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政治觀念的變革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來,在奔騰向前的改革開放的洪流中,我國的政治觀念形態以及政治思維方式發生了深刻而重大的變化。20年來,我國政治觀念的變革與改革開放的實踐相輔相成。從最具有創新性的角度看,政治觀念變革的主要內容有:
  1.社會主義政治生活的主題觀從階級斗爭向民主建設、組織并服務于經濟建設轉變
  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后,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黨對于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到底是什么的判斷一直處于與客觀現實相脫離的狀態。主觀與客觀相脫離的后果就是:階級斗爭無處不在、階級矛盾是社會主義階段主要矛盾的認識,曾長期作為政治生活的指導思想。這種脫離和違背實際的觀念,曾導致我國政治生活中的種種挫折和悲劇。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中央果斷地摒棄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政治教條,明確指出:在剝削階級作為一個階級實體消滅之后,階級矛盾就不再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全黨的工作應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上來,社會主義政治生活的內容和任務應是組織人民民主建設、組織和服務經濟建設及推動社會全面進步。這樣,關于什么是國家和社會政治生活的主題的判斷就發生了重大的轉變。這種判斷直接地形成了黨在新時期的路線、方針、政策的重要內容。
  2.國家的功能觀從單一功能向綜合功能轉變
  從50年代后期起,我們關于社會主義國家功能的認識逐步陷入了非常狹小的范圍,即國家只是階級鎮壓的工具,其功能就是實行專政。在這種指導思想之下,國家政權的活動主要為階級斗爭服務,致力于對一切社會成員及其行為的國家控制。國家管理經濟也體現階級斗爭的政治取向,而不完全按經濟規律辦事。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方針,傳統的單一國家功能觀發生了改變。人們認識到除了鎮壓和專政的功能外,社會主義國家還有非常豐富甚至更為重要的功能內容。就政治功能來看,除鎮壓功能外,如何組織國家民主政治建設、在制度上充分體現人民當家作主,具有更重要的意義。此外,社會主義國家還承担著極為重要的社會功能、經濟功能和文化功能。社會主義的經濟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的全面發展,都離不開國家的組織、協調和服務。隨著現代化建設事業的不斷發展,國家的綜合功能觀成為人們認識和評價國家機器作用的重要依據。
  3.黨組織的功能觀從無所不能向有所不為轉變
  中國革命特定的歷史道路決定了中國共產黨對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的領導地位。建國初期,黨的集中領導體制使新中國的建設克服了重重困難,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于是在黨內外逐步形成了這樣的認識:黨是全知全能的組織,黨的作用就是領導和包辦一切社會領域的活動。這種認識在實踐中導致形形色色本來不應由政黨承担的事務均置于黨的管理之下,黨的各級組織日益卷入紛雜的社會瑣事之中,黨的政治領導角色逐步模糊,成為行政化、事務化的無所不管的團體。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鄧小平同志對黨組織功能雜亂化的弊端進行了批評,指出黨的各級領導機關管了很多不該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黨的組織不僅不應包辦經濟和社會事務,而且還應區分執政黨和政權機構的職能,不能把黨政職能混為一談。這就提出了一個嶄新的觀念,即黨的組織和其它社會組織一樣,都具有自身特定的功能范圍,對不屬于自己功能范圍的經濟、行政、司法、社會等具體事務就不能越俎代庖、包辦代替。黨的各級組織應集中精力完成對國家和社會的政治領導任務。黨組織功能觀的轉變為黨的領導和執政方式的發展完善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4.社會主義民主觀充實了新的內容
  我國曾經歷了數千年封建專制的統治,歷史傳統中民主政治的意識極為缺乏。解放后,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民主政治建設未受到應有的重視,社會主義的民主觀在極左思潮盛行時受到批判和排斥,十年浩劫更是對民主精神的嚴重摧殘。一種傳統觀念認為,人民民主政權一建立,民主政治的體制和民主的政治生活自然而然地就實現了,不需要進行充實完整。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興起的思想解放運動,打破了在社會主義民主觀上的禁錮。鄧小平同志指出,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要通過政治體制改革來完善各項民主制度,以推進政治民主、經濟民主和社會民主的進步。隨著改革的深入,尤其是在我國走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路之后,黨內外的民主政治意識不斷高漲。人民主權國家和無產階級政黨所應有的民主監督、政治參與、權力制約、民主權利等觀念逐步深入人心。
  5.法制觀從法律虛無主義向法治主義轉變
