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 簡體 傳統 |
文章來源:新財富雜志 今天和大家交流三個題目:當前經濟的形勢、個人對經濟政策的分析、在當前情況下企業如何做到轉型。 一、經濟的情況,中國經濟在明顯放緩。 今年一季度在多種因素影響下,中國經濟明顯放緩。官方數據GDP是7.4%,但是這個數字準確性很難考證,GDP我已經很長時間不看,和在基層看到的現象有很大出入。不看GDP看什么呢,克強總理在回答國外記者提問的時候,講他也不怎么看GDP,他看三個指標判斷中國形勢:發電量、鐵路貨運總量、中長期貸款。這些數字和我們在微觀層面觀察更加一致。中國經濟的放緩速度不是7.7%到7.4%,應該以百分點來記,和去年相比,至少低1-2個百分點。 為什么會出現經濟的明顯放緩? 有多種因素:最重要的一個就是產能過剩,中國在過去的十幾年最重要的經濟增長因素是固定資產投資,固定資產投資的速度放慢,中國經濟的增長步伐也就放慢。 而固定資產投資明顯放慢的原因: 1、產能過剩、投資乏力。是投資超過消費的情況下,投資形成的產能在市場上無法消化,各行各業、特別是傳統行業出現了大量的過剩產能,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投資非常謹慎,在傳統制造業最為明顯,現在在基礎設施方面也過剩了,房地產等等,過剩是全面的現象。 2、消費。我們都知道,在投資疲軟的時候可以靠消費來拉動,但是,消費要有一定的支持,消費的驅動力是靠收入,在過去的十幾年間,居民的收入是落后于GDP的增長,因此消費很難彌補投資的損失。 3、全球經濟危機,外國需求減退。世界幾大經濟體,美國、中國、歐洲、日本,在這四個最大的經濟體中,只有美國經濟恢復的勢頭較好,復蘇正處于上升通道,如果大家做世界投資的話,建議增持美國資產。而中國經濟剛剛開始下行。 在這種情況下,需求的三個方面都不是很樂觀,我想強調的觀點是,在需求方不是很樂觀的情況下,中國經濟放緩沒法在短期之內得到扭轉。也就是,我們將長期面對一個低增長的宏觀環境,因為剛才所做的需求分析,背后的決定因素不能在短期得到扭轉。 不能在短期得到扭轉的原因: 1、先看下投資,疲軟是因為產能過剩,在過剩產能沒有消除之前,投資很難恢復。過剩產能如何消除?一般的市場化辦法是結構調整、兼并、倒閉關門,那設想下,有多少企業要倒閉、多少工人要下崗,因此結構調整是要付出成本和代價的,在短期內不可能完成,我們的產能不是過剩5%、10%,而是過剩20%、30%,最嚴重的行業要過剩50%,這些產能不消除沒有人敢投資,除非找到新的增長點,在新的行業產能還不過剩。因此下一輪投資的高峰要等過剩產能基本消除才能到來。 2、再看消費,消費也不會很快起來,因為消費依賴收入的支持,而在過去十幾年,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在不斷下降,消費不會短期帶給我們驚喜,來自清華大學兩個教授的研究,百姓的收入不是沒有增加,而是落后于政府收入的增加、GDP增長、企業的生產能力增長,于是出現消費內需不足,是相對不足,是相對于生產能力(有鈔票支持)的內需不足,如果這個趨勢再持續,消費會更加疲軟。改變這一現象,可采取全面減稅,減少政府收入、增加百姓收入。收入分配是明感的經濟和政策問題,短期內不可能得到調整,結論是中國經濟的低增長要持續較長時間。企業家要對這個冬天的做好充分的估計。 二、個人對當前政策的分析 網上有句話很傳神,政策的基調是微刺激。過去溫總強刺激,現在強總溫刺激。 強總為什么微刺激,有幾個原因: 1、政府已經意識到四萬億強刺激的負面后果(個人猜測),大量產能過剩、浪費、貪污腐敗、更嚴重是打亂了企業的預期,阻礙了經濟的結構性調整。 2、政府也沒有四萬億的資源了。沒錢體現在地方政府大量的負債,中央政府還有錢修修高鐵,高鐵沒有收益,投資不能回收,政府沒錢。 3、本屆政府把經濟增長寄托在新的改革紅利上。確實推出一些改革措施,開放國有部門,宏科經濟,簡政放權,減少審批等等。 不管什么原因,我認為在近期政府不會再出臺大規模的經濟刺激性政策。對于這一點,克強總理、央行行長、財政部都表明了態度。