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紀我國西北地區的對外開放戰略研究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開放走的是一條由南到北、從東到西、自邊到內的依次推進之路,在全國逐步形成“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沿江開放區——沿邊開放區——內陸腹地”這樣一個全方位、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我國西北地區五省除新疆屬于沿邊省份外,其他的陜西、甘肅、寧夏、青海四省均屬于我國內陸腹地地區,既不沿海,也不沿邊,無法參與我國對外開放實施的沿海戰略和沿江戰略,而新疆能夠參與的沿邊開放戰略,目前才剛剛起步,還遠未達到高潮,因此,從整體上看,我國西北地區在全國的對外開放格局中處于落后地位。目前,我國正處于跨世紀的偉大歷史轉折時期,新的經濟增長熱點不斷出現,對外開放的規模和水平日益擴大和提高,如何進一步擴大我國西北地區的對外開放進程,縮小與沿海地區的差距,趕上沿江地區的開放步伐,顯得尤為必要和迫切,因此,對我國西北地區的對外開放戰略進行探討和研究,是目前和今后一定時期內都值得引起高度重視的一項重大課題,對西北地區乃至整個全國今后的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我國西北地區發展對外開放的國際環境
  歷史進入90年代,我國地區經濟發展的戰略重心逐步西移,西北地區以其豐富的能源資源、礦產資源將再次成為國家開發的主戰場,從而帶動古絲綢之路的復興和繁榮,為西北地區的開發開放提供重要的契機。而且,新歐亞大陸橋的貫通,溝通了西北經濟區與中亞、西亞以及歐洲大陸諸國的陸路聯系,被喻為“現代絲綢之路”,為跨世紀新的歷史時期發展西北地區的對外開放創造了有利條件。西北地區地處我國內陸腹地,地緣條件不利,區位優勢不明顯,經濟基礎相對薄弱,因而目前階段發展對外開放的重點主要是擴大與其相毗鄰的中西亞各國的開放,加強同中西亞地區各國的經濟合作和交往。即利用歐亞大陸橋這一貫穿歐亞大陸的當今世界上最長的一條經濟走廊,向西同中亞的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坦、哈薩克斯坦諸國以及西亞的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和阿拉伯海灣國家(總面積達2000萬平方公里,總人口達2.3億)發展對外開放。并進一步向西延伸,同東歐大部分國家、中歐的一些國家以及西歐、北歐部分國家加強聯系,形成一條帶動西北地區開放開發的巨大的大陸橋經濟輻射帶。
  我國西北地區與中西亞各國存在良好的合作環境和氣氛,西北地區對中西亞各國的對外開放有著樂觀的前景。首先,西北地區對中亞獨聯體各國乃至東歐國家的開放,應充分利用其市場經濟不完善和經濟結構重型化的特點,大量輸出輕紡、機電、食品,輸入鋼材、水泥等原材料,以彌補大宗貿易往來的不足。隨著蘇聯解體后中亞各國逐步擺脫經濟困難,經濟發展進入良性循環階段,我國西北地區與其之間的開放與合作日趨活躍。其中,哈薩克斯坦充分利用哈中邊境接壤和“歐亞大陸橋”的地緣優勢,積極發展邊貿;吉爾吉斯坦自身并無出海口,只有大力發展同中國尤其是西北地區的開放與合作,才能進一步開展與印度、巴基斯坦等國的經貿往來。其次,西亞各國外匯流動自由,貿易環境寬松,基礎設施良好,利用我國對西亞各國的高技術優勢,實施東進西出的西北地區對外開放戰略,具有巨大的潛力和機遇。而且,中東各國正在把數額巨大的石油美元從歐美市場投向亞洲市場,我國引進阿拉伯產油國的海外資金僅占其總值的0.1%左右。 因而設法利用中東石油美元的投資和貸款,擴大我國西北地區的西亞資本市場的份額具有廣闊的前景。另外,西亞各國勞動力奇缺,廣闊的勞務市場為我國參與國際間的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提供了機會。我國西北地區數百萬穆斯林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尤其適應西亞各國的勞務需求,他們作為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可以得到有效的利用,是我國西北地區對外開放中的一支活躍力量。
