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的價值論轉向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中圖分類號]B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8862(2002)10-0006-05
      一 何謂哲學的價值論轉向
  所謂“哲學的轉向”就其實質而言,應該包含三個方面的含義。其一,是指哲學研究中的某一問題被凸現為哲學研究的核心問題;其二,是指被凸現的這一問題為思考研究其它問題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其三,也是最深層的,是指一種哲學研究的價值取向、立場和方法的轉換。所有關于“哲學的某種轉向”的陳述,都可以看作是研究者對哲學研究現狀的一種理解,對一種哲學觀的認同,以及對哲學發展的一種價值期待。因而,它既是基于一定視界中的事實判斷,又是對哲學發展應如何的一種價值表達。(注:目前國內關于哲學發展的理解還有“哲學的生存論轉向”、“哲學的存在論轉向”等等。)它既不可能取代或貶損其它理解視角的價值,也不可以期望這一視角和價值立場是惟一可取的。它所能希冀的,就是通過闡釋而引起人們對這一視角獨到意義的重視。
  所謂“哲學的價值論轉向”,指的是價值問題在哲學研究中的凸現,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哲學研究視界的轉換。“價值問題”是相對于“事實問題”而言的。價值問題的核心和難題,都是與人所面臨的價值沖突和價值選擇息息相關的。研究價值問題的目的是為了形成引導未來行為的可接受的、被稱為是理性的(reasonable)價值判斷。研究價值問題的邏輯前提:人是自由的,人具有選擇的可能性;人的未來是未定的,它與人的選擇直接相關;選擇,就其實質而言,是一種價值選擇。這一邏輯前提的高層理論背景是,人類活動不同于自然界的運動,不能用研究自然界的方式研究人類活動,不能用研究物及其運動的方式研究人及其活動。哲學的價值論轉向,必須以建立這些高層理論背景和觀念為前提。除了理論前提的準備之外,哲學的價值論轉向的另一個必要前提,是對哲學的使命、功能及研究對象的自覺的反思。因此對哲學價值論轉向的分析包含三個層面:哲學觀的變革,世界觀層面的變革和相關的研究方法以及支撐這些研究方法的基本信念的變革,研究主題的變化。從邏輯上說,三者是按照現有排序層層遞進的。但在現實中,這三個不同層次新觀念的生成和轉變與研究主題的變換是交叉進行的,它們展現為一個錯綜復雜的動態的交互作用的過程。
  對“哲學的價值論轉向”這樣一個具有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雙重性命題的闡釋,其一需要分析已有事實,其二需要闡明所持價值立場的理由。對已有事實的分析至少應包括三個方面,即分析在哲學研究中,價值問題是否成為過、或正在成為一個核心問題;對價值問題的研究是否成為過、或正在成為研究其它哲學問題的一個新的視角;對價值問題的研究,是否已經引起過、或正在引起對原有哲學信念的質疑和新的哲學研究范式的生成。
  在西方哲學史上曾有過兩次明顯的價值論轉向。第一次發生在古希臘由自然哲學到倫理學的轉變之中;第二次發生在19世紀中葉,它的標志是一種自覺的以價值問題為主題的哲學理念的誕生;目前哲學發展正在醞釀著第三次價值論轉向。面對現代人類所面對的種種危機,反思20世紀哲學的發展,使我們有理由相信應該推進哲學的這次價值論轉向。
      二 價值論主題的兩次凸現
  價值問題第一次成為哲學研究的主題,是在古希臘人類學時期。“是蘇格拉底第一個將哲學從天空召喚下來,使它立足于城邦,并將它引入家庭之中,促使它研究生活、倫理、善和惡。”(注:西塞羅:《在圖庫蘭姆的談話》。轉引自汪子蒿等著《希臘哲學史》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第364頁。)在人類學時期,古希臘哲學進入了對實踐生活的需求,特別是對政治生活的尋求的依賴狀態。(注:文德爾班:《哲學史教程》(上卷),商務印書館,1987,第96-97頁。)蘇格拉底對話的主題以及智者們演講和論辯所涉及的直接內容,就是當時最引人注目的社會問題,即有關倫理道德、法律政治以及傳統宗教等等問題。他們以人和社會為對象,創立了一套同早期自然哲學不同的新學說。(注:汪子蒿等:《希臘哲學史》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第166頁。)這是一種關于人的、關于人類社會的、關于人的價值選擇的哲學,是以指導生活、審察自己和他人的職責、改善人的靈魂為使命的哲學。