  我國歷史上是人治國家,權力高于法律,不受法律約束。法律虛無主義有深厚的傳統,現代的法治精神從未在我國建立起來。解放后,特別是從50年代后期起,隨著極左思潮的逐步惡化,法律虛無主義日益嚴重,十年內亂時達到了頂峰。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基于深刻的歷史教訓,黨特別重視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重要性,強調依法治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依法行政”、“依法執法”和嚴格依法辦事等觀念受到社會的普遍歡迎。黨的十五大把對社會主義建設的政治規律的認識又深化了一步,明確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依法治國不僅是國家的治國方略,而且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圍繞建設法治國家,一系列相關的觀念也建立或強化起來。如加強和保障憲法和法律的權威、法律高于權力、程序政治、司法公正、司法機關的獨立性等,均成為政治觀念進步的重要內容。
  6.政治決策觀從重經驗決策向重科學和民主決策轉變
  在我國傳統政治文化中,先人的傳統和經驗在決策上往往具有不容置疑的權威。新中國成立后,決策實踐也沒有從根本上破除對經驗決策的迷信,似乎以往的成功經驗必然保障社會主義事業的永遠勝利。事實證明,在嶄新的歷史實踐面前,過去的經驗并不能解決所有的重大問題。在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的進程中,經驗決策和墨守成規的觀念與現代化建設的發展發生嚴重沖突。黨內外的人們認識到,政治決策有效性的出路就在于實現決策的科學性和民主化。在決策上除了積累經驗性結論外,還必須了解新的歷史實踐的規律及其特點,充分考慮群眾的呼聲和各方面專業人員的意見,嚴格遵循科學的決策程序和民主決策的原則。通過科學決策保障決策的客觀有效性,通過民主決策保證決策符合人民的意愿。
  7.政府職能觀從指揮命令向提供服務轉變
  我國曾長期實行以指令性計劃為主的計劃經濟體制,因而形成了政府指揮命令企業事務和社會事務的職能意識。進入新時期以來,經濟體制改革的實踐要求并推動政府職能的轉變,關于新的政府職能模式的認識逐步形成。特別是在政企分開、市場經濟體制發展完善的過程中,政府管理經濟的傳統方式受到根本性的觸動。人們認識到,政府應從高高在上的指揮命令者的角色向為企業和社會提供服務的角色轉變,真正起到公共服務力量的作用。政府機關干預企業的內部經營,過去被視為理所當然,而今則被看作是政府越權,受到反對和抵制。
  8.機構改革觀從重機構數量的精減轉向適應和推動政府職能轉變。
  幾十年來的機構改革實踐使人們形成了一種固定的觀念:機構改革就等于機構和人員的精簡。這就把一個非常復雜的政權系統的建設問題極度地簡單化了,因而不可避免地導致一次次機構改革的失敗。近年來,在改革開放事業不斷深入的推動下,人們深切地認識到機構改革的任務應是適應和推動政府職能的轉變,提高國家機構運行的規范性和效能。而絕非簡單的機構撤并和人員的減少。黨的十五大跳出了傳統機構觀念的框框,明確提出根據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堅持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進行機構改革,建立辦事高效、運轉協調、行為規范的行政管理體系。
  9.政治人才觀從重資歷和道德表現向道德、知識、能力并重轉變
  我國歷史上政治管理人才的標準偏重于資歷和道德表現。這種政治人才觀具有突出的保守性。解放后在選拔和使用政治管理人才上也深受歷史傳統的影響。保守的政治人才觀對官員的評價往往無過便是功,不鼓勵競爭和開拓創新。因而助長了許多干部只求墨守成規、抱殘守缺,不求建功創業的意識。鄧小平同志深切地感受到這樣的人才觀與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大相徑庭。他提出干部隊伍的“四化”標準以及改革干部人事制度的一整套設想,提倡建立全新的人才選用和組織人事管理的觀念。對政治管理人才,除良好的政治、道德表現外,還必須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較強的工作能力,勇于開拓創新。在干部人事制度上通過競爭和公開選拔,逐步建立鼓勵人才成長的機制。這種人才觀充分反映了時代發展的客觀要求。
  10.世界政治觀從戰爭與革命轉向和平與發展
  關于世界政治的基本判斷,我們曾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把戰爭與革命視為世界政治演變的主題。這種判斷使我們處于預防外敵和閉關自守的狀態。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鄧小平同志從客觀的國際形勢出發,作出了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兩大問題的科學判斷。這一判斷揭示了世界政治發展的趨勢,成為我們制定對外開放政策的重要前提。和平與發展的世界政治觀是我們正確把握世界形勢的指導思想,它使我們擺脫了自我封閉的思維方式,以非常廣闊和全新的視角來看待中國在世界政治舞臺的地位和作用。
  實踐證明,任何改革事業,如果沒有相應的觀念變革作前導,是不可能發動和推進的。只有人們對事物的看法發生變化,形成新的觀念意識,產生興利除弊的動機,才會在實踐中提出新的要求和期望,進而推動改革的進行。因此,首先政治觀念的變革成為政治體制改革的心理動力;第二,政治觀念的變革為改革開放事業健康發展提供了保障條件;第三,新時期政治觀念的廣泛、深刻變革,造成了全國上下有一個順應客觀規律、追求變革進步的精神心理環境,對鞏固政治體制改革的成果并繼續推進這一改革提供了精神支柱。
中國黨政干部論壇京29~31D4中國政治劉春19991999中央黨校政法教研部副教授 作者:中國黨政干部論壇京29~31D4中國政治劉春19991999

網載 2013-09-10 21:57:52

[新一篇] 新時期我國行政成本研究:回顧與展望

[舊一篇] 新時期組織工作幾個關系的辯證思考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