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納森:喬布斯的背叛者還是繼承人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喬納森傳

  “如果喬布斯看到了喬納森設計的 iOS 7 一定會氣得從墳墓里跳出來。”

  2013 年,在喬布斯去世兩年之后,喬納森終于坐穩了蘋果設計部門的第一把交椅,染指人機交互界面設計,從此實現“軟硬通吃”。他交出的第一份答卷就是毀譽參半的 iOS 7。

  喬布斯對擬物風格的偏愛可謂盡人皆知,他會像古典工匠一樣打磨每一枚圓潤飽滿、細節歷歷的圖標,甚至要貼到屏幕上面去“舔”它們。而喬納森則將迭代進化到近乎完美的 iOS 6 推倒重來,將喬布斯苦心經營多年的美學棄若敝履。

  難怪有人會說喬納森是“在喬布斯陰影下終于出頭后的一次報復”,迫不及待地在蘋果上烙下自己的印記。

  但是我們何不換一個角度,將色彩繽紛、活力十足的 iOS 7 視為與 1997 年糖果 iMac 一樣的跨時代突破呢?

  iMac 是“二喬”第一次合作的結晶。

  那時候,被“放逐狂野”13 年的喬布斯終于被請回蘋果,面臨的卻是一個垂垂老矣、魅力盡失的“爛蘋果”。

  “問題就出在產品上,產品糟透了,它們不再有吸引力了。”喬布斯拯救蘋果的當務之急就是用一款跨時代產品讓蘋果重登神壇,找回昔日的榮光。

  而曾經引領設計風潮的蘋果此時已經迷失在錯綜復雜的產品線里,在工程師文化的熏染之下,蘋果正在離“酷”、“時尚”越來越遠。

  喬布斯的“撥亂反正”從組建“嫡系”設計團隊開始,一開始他并沒有看到角落里的喬納森團隊,而是眼光向外、滿世界尋找設計大師,直到他被自家后院里的“寶藏”吃了一驚。

  在前任布倫納為之構建的“設計城堡”里,喬納森的創意火花并未被完全窒息,而是在遠離總部、不被注意的地方頑強生長,工作室里堆滿了無緣和用戶見面的模型。

  喬布斯與喬納森一見如故,將他從“心灰意冷”的邊緣拉了回來(當時喬納森已經做了回英國教書的決定),延為主力干將,水滴形、半透明、一體化機身的 iMac 是二人思想碰撞之后的化學反應,喬布斯、喬納森各自從一個方向相會在科技與人文的十字路口。

  iMac 的一炮而紅也開啟了“i字頭”產品的黃金年代,而兩人也隨著一件件“i字頭”產品的橫空出世而感情日篤,成了無話不談的靈魂伴侶。

  十六年后,當喬布斯已經黯然隕落,那些“兩人通宵達旦膩在工作室”的時光一去不返,踽踽獨行的喬納森只能一人扛起“再造蘋果”的重担。

  當機器人大軍已經通過“機海戰術”四面包圍,軟件系統也在不斷升級中越追越近,當年 Windows 一統江湖的故事即將重演,向來高高在上、不擅長貼身肉搏的蘋果該如何殺出重圍?

  在被對手革命之前,不如先自己革自己的命。

  擯棄對擬物錙銖必較、近乎“病態”的追求,拋棄對形式美感的沉溺,回歸設計為內容服務本身,為未來多屏、碎片化界面設計豎立新的美學標準,再一次引領設計風潮,這是喬納森不畏眾怒依然大刀闊斧的良苦用心。

  我想,如果喬布斯在世,一定會堅定地站在喬納森這邊。

  如果說之前的 iOS 7 系統注重的是簡單直觀、容易上手,不斷地再向圖標美觀、功能繁復的方向進化,那么 iOS 7 則是一次系統邏輯的重構。

  “We have always sought of design as been so much more then just the way something looks.It's the whole thing. The way something actually works on so many different levels.”iOS 7 宣傳視頻中,喬納森現身說法。工業設計出身的他更關注系統的層級、架構,給已顯露“疊床架屋”趨勢的 ios 系統帶來秩序感。就像他“強迫癥”(在《設計面面觀》中他這樣形容自己)似得讓 Mac 內部每一個零件都井井有條,紋絲不亂;就像他精益求精地鉆研加工工藝,用盡可能少部件實現盡可能多的功能;就像他一直情有獨鐘,最終在 iPhone 4 上夢想成真的“三明治造型”。

  毫無疑問,在人機交互界面日漸脫離實物世界的束縛,亟需建立一套自己的設計哲學時,從邏輯底層的思考顯得是多么地重要。這一次,蘋果又一次走在了前面。微軟的 Metro 系統雖然第一個將“扁平化”進行到底,Android 的 Holo 風格雖然未來感十足,然而他們都還沒有探索出一套清晰的邏輯架構,更多地只是外觀層面的推陳出新。

  當然,有人可能會不同意上述論斷,認為 Metro 在“內容至上”、“信息層級”等方面走的更早,走的更遠。但是,Metro 磁貼化風格太過“中性”了,讓人感覺不到半分人性的溫度,切斷了與用戶的一切感情紐帶。

  而喬納森從第一件作品開始就讓自己的作品和用戶產生“耳鬢廝磨”的情感聯系,他在很多產品上都安上了把手(iMac、eMate,甚至 iPad),鼓勵人們去撫摸、觸碰、親近,這也讓他在設計多點觸摸設備的時候格外得心應手——突出屏幕,淡化其他,留一個“無邊無際的游泳池(the infinity pool)”供手指盡情徜徉。

  在 iOS 7 中,人性化的元素無處不在。下拉通知欄和上拉功能欄的毛玻璃效果不僅僅是為了信息分層,更是為了給人一種安全感——看,你正在打開的內容還在那里;解鎖之后的動態效果給人一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愉悅感;圖標跳出桌面、回歸原位的特效營造了一種空間感,熱鬧個人不至于在符號的世界里迷失來處歸處;短信的顏色隨著時間的久遠慢慢由深藍變為淺藍會無意間打開人們回憶的閘門,在無生命的界面上制造一種數字時代的“時間感”……

  如果說擬物風格建立了虛擬界面與實體物品之間的感情投射,那么喬納森正在試圖脫離這種“低級”的感情聯系,在虛擬界面上“無中生有”地營造一種新的“數字情感”。這是蘋果通向未來的必由之路。

  當然,在引領軟件界面革命的同時,喬納森并沒有放棄在工業設計上的自我突破。iPhone 5C 就是他向塑料這種“廉價材料”發起的一場設計挑戰,雖然由于市場定位“叫好難叫座”;新款 Mac Pro 則讓世人又一次對蘋果的“顛覆式創新”刮目相看。對于喬納森來說,也算是報了 13 年前 Power G4 Cube 受冷遇的一箭之仇,也向人們昭示了看似“看窮水復疑無路”的機箱設計還有多么大的提升空間。相信,2014 年,全新設計的 iPhone 6 會再一次驚爆世人的眼球。

  沒有了喬布斯在市場面前的“現實扭曲立場”,喬納森這個不善于叫賣吆喝、“蠱惑人心”的工匠只能用產品說話,頂著風雨默默向前。從這兩年的產品發布會來看,蘋果仿佛又回到了十幾年前“沒有舵手”的迷茫期,喬納森和庫克這對“優勢互補”的新搭檔能否共同執掌蘋果這艘大船破浪前行呢?

 


鈦媒體 2014-01-09 23:13:49

[新一篇] 大學 第十一章 治國平天下

[舊一篇] 工業設計界名人專訪錄 唐庭斌:用中國設計取代中國制造的人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