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振興我國商業的若干思考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商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商業得到了迅猛發展,其地位和作用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特別是在我國已經加入WTO、世界范圍內的商業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如何認識商業,如何振興商業,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一、商業定位的變化趨勢
  在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的過程中,我國商業的定位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
  1.正在由末端產業變為先導產業。在計劃經濟時代的三次產業劃分中,商業屬于第三產業,在三次產業的排序中,商業是末端產業。當時生產力水平低下,商品嚴重短缺。千方百計擴大生產,增加商品貨源供應就成為國民經濟的主要矛盾。把生產性質的農業、工業放在先導地位,把流通性質的商業放在末端地位是順理成章的。但改革開放20年后的今天,情況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我國生產力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絕大部分商品過剩,已經由賣方市場變成了買方市場,國民經濟中的主要矛盾已經由“產”變為“銷”。生產什么,生產多少,主要由市場的容量和消費的需求來決定。那么,商業就自然而然地變成了先導產業。它可以引導生產企業按市場消費需求來組織生產,從而形成由消費到商業,再由商業到生產的產業發展順序。同時,在商業與消費的關系上,商業也具有重要的先導作用。它通過宣傳促銷,把新產品、新功能介紹給消費者,使消費者接受,從而引導了消費潮流,培育了市場需求。國外的實踐已經證明,市場經濟越發達,商業的先導作用就越大。
  2.正在由從屬性產業變成帶動性產業。計劃經濟時代,我國實行的是高度集中的分配型商業流通體制,商業完全從屬于政府。商品價格的高低由政府確定,商品供應的多少也由政府分配。盡管從事商業工作的人員很“吃香”,但從產業性質上講,商業是處于從屬地位的。而改革開放以來,行政管理、獨家經營、計劃分配的格局已經徹底打破,代之以經營主體的多元化、經營方式的現代化、資源配置的市場化。同時也使商業由被動的從屬性產業變為主動的帶動性產業。首先,商業帶動了生產。商業源源不斷的市場需求信息,帶動了產品結構的調整、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生產能力的擴大。尤其是商業加快了企業資金周轉,帶動了企業運行質量的提高。其次,商業帶動了就業。近10年以來,我國商貿服務業平均每年吸收就業近800萬人,是工業建筑業的3.3倍。一、二產業的下崗人員,絕大多數會轉崗分流到商貿服務業上,有的生產性企業整體上“退二進三”。再次,商業可以帶動城建。新型商場、超級市場、商業街、商務中心、商業中心甚至臨街門店,都是城市建設的亮點。應該說,商業是一個城市的靈魂,也是體現城市活力的窗口。
  3.正在由弱勢產業變為強勢產業。計劃經濟時代,商業雖然也是一個行業,也有自己完善的經營系統,但它決算不上一個大產業,尤其是與第一產業的農業、第二產業的工業相比,更顯得又弱又小。從業人員少,社會貢獻小,輻射作用小,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例小。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商貿流通已經成為強勢產業。由于是買方市場,流通領域獲得的利潤和實現的稅收往往高于生產領域,生產企業為了產品銷售,為了資金周轉,不得不把更多的利潤讓渡給商業企業。在生產企業與商業企業的合作中,掌握市場終端和物流平臺的商業企業往往能處于強勢的地位。由于市場需求的差異,商業的分工更加細化,鏈條更加拉長,覆蓋的領域更加寬泛,其社會貢獻也越來越大。