  哲學主題的這一轉換,是以對nomos和physis關系的討論為契機的。在nomos和physis關系的討論中,自然哲學時期人類社會與自然界渾然一體的世界觀念解體了,人類社會成為哲學研究的一個特殊的、更為重要的對象,人的主體性因素凸現在原本以為是客觀的世界圖景中,因而不可避免地產生了新的哲學傾向(諸如懷疑論)和新的研究主題(諸如正義、善、幸福、美等)。在一種新的哲學研究中,人們放棄了對自然的研究,而把注意力轉向政治科學和有益于人類美德的問題,(注:亞里士多德:《動物的結構》。轉引自汪子蒿等著《希臘哲學史》第2卷,第1頁。)并進而深入到個人的幸福等人及個人生活的最深層。哲學主題的轉換轉而又促進了哲學觀的根本變革,促進了對自然哲學研究范式的根本改造。一種無視人類精神的特點及作用、無視人類活動創造性的、用純粹必然性和客觀性編織起來的世界觀念被徹底瓦解了。
  這是哲學研究主題的一次主動的轉換。盡管在這一時期哲學層面的“價值”概念尚未形成,價值問題尚未被作為統一的問題域得以確定,價值問題研究仍分散在對善、美和幸福的研究中,尤其是善的研究中,但哲學研究的基本信念、哲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方式都完成了一次轉換。這次哲學價值論轉向最突出的成就,是摧毀了自然哲學時期的統一的世界觀念,凸現了人在世界圖景中的位置,確立了人類社會的價值問題作為哲學研究主題的地位。它為中世紀哲學中所蘊涵的價值論主題,以及文藝復興時期對人和人性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論資源。
  價值問題第二次成為哲學研究的主題,發生于19世紀中葉。在哲學的學術研究中,在新康德主義的改造中,人們獲得了價值哲學。(注:參見海德格爾:《尼采的話“上帝死了”》,《林中路》,上海譯文出版社,1997。)與第一次哲學主題的主動轉換不同,這一次哲學主題的轉換帶有強烈的自覺的色彩。因為在1900年前后,自然科學與實證主義、經驗主義和感覺論聯手,使哲學面臨著嚴峻困難的挑戰。(注:薩弗蘭斯基:《海德格爾傳》,商務印書館,1999,第41頁。)如施米特所說,價值哲學作為對以19世紀虛無主義危機形式出現的咄咄逼人的問題的解答,就在這樣一個非常確定的哲學——歷史的環境中產生了。(注:施米特:《價值的僭政:一個法學家對價值哲學的思考》,劉小楓編:《基督教文化評論》第16期,道風書社,第13頁,第41頁。)哲學所面臨的對手是如此強大,因而它要能夠突出重圍,就必須建立一種徹底不同于以往哲學觀的新的哲學立場,確立哲學獨特的研究領域。以洛采為開創者、以文德爾班為領袖的新康德主義弗萊堡學派所進行的正是這樣一種新哲學的建構工作。在他們看來,“哲學只有作為普遍有效的價值的科學才能繼續存在。哲學再也不能再躋身于特殊科學的活動中。哲學既沒有雄心根據自己的觀點對特殊科學進行再認識,也沒有編纂的興趣去修補從特殊學科的‘普遍成果’中得出的最一般的結構。哲學有自己的領域,有自己關于永恒的、本身有效的那些價值問題,那些價值是一切文化職能和一切特殊生活價值的組織原則。”(注:文德爾班:《哲學史教程》,商務印書館,1993,第927頁。此處重點號為本文引者所加。)
  “價值”不僅僅是新康德主義弗萊堡學派的核心概念,而且是當時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的最為集中的反映,用伽達默爾的話來說,“事實上,價值概念是一個不得不歷史地自我沉思的哲學困境的表達。”(注:伽達默爾:《價值的本體論問題》,《伽達默爾集》,上海遠東出版社,1997,第280-281頁。)它既是為反抗黑格爾思辨唯心主義的學術統治,也是反對與之相反而出現的戰果輝煌的唯物主義、自然主義和心理主義而被提出的。正因如此,它比前一次價值論轉向具有更深刻的理論建構性。
