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豆瓣的十周年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豆瓣是在2005年3月6日上線的。豆瓣的創始人阿北發布了一條加標點共24個字的廣播。“從所有人,到所有人:感謝和我們在一起。生日快樂。”

如果每一個可以與“年代”聯系起來的事物最終都會過去,那么豆瓣是一個讓人希望它慢些過去的年代。

我相信豆瓣是那類真正對潮流產生塑造力的事物。它塑造的通道并不是“文藝”,而是精神生活。通常而言這種力量只有那些市值百億甚至千億美元級的互聯網公司才有。許多紅極一時的公司,用戶量和市場估值可以快速超過豆瓣,但它們對社會的塑造能力卻無法與豆瓣相比。它是那種被編進潮流基本進程里的事物,也就是說,它對許多人的存在就像空氣一樣了。

我不是“豆瓣深度用戶”。我對豆瓣的使用,就像要查餐廳會打開大眾點評網,或要查地點打開高德地圖一樣。查看電影評分、書籍和唱片簡介,我會去豆瓣搜索,豆瓣圖書和電影的評分已經成為公認的標準(而不再是小眾標準)。騰訊視頻在自身的影視評分體系之外,也引入了“豆瓣評分”這個指標,這是一個證據。

網齡長一些的人會知道最初豆瓣是如何被定義的。文藝、小眾,標簽化明顯。最初它也的確如此。后來有一天我忽然發現,豆瓣已經是一個流行的、大眾化的網站。原先的小眾趣味和單一審美變得多元而開闊起來。很多人認為這一點很糟糕,因為那種獨特的、能產生高度認同感的圈層被稀釋了,人總會感到傷感。但我認為這一點并不糟。


當一個事物成功完成了初期氣質的確定后,它應該努力膨脹自身體量并使這種氣質波及更多人。我甚至認為,為了擴大影響力,它可以(且應當)部分稀釋之前的氣質的濃度——只要這種氣質沒有完全瓦解。

大眾的面目總是更模糊,豆瓣官方數據現實它已經有一億注冊用戶了。假如豆瓣仍然是一個幾百萬人高度活躍、認同的小網站,它也許更動人,但如今這個更大眾、離庸俗社會更近的豆瓣,對這個時代的精神生活有更大的貢獻。

何況,即使是在這個膨脹的過程中,豆瓣仍然保持了極強的自身氣質。這讓它能更有效地影響那些它覆蓋的人群。

豆瓣的氣質顯然是偏重精神性的,是關于精神生活的。它沒有什么“國外模式”,甚至是很難復制的。但這樣一個由多重偶然性構成、最終逐漸長成一個影響當下時代氣質基本面的事物,總是讓人感到激動。塑造潮流是一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極難的事,而且這個過程的發生往往無法快速地測量和計算。我相信豆瓣已經做到了這點。無論商業上的成敗如何,這一點都值得人給予贊美。也許這一點永遠沒法確證,但沒關系。有些曾經發生過的事情是可以通過“斷定”而留下痕跡的。

這是來自世相的問候。祝愿豆瓣有更好的商業發展,并越來越流行。祝愿這種改善精神世界的努力能夠影響廣泛而深遠。


文章選自微信公眾號世相


愛思想的青年 2015-08-23 08:46:10

[新一篇] 開始清洗你的朋友圈吧

[舊一篇] 【思享】自由引導人民:德國古典哲學與我們的時代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