  從以上不難看出,今日之商業已非昨日之商業。如果我們還用老眼光去看待商業,用舊思維去謀劃商業,用舊辦法去運作商業,那么必然會錯失良機,貽誤發展。
   二、商業發展的制約因素
  當前我國商貿流通行業在發展中的確存在許多制約因素:
  1.傳統觀念的制約。我國古代長期采取重農抑商、重官輕商的政策。受此影響,人們往往稱商人為“奸商”。把商人精于核算、分毫不棄的商道視為惟利是圖。這種重生產輕商貿的傳統觀念,至今還深深地影響著人們。好多下崗職工寧愿待業在家,也不輕易到大街上擺攤賺錢。絕大多數的農民寧愿把自己的農產品爛在家里,也不愿到市場上扯嗓叫賣。舊的傳統觀念既影響到商業對民間社會資金的吸納,又影響到人才向商貿流通業的流動。
  2.產業政策的制約。在計劃經濟時代,我國從產業政策上制定了許多有利于生產而不利于流通的規定。這些規定至今有些還沒有得到清理和廢除。如用電價格,商業用電每度0.6元左右,而工業生產用電0.4元左右。又如用地,商業用地價格就高,工業用地價格就低。再如企業改制,國家很早就出臺了有利于工業企業改制的政策規定,允許掛賬停息,允許債轉股,允許政策性破產,而商業企業改制的鼓勵措施至今還沒有出臺。另如高等教育中的學科設置,屬于商貿流通的院校和科系寥寥無幾,而且至今沒有一所全國性商貿重點院校。
  3.資金投入的制約。商業與工業農業相比,資金投入嚴重不足。一是由于國有商業計劃經濟時代只講社會貢獻,不講企業留利,人員偏多,設施老化,歷史包袱沉重,資產質量較差。現在的商業銀行不愿再給國有商業企業貸款。國家在國債資金的投向上也把商業排除在外。二是民營私營商戶原始資本積累尚未完成,不可能有大的資金投入,受信用担保的制約,銀行暫時也不愿給予更多的資金扶持。三是在外資利用上,出于對我國落后的商貿流通服務業的保護需要,商業服務業對外開放滯后,只有等到我國加入WTO5年過渡期之后,國外商業跨國公司才能無限制地投巨資進軍我國商業領域。
  4.組織領導的制約。一是機構設置散亂。西方市場經濟國家一般只設一個商務部,統攬整個商貿流通業。而我國卻自上而下設有經貿委、商業、供銷、物資、鹽業、煙草等部門和行業,有的交叉,有的專賣,部門行業之間難免扯皮打架。尤其是這些部門又由多個領導分管,這就很難形成協調一致的大商貿、大流通。二是領導力量失衡。國家及地方專門的商業機構撤銷之后,商業職能并入經貿委,而原來經貿委系統的人大多比較熟悉工業。這就很容易造成領導力量上往工業傾斜的多,往商業分流的少。三是宏觀指導滯后。很多地方,包括一些大中城市,至今沒有編制商業布局和市場建設的專業規劃。政府這方面工作的薄弱,造成了商業網點和市場建設的布局不合理。當前商業上普遍存在的重復建設、規模小、檔次低等問題,原因就在于此。這還與前些年各級商業機構承担的是經營職能而不是行政職能有關。商業領導只從微觀上關心其下屬企業的經營狀況,而很少從宏觀上關心商業的總體規劃布局和發展戰略。
   三、振興商業的對策建設
  我國搞市場經濟時間不長,商業的發展不夠成熟。發展現代商業必須遠近結合、標本兼治。
  1.實施興商富民戰略。國內外的實踐都證明,現代化的大生產需要現代化的大流通,只有現代化的大流通,才能帶動現代化的大生產。日本、韓國、新加坡以及西方的多數發達國家都把“商貿興國”作為一大發展戰略。在當前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已經確立,買方市場已經形成,已經加入WTO的形勢下,我們也應該審時度勢, 大力實施“興商富民”發展戰略,也應該把商貿流通業放在優先發展的“火車頭”地位。要把計劃經濟時代形成的“一二三”的發展方針調整為“三二一”的發展順序,通過發達的商貿流通業刺激消費,引導生產,擴大內需。通過“反彈琵琶”,解決農民的賣難和收入增長不快問題,解決工業企業的產品壓庫、開工不足和效益不高問題。“興商富民”戰略的實施,將從根本上提高我國國民經濟的整體素質和運行效率。