  哲學這次價值論轉向的突出成就,不僅表現為哲學“價值”概念的誕生,也不僅表現為價值概念所統攝的問題,作為一個統一的問題域而成為哲學研究的中心,更表現為價值哲學作為一種新的哲學范式已經建立。(注:參見拙文《重建價值哲學》,《哲學研究》2002年第5期。)這一哲學范式是以對哲學使命的自覺為基礎的,是以對人類社會、人類活動的深刻認識為核心的。在第一次價值論轉向中,人們只是認識到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的區別,而在這一次轉換中,人們更進一步地認識到了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區別,認識到面對價值判斷的人文科學與哲學同自然科學的分野,認識到哲學在人類社會獨特的意義。這意味著哲學正在走出實證主義將人類生活世界和人類活動物化的沼澤,而把永不滿足于現狀而不斷超越自身的人和永不停歇的人類活動的獨特性從僵死的物化狀態解救出來。人的世界不再被當作僵死的、空間化的存在,它被看成是活潑的創造之流,被認為永遠不可能用研究物的方式研究的對象。
  哲學主題的這次轉換是被動的,但它又是在凝聚了近代哲學的豐富成果基礎上的一次自覺的主題轉換。這次轉換使哲學找到了自己在人類生活中特殊的用武之地。在此之后,從“價值判斷”和“事實判斷”的區分思考問題,在哲學和社會科學研究中司空見慣,而關于價值和價值觀的談論,在社會生活中也屢見不鮮。
      三 進行中的第三次轉向
  20世紀初,烏爾班和閔斯特伯格將價值哲學由德語世界介紹到英語世界。1926年培里出版了《一般價值論》一書,在1954年又出版了《價值領域》一書。它們標志著價值哲學研究,已經開始了不同于德語世界新康德主義和奧地利價值哲學研究的一個體系建構時期。直接討論一般價值問題的著作的出版,在20世紀一直沒有中斷過。哲學價值論的研究在20世紀取得了顯著的成果。除了前幾位之外,舍勒、哈特曼、杜威、劉易斯等都為哲學價值論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貢獻。日本哲學家和中國哲學家也為哲學價值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視野。哲學價值論成為20世紀哲學研究中一種重要的理論形態。與哲學價值論的建構在哲學基本信念層面形成同盟的,有伽達默爾作為實踐哲學的解釋學、存在主義哲學和西方馬克思主義等等。20世紀的價值論研究的特點,是主題更為集中,理論形態更為成熟,而方法論的建構更為根本。同時它所面臨的挑戰也更為嚴峻。這一挑戰主要來自科學主義哲學。
  哲學的發展從來就不是單向度的。在19世紀中葉哲學面臨危機中產生的,除了價值哲學所代表的人文主義哲學之外,還有以分析哲學為代表的科學主義哲學。它們與哲學價值論所持的哲學信念截然不同。懷特海說,當我們接觸到羅素和摩爾的傳統,接觸到維特根斯坦,接觸到邏輯實證主義哲學家時,我們就會發現一種完全不同的哲學傳統。在這種傳統中的哲學家不承認哲學必須締造一個囊括和解釋科學、藝術、道德、宗教和政治的世界觀。他們沒有一個人認為哲學是文化批判的工具,他們大都對公共和個人生活問題、對文化和實踐問題規避不談,好像這些都與哲學家毫無關系似的。(注:懷特海:《分析的時代》,商務印書館,1986,第11頁。)在20世紀70年代之前哲學中占主流的是科學主義哲學理念。哲學關懷人、關懷人類未來命運的興趣被關懷語言、關懷邏輯的興趣所壓倒,對經驗可靠性和精確性的追求瓦解著哲學為人類價值選擇提供合理價值理念的信心。它使哲學越來越遠離人類生活,越來越邊緣化。
  20世紀70年代,羅爾斯《正義論》的出版,重新激發了哲學對社會正義問題及人類價值選擇的關注。在此之后的在哲學舞臺上最耀眼的明星像麥金太爾、哈貝馬斯、諾齊克都是以他們對人類生活的獨特見解而著名。全球倫理問題、對科學技術的價值評判是現今哲學討論的熱點。關于環境保護問題的研究、關于可持續發展的研究、關于生命倫理問題的研究,以及對生存問題的關注均成為目前倫理學研究的重點。所有這些使得善、正義、美德、倫理、好生活等,再次成為哲學的中心話題。在這里洋溢著被科學主義哲學冷卻了的哲學關懷人類命運的熱情。在這一人文主義濃郁的氛圍中,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社會批判理論、宗教哲學,包括儒學研究等都因閃爍著人文關懷的獨特魅力而倍受青睞。甚至在中國馬克思哲學的解釋中也出現了明顯的由科學主義向人文主義的轉向。而這時最受人關注的神學,如科布和格里芬的過程神學,所闡述的關于上帝的理念,也明顯地是帶著神學面具的關于人存在的意義和價值的理論。與20世紀上半葉的研究不同,這一時期的哲學價值論研究不再僅僅局限于價值哲學基本理論問題的探討,而更多地轉向了人類社會生活的價值問題研究,因此與上述各種哲學研究形成了熱烈的呼應。