      二、當前我國西北地區發展對外開放的現實條件
  進入90年代以來,我國沿海、沿江、沿邊和內陸全方位、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已初具規模。西北地區跨沿邊和內陸兩大開放區,隨著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擴大,其與國際經濟的聯系日益加強,參與國際競爭和交換的能力進一步提高,外向型經濟的發展對當地經濟的帶動作用明顯加強。從進出口貿易和利用外資兩方面看(見下表),1995年西北地區五省的進出口總值達到461136萬美元,其中出口總值達212300萬美元,進口總值達242836萬美元,以西北地區內較為發達的陜西省和沿邊的新疆自治區進出口貿易最為活躍,進出口總值明顯超出其他省份。1995年西北地區實際利用外資總額達到67255萬美元, 其中對外借款總額達22412萬美元,外商直接投資及其他總額達44843萬美元,利用外資的形式以直接投資為主,并且同樣以陜西和新疆兩省數額最大,明顯大于甘肅、青海、寧夏三省。因此,西北地區對外開放取得顯著發展的同時,相比沿海其他地區仍存在不小的差距,而且該地區內部各省份對外開放的水平也相差很大,如何致力于西北地區尤其是其內部落后省份對外開放的進一步發展,依然任重而道遠。
    1.西北地區發展對外開放存在的不利因素
  (1)地處內陸,位置偏遠
  地理位置在對外開放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東南沿海地區背靠大陸,面向海外,既可以通過公路、鐵路、航空與內地聯系,又可以通過海路、航空同國外交往,具有發展對外開放的得天獨厚的優勢。而我國西北地區地處偏遠的內陸腹地,且地形起伏多山,貨物、人員方面與國外的交流受到天然的局限,在對外開放中進行招商引資,吸引項目、資金、技術、設備、人才與沿海相比處于明顯的劣勢。進入90年代我國實施全方位、多層次的對外開放以來,西北地區與沿江地區各城市相比也處于不利的地理位置,沿江流域如重慶、武漢等城市本身就有發達的交通運輸網絡,再加上沿江的運輸便利條件,逐步取得對外開放的區位優勢。西北地區除了新疆屬于毗鄰獨聯體中亞各國、阿富汗、巴基斯坦、蒙古等國的沿邊省份,其他各省份與東北、西南等沿邊地區相比也處于地理位置上的劣勢,這同樣不利于西北地區對外開放的進一步發展。
 1995年我國西北地區對外開放基本現狀  單位:1萬美元西北地區 進出口總值 出口總值 進口總值  實際利用 對外借款 各省份                  外資總值  陜西    197848   103754   94094   39244    6837甘肅    76679   34202   42477    8274    1882青海    15848   11802   4046    224     60寧夏    24010   10669   7341    625    235新疆    146751   51873   94878   18888   13398合計    461136   212300  242836   67255   22412西北地區 外商直接 各省份 投資及其它陜西   32407甘肅   6392青海    164寧夏    390新疆   5490合計   44843
  (2)科教落后,人才缺乏
  一個地區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該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西北地區同沿海發達地區相比,不僅科學技術相對落后,而且教育水平比較低下,自然導致高素質人才的匱乏,并且對知識分子的重視程度和待遇政策長時期得不到落實,引發本地大量科技人才紛紛流向沿海發達地區的“孔雀東南飛”現象,最終形成一種科技、教育、人才、經濟發展間的不良循環。根據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中,文盲、半文盲人數占總人口比重超過20%的省份有7個,其中西北地區占了3個,即甘肅、青海、寧夏。西北地區科學技術和教育的落后狀況、人才流失和缺乏的局面在短時間內還不會有明顯的扭轉,這必然使其對外開放的進程處于不利境地。
