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 簡體 傳統 |
張偉這樣定義世相的身份:它不是政治性的,它關注審美,有一種更溫和但更根本的力量。 圖片來自張偉
為什么在21寸顯示器上五號字體比小五號字體更粗俗?
為什么蘋果手機的圓直角比純粹的直角和圓弧更加精致?
為什么微笑的小丑比哭泣的小丑更加悲傷?
以此叩問審美時,張偉與喬布斯一拍即合———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暗藏著精致的世界。世相之生2013年3月,初步了解了目前微信公號的現況,并在幾個不錯的微信公號的影響下,張偉做出了自己的判斷:微信公號可能會成為一種新的流行趨勢。作為媒體人,了解一個新的媒介平臺最好的方法就是親試。
注冊時,取名只花了10分鐘。“世相”,即各種各樣的事,各種各樣的人生態度,符合張偉想在記者圈內分享新聞范文的初衷。當時,他在“象”和“相”兩個字之間稍作猶豫,最后確定了后者,原因是“覺得這個字更漂亮,那個字土一點”。后來他有點后悔,覺得這個名字太普通,太軟,不夠犀利。
世相的微信號,the$fair,取自張偉喜歡的美國雜志《名利場》(《Vanity$Fair》)。“本也可以用拼音shixiang,但很沒調性和品味,不符合我們自己在寫東西的時候一定要有調性的原則。”
2013年4月5日,世相推送了第一個文本。整個文本分為四部分:標題、配圖、Sayings(張偉的自述性提要)、一篇推薦文章。第一篇推薦是新聞寫作里的經典之作,《奧斯維辛沒有新聞可寫》,發表于1958年8月31日的《紐約時報》。
世相是一個完整的產品,而不只是一篇文章。因此,張偉認為,與其直接明了地推薦文章,不如為其注入一種風格:“既然是要發別人的文章,那么這個東西的定位就是轉載,就是推薦,但我覺得單是轉載意義不大,久而久之,我希望在它上面有所附麗,使之變為我的東西。”審美,更持久的力量每次打開推送,最先便會為世相的標題所吸引,標題的高水準和獨特性亦成了世相的一大亮點。最多的一次,張偉為世相取了20個以上的備選標題。他最喜歡的標題是《岸上有何歡樂,迫你逃向河流》。一些讀者提出,標題有語病,為什么岸上有歡樂,你還逃向河流,而這正是張偉追求的錯愕感。“可能歡樂這個東西容易吸引人,但是很多人寫小說或者文章時會在特別高興的地方忽然覺得很害怕,會忽然有疏離感,這個歡樂是不是太不真實了,太容易幻滅了,那么他就會想逃……這樣琢磨這個標題就會特別有意思。”他偶爾也會用直接的標題,比如推薦安迪·沃霍爾的《美色指南》、《情愛真相》,這樣赤裸裸的標題在短期內有較高的轉發率,但只是偶爾。
在第200個文本的Say-ings里,張偉這樣寫道:“寫世相的時候,我常年在夏天的末尾耐心等待螢火蟲,它總是不出現,又遲早會出現……我等待的時間越來越短。”張偉的寫作越來越順手,“比如說螢火蟲這個比喻,過去我會想半天,現在就很容易找到,就好像你跑步之前要拉伸一樣,拉伸久了,就會適應這種運動模式。”
在世相創辦的一年間,單從張偉制作每一次推送的時間上來看,最短的一次是15分鐘,最長的一次花費了近4個小時,而且有越發耗時的趨勢。從剛開始的“玩樂”心態,到如今的嚴謹認真,張偉的思路逐漸變得清晰:世相希望能讓受眾改變既有的想法,更加大膽地來堅持某種生活方式,并將矯情和濫情拋棄,這慢慢成了一種責任。
有時,在讀者看來,Sayings甚至比文章更精彩,但也有人一度建議張偉把這一部分后置,以免干擾讀者對文章的判斷。而他自始至終都堅持保留Sayings且位置不變,以保留世相風格一貫不變。
張偉從不希望讀者將自己看作人生導師,在Sayings中也盡量避免講人生道理,盡管心靈雞湯或許可以引起更多的共鳴,卻違背他的本心。“從世相的角度講,人生導師的存在對發展不利,他們用一百種方式講一個道理,實則是一種很矯情的、為了說而說的東西。但對于具體某一篇文章,關于文藝、潮流方面的問題,永遠可以作為談論的話題。”