  另一方面,正如漢斯·昆所言,現在人類已經進入一種從現代到后現代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范式轉換中。而在這一劃時代的、出現在生活范圍、工作范圍、文化范圍與國際世界中的范式轉換中,最終涉及到的是新的價值問題。(注:漢斯·昆:《世界倫理構想》,三聯書店,2002,第25頁,第26頁。)世界哲學發展的種種跡象,使有的學者充滿信心地斷言,“實踐理性范圍內的哲學,即政治哲學、法哲學、道德哲學和宗教哲學將上升為21世紀哲學研究的重點。”(注:俞吾金:《實踐詮釋學》,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第226-227頁。)而實踐理性范圍內的哲學研究就是以價值問題為主題的。實踐哲學成為哲學研究的主角,蘊涵著哲學的又一次價值論轉向。
  “我們應該推進哲學的價值論轉向”,正是一個基于上述所言的現實可能性的價值判斷。這一價值判斷的理由,是以對哲學使命的信念為前提的,它不是、也不可能是純粹的事實判斷。支撐這一價值判斷的關于哲學使命的基本信念是:哲學應該作為時代精神之精華,應該關懷所處時代人類的根本問題,應該為這些根本問題的解決貢獻智慧、提供價值理念。在人類精神世界中,哲學不是一種可以被經驗證實的知識,也不是關于已經存在的事實的描述和解釋,哲學是引導生活的。它不是要描述人性、解釋人性,而是要提升人性;它不是描述生活、解釋生活,而是要引導生活。它力求揭示的是人類應該追求的未來。哲學對于人類生活最獨特的作用,在于以理性的方式建構引導人類未來活動的價值理念。
  因此,哲學必須研究人類生活所面臨的根本性問題。當代人類社會所面臨的根本性問題大致可以概括為六大類:一是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物質需求的增長所引發的生態危機和生存危機;二是科學技術的發展所引起的對人的生命意義的重新界定;三是恐怖主義和戰爭對人類的威脅;四是社會發展中的正義問題;五是信仰的多樣化、道德標準的相對主義與不同文化、不同人群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問題;六是在物欲中人的意義與尊嚴的喪失、在市場化活動中工具理性的肆虐和生活意義的碎片化。這六大問題表現了現代社會人與物、人與自身、人與他人、文明與文明、人類自身的前途等人類活動的基本方面的深刻的危機。在這種種危機的底層蘊涵著一個共同的哲學問題,即以價值選擇的理性的為核心的價值問題。
  對于這一問題需要進行多方位、多層次的研究。它既需要一般價值理論的建構,也需要進行實踐理性范圍哲學的研究,甚至也需要研究語言、探討認識的規律,等等。因此,所謂推進哲學的價值論轉向,并不是要消解這些不同層次、不同方面的研究,而是凸現價值問題在哲學研究中的核心位置,確立以價值問題為哲學研究中心的哲學理念,是推進一種研究視野、研究方法的根本轉換,即從哲學價值論的視角反省社會生活,反省不同方面和不同層次的哲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研究。
  20世紀哲學的發展,無論是哲學價值論或是以價值問題為主題的實踐理性范圍內的哲學,還是有著與前者截然相反哲學理念的科學主義哲學的發展和研究哲學方法論的哲學,都為新的哲學觀的建構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它使我們有可能推進哲學在更深刻的理論理性層面和更廣泛的實踐理性層面實現這次研究主題的轉換。這次哲學價值論轉向的一個根本任務,就是在充分利用這些資源的基礎上,形成一種哲學研究的新的立場、新的方法和新的范式。
  
  
  
哲學動態京6~10B1哲學原理馮平20032003本文是在與顏昌武、郝億春同學的討論中形成的。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和中國現代化研究所中山大學哲學系 廣東廣州 510275 作者:哲學動態京6~10B1哲學原理馮平20032003本文是在與顏昌武、郝億春同學的討論中形成的。

網載 2013-09-10 21:34:36

[新一篇] 哲學的價值和哲學的未來  The Value of philosophy and philosophy's Future

[舊一篇] 哲學的建構與現代性的反思  ——現代性反思的哲學意義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