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在亞太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澳大利亞是中等發達國家,是亞太地區的重要國家,近些年來與亞洲關系日漸密切,在亞洲經濟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1997年8月28 日,澳政府發表了題為《一切為了國家利益》的白皮書,明確指出澳大利亞今后15年的首要安全戰略和經濟利益與亞太地區密不可分,尤其是東亞。
      一、澳大利亞經濟轉向亞洲的背景
  澳大利亞是英聯邦內的獨立國家,是君主立憲制,英國女王仍是國家元首。澳歷史上在國際事務和經貿關系方面與歐美保持緊密聯系。澳對外經貿重心由歐美逐漸轉向亞洲有以下原因:
  一是1973年1月英國、愛爾蘭和丹麥加入歐共體(1993年11 月改名為歐洲聯盟),歐共體實行貿易壁壘政策,致使澳對歐洲出口貿易額呈下降趨勢,澳英經濟和政治關系受到影響。澳對英國出口額在澳出口總額中的比率由1969年的11.9%下降到1995年的4.8%。 澳在歐洲的傳統市場縮小,對美貿易逆差較大,而澳國內市場狹小,迫使澳向亞洲尋找新的市場。
  二是70年代中期至80年末,西方國家經受兩次嚴重的經濟危機,經濟發展停滯,工廠企業倒閉,造成澳農礦產品出口歐洲的貿易額急劇減少,澳經濟遭受巨大沖擊。當時澳失業率上升到11.6%,全國1,700 萬人口中就有100萬人領取失業救濟金。外債總額達3000億澳元, 與巴西、墨西哥同為世界上三大債務國。
  三是自70年代起,亞洲經濟開始崛起,亞洲四小龍經濟蓬勃發展。80年代以來,亞洲經濟持續高速增長,是世界經濟發展中最具活力的地區。當時霍克總理為擺脫經濟困境,開始將對外經濟戰略重心從歐洲移向亞洲。1991年12月基廷總理上臺后,加快了步伐,明確表明澳大利亞的未來在亞洲,提出“融入亞洲”政策。現任總理霍華德繼續堅持這一政策,強調澳與亞洲的關系將是“對外政策的重點中的重點”。
  四是80年代末世界及區域經濟集團化發展,先后成立了歐共體、東盟、北美自由貿易區、拉美南方共同市場和南亞區域聯盟。澳大利亞地處于南太平洋,為適應世界經濟發展潮流,立足于亞洲,80年代初澳總理弗雷澤與日本首相大平正芳共同倡導成立了太平洋經濟合作理事會(PECC)。1989年7月在霍克總理倡導下,亞太經合組織(APEC )于堪培拉成立,現已是亞太地區極為重要的經濟貿易組織,有21個國家、地區參加,擁有世界1/4的人口,國民生產總值約占世界一半, 貿易額占世界總額的46%。
      二、澳大利亞發展潛力大
  澳大利亞位于南半球,由澳洲大陸和塔斯馬尼亞等島嶼組成,總面積為770萬平方公里,分為6個州和2個地區。 據世界銀行一種新的統計,包括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在內,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擁有人均財富最多的國家。澳大利亞是中等發達國家,1997年國內生產總值為3,600億美元,居世界第11位,人均年收入為19,960美元,經濟增長率為3.6%,外匯儲備為165億美元,年出口額為631億美元,是亞太地區第五經濟大國。
  澳大利亞天然資源豐沛,是世界上五大資源國之一。鐵礦砂蘊藏量占世界第二位; 鈾蘊藏量占世界蘊藏量的三分之一, 每年平均出口 4,000噸;鎳、鋅、錳、銀、鎘等蘊藏量占世界第五位;鉆石產量占世界30%以上,年產量居世界第一,僅西澳州鉆石礦區1996年度生產鉆石 4,000萬克拉,1997年度生產3,900萬克拉;煤年出口量1.6億噸,居世界第一位;鉛土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35%;澳毛年產量65萬噸,占世界總產量的30%;天然氣、石油等蘊藏量很豐富;擁有森林約48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6.3%,每年生產木材2,322萬平方米。澳大利亞海岸線漫長,漁業資源豐富,盛產對蝦、金槍魚、鮑魚、鯊魚和鱈魚,大量出口創匯。澳大利亞農牧業很發達,約有1.5億頭羊, 是世界上最大的細羊毛生產國,還是牛、羊肉、小麥、蔗糖、奶制品主要出口國。澳大利亞的核技術、醫學、環保、采礦、冶金、非氟制冷、糧食儲運、電子、電信等科技較先進。電信、信息技術年產值達289億美元, 名列世界第八位。
