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語文教學不要太急功近利,要讓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我非常認同這一點,然而我又感到非常困惑:現在的中學生哪有時間來看書?不看書又怎么談得上欣賞和品讀?而不會欣賞和品讀又如何真正學好語文?上學期初,我驚喜地發現,課表上多了一門“新鮮”的課——“閱覽課”。這可是個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引導學生積累文化文學知識的好機會。
一、課前準備
對師生雙方來說,在寬敞的閱覽室上課還是第一次,因此,上課前我在思想上和行動上進行了充分的準備。
首先,充分認識學校開設閱覽課的意義。閱讀動機和閱讀熱情是提高閱讀效率和保證閱覽課順利進行的基礎。應該讓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以一種積極的閱讀心態,而不是為擺脫在教室上課的“偷閑”心理來閱讀。當代中學生熱衷于流行音樂和網絡游戲,往往比較浮躁,如果有機會讓學生讀到一些觸及心靈的優美文學作品而獲得真切的感悟,對于他們的成長和發展將是非常有利的。
教師絕不可借此“放羊”,而應把閱覽課當作一堂新形式的課來認真準備。我非常認同: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學習得法于課內而得益于課外。通過閱覽課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歸納總結能力,讓學生多讀書,讀好書,透過書本來增長見識、開闊視野、了解生活,這正是回到了語文學習的本質。
其次,具體策劃各個環節。
1. 選擇合適的書籍。圖書館每學期都會購進一大批新書,在適合學生看的書籍中,只有一小批適合在每周一節的閱覽課上讀。本學期,我們選擇了《中外名人快讀》(四川人民出版社)作為高一年級的閱讀文本。之所以選這套書是基于以下兩點考慮:(1)體例。編者把歷史上近二百個中外名人分為七大類:政治領袖、哲匠宗師、英雄志士、文學名家、藝術大師、科技精英、經商奇才。這與我國漢代司馬遷撰寫的《史記》的體例——紀傳體相似。通讀此書,可以加深對紀傳體的認識,并體會人對歷史的發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對每個人物的介紹篇幅約兩千字,可以使讀者在短時間內獲取大量的信息,達到“一冊在手,古今名人我知道”的效果,這也比較符合高中學生的閱讀心理。(2)內容。走近名人,了解名人,從來就是青少年通往成功的重要途徑,特別是每位名人小傳下設置的“生活故事”欄目,文字生動,教益頗深。例如,“明王朝締造者——明太祖朱元璋傳”中就有這么四個小故事,我給它們起了四個名字:①敢作敢為的放牛娃;②從牧童到和尚;③和尚從軍;④了不起的馬皇后。這四個故事由點到面,為我們展現了一個蓋世英豪、政治領袖的面貌。通過這些名人的日常生活行為,透視其人生發展軌跡,從而引導我們當代人的生活,這對于中學生來說,遠比簡單的說教有意義。
2. 布置摘記任務。學習是一種積極的構建知識的過程,這一過程要求學生把新的信息和已有的知識網絡聯系起來,以達到積累的效果。在學生看書之前我向他們提出了要求——做摘記,摘記包括四項內容:(1)記下這節課你閱讀過的人物名字(包括朝代和國籍);(2)用一百字左右記錄下他的成就和業績(如有黑體字的概述,可直接抄錄);(3)記下一兩句你最欣賞的傳世名言(既可作為人生向導,又可為議論文寫作積累引證材料);(4)在讀完每個名人的傳記后,請寫下幾句心得。鑒于每個學生的閱讀速度不同,摘記求質不求量,但要在課后定時檢查。
3. 安排閱讀時間。上學期,我任教的兩個班的閱讀課安排在周三的上午第四節和下午第一節,沒想到無心的安排也有其合理性。一上午的三節課難免引起緊張和疲憊,當學生們身心放松地走進閱覽室的時候,其閱讀期待最強,閱讀熱情也最濃。而下午第一節課的安排主要考慮到有一個午自休,兩段時間相連,學生的閱讀時間可長一些,而且以一本好書為下午學習的開局倒不失為一良策。我認為,新時期的教師應該更好地意識到教學的復雜性,需要對教學的內外環境進行評估和把握。