    2.我國西北地區發展對外開放具備的優勢
  (1)資源富集,種類繁多
  西北地區歷來是我國有色金屬、能源及多種原料的主要供應基地,而且還是我國重要的牧業和長絨棉生產基地。西北地區有色金屬資源豐富,主要種類以鋁、鎳、銅、鉛、鋅為主,還包括其他一些貴金屬、稀有金屬和稀土產品,目前已探明的鉛、 鋅、 銅和鐵礦石的儲量分別為590萬噸、1201萬噸、744.5萬噸和24億噸。西北地區的能源種類齊全,石油、煤炭、天然氣蘊藏豐富,其中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石油、天然氣,陜西、寧夏的煤炭均在全國占有相當地位。同時,西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畜牧業基地,肉、毛及棉花的供應極為豐富,尤其是新疆、寧夏、青海的牛、羊肉毛供應更是馳名海內外。另外,西北地區具有獨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觀,旅游資源豐富,西安的秦始皇兵馬俑、敦煌的莫高窟及青海湖的鳥島均是世界級的人類文化遺產和旅游景點,在西北地區的對外開放和交流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2)市場廣闊,潛力巨大
  西北地區人口眾多,這就決定了其對基本生活資料如能源、糧食的需求量極為龐大,形成一個相對廣闊的商品市場。同時,西北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人均占有生產和生活資料的水平較低,而且又處于一個快速發展的增長擴容階段,這勢必造成一個對生產和生活資料的迅速需求,使該地區市場具有巨大的潛力。如1992年西北地區化肥產量為168.4萬噸,人均化肥占有量為20.4公斤,而當年的化肥需求量為257萬噸,供求缺口達88.6萬噸,形成一個需求巨大的化肥市場。西北地區廣闊的市場是由大小不等的省、地、市級市場組成,各自都有不盡相同的經濟貿易權限,經貿活動的多樣性和地方需求的差異性又進一步擴大了市場的容量。而且,隨著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的推進,地區間貿易日趨活躍,西北地區自身既形成一個廣闊的區域性市場,又密切融入全國這樣一個統一的大市場,其擴散和輻射能力的不斷增強,進一步提高了西北地區市場優勢在對外開放中的作用和地位。
      三、今后我國西北地區發展對外開放的戰略措施
    1.增加投資,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西北地區擴大對外開放提供良好的硬環境
  改革開放以來,西北地區交通、通訊、能源等基礎設施的建設獲得了相當程度的發展,但由于西北地區條件差、底子薄、交通不便、信息閉塞、通訊遲緩的現象普遍存在,嚴重制約著西北地區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機遇。因此,國家在投資上應進一步加大對西北地區的傾斜力度,增加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規模和總量,并適當采取集中建設資金、民族發展基金、扶貧基金及邊貿利潤留成的措施,加快西北地區基礎設施的建設,從根本上改善其對外開放的硬環境。具體而言,首先,加快隴海、蘭新、包蘭鐵路的改造,并圍繞歐亞大陸橋的貫通建設一批地方支線和高標準公路,同時加快老航空港的擴建改造和新航空港的建設,形成配套齊全、多層次交叉互補的交通網絡。其次,加快龍羊峽、李家峽、大峽等一批水電站的建設,并加緊對各種礦產、能源資源的普查、勘探和論證,制定詳細的開發利用規劃,為西北地區擴大對外開放提供基礎性保障。
    2.充分利用豐富資源,建設具有優勢特色的工業基地和特區,形成西北地區擴大對外開放的主體