  目前,澳大利亞最大出口市場在亞洲,每年對亞洲出口額達300 多億美元。澳駐華大使理查德·史密斯說:“澳大利亞事實上已經完全融入了這一地區經濟變化之中”;“澳大利亞的出口收入中,每4 美元中就有3美元來自亞太地區;澳大利亞增長最快的出口市場是亞洲。 1995年,60%的出口是到東亞市場,10年前這一數字是50%;澳大利亞10大出口市場中有8個位于亞太地區,其中5個位于東北亞。1995年,澳大利亞總出口額將近一半是輸往中國、香港、日本、韓國和臺灣”。澳政府的外交外貿政策白皮書指出,澳與東亞國家的政治、經濟關系對澳的繁榮興旺是極為重要的。今后15年中,澳與東亞關系將更為密切。
      三、中、日、韓是澳大利亞的重要貿易伙伴
  (一)中國與澳大利亞同處亞太地區,沒有根本利益矛盾,也沒有歷史遺留問題。中澳貿易源遠流長,早在1921年澳政府就派商務專員駐上海,辦理兩國貿易。中澳發展經貿對促進兩國經濟發展,乃至繁榮亞太經濟都具有重要作用。1972年中澳建交25年來,雙邊關系雖有曲折,但總的來說是好的,比較平穩。尤其是1996年江澤民主席和霍華德總理在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上會晤以來,兩國關系發展較快,上層領導人互訪頻繁,對一些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看法,尋求共識,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礎上建立面向21世紀的持續穩定、健康的雙邊關系。
  1972年中澳建交時,雙邊貿易額僅有0.86億美元,1997年上升到53億美元,平均每年以20%的速度增加。現在中國是澳大利亞第5 大貿易伙伴,第5大出口市場。澳大利亞則是中國第9大貿易伙伴。澳大利亞與香港貿易關系十分密切,每年對香港出口額平均為27億澳元,若包括香港在內,中國是澳大利亞第2大貿易伙伴,僅次于日本。截止1997 年底,澳方在中國直接投資3011項,協議金額累計45.1億美元,實際投資12.7億美元。(注:“面向21世紀亞太經濟形勢”中澳國際研討會上中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許明德撰寫的《中國與澳大利亞經貿合作回顧及前景展望》)中國在澳的投資也不斷發展,截止1997年底,中國在澳大利亞設立各種貿易機構和企業共155家,中方協議投資額為3.56 億美元。(注:“面向21世紀亞太經濟形勢”中澳國際研討會上中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許明德撰寫的《中國與澳大利亞經貿合作回顧及前景展望》)澳大利亞是中國在海外投資最多的國家之一,主要投向采礦、礦產品加工和農業。截止1998年5月, 中國利用澳政府混合貸款已經生效的項目有80多個,協議總金額9.95億美元。(注:“面向21世紀亞太經濟形勢”中澳國際研討會上中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許明德撰寫的《中國與澳大利亞經貿合作回顧及前景展望》)這些技術合作和貸款不僅促進了中國經濟發展,而且也有助于澳的科技及設備出口中國,為澳國內創造了就業機會。
  澳大利亞與我國臺灣省的貿易十分密切,1995 年雙邊貿易額達 58.76億澳元,向臺灣出口額達32.95億澳元,從臺灣進口額達25.81 億澳元,順差5.14億澳元。臺灣在澳投資達1.64億澳元,澳在臺投資為1 億澳元。
