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鄒韜奮同志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同志們,朋友們:
  今天是我國偉大的愛國者,著名的政治家、出版家和新聞記者鄒韜奮同志誕生100周年。我們在這里隆重集會,緬懷他的光輝一生,追憶他所經歷的不平凡道路,繼承并發揚他的革命精神,對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聞出版事業的發展,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韜奮同志僅僅活了49歲,就過早地去世了,他短暫的一生是追求光明的一生,為人民大眾鞠躬盡瘁的一生,處處閃現著耀眼的光彩,給我們留下了可貴的紀念。
  韜奮同志是中國知識分子走向進步走向革命的楷模。從學生時代起,他便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抒發了憂國憂民的胸懷。辛亥革命爆發那年,韜奮只是一個十幾歲的學生,當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回國途經福州時,篇篇檄文,揭露、抨擊國民黨的不抵抗主義,宣傳愛國主義,鼓吹抗日救國,他的文章起到了犀利的匕首和戰斗的號角的作用。
  1933年1月,韜奮不顧反動派的恫嚇,參加了宋慶齡、蔡元培、魯迅等發起的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并當選為執行委員。不久,他被迫流亡國外。他利用這一時機,在倫敦和歐美大陸系統地研讀馬列主義著作及其他社會科學書籍,對世界狀況作了翔實的考察。
  1935年8月,中國共產黨發表了《為抗日救國告全國同胞書》,號召停止內戰,團結一切抗日力量,建立全民族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韜奮以極大的熱情,全力投身于抗日救國偉大事業。他與沈鈞儒、馬相伯等300余人,組織上海文化界救國會,并被選舉為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執行委員。(原搞不清)他興奮地和人們一起上街去熱烈歡迎。第二年,他到上海南洋公學讀書,意在成為一名工程師,用學得的知識為國效勞。大學畢業后,應黃炎培先生的聘請,他開始從事職業教育的編撰工作,之后負責主編《生活》周刊。這一時期,他從一個愛國知識分子的良知出發,議論社會,議論生活,并通過大量譯述介紹西方的現狀,以求促進中國的社會變革。隨著日本軍事侵略的加劇,他拋棄了一切空想,在《生活》周刊上吹響了抗日救國的號角。日本侵略者制造的1928年5月“濟南慘案”、1931年“九·一八”東北事變、1932年的“一·二八”上海事變的連續發生,激起了韜奮的極大憤怒,在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歷史關頭,他靠近中國共產黨,全身心地投入抗日救亡運動。他主編的《生活》周刊發表了大量反映全國人民心聲的評論和通訊,韜奮撰寫的一(原稿不清)。
  1936年11月,他與沈鈞儒等七人被捕,成為轟動全國的“七君子”事件。在獄中243天,他毫不動搖,和其他幾位“難兄難弟”團結一致,堅決斗爭,充分表現了他那強烈的愛國熱忱和堅定的革命精神。
  在抗日戰爭時期,1941年1月皖南事變發生后,國民黨反動當局對韜奮的迫害加劇。在黨的周密安排下,他離開重慶到達香港。在不到一年時間里,他創辦刊物,撰寫的大量政論文章,有力地揭露了國民黨反動派妥協投降和鎮壓進步力量的丑惡面貌。太平洋戰爭爆發,韜奮輾轉來到蘇北解放區。他親眼看到了我黨領導的敵后軍民高漲的抗日愛國熱情和反抗侵略的偉大斗爭,深受感動。之后,病中在口授的遺囑中深切地說:“此次在敵后根據地視察研究,目擊人民的偉大斗爭,使我更看到新中國光明的未來。”他再次向黨中央莊嚴要求,“請中國共產黨中央嚴格審查我一生奮斗歷史,如其合格,請追認入黨”。1944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批準韜奮同志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并引此為吾黨的光榮,使他生前的愿望得以實現。
  韜奮最初主張實業救國、提倡職業教育,還曾主張放棄武裝以和平協商解決中國問題,到30年代,他逐漸成熟地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來考察問題、分析問題,最終投身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運動中去,從一個戰斗的愛國主義者發展成為共產主義者。韜奮的思想轉變,是他投身革命斗爭、經受磨練的結果,是他在實踐中認識了中國共產黨,找到真理,接受共產主義思想的結果。正如周恩來同志在紀念韜奮逝世五周年題詞中所指出:“鄒韜奮同志經歷的道路是中國知識分子走向進步走向革命的道路。”
