展,縣城脫穎而出,成為名副其實的小城市。應進一步把縣域規模相對較大的鄉鎮企業集中于縣城,在政策引導下,加快農業剩余勞動力向縣城的轉移,將縣城發展成中等城市,這不僅是完善城鎮體系結構的需要,也是集約型城市化道路的重要內容。
  小城市、小城鎮是城鎮體系結構的基礎,是城鄉經濟的結合點、吸納農業剩余勞動力的蓄水池和發展農村經濟的增長極,發展小城鎮仍是今后的城市化戰略之一。中心鎮往往是一定區域的交通樞紐,在交通、通訊、供水、供電方面要明顯優于一般的建制鎮以及鄉村集鎮,對它們進行重點建設,吸引生產要素向中心鎮集中,隨著經濟發展,它們將上升為小城市。其它的建制鎮和一般鄉鎮,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將產生分化:大部分通過改革,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城鎮;也有部分降為農村居民點,配上新設施,成為現代化的農莊;還有的由于人口流出,被復墾為農田。
  可以預料,在未來幾年,南通將形成以市區為核心、以6個中等城市和24個有相當規模的小城市為支點、以數十個具有特色的小城鎮為網點、以公路、鐵路為紐帶的層次分明、結構完整、協調發展的城鎮地域體系。
  (二)注重城鎮內涵發展,提高城市現代化水平
  城市在人口、占地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應致力于城市內涵的發展,這是集約型城市化道路的客觀要求。根據南通城鎮發展現狀,現階段主要措施是:
  1、城鎮職能適當分工,實行有所側重的功能定位
  南通城鎮基礎設施不夠完善,功能不健全,形態還不穩定,其基本特征仍是以規模擴張為主,因而城市的內在質量較低,許多城市面臨產業結構落后、企業開工不足、下崗人員增多、農業人口進城就業等壓力。在這樣的背景下,有必要進行適當的職能分工,實行有所側重的功能定位,并突出城市、城鎮的主體功能。具體地說,南通城區作為大城市,應盡快融入上海都市圈,承担產業地域分工,接受上海的輻射,把發展技術密集型、資金密集型產業作為主要方向,側重發展技術先進、充分顯示區域生產力水平的產業,并不斷研究開發出具有國內乃至世界先進水平的新產品,確保其作為南通市先進生產力的集中地和區域經濟中的主導地位;6個城關鎮和24個中心鎮應發揮區位優勢、產業優勢,把人口、地域規模建設作為主要任務,進一步改善基礎設施,創造條件,主動接受大城市轉移換代的產業,積極吸引縣域非農產業向縣城和中心鎮集聚,繼續突出縣城、中心鎮的樞紐地位;小城鎮的發展要從實際出發,突出發展特色。同時發揮小城鎮的區域聚集功能,增強小城鎮對農業剩余勞動力的吸引力,把小城鎮建設成區域農貿產品的集散地、農業產業化的服務中心和聯系城鄉市場的紐帶。
  2、強化城市規劃、管理工作,將城市建設列入制度化、長期化的軌道
  科學的規劃和管理是城市功能優化的保證。南通城區應按照現代化港口、工業、貿易、旅游城市的目標進行規劃,在舊城改造和新城建設過程中,確立城市的功能分區。工業區、行政區、住宅區、商貿區、大學城、高科技園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旅游度假區、港口作業區等,一經論證確定就要制度化,長期進行建設。確立經營城市的管理理念,充分挖掘城市資源,精心運作城市資產,理順管理體制,健全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社區管理體系,逐步實現城市管理運營市場化、服務社會化。
  3、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城市“厚度”
  城市基礎設施是城市負荷的承担者,也是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本條件。可以說,只有擁有比較系統的基礎設施的城市才稱得上真正的城市。城市基礎設施決定了城市的空間范圍和空間形態,也決定了城市的“厚度”,即城市的容納能力。南通城區的基礎設施通過近幾年的建設,已有了長足的發展,供水、供氣、供電和交通設施人均水平都不低,有些指標還超過了省內條件較好的特大城市。但是如果按百萬人口大城市的建設目標衡量,南通城區的基礎設施還有較大差距。今后一段時期,南通城區要根據100萬人口大城市的基礎設施要求進行規劃。在不斷加大交通建設投入的同時,要對供水、供氣、供電和通訊設施進行擴容。積極建設城市綠地,努力提高城市空間環境質量,真正把南通城區做優、做美、做大、做強。
  4、增強城市綜合實力,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大城市是區域的經濟貿易中心、交通樞紐、科技文化與信息金融中心,綜合性較強的城市在帶動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起重要作用。南通城區一方面要提升產業集聚功能,另一方面還要提高科技創新、信息交流、現代服務的能力。要注重生產發展,更要注重市場的建立。在調整產業結構,積極發展金融、貿易、信息、服務、文化、教育和旅游等第三產業中,實現城市功能由生產型向綜合型的轉變。要通過城區綜合實力的提升,增強城市的輻射功能,使城區成為南通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核心,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
  [收稿日期]2002-03-10
南通師范學院學報:哲社版50~53K9地理盛明20022002南通城市化發展遲緩的原因是把城市化演化成了城鎮化,通過發展小城鎮來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這是一條分散型城市化道路,產生了嚴重的外部不經濟。解決這一問題的對策是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市化道路,把城區建成100萬人口的大城市作為城市化戰略的重點;注重城鎮內涵發展,城鎮職能適當分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城市“厚度”;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提高城市現代化水平。城市化/城鎮化/對策  urbanization/township/solutionAn Analysis of Urbanization in Nantong and Solutions  SHENG Ming  (Department of Geography,Nantong Teachers College,Nantong,Jiangsu,226007,China)The slowdown in the development of Nantongurbanization can beattributed to the transfer of urbanization into township.Developingtowns to absorb the redundant rustic working force is a decentralizedapproach to urbanization and results in the external uneconomical.Thesolution is to realize urbanization through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of multi-sized cities and towns and the strategic priority of buildingthe urban areas into a large-size city with 1 million people,to makeefforts to develop the towns and rationalize the categorization oftheir functions and to solidify th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enhance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uplift the degree of citymodernization.盛明(1964-),男,江蘇南通人,南通師范學院地理系講師、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城市地理學研究。南通師范學院 地理系,江蘇 南通 226007 作者:南通師范學院學報:哲社版50~53K9地理盛明20022002南通城市化發展遲緩的原因是把城市化演化成了城鎮化,通過發展小城鎮來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這是一條分散型城市化道路,產生了嚴重的外部不經濟。解決這一問題的對策是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市化道路,把城區建成100萬人口的大城市作為城市化戰略的重點;注重城鎮內涵發展,城鎮職能適當分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城市“厚度”;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提高城市現代化水平。城市化/城鎮化/對策  urbanization/township/solution

網載 2013-09-10 21:34:17

[新一篇] 南朝君主的思想傾向與意識形態的多元化

[舊一篇] 博德里拉的“消費社會”批判理論述評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