  西北地區的對外開放應立足于自身的資源優勢,以市場為導向,依靠科技,滾動開發,把資源優勢轉化為商品優勢,推進工業、農業和商貿的全面發展,即推行資源啟動戰略。以資源優勢為基礎的工業專業化生產,在實施資源啟動戰略中占據重要地位,也是西北地區的經濟發展優勢和特色所在,理應成為今后西北地區擴大對外開放的主體產業和力量。具體而言,西北地區應重點建設四大工業基地和三大工業特區。一是石化工業基地及與此相關的烏魯木齊——克拉瑪依工業特區和蘭州西固工業特區。發揮西北地區老石化工業基地的優勢,在石油、天然氣開發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有機化工、精細化工、合成氨工業等,并進一步規劃一批石化后續產業的開發與建設。二是有色工業基地。利用甘肅金川的鎳,白銀的銅,柴達木的鉛鋅礦,發展有色金屬、稀有貴金屬、多金屬及合金的采礦、冶煉和加工業。三是水電——鹽化工業基地及與此相關的格爾木工業特區。以黃河上游水電資源開發為龍頭,利用柴達木盆地地豐富的氯化鉀、食鹽、鋰鎂等資源,發展鉀肥、制堿、有機化工等電化工業和鹽化工業。四是鋼鐵工業基地。以現有的酒鋼、蘭鋼為基礎進行改建和擴建,配套發展鋼鐵輔料的生產,逐步形成和壯大鋼鐵基地的規模。
    3.重點培育具有帶動和輻射作用的地區經濟增長極,營造西北地區對外開放“一軸雙極”的空間發展格局
  西北地區從整體上看,自然條件較差,經濟發展基礎薄弱,而且本地區內五個省區的情況又各不相同,因而發展對外開放應因地制宜,不能摘平均主義,應選擇區位條件優越、經濟基礎雄厚的局部若干城市和地區進行重點培育,使之成為西北地區對外開放中起帶動和輻射作用的增長極和窗口。從現有的經濟基礎和發展趨勢來看,西北地區的對外開放應重點培育“一軸雙極”的空間分布格局。“一軸”是指歐亞大陸橋通過陜、甘、青、寧、新全境,串起沿線一系列大中城市,進而輻射周圍其他地區,成為西北地區擴大對外開放起軸心作用的紐帶。“雙極”分別指西北經濟區內的兩大中心城市群,一是以蘭州為中心的蘭州——銀川——西寧城市群。蘭州歷來為古絲綢之路重鎮,有較發達的工業基礎,且位于西寧、銀川的中間地帶,具有帶動青海、寧夏的擴散效應,應將其建成帶動西北地區東部對外開放的增長極。二是以烏魯木齊為中心的烏魯木齊——克拉瑪依——伊寧城市群。烏魯木齊是西北地區向西開放的橋頭堡,應以其為中心,聯合伊寧、克拉瑪依、塔城、博樂等開放城市,建成帶動西北地區西部對外開放的增長極。
    4.大力發展農牧業,建立農業生產基地和綜合開發試驗區,開辟西北地區擴大對外開放的新途徑
  西北地區屬高原地帶,歷來有經營畜牧業的傳統習俗,且農副產品種類繁多,資源豐富,在此基礎上發展以微生物為資源轉換載體和媒介的動植物和微生物相結合的“三維結構”新農業,以此解決西北地區飼料短缺,尤其是蛋白質飼料匱乏的問題,大有潛力可為。從面向對外開放的角度來講,西北地區應放棄自然農業,發展具有“商品性、集約性、先進性”的現代化農業,努力實現農業的“產供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促進農產品向深加工、系列化、高品位方向發展,為西北地區擴大對外開放開辟新的途徑。在此原則指導下,積極發展西北地區高原牧業和綠洲農業,建立類型多樣的農業生產基地和綜合開發試驗區。可根據各省份不同的自然和社會條件,創建農業型的知識和技術密集型產業,既有實行基地化規模經營種植業的糧食作物——經濟作物——飼料作物三元化模式,又有林草業率先開發綠色食品、種養加結合的科技興農和產業化范例。具體而言,可重點建設甘肅、青海、新疆的高原畜牧業生產基地,并進一步發展畜牧加工工業;重點建設寧夏河套平原、甘肅河西走廊的商品糧基地及南疆的棉花、瓜果、甜菜生產基地。
科技導報京42~44,52F107城市經濟、區域經濟高國力19981998Strategic Research on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in  the Northwest of China over to the Next Century(國家計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 北京 100824) 作者:科技導報京42~44,52F107城市經濟、區域經濟高國力19981998

網載 2013-09-10 21:32:03

[新一篇] 貿易、環境與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研究

[舊一篇] 跨國公司投資對東道國經濟的影響及對策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