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臣曾國藩 提拔下官有秘訣(圖)

>>>  古風悠悠—傳統政治與精神文明  >>> 簡體     傳統

楚天

b205232s.jpg

被譽為晚清「中興第一名臣」的曾國藩,很善于相士。

他的一生有三樂:一是讀書時發出金石般的聲音;二是辛苦勞動下來好好地休息;第三就是識才、用才,獎勵人才,讓他們一天一天進步。

俞樾《春在堂筆記》曾說曾國藩:「湘鄉出入將相,手定東南,勛勞之盛,一時無兩,而尤善相士,其所識拔者,名臣名將,指不勝屈。」

曾國藩「相士」有口訣十二個字:「長方昂,穩謹稱,村昏庸,動忿遯(同『遁』)。」

「長」是體格魁梧的表現;「方」是形態端方的表現;「昂」是精神奕奕氣宇軒昂的表現。三者皆偉男子的表征,自是第一等人物的表征。

「穩」是不偏不倚,不走極端,立得穩、走得穩、坐得穩;「謹」是顧慮周到,小心翼翼,說話不亂、做事不亂;「稱」是恰如其人、恰如其份、恰如其位、恰如其事。三者皆固守崗位,負責安分的表征,亦即中堅人物的表徵。

村頭村腦,昏昏庸庸,碌碌無所短長,所謂因人成事之人也,這是普通人的表徵。最下等人物的表徵,便是「動忿遯」,「動」是心無主宰,見異思遷,朝三暮四;「忿」是嚴于責人,薄于責己,不問是非,動輒發怒;「遯」是逃避責任,委過他人,見義不前,見利恐后。三者即不負責任、不守紀律,二三其德之人。」

曾國藩相士故事

關于曾國藩精于相士的故事很多,其中最有名的一則見于《古春風樓瑣記》。

淮軍初立時,曾國藩指派李鴻章訓練淮軍。李鴻章曾帶三個人往見曾國藩,聽候派遣。適值曾國藩飯后三千步之時,李鴻章入內,令三人鵠候于外。及三千步畢,曾國藩入內休息,李鴻章即請傳三人。曾國藩說:「不必傳見。」李鴻章驚問其故。

曾國藩答道:「右邊之人垂首不敢仰視,此謹厚之人也,可任保管之責;中間之人值余面則正視不茍,背余面則左右探視,乃陽奉陰違之人,不可任事;左邊之人始終挺直站立,雙目正視,不亢不卑,乃大將之才。各人見我出來,都改容屏息肅之。只有那左邊麻面少年見我走過,昂然而立,眉宇間似有不平之色,此人膽量與才氣都遠在諸人之上。」

后三人果如曾國藩所言,而那位大將之才就是后來的淮軍第一名將、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此事一出,海內之士無不佩服曾國藩善于「觀人」。

獨特識人眼光和標準

曾國藩在他的日記中有這樣四句話,體現他獨特的識人眼光和標準:「端莊厚重是貴相,謙卑涵容是貴相;事有歸著是富相,心存濟物是富相。」

「端莊厚重是貴相」指一個人如果很端莊厚重,這個人就會尊貴,在社會上有地位。

「謙卑涵容是貴相」說一個人要「謙卑、涵容」。進退有節的人一般比較謙虛謹慎,收斂自己的個性,控制個人的喜、怒、哀、樂,這才是尊貴之相。

「事有歸著是富相」就是做事情沉穩有序、有著落,如果有頭無尾、虎頭蛇尾,或者若撒出一張大網,最后卻無法收拢,這種人都發不了財。

「心存濟物是富相」就是心里存著「濟物」之心,不是時時只想到自己,還要去想著其它的人,關心別人、關心社會,即要有一顆仁愛之心,這樣才可能致富。

簡言之,曾國藩相信內在修為會引導「相隨心轉」,莊重能容自然貴,踏實有同情心自然富。

曾國藩當年以一在藉侍郎,倉卒之時起而帶兵,四海豪杰之士競相依附,其幕府人才之盛古今罕有其匹。從其識人識士之道,可看出其事業成功絕非偶然。


網載 2015-05-18 16:01:48

[新一篇] 相貌美丑乃是天定(圖)

[舊一篇] 人行善惡神自知 福報惡報皆因緣(圖)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