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一個的哥對打車APP的吐槽

>>>  技術話題—商業文明的嶄新時代  >>> 簡體     傳統

  昨晚又是一場大雨,想必不少人再次經歷了打車難的問題。那些困在國貿橋下的人們,各個手中舉起滴滴快的,但是真正叫到車的人寥寥無幾。巴人這一晚同樣經歷了被各種的哥無視的苦楚,在最終通過加價 20 元打到的一輛出租車上,巴人與的哥聊了近二十分鐘,聽到了這位的哥的邏輯,或許會讓你對打車 APP 市場有新的理解。

  槽點一:很久不用滴滴快的,下雨天特意打開

  在滴滴快的先后停止補貼后,的哥葉師傅表示,自己已經很久沒有再開過兩個打車 APP,一方面覺得用戶使用程度下降了,另一方面,在補貼驟降后身邊的的哥就已經出現放棄使用的情況,價格的杠桿已經回到了市場調節,對的哥的吸引力依然不夠。于他自己而言,在他看來,市場逐漸回冷是好事,之前一段時間內對打車 APP 的癡迷一方面造成了監管方的手忙腳亂,同時除了補貼外也并沒有太多提高司機的收入,在收入這一核心訴求無法長期被解決的情況下打車 APP 很難繼續在的哥中間蔓延。

  而對于這一晚的大雨,他則“期盼”了很久,特意重新打開主要基于往往雨天自駕車出行人數減少,打車人數陡增造成的出租車供不應求局面。

  槽點二:不加價的不拉,“拒載”很正常

  葉師傅吐槽道,自己傍晚的時候在國貿附近趴了半個小時活,最終搶到一個加價 50 從國貿到中關村的單,總價 100 多在他看來非常滿意。而巴人同時了解到,在這個過程中實際上其拒絕了5-6 位前來詢問是否出車的乘客。而國貿本身就是傳統打車 APP 活躍度較高的地區,在雨天更是如此,葉師傅表示,大量司機都會盤踞于此等待加價的出現,可以說,乘客不加價是不可能打到車的,而最低也要加價 10 元以上才有司機會愿意搶。雖然滴滴快的目前均無法加價過高,但大量乘客在這一時間會選擇語音叫車時強調加價的方式。

  槽點三:關不掉的“電招”,已經成雞肋

  比起雨夜打車 APP 的火爆,電招平臺的叫單量則相對冷清,在葉師傅看來整晚并沒有因為下雨而出現單量增加的情況。而更讓葉師傅反感的是,這一系統幾乎無法關閉,甚至無法調節聲音,過大的噪聲讓的哥苦不堪言。不少的哥曾嘗試直接將其硬件卸下,但均遭到了自己出租車公司的禁止,理由是其與車載 GPS 相連。

  對于此前交通部曾出臺有關統一打車 APP 平臺的報道,葉師傅表示,即使滴滴快的沒落其本身的價值也比目前的 96106、96103 等電招平臺高很多。在他看來,市場的行為可以調整一切,政府過多的敢于只會讓行業的水越攪越混,最終限制創新。

  最后,不得不說在滴滴快的完全停止補貼后,兩家公司在各條戰線上的步伐也正在逐漸減慢,如何尋找打車 APP 新的動力將是兩家公司必須共同面對的。


網載 2014-07-03 12:33:24

[新一篇] 為什么開發一款操作系統就那么難?

[舊一篇] 莫博士:Android和iOS可以相互借鑒什么?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