在世相一篇后臺推送文章中,張偉談到世相的選擇標準:在所有的標準———無論是高雅還是暴露,強烈有力還是綿軟文藝———之上,有一個更高的標準,那就是“我覺得對”。因世相屬于個人的公眾號,張偉對其具有“編輯壟斷權”,并且整個公眾號的品牌和質量孤注一擲地押在了他個人的“品位、眼光、判斷力”之上,這恰恰是世相的價值所在。另一方面,作為《博客天下》的執行主編,世相也讓張偉日漸意識到雜志也需要人格化,即一個團隊的風格和氣質要鮮明,才能和讀者建立長期的感情聯系。
正如一位關注者所說的:“閱讀世相,審查自己的智力和審美,這過程可以成為一次晚禱。”世相有時很硬,有時很軟,但總體上是不易讀的。它在第169次推送中用近2萬字介紹了“坎普”文化,這是在世相的200多次推送中張偉個人相對欣賞的。速食時代里,人們快速閱讀,分秒之間看完一則140字的消息。而世相里卻不乏幾千字甚至上萬字的文章,這正是世相對所謂的速食閱讀的反叛。“有10萬個人每天讀一萬字的東西,這一群人在一起就是一種價值,就是對長閱讀傳統的撿拾。”
除了“坎普”,第31個文本里法國作家愛德華·勒維的《自畫像》,也深深讓張偉著迷,盡管他無法闡述文章好在哪里,盡管文章飽受爭議。在這篇只有4個段落的4500字散文里,句號是出現次數最多的標點。文章里的每一句話都是日常細節,瑣碎無邏輯性,卻讓人不得不贊嘆這個42歲自殺的“碎嘴漢子”的才情。
不到一年的時間里,世相經歷了三次風格上的變化,從推薦新聞寫作范文,到推薦好作品,后來轉到“為文藝正名”,現在則是倡導審美和品位,引領潮流。
在“三·一”昆明火車站暴力事件發生之后,張偉在3月5日的世相上這樣述說:“世相不跟隨新聞,不撫平突發的憤怒與悲傷———因為世相一直想提供更持久的美和力量,這些撫平每天都在發生。”
張偉這樣定義世相的身份:它不是政治性的,它關注審美,有一種更溫和但更根本的力量。但必須承認,審美并非空中樓閣,思想之美本就是審美的重要內容,而思想定然與政治相涉。為文藝正名當下的中國,某一類小眾的行為和審美傾向被強橫地定義為“文藝”,這類審美傾向包括膩味的抒情、毫無實質內容而形式又做作難堪的言辭、空洞而不知所云的勵志、不懂節制的情緒以及腐朽的妝扮。基于人們對“文藝”的誤解和偏見,聲稱自己是“文藝青年”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嘲笑的意味,文藝青年甚至成為沒有人愿意承認的身份。
2013年7月12日,世相推送了第84篇文章《為何該勇于承認自己是文藝青年》,作者是張偉。在他看來,“文藝”代表著一種雕琢的努力,一種抒情之美。它并非回避真相,而是用更高級的方式陳述真相;它并非忽視現實,而是用鮮美的養料滋潤現實。它是真誠的、嚴肅的、高尚的,它并非只是表面化、碎片化的堆砌一些花哨之物,它向內渴望精深生活,結果導向一個社會的精神世界的豐富,并且可以抵抗過于功利的潮流。
而世相,秉持“為文藝正名”的愿景,于2014年2月14日,聯合“城市畫報”等51個公眾號成立了“文藝連萌”。
聯盟宣稱:“我們要厘清人們對文藝的誤解,幫助人們發現文藝的真正的美感。我們希望一個公開承認自身精神追求、推崇文藝且不受指點的時代重新到來。”
在《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文藝青年》一文中,張偉提出了五個原則:擁有堅持品位的勇氣;給自己尋找某種文藝支撐物;對風格擁有選擇的能力;分寸感即準確、克制地表達;真誠而堅韌。在這些原則面前,張偉認為,每個人對文藝的表現行為是不同的,這是私人生活,不能加以評判。而他個人的文藝支撐物是寫作。“所謂的審美,在功能上會讓大家知道像我這樣每天上班下班也是文藝生活,有時候也會理想主義……文藝是個很寬泛的詞,不要把文藝這個詞看得太窄,這會慢慢影響人們對文藝的態度。”奔向未來的“野心”
2013年4月18日,世相創建不到兩周,超過3000人關注世相。
2013年5月13日,世相關注人數破萬。