因此,我們不要把企業的未來寄托在政府的政策上,要踏踏實實把企業做好。 下面我們分析下到目前為止的一些改革措施,及對經濟產生的影響。 改革的方向和思路都是很正確的,比如,混合著所有制、借助市場和民企來改造國企,開放行政壟斷行業、中石化開放下游的加油站、鐵道部開放投資,簡政放權、減少審批,現在注冊公司手續大大縮短,工商稅務的障礙減少很多,但是方法上還是值得商榷。 值得商榷在于,1、對于混合著所有制和開放行政壟斷行業來說,要解決民間資本的產權保護問題。據我所知目前的民間資本參與積極性并不高,簡單的開放不能解決問題,必須要有有效的民間資本的產權保護。 我建議: 1、過去明顯的冤假錯案要平反,比如一些侵犯產權的事件。一些民營企業家把資金轉移到海外,就是認為國內的環境不安全。推薦司法改革,建立獨立的、透明的司法體系。經濟的改革,如果沒有司法和政治的配合,不會達到所設想的結果。 2、第二個在改革方法上可以商榷的是,單純依靠行政手段,是不是足以克服既得利益的阻力? 到目前為止的改革,比如,上海自貿區沒有實質的變化,只是周邊的地皮被吵起來,醫療體制的改革也在推進中,但沒有顯著進展。為什么呢?原因在于既得利益的阻力。因此,對于改革紅利,要有一個很現實的預期,阻力不能低估。 在這個情況下,企業怎么辦?——為漫長的冬天做好準備 在長期低增長環境下,企業怎么應對? 1、短期:收縮戰線,回收現金,寧可踩空,不要斷糧。 把握不住政策、維穩大不了少賺,而擴張的風險是現金流斷掉,我認為斷糧的影響遠遠大于踩空。在經濟下行的環境下,金融機構是保守的,要控制風險,融資會比以前更困難,企業更應該保守經營。在現有市場和現有產品這一端保守經營。 2、中長期:要思考轉型,意識到30年的經濟高速發展,今天依靠低成本擴張、搶占市場的時代已經結束,低成本獲取技術的時代也結束了,不會再有市場等著大家去占有,要告別舊時代,面對新時代。過去的后發優勢是可以照抄,用低成本獲取市場上現成的技術,買個麥克風就可以照抄照做,而如今的產品的抄不來的,買一百臺蘋果手機,你還是不會做,現在的技術不可能用低成本獲得,勞動力成本已不再是關鍵因素,由麥克風轉向智能手機時代是巨大的挑戰。創新和研發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而不是成本。因此,做企業一定要思考轉型。 轉型最困難是觀念的轉變,企業家要在哪些方面轉變觀念? 轉變1、中國的企業家缺乏自己的內心世界,個人價值不是由自己來確定尺度,是由客觀衡量標準決定的。 每個人都在追求成功,但成功的標準似乎只有一個,那就是錢。不光是企業家,很多中國人都是這樣。企業家除了賺錢沒有其他樂趣,個人價值的體現是企業大、賺錢多,而不是生活幸福和內心的寧靜。反應在做企業上就是追求規模,而不是追求百年老店,原因是內心的貧乏,內心是由別人把貨幣尺度塞進去填充的,沒有內心追求。這是企業轉型的一大障礙,做大就沒有辦法做精和轉型。因此,要把企業做好,中國企業家應該認真思考建設自己的內心世界。 轉變2、賺錢和創造價值。 賺錢不一定能創造價值,創造價值必然會賺錢。價值創造一是你為市場提供的新產品和新服務,喬布斯為人類創造了幾大的價值,他為人類帶來了前所未知的產品,騰訊是價值創造的公司,微信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狀態,第二個價值創造是用更低的成本向社會提供了已知的產品和服務。例如,阿里金融創造了價值,它帶給了我們新的金融產品,方便了中小企業融資,這就是阿里創造的價值。 互聯網思維是很荒唐的提法,本人是不太互聯網是人類歷史上眾多的創新之一,人類第一大創新是蒸汽機,但我沒聽過有蒸汽機思維,隨后是鐵路、電子,也沒有提到思維,國外根本沒有互聯網思維,我們經常忽悠別人也把自己忽悠進去,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如何利用互聯網開發新的產品和服務、為客戶創造價值。
網載 2015-08-23 08:38:18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