  中澳兩國貿易具有較強的互補性。中國輕紡業、機械制造業比較發達,小五金、服裝、鞋帽等生活日用品質優價廉,是澳大利亞主要貨源國。中國經濟發展快,建設規模大,市場廣闊而潛力大,貿易額逐年增長,投資環境良好,是澳大利亞出口和投資的巨大市場。澳大利亞的羊毛、鐵礦砂、鋁釩土、奶制品是中國進口主要產品,澳還向中國出口高科技的冶金、采礦、交通管理、機場導降等技術與產品。這充分表明中澳兩國經濟各具優勢,互補性較強。尤其中國自1992年以來,已先后四次大范圍地降低關稅稅率。與1992年的稅率相比,中國的平均稅率已從43.2%降為17%,降幅達60.6%,2005年將降至10%。這為中澳長期發展經貿合作提供了良好條件。1996年中澳雙邊貿易額只占中國貿易總額的1.7%,占澳大利亞進出口總額的5.3%,因此兩國發展潛力大,前景看好。
  (二)澳日兩國關系逐漸加強。1993年以來,兩國首腦互訪頻繁,日本前首相宮澤、澳大利亞前總理基廷,日現首相喬本、澳總理霍華德先后進行了互訪。1997年4月28日,喬本首相在澳訪問時, 澳日雙方建立了“伙伴關系”。同年8月,澳、日在東京舉行了第14 屆部長級會議,雙方各有7位部長參加,決定定期舉行雙方高層軍事與政治會談, 促進經濟、事務、環保、農業、科教等方面的交流。澳、日在國際上相互支持。澳支持日參與維護亞太安全、聯合國的維和行動,支持日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希望日本發揮與其經濟實力相稱的政治大國作用。日本支持澳融入亞洲,參與亞洲事務,支持澳加入亞歐會議,贊揚澳對亞太經合組織的發展作出積極貢獻。在安全防務上,澳、日都把美在亞洲的軍事存在作為庇護傘,分別與美國簽訂了安全防務聯盟。澳、日兩國政府首腦已將地區安全和防務合作納入“伙伴關系”,從而表明澳、日軍事合作已經開始,美、澳、日三角安全框架已具雛形。
  經濟上,澳、日相互依存,共求發展。自60年代以來,日本一直是澳的最大貿易伙伴和煤、鐵礦砂和稻米等農產品銷售市場。澳大利亞每年向日本出口約價值30億美元的農牧產品和30億美元的礦產品。這不僅增加了澳的出口貿易,也保障了日本工業發展所需的原材料。1995年澳大利亞對日本出口貿易額達166億澳元,約占其出口貿易總額718.6億澳元的23.1%。日本對澳大利亞出口額為120億澳元, 約占澳大利亞進口總額779.2億澳元的15.4%。 澳大利亞對日本出口貿易多年來一直是順差。日本是在澳大利亞的第二大投資國,僅次于美國。截止1994年6月,日本在澳大利亞投資為489億澳元,約占外國在澳投資總額3702 億澳元的13.2%; 澳大利亞在日本投資為107 億澳元, 占澳在海外投資總額1301億澳元的8.2%。
  (三)澳、韓關系始于18世紀80年代, 一些澳洲人到釜山傳教。1950年美國發動侵朝戰爭,澳大利亞派兵參戰。1960年澳大利亞向韓國提供經濟技術援助,從而促進兩國關系和經貿發展,1965年兩國開始簽訂貿易協定。1993年6月澳大利亞總理基廷訪問韓國, 強調兩國應加強政治、安全合作和擴大貿易投資。1994年11月金泳三總統訪澳,簽署了“悉尼宣言”。1995年基廷再次訪韓,簽訂了貿易、科技協議,建立科技合作基金和澳、韓經濟研究中心,并達成學生交流協議。
  澳韓關系的核心是經濟交往和貿易投資,雙方貿易互補性強,貿易額逐年增長。韓國已成為澳第二大出口市場,第四大貿易伙伴,僅次于日本、美國、新西蘭。1995年澳韓雙邊貿易額為83.1億澳元,澳對韓出口額為60.5億澳元,從韓進口額為22.5億澳元,年貿易順差為37億澳元。澳出口產品主要是初級產品如黃金、煤、鐵礦砂等工業原料和小麥、稻米。進口產品主要是韓國的汽車、電機、通信器材、辦公自動化設備、紡織品、服裝和鞋。韓國的現代和大宇是澳汽車市場上發展最快的兩家企業。但雙方投資水平較低,截止1994年6月30日, 澳在韓投資額為7.04億澳元,僅占澳在國外投資總額的0.5%。韓國在澳投資2.81 億澳元,占外國在澳投資總額的0.1%,主要投資采煤業。 兩國貿易和投資仍有很大發展潛力。
      四、澳大利亞加強與東盟的經濟關系