2013年8月3日,世相推送第一百篇文章,“招呼來了約摸3萬個人每天在同一時間集體抒情”。
截止至2014年3月14日19點29分,有84271人關注了世相,關注者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廣州、杭州、深圳等五個城市,女性比例略高于男性比例。
自從微信更新為 5.0之后,所有的公眾號被折疊在“訂閱號”里,包括世相。自此,張偉對關注者也終于放下了一個心結———“不再是我魯莽地在深夜煩擾你們,而是你們在跨越溝壑來找我。”
世相推薦的好作品,大多早就安放在張偉腦海中,并等待被喚醒抽出,而非待在電腦的收藏夾里。記憶會耗盡,這是他選作品越來越難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無版權,缺少好的外國翻譯,文章無電子版,這些都讓張偉時常碰壁。“制作世相是一次溫柔的冒險。它給予太多饋贈,以至它的艱難和傷害被忽略。”
兩個月前,張偉開始聯系出版社以爭取文章出版的版權。現在世相已經和多家出版社簽有合同,有的出版社已經授權其所有出版過的文章可以在世相上使用。但是有的文章本身沒有授權,一些國外的文章還需要總部的授權。
世相的用圖風格曾遭遇激烈的批評,批評用詞包括古怪、不知所謂、文藝、庸俗……甚至色情。但這都無法動搖張偉的配圖理念———努力使圖片與標題、提要、文章之間形成既相關又背離的緊張關系。有時他會從晚上10點挑到12點,最后匆匆忙忙地趕在11點59分前發出。有幾次,他花了兩三個小時挑圖片,最后依然沒有滿意的選擇。他也曾設立“默讀者”欄目,讓讀者為世相推薦圖片,但收效甚微。
世相現在的配圖都來自圖片分享網站Pinterest,每一次配圖都會選擇有授權的圖片,并且清楚地標明來源。最近,張偉得知了一個好消息,Getty$images圖片網站要完全放開圖片版權了。
隨著不斷增加的關注人數,世相最大的“野心”———為文藝正名的想法,也漸漸有了希望。世相的微信后臺曾在一天收到2000多條留言,張偉在當天勉力回復了近1000條。有上百人曾留言表示太喜歡世相而舍不得跟別人分享,他們選擇內斂而克制的表達,而世相是他們在自己的心里保留的一個小小的田地。“還有人很有意思,他會把文章截圖分享,然后把世相的logo遮掉,如果是這樣,說明真的是很喜歡,喜歡到這種偏執的地步了。”
而在運營方式上,世相的“野心”則是實現商業化。張偉表示,在世相日漸從單純的自媒體向一個開放平臺轉型的情況下,只有通過保證品質不變的商業化才能支撐它去實現更多的“野心”:比如錄制音頻、租高質量的錄音棚、邀請詩人進行詩朗誦、主持人朗誦好作品、錄制視頻、制作系列圖書……世相,萬物可察。微信賬號只是一個載體,所有的思想建設和審美品位都超出這個載體本身,而發掘出來的附加價值才是意義所在,這也許是世相給我們最大的啟發。世相如同一顆糖果,在美好的文章本身之外包上了一層漂亮的糖衣,懷著期待去打開糖紙之時,你也知道,里面的內容定不會引起失望。
■微信公號“世相”由張偉創辦于2013年,不到一年的時間里,世相經歷了三次風格上的變化,從推薦新聞寫作范文,到推薦好作品,后來轉到“為文藝正名”,現在則是倡導審美和品位,引領潮流。
■世相的微信號,thefair,取自張偉喜歡的美國雜志《名利場》(《VanityFair》),講求調性,并且不單是簡單的轉載,而是使之有所附麗。
■世相的標題是第一重吸引力,而它的Sayings甚至比文章更精彩。
■“文藝連萌”是世相聯合其他51個公眾微信號的聯合體,目的是厘清人們對文藝的誤解,傳遞美感,為文藝正名。
■無版權,缺少好的外國翻譯,文章無電子版,這些都讓張偉時常碰壁。他說:“制作世相是一次溫柔的冒險。它給予太多饋贈,以至它的艱難和傷害被忽略。”
網載 2015-06-01 23:03:31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