  2.理順商貿管理體制。要本著構建“大商貿、大流通”體制的原則,重點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理順行政管理體制。要改變目前政出多門、多頭管理、條塊分割的情況,建立起上下對口、政出一門的商貿行政管理體制。通盤研究發展戰略,總體布局發展規劃,宏觀制定管理法規,從而形成與世貿組織接軌的商貿行政管理體制。二是理順行業管理體制。要打破門戶,按照商貿流通行業特點,自下而上成立若干個全國性、社會性的商貿流通協會,通過協會,形成既上下貫通又覆蓋全國的行業板塊和鏈條,既有利于政府指導,又有利于行業自律。三是理順企業管理體制。在微觀管理環節上,要加快國有商貿流通企業的改制步伐。改制要以規范化的公司制改造和職工身份置換為重點,通過股份合作制、股份制、兼并、嫁接民資、合作外資、出售、拍賣等多種形式,建立現代化企業制度,從總體上實現產權多元化、職工社會化、企業民營化。
  3.發展現代商貿業。城市要大力發展社區商業。社區商業不僅有利民便民的服務功能,而且也是體現城市發展水平,提供優美、和諧的居住環境的重要標志,又是社區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載體,因此,要把社區商業建設列入重要的議事日程。要科學規劃,有序推進,逐步形成商業設施相對集中、功能完善、服務先進、環境協調的社區商業中心和社區商業街。農村集鎮要大力推進連鎖經營。連鎖經營是現代流通經營的主要方式和組織形式,對開拓市場,擴大銷售,促進產銷結合,規范流通秩序,滿足和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吸納就業等方面都有重大作用。我們要盡快把連鎖經營由城市拓展到農村,通過兼并聯合、資產重組、參股控股或通過輸出商標商號和經營管理技術發展特許經營等方式,整合農村商業資源,發展連鎖經營,從而徹底改變目前農村市場經營秩序混亂,制假售假猖獗,坑農害農嚴重的狀況。此外,要盡快建立健全物流配送體系。現代商業社區和連鎖經營呼喚現代物流配送體系。要建設一批儲存、加工、包裝、分揀、配送為一體的物流配送中心。有條件的商業企業還可以建設“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和支撐埠外連鎖網點的埠外商品配送中心。
  4.加快打造“航空母艦”。培育一批大型流通集團和龍頭企業,是我國應對“入世”挑戰、提高競爭力的關鍵措施。因此,我們要樹立全國一盤棋的思想,打破地方保護,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通過政策引導和扶持,支持以優勢流通企業為龍頭,資產為紐帶,品牌為載體,開展資產重組和業務聯合,做大做強幾個“航空母艦”,并通過龍頭企業帶動中小企業發展,形成商貿流通業的“聯合艦隊”。
  5.加大商業資金投入。商業流通現代化需要大量的建設資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決。一是財政投資。要拿出部分財政資金安排一定國債項目,對商業流通的龍頭企業進行適當扶持。二是利用外資。要引進外資,進行商業的基礎設施建設。三是直接融資。要通過股份制改造使部分商業企業成為上市公司,從而募集商業建設資金。四是盤活國有資產。國有商業有大量的閑置存量資產,要通過改制、嫁接、聯合、盤活和利用好這筆數量可觀的國有資產。五是整合民資。要以提高商業組織化程度和社會資源利用效率為目標,改造整合社會小商業,使社會小商業成為聯合艦隊中布局合理、方向一致、優勢互補的“小舢板”。
學習論壇鄭州38~39F51商貿經濟郭叢斌20022002郭叢斌,洛陽市人民政府 作者:學習論壇鄭州38~39F51商貿經濟郭叢斌20022002

網載 2013-09-10 21:43:41

[新一篇] 對報紙營銷的歷史考察與現實思考

[舊一篇] 對文獻完備性的再認識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