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獨立星球強力推薦。歡迎熱愛獨立游戲、獨立動畫的朋友加入:www.indepla.net
小熊回家(Bear go home)是2007年Dare to be Digital三大獎項之一:最佳創新獎(Innovation and Creativity)的得主。開發團隊“Phoenix Seed”由4位北京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的學生(包峰銘、鄧晰、李毅和王光耀)和一位蘇格蘭學生共同組成。之前我們介紹過的小水滴之旅(Heaven2Ocean)也是當年進入決賽的作品,不過遺憾的是未有斬獲。
只要有合適的環境和條件,中國學生的游戲創意絕對不容小覷。2008年Dare to be Digital大獎同樣被來自北大的開發小組收入囊中就是個例子。而今天介紹的小熊回家,就是這樣一款反映中國學生游戲創作潛力的創意之作。
小熊回家是一款有著自己獨特設計的平臺動作游戲。光就畫面風格而言,不少人都提到小熊回家太容易讓人聯想起PSP上的樂克樂克(也有說像Patapon的)。同樣充滿童趣的畫面,同樣喃喃學語般的兒歌,加上和樂克樂克頗有幾分形似的動物造型和背景圖案也確實不難讓人看出樂克樂克的影響。但撇開畫面風格上的相似,在游戲性上,小熊回家卻另辟蹊徑,自有其創新之處。而若要深究起畫面風格而言,小熊回家在整體的協調上雖遠不如樂克樂克那般老到,但也因為或多或少融入如剪紙等中國元素而體現出設計師的良苦用心。
不同于一般的平臺動作游戲,在小熊回家里你并無法完全控制游戲主角,即小熊的行走。相反,小熊自己會在畫面上行走,而你則通過控制鼠標點擊小熊身體的各個部位讓小熊做出如跳躍,張開大嘴,變形等各種動作,或躲過陷阱或吃下水果,或擊倒敵人。你也可以利用雨傘、臘燭、魔術棍等道具幫助你過關。
小熊回家讓我想起不少游戲,主角自動行走的部分讓我想到當年那款flash小游戲夢游先生系列(Mr. Snoozleberg),只是少了其中解謎的元素;利用小熊的不同能力的部分又讓我回憶起MD還是SFC上的獅子王,只是沒了動作操作上的難度;道具箱里的那把雨傘多少也讓我多少聯想到Zack & Wiki里的那把雨傘,當然未必有那么多用途。所幸的是,小熊回家并沒有試圖成為上述的任何一款游戲。我們可以說這個游戲缺乏足夠的深度和長度,僅有的三個關卡也缺少更多的變化,Boss戰采用小游戲的方式也是見仁見智。但不要忘記,這是一款在短短10個星期內開發出來的學生作品,其完整程度和創意進取的企圖心已足夠讓不少“專業人士”汗顏的了。
開發團隊:從左到右分別是:Chris Isaacs、李毅、王光耀、包峰銘、鄧晰。
資料來源:
http://www.indiegm.com/
小熊回家(Bear go home)是2007年Dare to be Digital三大獎項之一:最佳創新獎(Innovation and Creativity)的得主。開發團隊“Phoenix Seed”由4位北京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的學生(包峰銘、鄧晰、李毅和王光耀)和一位蘇格蘭學生共同組成。之前我們介紹過的小水滴之旅(Heaven2Ocean)也是當年進入決賽的作品,不過遺憾的是未有斬獲。 只要有合適的環境和條件,中國學生的游戲創意絕對不容小覷。2008年Dare to be Digital大獎同樣被來自北大的開發小組收入囊中就是個例子。而今天介紹的小熊回家,就是這樣一款反映中國學生游戲創作潛力的創意之作。 小熊回家是一款有著自己獨特設計的平臺動作游戲。光就畫面風格而言,不少人都提到小熊回家太容易讓人聯想起PSP上的樂克樂克(也有說像Patapon的)。同樣充滿童趣的畫面,同樣喃喃學語般的兒歌,加上和樂克樂克頗有幾分形似的動物造型和背景圖案也確實不難讓人看出樂克樂克的影響。但撇開畫面風格上的相似,在游戲性上,小熊回家卻另辟蹊徑,自有其創新之處。而若要深究起畫面風格而言,小熊回家在整體的協調上雖遠不如樂克樂克那般老到,但也因為或多或少融入如剪紙等中國元素而體現出設計師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