二、過程調整
(一)形式互補
如何讓學生在一學期大約十五節課的周期中,保持持久的閱讀熱情,安心靜心地坐在那里看書,確實需要動一番腦筋。我曾嘗試了三種方法。第一種是自閱式,三百多頁的書不要求從頭至尾地讀,而是鼓勵學生隨意翻閱,翻到感興趣的地方,就注目細讀。這是一種自我開發式的閱讀,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第二種是互薦式,把前階段讀到的精彩內容推薦給伙伴,誘發伙伴產生也去讀一讀的念頭,引起共同的興趣。這是一種合作式的閱讀。第三種是分類式,一開始就把有共同愛好的學生分成一組,研讀一類名家的傳記,如讓鐘愛文學的去讀文學家們的傳記,讓喜歡探討哲學的去讀哲匠宗師們的傳記,讓喜好藝術的去讀藝術大師們的傳記,這是一種帶有一定研究性的閱讀。這幾種方式都有其優勢和劣勢,關鍵是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書本里去,進而獲得一種閱讀快感,隨后再以這種快感進行自我激勵和相互激勵,從而營造出良好的閱讀氛圍。教師的職責便是在這一過程中仔細觀察及時調整,努力組織好整個班級的閱讀。
(二)心得交流
我要求學生在讀完一篇名人傳記后寫下自己的心得,三言兩語或長篇大論均可,主要不在于記下“他是誰”或“他的貢獻有哪些”,而在于記下“歷史上的他在我的心目中是怎樣的人”。一些學生抓住文中感人至深的名言,聯系自我的學習及時代思潮發表感想。一些學生更有批判精神,比如,有學生就書中有關拿破侖的評價提出異議,稱贊拿破侖具有牛犢頂橡樹的精神;另一學生指出在“以身殉國的詩人——屈原”一章中,編者選用日本話劇的劇照不妥,屈原是愛國詩人,我國歷代許多畫家作過他的畫像,從這些畫作中選擇會更好些。但也有不少人云亦云的現象,缺少深層次的體驗和心領神會的傾吐,這時我便特別注重啟發和引導。
(三)內外遷移
在營造“我思故我讀”的閱讀氛圍的同時,還可創造一些條件,開拓閱讀視野。在讀完《共和國的締造者——毛澤東傳》后,我讓學生吟詠毛澤東的詞《沁園春·雪》和《沁園春·長沙》,體會詩詞中所抒發的以救國救民為己任的理想抱負和豪情壯志。然后請學生觀賞紀錄片《詩人毛澤東》,再次走進毛澤東傳奇般的人生,知曉詩詞背后的動人故事,理解史傳中“他對中國革命的不可爭論的功績遠遠大于他的過失”這句話的真正含義。隨著多媒體信息技術與學科知識的整合日益普遍,課內外知識的遷移也越來越方便。教師應努力讓學生在這場學習的革命中成為主人,學得有趣,學得有效率。
三、課后作業
一學期的閱覽課已結束,《中外名人快讀》的閱讀也將告一段落,于是我布置了一個作業:在讀過的名人傳記中選擇一位,運用想象的筆法,創設一個虛擬的時空,走近名人,并與之交流,寫一篇《與××對話》的文章。布置這個作業有以下兩個想法。(1)針對當今中學生的知識現狀,讓每個人選擇一個角度寫寫自己所理解的名人,還是可行的。但如果想通過閱讀一個名人近兩千字的傳記,引發他們做一些學術性的研究,然后撰寫一篇論文,有些不切實際。因為這需要大量的文化史、思想史方面的背景知識,雖然從圖書館和網絡上可以查找到相關資料,但只適合少數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而不宜于全班學生參與。(2)激發他們的興趣。我至今仍不能忘記,當我說完這個作業后,我看到學生們眼中迸發的熱情和期待。的確,這不同于一般的讀后感,十六七歲的少年渴望理解和尊重。在文字空間中提供一個機會,讓他們與大人物平等地站在一起,進行一次心靈的對話,以較自然的方式發表自己對歷史文化的思考與見解,這是很好的激發其好奇心、發揮其創造力的做法。
附:學生習作一篇
一個金黃的世界
——與凡·高對話
長長的畫廊里,空蕩蕩的,我凝視著眼前的《向日葵》,似乎有一個旋渦將我吸了進去,越來越深,而光線卻越來越明亮。一晃眼,我已置身于一個金黃的世界。我被圍困在向日葵花叢中。那么長,那么高,仿佛蓋過我的頭,我用手輕輕撥開它們,向前走去。在花圃的深處,我見到一個沒有左耳,面容憔悴的男人,我無法相信,卻也不得不承認,他就是凡·高,瘋狂的凡·高。
我有一些畏懼,遠遠地問:“您是畫向日葵嗎?”