  韜奮同志矢志不渝為進步文化事業奮斗不息的精神,是新聞出版工作者的楷模。熱愛祖國、追求社會主義的精神,貫穿在韜奮同志一生的新聞出版工作實踐中。在中國共產黨的號召影響下,韜奮主編的《生活》周刊后期成為浸透愛國主義精神的、戰斗性很強的、風行全國的、擁有廣大讀者的周刊。那時,在國民黨統治區宣傳抗戰、宣傳進步是很困難的。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我担任《生活》周刊的主編,這個刊物的目的,是在中國鼓吹社會主義,同情中國的蘇維埃運動,但是它必須在多種偽裝的方法下進行自己的工作,因為它是在‘白色恐怖’最厲害的上海出版的。”韜奮自覺地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加入黨所領導的革命斗爭行列。他不僅以自己的言論和行動投入當時的斗爭,而且自覺地使他所創辦的生活書店的出版工作與黨領導的革命事業同一步調,成為黨的整個文化工作的一部分。韜奮主編的報刊和生活書店的出版物,總是抓住大多數人最關心的問題,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加以簡明評論,指出前進的道路,鼓舞前進的信心,在廣大讀者中喚起了巨大的愛國熱情,把一批又一批青年引上革命的道路。在黨的領導下,生活書店出版革命書刊,宣傳馬克思主義和黨的主張,傳播進步文化,成為在國民黨統治區內文化出版領域中不可摧毀的進步堡壘。正如1944年9月28日中共中央給韜奮家屬的唁電指出的:“韜奮先生20余年為救國運動、為民主政治、為文化事業,奮斗不息,雖坐監流亡,決不屈于強暴,決不改變主張,直至最后一息,猶殷殷以祖國人民為念,其精神將長在人間,其著作將永垂不朽。”
  韜奮同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和無私奉獻、艱苦奮斗、身體力行的優秀品德,是我們學習的楷模。1926年他接辦《生活》周刊之后,立即開辟了“信箱”專欄,用來加強同讀者的聯系,聽取讀者對刊物的意見;以后,在他所主編的報刊上,始終保持了這個欄目。他幾乎每日要用半天時間,閱讀來自海內外的來信,并且做到每信必復。
  到30年代,他經營生活書店時,不只是采用了民主的管理方法,而且對每一個成員強調必須真誠地為讀者服務,凡是讀者有所求助,不論是書刊郵購方面的業務,或者是生活用品方面的代辦,事無巨細,都必須竭盡全力代為辦妥。他曾親自總結了“生活書店最可寶貴的八種傳統精神”,并稱之為“生活精神”,這就是:堅定、虛心、公正、負責、刻苦、耐勞、服務精神和同志之間互相愛護。為此,韜奮同志不僅大力倡導而且身體力行。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韜奮除了在《生活》周刊上熱烈主張抗敵御侮,積極報道東北的戰況,而且號召全國同胞捐款資助東北抗日將士,經《生活》周刊收轉的讀者捐款就達十余萬元。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變發生,韜奮主編的《生活》周刊又大力征募軍需用品和日用品,支援在淞滬戰役中英勇抗敵的第十九路軍,同時還在滬西創設“生活傷兵醫院”,為抗日的負傷戰士治療。
  韜奮一生過著儉樸的生活,他勤奮工作、無私貢獻,他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從不為自己打算。他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脫離低級趣味的人。1944年11月在延安舉行追悼韜奮同志大會,毛澤東同志題詞指出:“熱愛人民,真誠地為人民服務,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就是鄒韜奮先生的精神,這就是他之所以感動人的地方。”
  在韜奮同志誕生100周年的時候,引人欣慰的是,凝聚韜奮畢生著譯的《韜奮全集》出版了。這是我們對韜奮同志最好的紀念。韜奮同志的一生寫下了大量的著作和譯作,對于中國的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發表了精辟的見解和議論,對世界的狀況作了翔實的考察。這些著譯不僅對于研究韜奮戰斗的一生具有重要價值,對于研究現代中國歷史和文化思潮,提供了豐富的史料,而且對于本世紀以來人們所反復討論的關于中國的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等問題,都有切實而且深刻的思考。它所閃現的思想光華,至今仍有著現實意義。
  同志們,朋友們!我們今天紀念韜奮同志誕生100周年,就要學習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真誠地為人民服務,用實際行動,緊密地團結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指導下,為建設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貢獻出全部的聰明才智和畢生精力。
  韜奮同志的名字將永遠是引導新聞出版界和愛國知識分子前進的一面旗幟!
                    (新華社北京11月5日電)
  
  
  
人民日報京001K4中國現代史李鵬19951995 作者:人民日報京001K4中國現代史李鵬19951995

網載 2013-09-10 21:56:39

[新一篇] 在新世紀加強和深化中印關系的幾點建議

[舊一篇] 在香港回歸祖國一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一九九八年七月一日)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