  澳大利亞重視與東盟關系既有安全考慮,也有經濟利益。1994 年4月,基廷總理在訪問老撾、泰國、越南時曾提出澳新自由貿易區合并成為澳新——東盟自由貿易區。1996年3月霍華德總理當選后, 就邀請馬哈蒂爾總理訪澳,此后霍華德先后又出訪印尼和新加坡等國,改善雙邊關系,促進經貿往來。現東盟9國,總面積為450萬平方公里, 人口約5億,國民生產總值達6320億美元。據《亞洲周刊》公布,1997年東盟貿易出口總額為3,541億美元,年增長率為6.2%,人均收入約6,899 美元,外匯儲備僅1,544億美元,外債達3,323億美元,總體經濟實力不算很強,但已成為亞太地區一支不容忽視的新興力量。澳大利亞與東盟經貿關系日漸密切。據格里菲斯大學澳亞關系研究中心出版的《1996~1997澳亞展望》公布的統計,1995年澳大利亞與東盟雙邊貿易額為184 億澳元,對東盟9國出口額為104億澳元,占澳出口總額的14.5%,在東盟投資為62億澳元,占澳海外投資的4.8%。澳大利亞從東盟進口額為69 億澳元,占澳進口總額的8.9%。東盟在澳投資為90億澳元, 占外國在澳投資總額的2.4%。
      五、澳大利亞出口受東亞金融危機影響而下降
  泰國、馬來西亞、印尼和韓國等東亞國家金融危機嚴重地影響了澳的產品出口,旅游業低迷不振,導致今年1月貿易赤字大幅增加。 據澳統計局今年3月2日發表的1月份貿易統計報告,1月份澳大利亞包括服務貿易在內的貿易赤字額達5.98億澳元,比去年同月的6,000 萬澳元有較大幅度增加。澳航空公司飛往東南亞航線的許多航班的乘客率僅為30%。澳大利亞的果蔬出口也下降40%,大量水果因無銷售市場而爛在果園里,僅水果損失就達2,500萬澳元。 由于出口減少造成國內失業人增加,經濟增長率下降了0.25—0.75%。澳大利亞為避免自身經濟遭受更大損失,防止東亞金融危機進一步惡化,不得不撥出10億美元資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幫助韓國等渡過難關。1997年10月,霍華德總理訪問印尼時,向蘇哈托總統承諾,只要印尼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援助,澳愿提供援助。由此可見,澳大利亞經濟已與亞洲經濟發展息息相關,密不可分。
      六、澳大利亞的亞太經濟戰略
  世界經濟趨向全球化、區域化和多樣化。澳大利亞面向21世紀的挑戰,制訂出新的經濟戰略:一是欲將澳新緊密經濟區與東盟結為一體,積極參與亞太經合組織和世界貿易組織,發展多邊經貿關系。二是以亞洲為重心,優先發展同日、中、韓等國的雙邊經貿伙伴關系。在推行全球貿易和地區貿易的同時,立足自身經濟更大發展,突顯其經濟地位和影響力。澳大利亞為適應國際經貿新形勢,調整其經濟政策,實行自由、開放、多元的經濟體制,采取了產業結構調整、開發新產品、加強基礎設施和勞力市場靈活性,提高有效儲蓄和稅收,促進出口等措施,增加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澳大利亞是外向型經濟,國內市場狹小,極力推行開放自由貿易政策,反對貿易壁壘,意在發揮其農礦、科技、銀行、保險、教育、旅游等優勢,在亞洲占據更多的市場。
  總之,在世界經濟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下,亞太地區美、日、中、俄和東盟等大國和國家集團出于各自經濟利益,不斷調整相互關系,從而促進了地區安全穩定和經濟發展,各國經濟關系更為密切。澳大利亞推行亞太經濟戰略,與亞洲國家發展新型關系,尊重亞洲國家經濟差異和多樣化,遵循互利互惠原則,加強技術合作,謀求共同發展。只要澳大利亞獨立自主地發揮本身特點和優勢,就會促進在亞太地區經濟發展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和平與發展6京43~47F8國際經濟趙連啟19981998文章分析了澳大利亞經濟轉向亞洲的背景,論述了澳大利亞同中國、日本、韓國以及東盟的經貿關系,并談到最近東亞金融危機對澳大利亞出口的影響。作者是本中心副主任、研究員 作者:和平與發展6京43~47F8國際經濟趙連啟19981998文章分析了澳大利亞經濟轉向亞洲的背景,論述了澳大利亞同中國、日本、韓國以及東盟的經貿關系,并談到最近東亞金融危機對澳大利亞出口的影響。

網載 2013-09-10 21:58:30

[新一篇] 潘漢年詩歌的悲劇特色

[舊一篇] 激情燃燒的歲月    ——“十七年”電影的輝煌與尷尬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