他表現得很冷漠,甚至沒有將視線從畫板上移開:“沒錯,這就是向日葵。”
“為什么您畫向日葵呢?”
“你沒看見嗎?這金黃色,那么明亮,正是我無法得到的。”
我漸漸走近他:“可見您畢竟是向往光明和希望的,不是嗎?為什么不試著改變自己的性格,讓自己活得很快樂呢?”
他不屑地說:“你也一定認為我是瘋子吧?我的所作所為你們不會明白,這是我生活的藝術,人生的藝術。”
我實在無法想象一個一時不悅就割下自己耳朵的人居然將自己的行為稱為藝術。真是太不可理喻了:“難道藝術家就可以失去理智嗎?這樣只會讓你離陰暗越來越近。”
他瞥了我一眼,似乎想將我這個滿是疑問又毫不客氣的小姑娘看清楚:“人生是一趟巡禮旅程,人的一生有許多苦難,我們在這人生的大海里借神的使者,愛的天使獲得慰藉,但可別忘了,神透過人生那些平凡的事物,讓你了解更深的事物,你能明白嗎?”
我搖搖頭……
“就如我的生活,雖然充滿磨難,在許多人眼里甚至很荒唐,但我所獲得的呢?別人是看不到的。”
我想我有些明白他的意思了,在別人心目中他和瘋子沒有區別,可在他自己的世界里,或許別人才是瘋子。
他低下頭,畫筆不斷將新的色彩抹上畫板,此刻他一點也不瘋狂,他如此專注,如此寧靜,我感到一陣眩暈,我又站在這條長長的畫廊,依然空無一人……
評語:熱烈奔放的向日葵和凡·高陰暗冷漠的性格形成了鮮明的反差,小作者并未迷失其中,而是發出了對藝術人生之意義的質問。看得出讀了凡·高的傳記后,感觸很大,思考很有深度。
四、實踐反思
應該說本學期的閱覽課教學研究還是有所收獲的,它讓我認識到只要認真地對閱覽者、閱覽書目、閱覽行為進行研究,做到課前積極準備、課中善于發現、課后及時反饋,就會收到一定的成效。當然,收獲之外,也有問題存在。(1)高一的學生在閱讀速度和閱讀能力上存在很大的個體差異。有的學生不但注意力集中,而且能夠隨時調整,時而十目一行地精讀,時而一目十行地泛讀,而有個別的學生卻仍然只會用手一行一行地指讀,不會閱讀。這種個體差異其實很正常,但作為教師應該更好地進行分層指導。(2)有學生提出,平時基本沒時間進閱覽室翻閱報紙雜志,能否在閱覽課上留出部分時間來自由閱讀。這種要求很合理,以后應通過這樣的泛讀使學生從大量的信息中快速捕捉到有價值的信息,這為閱覽課教學研究提供了另一個視角。(3)有的學生在閱覽課上根本坐不住,如何使這些學生對閱讀發生興趣是個更值得探討的問題。
中小學教材教學京16~18G311中學語文教與學(初中讀本)嚴莊20072007
嚴莊,上海市第十中學,上海 200000
作者:中小學教材教學京16~18G311中學語文教與學(初中讀本)嚴莊20072007
網載 2013-09-10 2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